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火箭设计师的故事(梁思礼院士自述)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梁思礼院士的口述传记,重点叙述了他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五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作为梁启超先生最疼爱的小儿子,他并没有享受到多少家族的荣光,从五岁丧父起,他就全守靠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和生活,最终成为知名火箭专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的经历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对帮助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了解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情感历程以及苦难而又始终如一的祖国之恋,不无启发和教育意义。本书内容真实、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兼具,语言朴素,图文并茂。是中国版的《别闹了,费曼先生》。

内容推荐

《一个火箭设计师的故事》只是梁思礼院士一生平凡的讲述,但从平凡中展现了“两弹一星”精神与“载人航天精神”的光辉。叙述了他作为中国第一代航天人五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本书内容真实、思想性、科学性,可读性兼具,语言朴素,图文并茂。

目录

引子

成长篇

1 老白鼻出世——梁启超的心肝宝贝

 梁启超老年得子

 一封信的故事

2 聪明小子茁壮成长——青少年时代

 我爱南开

 国难当头,我心受辱

3 爱国之心薪火相传——父亲走后的日子

 爹爹睡着了

 娘是我们家极重要的人物

 向国家捐献梁启超手稿及藏书

4 “割慈忍泪出国门”——留美作年顽强自立攻科学

 离开母亲去美留学

 半工半读,又苦又乐的穷大学生生活

 我想工业救国

 进步学生组织CSCA

 回家

奉献篇

5 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头七年

 建设天线

 我成了“老虎”

 援建“越南之场”

6 报效祖国,百折不挠——修炼成中国第一代“航天人”

 十二年科学规划和五院成立

 瑞立和德国之行

 我当上了教导大队的军官

 仿制“1059”导弹

 参加访苏代表团

 “初生牛犊不怕虎”——自行设计中近程地地导弹

 跟随张受萍将军勘察阵地

 震惊世界的两弹结合

 解决“刷子”问题

 “文革”风暴

 生于乱世的远程运载火箭

 难忘的会见

 再接再厉,远程运载火箭定型

 速率捷联惯导系统研制

 计算机测试系统

7 质量·可靠性·效率——航天产品的生命线

 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

 CAD/CAM——过程管理

 神般五号胜利回来啦!

8 愈走愈宽的航天路

 回首五十年

 我所知道的国际宇航联

 热心园丁

感悟篇

9 阳光永照多彩人生

 当年Big Ten的摔跤冠军

 自助旅行

 趣味人生

 三喜临门

 “秤杆”离不开“秤砣”

 深埋心底的隐痛

 和谐团结的大家庭

10 猫有九条命——我一生的五次遇险

 伴郎开车冲向电线杆

 逃过一劫

 飞机着陆有惊无险

 吉普车险些落水

 遛马路掉入电缆井——“深入基层”

11 感悟人生——什么是中国航天精神

后记

试读章节

我成了“老虎”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号召知识分子,特别是从国外回来的知识分子到基层、到农村、到工农兵当中接受思想改造。1952年,建设电台的任务完成以后,邮电部让我参加土改运动。当时,一大批解放前毕业的,和我情况相仿的知识分子被派到农村参加土改。我抱着满腔热情,积极参加了湖南耒阳的土改运动,深入到贫下中农当中,住到一户贫农家中,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访贫问苦,发动群众,宣传党的土改政策,组织农民起来和地主作斗争。正当我们日夜忙碌,准备组织大会向当地的地主作斗争的时候,我突然接到邮电部的电报,通知我马上回京。我很纳闷,土改运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为什么现在要我回去?真想不通。下乡以来,和村里农民群众同劳动、同斗争,也建立了感情,他们也不希望我离开。离村的那天,我的房东——一个老贫农一送再送,久久不肯停步,真有点像“十送红军”那个场面。我只得依依不舍地离开湖南农村。

回到北京,我急忙赶到邮电部。谁知王诤副部长找我谈话,要我交待工作中和经济上的问题。我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怎么回事。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间认为我有经济问题。前一段时间在农村参加土改,对北京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不了解,现在突然被审查,把我拘留在一间办公室内睡地铺,不准回家。房间里还有两三个人,也是审查对象。

我根本没有什么问题可交待的,就写自传,写个人情况,反复写了很多材料,总是不合要求,通不过。审查的人就来审问,分几班轮流24小时不停审问,不准我睡觉,搞“车轮战”,白天黑夜要我交待问题。我确实无从交待,就批我态度不好,仍然不准睡觉。

这几年我在负责工程的过程中,除了应负的技术职责之外,那些购买器材、加工订货等事,也都不计繁杂,积极去办,但手续清楚,并无任何问题。但是“打虎队”认定我受贿,认为不然我的母亲手中不会有那么多钱。事实上我每月工资和从国外带回来剩余的少量美金是交给母亲保管的。但因为母亲刚刚卖了在天津的房屋,在银行存有一大笔钱。而我和母亲的钱放在一起就难以分清。所以我也说不清楚了。逼得没办法,为了应付过去,争取能睡上一觉,就只好承认,“打虎队”说我收了商人的钱,我就招供,睡一觉醒来,我又推翻违心的假口供。逼供信的结果使问题更难解决。当时,我感到灰心绝望,觉得无法说清楚了。

那年的“五一”节快到了,全国上下都在兴高采烈欢庆五一劳动节。当时周围群众正在练唱新流行的优秀歌曲《歌唱祖国》。我很爱听这首歌。歌中唱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使我想到我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的机会,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回国了。正是新中国成立那天,我和回国的同学们在航行于太平洋上归国的轮船上展开的那面五星红旗,现正迎风飘扬。我多么想把心中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望,大声唱出来,融汇到窗外热烈豪迈的歌声中去!但是,现在不信任我,不让我唱,要我承认毫无根据的罪名,蒙受这样的冤屈!为什么我爱国爱得这样难、这样苦?我这时心中十分难过、委屈,做了最坏的打算,把头发剃光了,准备去坐牢,去劳改。

后来,党组织终于把问题查清了。原来所谓的受贿是资本家的诬告(也许是资本家也在逼供信中制造的假口供吧)。在向母亲查证我是否有贪污时,我的母亲回答说:“我相信,我的儿子决不会干这种事!”

最使我感动的是王诤副部长亲自在邮电部的全体人员大会上为我平反。顿时,我的一切委屈全都过去了。我感到共产党是实事求是的,做到了有错必纠。此时我对共产党的敬仰油然而生。那时我已超过25岁,超过加入共青团的年龄了。从此,我产生了申请加入共产党的信念。记得当时有一位局长曾动员我参加民盟,但我拒绝了。

从那以后,王诤部长对我很信任,也很重用,不少重要的工作分配我去干。对我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领导。对他,我有一种或多或少的“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情。  P45-48

序言

梁思礼是我国著名的火箭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科技委副主任、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副主席,现任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

科学家的一生往往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一生。梁思礼院士也基本如此,但是他除了拼搏、奉献之外,还具有更为风趣甚至神奇的一面,《一个火箭设计师的故事》就展现了他七彩的人生。

梁思礼1924年8月出生于北京。他是我国著名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创始人之一——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从小就受中华文化与爱国思想的熏陶。经过在被日军占领下天津的四年生活,于1941年去美国开始了半工半读、又苦又乐的大学生活,1945年从普渡大学毕业,1949年在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在回国途中听到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在克里夫兰总统轮上,打起了自己心中想象的、自己制作的五星红旗。回国后参加了国际广播电台的建设,建成后接着参加了“越南之声”电台的建设,受到了胡志明主席的接见。1956年10月,中国航天开始创建,成立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梁思礼是第一批调入五院并被任命为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从此开始了他五十年奉献航天的生涯。他当过导弹教导大队的教官,参加过多个重大型号的仿制与研制,头顶原子弹忘我工作,实现了“两弹结合”试验。有一次在向周总理汇报后,周总理对他说:“你很像你父亲梁启超”。总理对人的关怀、对知识分子的尊重,使他永远铭刻在心。他在航天某些领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并是开创者之一。五十年来,他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获得了多项国家奖励,经历了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磨砺!在文革中受过冲击甚至冤屈,生活中也有过五次遇险,尤其是掉入深井而生还的奇迹。他是乐观主义者,爱好音乐、爱好体育,有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他的一生真是带着斑斓的色彩!

我与梁思礼院士相交多年,深感几十年来,他始终把祖国的安危放在心上,把发展航天、振兴中华为己任;关注前沿发展,谋划未来,积极建言;待人接物,坦诚相待;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不顾八十高龄,仍积极推动科普,作科技报告,与青少年交流。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老科学家的爱国热忱、宽广胸怀、渊博学识、治学严谨、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一个火箭设计师的故事》只是梁思礼院士一生平凡的讲述,但从平凡中展现了“两弹一星”精神与“载人航天精神”的光辉。此书是中国航天人也是其他朋友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愿梁思礼院士继续他的征程,再续精彩的篇章。

后记

写写我们的八叔(舅)梁思礼

近来有不少人想给梁思礼写传,但他偏偏选上我们来写,也许是他觉得亲人们写起来最真实、最有感情吧。的确,作为他的外甥女和侄女我们的笔头会充满了爱。

回想50年代初,我们年纪还小,梁思礼也很年轻,20多岁刚刚回国。他每天总是忙忙碌碌,常常出差不在家,我们觉得他有点神秘,总想打听他究竟在干什么,他的母亲,我们的婆这时就会告诉我们:“我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小孩子别管这些事。”如今真相大白,原来他一直在从事着一项伟大的事业。由于工作要求,他始终对家人守口如瓶。久而久之,家人对他的“神出鬼没”也就习以为常了。

我们俩很愿意写梁思礼,因为把他所从事的航天事业和他本人的情感经历,以及他人生道路上大起大落的命运介绍出来,将有助于人们,特别是青年人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艰苦奋斗精神和他们的成长历程。

从2003年开始,我俩先后访问了他十几次,加上为本书的事情日常往来接触及电话联络超过百余次。我们录下他的口述内容,笔录做成卡片,整理成一篇篇小故事,然后像盖房子一样,先利用零散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故事)组装成一个“毛坯房”,最后进行简装修。我们不想要华而不实的“豪宅”,我们要“原生态”的“民房”。我们保留了他的口语风格,以使读者感到真切,见文章如见其人在和大家讲故事。就这样一稿又一稿,改来又改去。经过3年终于完成了此书稿。我们这两个不是学文的人,还是努力用心、用情来写。最令我们惊讶的是,这些故事串联起来,我们竟完成了一篇十分感人的中国第一代航天人的奋斗史!

随着探访的深人,我们的思想感情由单纯亲人的爱升华成为一种敬佩,他不仅是我们的小叔叔(舅舅),他还是一个对国家对中国航天事业百折不挠奋斗终生的了不起的专家。

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在他上面还有4个姐姐,4个哥哥。他们9个兄弟姐妹都不吃“祖宗饭”,个个努力奋斗成才,都为祖国作出了很大贡献。梁启超去世时梁思礼才5岁,他也是靠自己勤奋努力成才的。梁思礼的哥哥姐姐年龄都比他大很多,都亲热地叫他老baby或老八,有时开玩笑叫他八老爷。这个老baby从小在家是个“乖小弟”,从不因为年龄小,大家宠爱他而霸道,相反,他小时候在我们眼里是一个称职的小长辈,处处谦让我们。当他从美国学成拿了博士学位归国时,正好25岁,他积极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他是个在西方接受高等教育把知识献给祖国建设事业,而成长起来的中西结合的专家。

梁家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他们兄弟姐妹继承了梁启超的品格,彼此关心友爱。几十年来,梁家的凝聚力始终很强,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年龄最大谁就是大家的“头”,家中一切重大事件由他拍板决定,当然这不是专制,而是经大家民主协商,最后少数服从多数,家里的几件重要决策就是这样拍板的。如今,梁思礼已年过80,他的哥哥姐姐们都相继去世,他就成了梁家的“掌门人”,这不是封建家庭的掌门人,而是我们对他的爱称,也是戏称。

梁家是一个正统而又开放的家庭,小字辈们都已成人,各自有了小家庭,但他们都非常珍惜和热爱这个大家庭,不管在外面是专家、教授、博士、董事长、社会活动家……,在家里彼此依然以排辈相称。梁思礼已荣称为“八太公”,这位八太公在我们眼里仍是当年的小八叔(舅),至今童心未泯,非常喜欢和电脑下棋,对人总是笑眯眯,没有家长作风,也从不摆架子。虽然我们与八叔(舅)是两代人,但我们之间代沟很浅,尽管我们都已长大变老,也当了奶奶或姥姥,但在他眼里我们还是当年的小外甥女、小侄女。每次我们到他家时,八婶麦秀琼就会端出各式各样的糖果,请我们喝咖啡和各种饮料,只要是吃饭时间,必留我们吃饭,我们也毫不客气。  梁家兄弟姐妹还有个习惯,逢年过节或有什么需要商量的事,都要团聚在一起,当然我们小字辈也会跟着凑热闹。几十年过去了,梁家新一代业已成才,平日各自忙自己的事业很少见面,但只要八老爷一声号令,大家就会从北京的四面八方奔向他家,常常都有30人以上,大家见面有说不完的话,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梁启超生前一直遗憾他的孩子们没有一个是学自然科学的,曾于1927年给海外的孩子们写信说:“我想你们兄弟姐妹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我们家的憾事……”。他去世后,梁思礼实现了他的遗愿,梁思礼成了火箭控制专家,他和他的两个哥哥思成(建筑学家)、思永(考古学家)都是院士,使梁启超的家,一门三院士,满门俊秀,梁启超没有遗憾了。

时代造就了梁思礼,航天事业是他的生命!爱国思想是他生命的灵魂!家庭亲情是他生命的精神支柱!梁思礼在航天事业这条轨道上飞快地奔驰,他对事业无尽地投入,至今年过八旬还保持着一种强烈的热情,从内心喷涌而出,老骥伏枥,永不停止向前。祝愿他像常青树一样永远年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火箭设计师的故事(梁思礼院士自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135982
开本 16开
页数 16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6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6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1
166
10
整理 吴荔明//梁忆冰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