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灵桑拿(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内容
编辑推荐

剪断万千烦恼丝,一本自我祈祷的灵经!心灵的革命换来万事的明彻与顿悟,快乐正是自身修为的最高境界!

朋友,你正处在焦虑之中,感到抑郁吗?你是一个好强的人吗?感到生活紧张的压力?你是否常常犹豫不决?或是感到了空虚?你冲动了?虚荣了?……你常常孤独,觉得没人体会你的艰难。其实,生活对于每一个人是公平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对待生活,过犹不及,这里有个尺度。你应该建立一本自己的心理辞典。只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善于发现生活中值得感谢的地方,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快乐。

内容推荐

现代健康概念早已超出人们的传统认识,它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心理健康也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消极和不愉快的情绪会促使人的心理活动失衡,导致精神活动失调,对肌体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人的一生是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如果适应得好,就觉得舒心和谐;如果不适应,就觉得别扭、失意。而适应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动机、追求和行为。对自己要有一个客观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努力缩小“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

精神修炼,心理锻造,人生茁壮,进退从容!

目录

第一章 健康心态的自我诊疗

一、你是否拥有一颗健康的心/1

二、你是否拥有一个健全的性格和人格/4

三、你自认为是一个成熟的“大人”吗/6

四、为什么需要改变你自己/10

五、难道自己真的未老先衰了吗/13

六、你看人会不会看走眼了/14

第二章 肉体疼痛的心理诊疗

一、“病自心生”与潜意识的误区/17

二、心理作用对冠心病、胃肠溃疡、癌症等的投射/21

三、头痛、失眠、多梦的精神因素指引/27

四、慢性疼痛与心理冲突的干系/36

第三章 压力之下情绪若轻若重

一、焦虑是当今文明社会的一大公害/41

二、紧张会使疲惫加倍/45

三、抑郁是“精神上的流行性感冒”/48

四、烦闷与厌倦,什么都不想做了/58

五、孤独是人群中的独奏/62

六、空虚地活——生命意义缺乏症/68

七、神经过敏与心神不宁/72

八、神经衰弱——心想事成的悖论/77

九、癔症——歇斯底里的情感逻辑/87

第四章 意志领先的决策

一、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开始/94

二、后悔症的望闻问切/95

三、懒散是对自己的失责/97

四、强迫症——完美主义者的大缺憾/98

第五章 行为改善的心理变革

一、忌厌食、暴食,善待身体/101

二、酗酒者伤己伤人/107

三、药物依赖的戒断/110

四、娱乐陷阱——赌博成瘾/112

五、女人通病——购物成瘾/113

第六章 心理测试与自我保健

一、怎样判断你是不是患有心理障碍/115

二、心理障碍的轻重等级/120

三、在哪里可以获得专业心理帮助/123

四、澄清对心理咨询的几种误解/125

五、心理治疗的准备工作/128

六、心理治疗的步骤、副作用及误区/130

第七章 心理缓解与人生指向

一、竞争要强不是生活的全部/135

二、完美主义,自我苛刻的伤害/138

三、挫折经历是人生的必要财富/140

四、忌妒是心理上的恶性肿瘤/146

五、暴躁冲动往往掩盖事实/150

六、自卑是不被自己喜欢的短视/154

七、过分顺从是一种不成熟/161

八、破除依赖心,独立迈出第一步/163

九、现实生活中没有侥幸/169

十、虚荣,盲目攀比的肿脸/170

十一、灿烂诱惑下的浮躁/171

十二、肆意报复将使伤口永远裸露/172

第八章 人生成长的心理档案

一、你真的懂孩子吗/174

二、成人世界的心理冲突/175

三、健康情绪是生命的基石/176

四、你了解你自己吗/177

五、你应该有一本自己的心理辞典/178

第九章 特殊人群的心理调适

一、A型性格的特长与特短/180

二、肥胖者的自我负重/182

三、更年期的门槛跨越/184

四、离退休者的闲不住/188

五、网络“瘾君子”/190

六、高技术盛气凌人/195

七、第二职业量力而行/196

八、夜生活敬而远之/196

九、癌症患者不药而愈/197

十、上夜班需要警惕/199

第十章 防患未然的心理修炼

一、走出思维定势,应激是块磨砺石/201

二、快乐是守不住的/203

三、我的情绪我做主/207

四、活力与趣味,享受惬意人生/210

五、微笑与幽默,是你的最佳名片/215

六、感恩、与人为善,生活的秘诀在于给予/220

七、想到就做,做你真正热爱的工作/222

八、相信自己,树立自信/223

九、压力是跷跷板,学会调剂自己/224

十、制怒与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227

十一、遗忘过去,珍惜现有,人生处处好风景/229

试读章节

据研究,有1/4的人有过失眠,那些迁延不愈的病人却往往是强烈求治者,多数不治者反而自愈了,这是为什么呢?

求治者多有些神经质的疑病倾向,有过分追求完美的人格,常对自己的身体、心理、人际关系等过于敏感和关心。几乎每个人都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出现失眠,如环境的嘈杂、身体的病痛不适、白天过于兴奋、睡前饮用浓茶咖啡等,但失眠最常见的原因还是精神上的紧张、焦虑、抑郁和恐惧。一般的失眠持续几日甚至数周,这多数是生理或心理的正常的防御反应,可具有上述素质的病人却惶惶不可终日,躺在床上努力入睡,为自己还不能入睡而辗转反侧,并想到白天肯定会无精打采影响工作,焦虑不安,其实他已进入了一个失眠症的“怪圈”中——为失眠而焦虑,因焦虑而失眠,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精神交互作用”机制,即当你过度关注自己的某个感觉,反而使其过敏,更加重了它,加重了的感觉更引起你的焦虑与关注,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这样,你的焦虑与关注也即求治的态度,只能使你走入服安眠药的歧途。

不治者却往往自愈,是因其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休息不好固然烦恼,但他总不以为然,说这没什么,12点了还不困,他也并不恼火,或爬起来看会儿书。第二天虽有些不适,但仍能健康地充满活力地工作生活。这种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使其心境坦然,没有“怪圈”的纠缠,从而铲除了失眠症滋生滋长的根源——不关注失眠,失眠就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当然,我们说的“不治”,仅仅是一种心理应对的态度,失眠原因很多,你去求助医生,也许给你的处方上仅写着“不治的思想”。心理学上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把自己当做病人,你就永远像病人一样的生活;你把自己当做健康者,你就会和正常人一样健康乐观的生活。”所以,不要把失眠当做病痛,要坦诚地接受它,不为失眠而担心恐惧,“只有给你睡眠才能得到它”,睡眠的发生不是以人的意志而决定的,所以切莫追求睡眠。同时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并注重心理的健康。

王某,25岁,男,未婚,他每天晚上都做梦,梦到恐怖的事就在万分恐惧中惊醒,老是睡不好,第二天没精神。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有半年多,弄得十分他痛苦。万般无奈只好求助于心理医生。

其实,睡觉时做梦是正常的现象。有做梦,说明我们已经睡觉了,并不是你自认为的整夜没睡。一般来说,人每个晚上都是会做梦的,只不过睡眠质量好的人一醒来就会把梦给遗忘掉了,质量差的人会记住一些梦的内容。

一个人做梦,大多与白天的活动、过去的心理创伤和睡觉周围的声音、光线、气味、温度有关。

多梦、噩梦的原因很复杂,总体与下列因素有关系。一是心理问题:如白天总处于紧张、焦虑、忧郁、极度的心理矛盾等。容易出现睡眠浅、多梦。二是身体不适:如过多的疲劳、发烧、或患有其他躯体疾病。三是突然停用某些药物如安定类,抗精神病类的等药物。  多梦、噩梦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会造成心理的负面刺激,剧烈的梦境会使人的大脑过于兴奋、紧张、生理负担加重等。因此有出现多梦、噩梦现象,要积极进行治疗。

王某自己说工作生活上没有什么压力。但经心理医生仔细询问,才知道王某生性好强,大学毕业后分到某行政单位,工作轻闲,工资也不低。家人很为他高兴,同学也很羡慕,王某也觉得很得意。女朋友也在同一单位工作,两人感情很好,半年前两人开始准备结婚。但王某在单位工作了一年多之后,开始厌倦单位那种一杯清茶一张报的生活。而且他自己心理有一种感觉,觉得结婚以后的日子就将这样平淡地过下去,而这是生性好强的王某十分害怕的事。虽然他告诉自己,生活和工作没什么不满意的,但这种对将来的恐惧一直在他心中潜伏着,这就造成了他晚上老做噩梦。

P33-34

序言

朋友,为何你的眉头又紧锁,为何你又用苦闷的眼光看着我?哦,你在抱怨人生的艰辛、世事的无常,你在感叹自己为何总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想听听我的意见吗?先送你一首我最喜欢的小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请不要悲伤不要焦急。

忧伤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请相信快乐的时光终会降临。

心灵永远向往着未来,

眼前却常是忧郁。

一切转瞬即逝,

所有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温馨的回忆。

——普希金

人生其实并不纷繁复杂,所有的苦恼都来源于你复杂的眼光,经历了太多反而失去了简单看世界、用心与世界对话的能力。殊不知“入世容易,出世难”,不被纷繁芜杂的烦恼牵绊,时时告诫自己快乐正是自身修为的最高境界。在有太多苦难的人生中要活得精彩就不能把自己交给抱怨,正确的做法是来一次心灵的革命,换来对万事的明彻与顿悟。

在这本小书里我从大量科学理论、统计数据,以及活生生的例子中找寻出适用于现实的良方,希望我能带着你们一起去挖掘生活中的快乐潜能,掀起一场空前的心灵革命。

编者

2006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灵桑拿(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档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67410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10-01
首版时间 2006-10-01
印刷时间 2006-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