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入《中国当代作家张炜系列·外省书、远河远山》的是作者的两篇长篇小说,作品中的人物真实质朴,生动鲜活,富有乡土气息。《外省书》、《远河远山》。《外省书》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表现了他们在历史磨难和现实选择中的内心焦虑,以及寻求救赎之路的痛苦。《远河远山》讲述了一个人与“笔”相依为命的故事——写作人面对文字时那顶礼崇慕的身姿及风魔颠倒的歌哭。
图书 | 外省书远河远山/中国当代作家张炜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辑入《中国当代作家张炜系列·外省书、远河远山》的是作者的两篇长篇小说,作品中的人物真实质朴,生动鲜活,富有乡土气息。《外省书》、《远河远山》。《外省书》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表现了他们在历史磨难和现实选择中的内心焦虑,以及寻求救赎之路的痛苦。《远河远山》讲述了一个人与“笔”相依为命的故事——写作人面对文字时那顶礼崇慕的身姿及风魔颠倒的歌哭。 内容推荐 本书选入作者两部小说:《外省书》、《远河远山》。《外省书》揭示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表现了他们在历史磨难和现实选择中的内心焦虑,以及寻求救赎之路的痛苦。《远河远山》讲述了一个人与“笔”相依为命的故事——写作人面对文字时那顶礼崇慕的身姿及风魔颠倒的歌哭。 目录 外省书 卷一 史珂 卷二 史东宾 卷三 鲈鱼 卷四 师辉 卷五 肖紫薇 卷六 狒狒 卷七 史铭 卷八 元吉良 卷九 胡春旖 卷十 马莎 卷十一 真鲷 附录京城过录 远河远山 自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缀章·碎片 纸 心力 战争的气味 阁楼上 大轮船 食土的人 不服水土 冤诉 湿淋淋的人 雪地 可能是爱情 是爱情 中风 父亲死于纸 母亲死于风 继父死于雨 枪击何处 苍老 一片漆黑 老师之死 她们携手而行 努力 丛林之梦 记忆 离别 一句话 给小雪 拐杖 心中的鹂鸟 试读章节 史珂一踏上这条小路就有点后悔。前边是那座孤零零的大屋子,它压在一片杂树林子里,黑乌乌沉甸甸。他像被它的磁力抓住了似的,每一次都要迎着走过去。屋里有个行动不便的人半坐半卧在大炕上,旁边站着他的外甥女。炕上的人每扫来一眼都令史珂不悦,他开始坐立不安。他心里说:我这回是来告别的……杂乱空旷的大屋子简直汇集了全世界的隐秘,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在四周弥漫。再到哪儿去呢?他徘徊,踌躇,磨蹭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坐到了炕边那把破藤椅上。他接过姑娘递来的一杯老茶吸吮着,开始怜悯自己。他知道炕上那个高高大大的家伙已经足他的朋友了,他们大概无法分开。 秋天刚刚来临,这个额头鼓鼓的四川籍小女子就采来了菊竽花。她何等尽职,这会儿已经在屋角生起了废油桶改制的大火炉,烧好了洗澡水。屋角挂了浴帘,遮住了当地出产的一个粗陋的大浴缸。每天一早,热气腾腾的浴缸里总是浸了苦艾、桂叶、拳参、冬青一类草药,她给他搓洗,呵斥,直忙到九点多钟。史珂每次进门都要迎着满屋刺鼻的草药味,透过水汽看那家伙歪在炕上读书。满头披挂水珠的外甥女笑吟吟的,一见他放下书就走过来,听着他对来客数数叨叨。 “你看看这孩子的头发,我的老天!密匝匝苘麻一样,一把都攥不透。她的小嘴儿一天到晚湿漉漉的。鼻子翘翘着,脑瓜四周全是小绒毛儿……我这辈子也没见这样的小脑瓜。老天,胸脯上趴了两只小鹌鹑,一天到晚沙啦沙啦叫……” 史珂额上的血管突突跳。他砰一声搁了杯子。 “我不说了,再不说了——这总行了吧?哎哟我的老伙计……” 姑娘到浴帘后面去了,大概是放掉洗澡水,传来哗哗的水声。她再次回到炕边照料病人:“你呀,你呀!”她推搡他,把毛巾围上他的下巴。史珂低头吮茶,像打瞌睡一样。他心里又在琢磨:自己真不该再到这里来了。 在试着做出那个决定之前,史珂就知道自己会多么孤单。他可怜自己。如今走在通往衰老的路上,害怕孤单了。四年前走出京城,凡能携走的杂七杂八他都带回来了。这儿是他的出生地,他就待在这儿了。京城太喧闹,一辈子都太喧闹。叶落归根吧。老友们为他惋惜:今后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他笑而不答,只顾收拾东西。其实京城已经没了亲人,早就没了。而在故土,他至少还有一位侄子呢。离京前一年他去了一趟美国,哥哥史铭在那里定居。他一说自己的打算史铭马上赞同:回老家吧,京城有什么好待的。你回去,史东宾会把你照顾得无微不至。 史东宾是史铭与前妻之子。正如史铭所料,侄子对归来的叔父处处殷勤。史珂并不喜欢这样,因为他知道殷勤这种东西不能持久。果然,一年之后他就不得不从侄儿家搬走了,搬到海边的一所孤屋中。屋子建在河湾一带的防风林中,原属祖产,早已破损不堪。侄儿当时一边咕哝“简直是疯了”,一边抓起手机呜呜哇哇一阵。只几天时间,他手下的人就把一个陋屋修好,把老人请了进去。 真正是傍海而居。突然而至的沉寂中,史珂知道有什么新东西要开始了。这年头无边的时髦围逼过来,新东西却不多。他欣喜四顾,觉得崭新的时间正从脚下滋生。好好回忆的日子来到了。它在京城没有,在浅山市侄儿的家中也没有。市区与河湾之间有两个村落,所以这儿偶尔有人捕鱼采菇。这些人并不妨碍回忆。他刚刚与之对应几句,他们立即惊呼:“京腔儿!”史珂心头一动。他已经在一年多的时问里努力操练故语,总是毫不留情剪除儿化音,最大限度减少卷舌动作,可最终还是被人指认。这很像在京城的情景——当年无论怎么用力,人家一仄耳朵就明明白白。一个主要元音的轻微卷舌处理不当,外地人身份即暴露无遗。融于京城的急切和苦恼一直伴随,直到今天,直到全部努力戛然而止——一种逆向过程却刚刚开始。一个人到了这把年纪还要含辛茹苦消除自己的声音标记,真是生之烦恼啊。相互熟悉一些了,对方难免要询问做些什么啊妻子儿女啊。只能沉默。好像多年来第一遭面对这样的问题:四十余年置身于一个显赫的学术机构,却没有一本著作。妻子已经辞世;儿女,没有。他的脑际倏然闪过一位西方诗人哀伤的句子:“为那无望的热爱宽恕我吧/我虽已年过四十九岁/却无儿无女,两手空空,仅有书一本。”这诗用在自己身上还需几处改动:改年龄;“仅”改为“没”。这一改何等了得。他闭上眼睛。自己一辈子都是个旁观者,一辈子都在看、看。我的无用的人生啊。史珂曾试着把“旁观者”三个字换成“目击者”,心头一热。P3-5 序言 这十卷本作品选集,主要由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组成,其中的长篇小说有七卷,占据了主要篇幅。十卷书的总字数计约三百三十万字,是我已发表作品总量的三分之一。 编选多卷本的作品集,对作者来说往往变成了一次总结和回顾,其中将会产生各种各样复杂的感触。对我来说,时下面对的一个事实就是:更早的写作练习不算,自收入小说集《他的琴》中的短篇小说《木头车》(1973—1975)算起,至今已逾三十年。人生的不同季节、文学的不同季节,一个写作者无论愿意与否,都得一步步走过来。 一位著名作家曾这样感叹写作生涯的尴尬和困难:一个作家孜孜以求,苦苦磨练和探索,直到了五六十岁这把年纪才算是懂得了一点点写作的奥秘,技术上也才趋于成熟,可是身体又不行了。 他的慨叹,我相信许多人都会赞同。可见写作是一场多么漫长和艰难的行走,又是何等的生命刻记,它需要多么坚韧的意志力和多么高超的技艺。不同的心情、境遇,倾听和诉说、追求、搏击、愤怒、欣悦,诸如此类,最后都化为了绵绵文字留在那里。一般而言,堆积文字是比较简单的事情,但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又是最为艰辛和险峻的事情。这最后的一小部分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文字之于他们,即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苦痛哀伤,是无测命运的悲欣交集。 善良,洞察,牵挂,这对于一小部分人而言,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注定了要终身相随。也许一个写作者的一生洇漫于文字之间,看上去会有相当斑驳杂陈的繁复颜色,但究其根本和质地,无非是表达了他对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感情。感情远远重于学问知识,尽管它们往往是相互依存和交织的关系。 我写作数量最多的是长篇小说,其次是散文。但我最用心的,曾是短篇和诗。可是表述的欲求会随着阅历一起增长,后来我发现每次创作都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我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文字和更大的释放空间。然而这对于我极为追求简洁凝炼的风格是相抵触的。于是我就将长篇中的冗长视为不可忍受的部分,一再地浓缩和压紧,删削与合并,以至变为最常用的写作方式。这种工作习惯将会保持很久,直等到情感与经验重重垒叠,必得冲决某种忍耐和限制,还有禁忌——那一天的到来,将是我另一种写作生涯的开始。 由于这套选集只是三分之一的选取,所以它们有可能是我全部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创作。但由于篇幅的限制,我又不得不将其他篇目割舍。那些文字同样是倾心蓄力的一次次劳作之果,是令我感激和难忘的写作岁月,它们有着另一种色泽。 时间对于人生来说短促而神秘,这如果从一个写作者的心底去感受,当会有别样的体味。十几岁时,具体到某一篇某一部的创作激动,至今还在眼前。只是年华几成追忆,刻舟难以求剑,待时光的逝水降落干涸之后,那把沉落的宝剑也许早就埋入了泥沙之中。 编选往昔作品不仅仅是一次深情的抚摸,还伴有更多的遗憾。此刻有一个平静的声音在心底悄悄鸣响,它是一声告知:不能够终止的生活和劳动,它在继续,在更新,在开始第一天和第一页。 三十余年的写作,经历了多少寒冷和炎热交换之季。这一切都刻在生长的年轮里了。美好迷人的阅读一直是我的口粮,但我却没有把握奉献同样的粮食。耕种是必需的也是愉快的,只有它才能让人保持长久的乐趣。我相信丰饶的土地,并期待着各种各样的生长。 2009年2月14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外省书远河远山/中国当代作家张炜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2007305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45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47.5 |
丛书名 | |
印张 | 14.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