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红色印迹--赣南苏区标语漫画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赣南苏区保存的标语漫画及歌曲,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赣南苏区标语漫画图片还做了录文、说明和注释,本书融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我们相信能得到广大专家读者的喜爱。在赣南苏区各地墙壁上书写了大量的宣传标语,绘制了许多漫画。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内容的标语和漫画,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红色印迹,也是中国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原始资料,属珍贵的革命文物。

内容推荐

赣南地区位于江西省南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的重要根据地,全红县达13个,即瑞金、兴国、宁都、于都、赣县、会昌、石城、安远、寻乌、上犹、信丰、崇义和南康。作为我国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摇篮,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首都所在地,锻炼和培养共和国治国安邦栋梁之材的重要基地和课堂,培育苏区光荣革命传统的沃土,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和南方红军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新四军的红色源头之一,赣南地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年,为扩大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政治影响,发动苏区广大民众对革命的支持和回击国民党的反动宣传,红军、苏维埃政府、地方革命武装和革命群众团体,在赣南苏区各地墙壁上书写了大量的宣传标语,绘制了许多漫画。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内容的标语和漫画,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红色印迹,也是中国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原始资料,属珍贵的革命文物。

目录

第一篇 赣南苏区标语漫画文化宣传的发展历程

第二篇 赣南苏区标语历史文献

第三篇 赣南苏区标语漫画图片

后记

试读章节

苏区标语漫画文化宣传,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便开始了。

毛泽东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标语宣传工作。赖毅在《给茶陵县纪检委员会的信》中写道:“秋收起义部队三湾改编后……毛委员就命令我们兵分两路,到湘南、江西各处,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写贴标语布告等,扩大政治影响。部队新到之处张贴了标语和布告,是以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名义张贴的。布告的内容是说明我们是什么军队,宗旨是什么,号召群众起来闹革命,打土豪。”(赖毅《回忆井冈山斗争》,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98页)

谭冠三在《我记忆中的井冈山斗争》一文中,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标语宣传作了更为细致的记载:“为了宣传群众,部队专门组织了宣传队,三个宣传员组织一个宣传分队,分队上则有中队。宣传队每到一地或行军途中,在凡是能写的地方,就全部都写上标语。开始,我们是用纸张写的,后来,一则由于纸张容易坏,二则由于行军背一大捆纸也很不方便,就改为用墨或颜料装在木筒里,用手提着,到处去写标语。最后,我们又改为用石灰水写,提一个石灰筒,用笋壳或棕作笔,在墙上写很大一个字的标语,以宣传群众。我们还油印小的标语,到处去贴。凡是群众看得到的,又能保存比较久的地方,都贴上小标语。打到永新后,我们还用石印机印过一部分标语。当时的宣传标语都很通俗易懂,也很简短。宣传内容有对工人的,有对农民的,有对店员的,有对城市里的商人的,还有对绿林的,对白军士兵的。每个宣传员都背上一大捆这样的传单。有时,我们还把竹片剥得光光的在小竹板上写标语,写好后再涂一层桐油,放在河流或小溪里,让水漂走,有的在竹片上面插一面小红旗。这种小竹板做的宣传品,可以漂的很远,作用很大。”(谭冠三《我记忆中的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493—494页)

毛泽东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不仅对革命标语的重要作用有较高认识,对图画人才的缺乏也有足够的关注。1928年12月25日,毛泽东在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中就提到了“文字宣传,如写标语等,也尽力在做,每到一处,壁上写满了口号,惟缺绘图的技术人才,请中央和两省委送几个来”(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68页)。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标语漫画宣传工作,毛泽东等领导人对其重要性已有较高的认识,红军宣传员也能尽心尽力去做好,但广大红军指战员对其重要性认识还是有限和不够的。尽管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标语漫画宣传工作为随后毛泽东率兵向赣南闽西进军并在赣南闽西进一步做好标语漫画宣传工作开了一个好头,打下了较好基础。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从井冈山突围出来的红四军,按预定计划,顶风冒雪经遂川向赣南前进,红四军进入上犹、崇义县境后,沿途张贴许多由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署名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将红军宗旨和共产党的主张与政策告诉民众。P1-2

序言

赣南地区位于江西省南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的重要根据地,全红县达13个,即瑞金、兴国、宁都、于都、赣县、会昌、石城、安远、寻乌、上犹、信丰、崇义和南康。作为我国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摇篮,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首都所在地,锻炼和培养共和国治国安邦栋梁之材的重要基地和课堂,培育苏区光荣革命传统的沃土,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和南方红军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新四军的红色源头之一,赣南地区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年,为扩大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政治影响,发动苏区广大民众对革命的支持和回击国民党的反动宣传,红军、苏维埃政府、地方革命武装和革命群众团体,在赣南苏区各地墙壁上书写了大量的宣传标语,绘制了许多漫画。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内容的标语和漫画,是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保留下来的红色印迹,也是中国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原始资料,属珍贵的革命文物。

今天,正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赣南蓬勃开展之时,在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赣州市文化局和赣州市文物管理局的精心组织,对赣南地区原建筑物墙壁等处保存的苏区时期的标语与漫画进行了普查,共发现600余条(幅)标语或漫画,并对在新农村建设中有可能遭到损坏的苏区标语或漫画采取了就地保护和异地揭取保存的措施。虽然由于经费等原因,目前仅揭下少量标语,但我们相信,在文物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苏区标语和漫画的保护工作将会做得更加出色,苏区标语和漫画作为革命文物的特别珍品,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利用。

为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及文物管理部门对赣南苏区标语和漫画的历史与现状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我们分三部分,即赣南苏区标语漫画文化宣传的发展历程,赣南苏区标语历史文献和赣南苏区标语漫画图片编写了此书。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正,以进一步发掘赣南苏区标语与漫画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使赣南苏区标语与漫画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好的保护,发挥出更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的作用。

赣州市文化局

赣州市文物管理局

二○○六年四月五日

后记

赣南苏区保存的标语漫画及歌曲,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编写《红色印迹——赣南苏区标语漫画选》这部专著无疑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呈现给读者的这部专著,先由赣州市文化局策划,各有关县(市、区)文化局、博物馆对标语漫画的拍摄积极配合,做了大量工作,后由赣州市文物管理局根据各县(市、区)提供的标语漫画线索,由尚守庆同志对多数标语漫画进行了补拍,书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尚守庆同志拍摄,黄保华同志提供了全部珍贵的标语历史文献资料,并撰写了《赣南苏区标语漫画文化宣传的发展历程》一文,对标语漫画图片还做了录文、说明和注释,全书最后由韩振飞、朱思维同志审稿,夏之明、邹征华同志定稿。此外,万幼楠、赖志刚、魏丽霞、万卢萍、黄艳、王煜、林美秀、潘文媛、谢雁同志也参与了部分标语漫画调查或资料打印工作。谨对在赣南开展红军标语专题调查和揭取保护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的广东省韶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刘军、陈松南同志表示特别鸣谢。

本书融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于一体,我们相信能得到广大专家读者的喜爱。对本书存在的不足及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者

二○○六年四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红色印迹--赣南苏区标语漫画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之明//邹征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019823
开本 32开
页数 1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9.406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2: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