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字路口的顽童
内容
编辑推荐

对打打闹闹、恶作剧甚至到处闯祸的“调皮大王”,你是大动肝火,放任自流,还是因势利导?透视诺贝尔奖得主的“顽劣”童年,聆听儿童教育专家的教学箴言!本书经过100多个顽童的个案分析,详尽分析了顽童的各种心理优势,如他们的奇思妙想、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体验、张扬的个性、标新立异的创造能力和多才多艺的才华等,揭示出大智若愚的神童表现和自主成才的秘密。告诉你,如何发现顽童身上巨大的智慧潜能,走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误区。

内容推荐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之后,我发现学术界鲜有对顽童问题的专门研究,仅有的成果还是20世纪40年代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翻译的《顽童的心理发展》。即使是高先生的译作,我托人在国内多家图书馆查询,也杳无音讯。因而,我试图展开顽童研究。南通大学科技处将它列为2002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后又被纳入到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我们开始在中小学家长和老师中,在名人传记中,在报刊、网站和文学作品中搜集顽童成长的故事,通过研讨会、演讲会、家长会、戏剧表演、案例分析等各种形式来讲述顽童成长的故事,进行深度访谈、文本分析和归类比较,探讨顽童成长中的矛盾和困惑,从而形成了一百多个顽童成长的典型故事。

目录

序/8

写在前面/11

一、走进顽童世界——淘气是顽童智慧的表现/15

◆两种对立的教育价值观/15

◆每个孩子的大脑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17

◆福尔摩斯的知识清单/20

◆把玩的权利还给顽童/23

◆“科学顽童”成长的启示/24

◆赏识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26

◆扼住命运的“咽喉”/27

二、放飞心灵翅膀——一幻想是顽童创新的燃料/32

◆为顽童的幻想喝彩/33

◇自我创造想象/33

◇善待顽童的好奇/34

◇让人头痛的调皮捣蛋/37

◇奇特的玩具游戏/39 

◆积极幻想造就成功/40

◆“智能木马”的启示/41

◆多一些欣赏,少一些责备/42

◆开启幻想之门/44

三、引领快乐成长——兴趣是顽童彰显的

根基/50

◆敢与普京试比“高”/50

◆“逗”你没商量/51

◆诱发好奇,叩开科学之门/52

◆自古英才出少年/54

◆“蚯蚓的味道有些甜”/55

◆天生我材必有用/57

◆兴趣也需要护理/58

四、拓宽成功之门——情商是顽童成长的储

力/62

◆自信人生二百年/63

◆好奇,是人类的第一动力/64

◆合作是金/66

◆乐观使他叩开了耶鲁之门/67

◆添上一块刹车片更好/68

◆提升顽童情商的策略/70

五、鼓励探究体验——动手是顽童宝贵的财富/74

◆善待孩子的天性/75

◆闯祸可能孕育着成功/76

◆说你行,你就行/77

◆嬉戏孕育的理想/79

◆在远处欣赏孩子/80

◆舍得放手/82

◆累积孩子的能力/83

六、张扬独特天赋——个性是顽童的宝贵资源/88

◆叛逆的孩子比大人想象的有出息/88

◇教授的女儿为什么不能上宠物学校/89

◇19岁的美甲师为自己的职业奋斗了14年/90

◆强扭的瓜也能甘美如饴/91

◇赌一张门票,射击比唱歌更好玩/92

◇赌一只熊猫,女儿成为射击痴迷者/93

◇赌一句关怀,盲父眼里走出世界亚军/93

◆那只与众不同的丑小鸭是天鹅/94

◆你的梦想,只值500美元吗/96

◆为什么不和自己比赛呢/99

◆赶快按下成功智力的按钮/102

◇成功智力才是决胜的要素/103

◇影响成功智力发展的三大障碍/104

◇人人都能获得成功/105

七、营造自由空间——创造是顽童的本能/108

◆由画“方苹果”想到的/108

◆安上创造的翅膀/110

◆擦亮创造的双眸/111

◆呵护创造的心灵/113

◆乘着“神七”上天去/114

◆小空间,大创造/115

八、发掘个性神童——呵护是让顽童脱颖的法宝/120

◆走自己的路——顽童成为首相/122

◆呵护好奇心——顽童成为科学家/124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126

◇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26

◇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127

◆选定人生目标——顽童成为神医/127

◆广交朋友玩中学——顽童成经济学家/130

◇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自己学会合作/131

◇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132

◆因人而异施教育——顽童获诺贝尔奖/133

◆适合孩子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134

◇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体验/134

◇给孩子一份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135

◇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136

◇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137

九、扬起自主风帆——自控是顽童成才的关键/140

◆学会认识,引导顽童驾起了解自我的轻舟/141

◇学会认识——与顽童心灵的对话/141

◇道德认识——点燃顽童思想的明灯/144

◇行为认识——引导顽童学会驾驭自我的大脑/146

◆学会体验,引导顽童扬起改变自我的风帆/148

◇自悟体验——挑起顽童自己斗自己/148

◇抗挫体验——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153

◇成功体验——激励顽童唤起自信/156

◆学会调控,促顽童驶向超越自我的彼岸/159

◇准则调控——鼓励顽童由他律走向自律/159

◇榜样调控——心灵摄像机对准啥/162

◇自主调控——从“顽皮老龚”说起/166

十、架设“绿色通道”——环境是顽童的文化生存/172

◆家是顽童心灵的港湾/173

◇为了孩子,别吵闹了/173

◇孩子不是挣分数的机器/17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175

◆学校是顽童成才的沃土/178

◇老师啊,扔掉你歧视的“有色眼镜”/178

◇“顽童当州长”的启示/180

◆社会是顽童成长的原野/182

◇为了祖国的明天,少些情色凶杀吧/182

◇让“顽童”绽放出灿烂的笑容/184

十一、走出教育沼泽——陈见是顽童培养的障碍/190

◆顽童教育的误区/190

◇顽童特聪明/190

◇树大自然直/191

◇朽木不可雕/192

◇一叶以障目/193

◇不打不成材/194

◆放飞每个顽童的梦想/196

◇做一个发现者/196

◇做一个点拨者/197

◇做一个导航员/198

◇做一个巧裁缝/198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199

鸣谢/202

试读章节

因为爱玩好闹,顽童在学校和家庭中经常受到批评,甚至体罚,得不到主动、自由成长的机会。美国作家俄兰奇(Carolyn Orange)曾气愤地指责他的老师,说:“在我要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从来不会叫我,而当我因为讲话受到惩罚时,他总是让我坐在教室最前面的那张桌子旁。那时,我感觉自己很无能。我讨厌这样的事实:老师总是让聪明的学生做各种事,而忽略其他人的存在。”

这是一种典型的排斥。在排斥的背后,隐藏着这样的人性假设,即顽童“性本恶”,认为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私欲,他们是天生懒惰、没有雄心大志和缺乏责任心的,因而在教育方式上多采用强制性或惩罚性措施。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非但没有培养人才,反而埋没了人才。因而,在顽童培养问题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教育价值观。

当代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淘气是儿童“智慧的表现”,是儿童“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儿童一点儿也不顽皮,就意味着他内在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在沉睡,没有得到发展。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冰心也曾说过:“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在这种赏识的背后,隐藏着完全不同的人性假设,即顽童“性本善”,他们的一切行为并非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的不合理的需要,他们同样是努力上进、有雄心壮志和遵纪守法的,因而应该采取激励性的教育措施。

这是一则经典的故事。

有位母亲,因孩子把她刚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玩具拆卸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他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

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接着他进一步分析说:“这种行为是孩子创造力的表现,您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觉得很有道理。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接着说道,“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

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

成了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

这个故事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故事中的老师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并没有因为孩子把一块名贵的金表当成“玩具”拆卸而大动干戈,而是独具慧眼,从中发现了儿童身上最可贵的探究精神,认为如果这种可贵的探究精神能够发扬光大,说不定还能诞生一个“中国的爱迪生”呢!

可见,他十分重视对顽童好奇心的保护。

尽管时代发展了,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教育方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当下大多数顽童的处境仍然是不理想的,甚至是悲惨的。如果让他们继续处在受排斥的地位,我们就会扼杀人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告诫的那样:“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

改善他们的处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加快成材,不仅关系到孩子和家庭的命运,而且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所以说,顽童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

每个孩子的大脑却像一个沉睡的巨人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说过:“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然而,人们却往往无视这些潜能。

一次,我在一位朋友家吃饭,席间他说自己的孩子是个典型的调皮鬼,因为过于顽皮,加之成绩又不好,而经常受到老师的“警告”,向我讨教教育的方法。

午饭以后,我听见他的孩子和邻居的儿子正在即兴问答,让我对他的孩子刮目相看。

他的儿子说:“一个人坐火车去邻镇看病,看完之后病全好了。回来的路上火车经过一个隧道,这个人就跳车自杀了。为什么?”

邻居的孩子想了想说:“不知道。”他的儿子大笑,说:“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P16-17

序言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位母亲,因孩子把她的一块名贵金表当成玩具拆了,便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枪毙了。”并告诉孩子的母亲,这种行为是儿童创造力的表现,解放儿童,就得让他有动手动脑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呢?”听了老师的话,这位母亲感到有些后悔。

“补救的办法还是有的,”老师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修表匠成了先生,你的孩子就成了学生,修表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

这故事就在这本书里,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故事中的老师就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敏感地意识到这个顽童的创造潜能,满足了他对手表滴滴答答地走个不停的好奇心,其名言“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至今依然令人振聋发聩。对顽童而言,在他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我们排斥他,放纵他,或许都会让他自暴自弃。这个故事生动地证明,对顽皮的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是多么重要!

作为一本教育著作,作者独辟蹊径,聚焦于校园中的“另类”——顽童,将它奉献给基础教育一线的老师和学生家长,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通常,人们总是偏爱性格乖巧、学业优异的孩子,而带着“有色眼镜”看那些顽童,甚至贬他们为“差生”、“问题儿童”。殊不知这些顽童头脑灵活,精力充沛,敢于探索,不拘成规。虽然有的人学习成绩不佳,但总有某一种能力很强,将来往往能成大事。所以,顽童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赏识他们的行为,尊重他们的人格。我相信,一份关爱就是一个世界,一份鼓励就有一个未来!任何教育者和家长都不要对他们丧失信心。坦率地说,迄今为止的人类,依然是地球上的一个顽童,有谁对人类丧失过信心吗?我们可是自诩为万物之灵的!

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没有那种煞有其事的严肃,更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十字路口的顽童”表达的是对顽童生存现状的焦虑和他们需要得到关怀的吁请。

王灿明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顽童成长的研究。作为本书的第一位读者,我对书稿爱不释手,感到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儿童教育著作。

首先,在教育理念上有新的突破。在许多人看来,顽童即“差生”、“问题学生”。而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成绩好的和中等的学生中,顽童也大有人在,“顽皮”与儿童的成绩或品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从而将顽童定位成“个性鲜明的常态儿童,其中不乏超常儿童”,确立了以赏识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这是很有学术勇气和教育眼光的。

其次,作者经过100多个顽童的个案分析,详尽分析了顽童的各种心理优势(如他们的奇思妙想、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体验、张扬的个性、标新立异的创造能力和多才多艺的才华等),揭示出大智若愚的神童表现和自主成才的秘密,反思了顽童培养中的若干盲点和误区,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构成了操作性很强的顽童教育指导体系。

最后,作者勇于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在反复比较了多种研究方法以后大胆进行了叙事研究尝试,将精心搜集的100多个顽童成长的故事娓娓道来,夹叙夹议,加上细腻的笔触和感性的铺陈,给人一种生命至真的感受,纯粹、人性、自然,温柔而有张力,让人既觉清新,又觉厚重,有直抵心灵的力量,丝毫没有那种学究式的空洞,也没有机械性的数字罗列,是一本值得广大老师以及家长细细品味的教育著作。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阳明)在《训蒙大意》中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对儿童的教育应“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而不要“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更不可动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旅美学者黄全愈教授更从教师的角度指出:“怎样看待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调皮捣蛋?这是老师功力的分野、胸襟的分野和人格魅力的分野,也是成为一个伟大老师的诀窍所在。”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建立在冷漠和轻蔑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是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完成的。凡是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为了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必须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尤其是对顽童,要学会舒展眉头,摈弃成见,欣赏他们的优点,宽容他们的错误,给他们以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发掘他们的潜能,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让爱的教育不再是教育者挂在嘴上的空话,不再是公开课上奢侈的点缀,而真正成为眼眸中的信任和鼓励,成为一种教育心态,成为对个体成长的欣喜,成为对发展挫折的忧虑……我的学术信念是“尊重儿童,就是尊重人类本身”。顽童同样也应该得到尊重。让生命的阳光照亮顽童心灵的每个角落,让每一个顽童都能抬起头来挑战自我,成为一个大写的人,这是我读完本书以后最诚挚的期盼。

王振宇

2006年8月5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任何一个从事少年教育工作的人,到最后都会比较喜欢有时做点坏事,捣捣蛋的少年,而比较不喜欢一直当“好孩子”的少年。

——罗素(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

淘气是儿童智慧的表现,是儿童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孩子一点儿也不顽皮,就意味着他内在的智慧和创造潜能正在沉睡,没有得到发展。

——阿莫纳什维利(苏联著名教育家)

我们没有尊重儿童,我们不考虑他们的特殊需要,强迫他们遵循我们的指示,我们压抑性地对待他们。最重要的是,我们粗鲁地对待他们。

——蒙合梭利(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学家,博士)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

——冰心(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在你的嘲笑里有爱迪生,在你的责骂中有爱因斯坦,在你的教鞭下有牛顿。

——陶行知(著名教育家)

怎样看待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调皮捣蛋?这是老师功力的分野、胸襟的分野和人格魅力的分野,也是成为一个伟大老师的诀窍所在。

——黄全愈(旅美学者,教育管理学博士,畅销书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字路口的顽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灿明//郭志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748565
开本 16开
页数 2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65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8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