“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但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菊与刀》时,似乎并未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作者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随书赠送英文版《菊与刀》。
图书 | 菊与刀(附菊与刀英文赠送版经典插图珍藏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但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菊与刀》时,似乎并未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作者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度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随书赠送英文版《菊与刀》。 内容推荐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作者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 《菊与刀》最初是作者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菊与刀》于1946年正式出版,1948年出版日文版,在美国、日本都引起了强烈反响。金克木先生特别推荐此书,肯定了这位女学者的研究成果。事实上,美国政府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本书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谓是美国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目录 第一章 任务: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承受历史和社会之恩的人 第六章 报恩于万一 第七章 最难承受的人情债 第八章 维护名誉 第九章 人类情感的世界 第十章 美德的两难处境 第十一章 自我训练 第十二章 孩子的教育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试读章节 在几乎所有的文化传统中,都有一套有关战争的信条,而且不管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其中有些信条是被所有西方国家共同遵守的。例如,有些信条是催战号角号召全力作战,一旦出现局部败退时也会有一些相同的激励士气重新振作的方式;战死者与投降者之间的比率相对稳定,对待战争俘虏也有一定之规:这些在西方国家的战争中是可以预见到的,就是因为他们共同拥有一种涵盖了战争事务在内的文化传统。 在战争惯例方面,日本人区别于西方的所有表现,都为他们的生活观点和对人的全部责任的看法提供了证据。为了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行为有一个系统化的研究,它们中间有一些可能会很重要,因为它们提出了有关日本人性格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回答。至于它们背离我们教条的那些表现形式在军事上是否重要,这并非问题之关键。 日本人确认他们的战争属于正义的唯一前提,刚好与美国相反。它判断国际形势也与我们不同。美国人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轴心国的入侵。通过一系列征服行动,意大利和德国非正义地冒犯了世界和平。不管是轴心国以强力获取“满洲国”,还是埃塞俄比亚或者波兰,这些都证明他们在进行一项压迫弱者的罪恶方针。他们违背了“自己活也得让别人活”的世界准则;或者,至少可以说他们违背了针对自由商业活动“门户开放”的世界准则。日本对待战争根源则是另一种视角。在日本人看来,只要世界上存在着绝对主权,那么这个世界就充斥着无政府状态。因此对日本来说,有必要为了建立一个等级社会而战——当然是在日本的统治之下。因为日本是唯一的真正从上至下的等级社会,因此,只有它能理解“各得其所”的重要性。日本在国内已经取得了统一与和平,已经镇压了匪帮,已经建成了道路、电力设施、钢铁工业;而且,根据官方数字,他们已经在公共学校中对青少年进行了高达99.5%的教育普及。因此,根据他们有关等级制的前提,日本有必要来帮比它落后的小兄弟中国一把。作为大东亚相同种族的一员,它有责任将美国从这一区域清除,随后是清除英国和俄罗斯,让他们都“各得其所”。所有国家要浑然一体,其稳固的基础就是国际等级制度。在下一章里我们将讨论这种建立在等级制上的价值观对于日本文化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日本人制造出来的一个幻梦,也是他们眼里最适合他们的幻梦。对于日本来说,不幸在于他所占领的那些国家并不以这种视角看待这一幻梦。即使日本最后战败了,他也没有开始对它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进行道德批判,甚至在日本战俘中,那些并非强硬派的人也很少指责日本在东亚大陆和南太平洋的目标。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日本必将保持着他们已经根深蒂固的态度,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对于等级制的信仰和自信。虽然这对于爱好平等的美国来说实在太奇怪了,但是对我们来说,有必要去了解等级制对日本意味着什么,以及日本在实行等级制中获得了什么优势。 日本建立胜利希望的基础也与我们美国国内流行的不一样。日本人叫嚷说:他们会赢得战争,精神能够战胜物质。美国的确强大,它的设备也精良,但是这又有什么用呢?他们说,所有这些都是可以预见的,他们并没放在眼里。日本人在他们的一家大报纸《每日新闻》上读到这样的话:“如果我们惧怕这些数学符号,也就不会发起战争。敌人的大部分资源并不是在这场战争中生产出来的。” 甚至在日本打胜仗的时候,它的官方发言人、它的大本营以及它的士兵都一再重复说,不存在军备竞赛;这是一场他们信仰的“精神”和美国人信仰的“物质”之间的战争。当我们打胜仗的时候,他们一再重复说,在这样一场竞赛中,物质力量必然会遭到失败。当日本在塞班岛和硫磺岛遭遇惨败之后,这一信条无疑会成为日本一个很合理的辩解,但它并不是为了给惨败做辩解才制造出来的。它是日本打胜仗期间的一个宣传口号,在珍珠港袭击之前它就已经被当作一句口号来接受。20世纪30年代,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一度是陆军大臣的荒木将军曾经在一个《告日本国民书》的小册子里写道:日本的真正使命是“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不足尚且不担心,那么我们又何必担心物质?” 当然,就像其他一些国家备战时一样,他们实际上也在担忧军备。整个30年代,日本军备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呈现天文数字般的增长。在袭击珍珠港期间,几乎一半的国民收入都被投人陆军和海军的军备。而且政府的所有支出中,只有17%用于不得不进行的民用项目。日本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日本对军备物资不关心。舰船和枪炮恰恰是不朽的日本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它在日本人价值观中的象征意义,就跟武士的刀被作为美德象征一样。 日本一贯重视非物质资源,这跟美国追逐强大一样。日本和美国都不得不开展满负荷生产运动,但是日本人开展这一运动是基于它自身所设的前提。他们说,精神就是一切,而且是永恒的,当然物质也必不可少,但它们是次要的、瞬间的。日本的电台叫嚣说:“物质资源是有限的,原因在于没有能维持千年的物质。”他们对精神的依赖原封不动地被运用于战争事务中。他们的战术理论中运用了这样的口号:“以我们的严格训练来对抗敌人数量上的优势,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对抗敌人的钢铁武器。”这种口号是一种传统形式,并不是专门为了这次战争而提出的。他们的战争宣传册开头印着这样的黑体字:“必读必胜(只要阅读了这些,战争就能获得胜利)。”那些驾驶着小型飞机的飞行员以自杀式姿态去轰炸我们的战舰,就是精神战胜物质的实证教材。他们称呼这些人为“神风特攻队”,“神风”一词来源于那场拯救了日本的神圣的风,13世纪时成吉思汗对日本发动了攻击,而正是一场所谓的神风将他的战船粉碎并掀翻了。 即使是在平民的生活中,日本官方也按照字面意义来宣传精神相对于物质条件的优势。人们12个小时在工厂劳作,还要遭受整夜的轰炸。他们感到疲惫吗?“我们的身体越累,我们的意志越高昂,我们的精神正是由它们展现出来。”“我们越累,我们的训练效果就越辉煌。”冬季,人们在防空洞中感到寒冷吗?电台里,大日本体育文化协会号召大家练习能使身体保持温暖的体操,说它不仅是取暖设施和温暖床具的替代品,而且更好的是,它能替代维持正常体能所需但现在正匮乏的物资。“当然,可能会有人说,在目前食物短缺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考虑做体操。不!食物越是短缺,我们越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提高我们的身体能量。”这就是说,我们必须通过消耗超过我们体力的方式来增强我们的体力。美国人对身体能量的观点是,要看他昨天是否有八个或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要看他是否吃到他所习惯的饮食,要看他是否感到寒冷,然后再计算可以消耗多少体力。日本人的计算方法则全然不是按照积攒的能力来预估消耗。他们将其列为物质主义。 P22-2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菊与刀(附菊与刀英文赠送版经典插图珍藏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
译者 | 秦海霞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45000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131.32 |
丛书名 | |
印张 | 1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69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