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破解灵感密码
内容
编辑推荐

灵感是探索未知的思维工具。它常常偶然地、瞬时地、突然地浮出脑海,一切迷雾豁然开朗,顿悟到了事物的真相或真理。灵感属于一切人,它不是某些人的专利,灵感是不吝啬的,但它只降临于那些勤于思考的人。人人都可能有灵感的一刻,灵感的价值在于造就天才。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在于会不会善于运用灵感思维。你准备好了吗?

目录

1 引言创造的火种

5 一心灵的冲击 --灵感与主体

6 费希函数·黑洞奇点--意识自发型灵感

10 丝绸·缝纫机·可燃气体监测仪·京张铁路--情意型灵感

14 有线电话--兴趣型灵感

17 电子波动方程--科学美感型灵感

21 链霉素--怀疑型灵感

21 二媒体的激荡--灵感与环境

28 X射线--观察型灵感

33 进化论·北京猿人 本草纲目--考察型灵感

38 钱塘江大桥·水银湖-浮力定理--生活启示型灵感

42 电池·因子·黄热病·天文望远镜--读听型灵感

48 电报·雷达·字称不守恒定律--讨论型灵感

53 塑料·分子生物学--借鉴方法型灵感

56 人造橡胶·人造纤维--寻索机遇型灵感

60 蒸汽机·证"巴尔姆断言"--松弛型灵感

65 三思维流的漩涡--灵感与思维过程

66 炭疽病菌的发现--局部分析型灵感

71 地质力学--系统分析型灵感

76 石拱桥·喷气飞机·激光--结构性综合型灵感

81 热的本质·四诊法--归纳性综合型灵感

84 血型的发现--概括性综合型灵感

88 蓖麻蚕·联合制碱法·合金钢--融化性综合型灵感

92 万有引力定律--选择性综合型灵感

96 人造丝-预防天花--比较型灵感

103 四体验的激光--灵感与动作思维

104 麻药·火柴·铀射线·惰性气体--发现性动作思维型灵感

113 冻疮治疗机·飞机·照相机--发明性动作思维型灵感

117 火车-灯丝·显微镜--修正性动作思维型灵感

121 人工染料--旁生性动作思维型灵感

123 五理性的对接--灵感与逻辑思维

124 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求同性归纳型灵感

127 波尔多液·耐寒果树--求异性归纳型灵感

131 温度计·轮胎--共变性归纳型灵感

135 海王星·日心说·镭--剩余性归纳型灵感

140 无线电通讯--大前提演绎型灵感

147 避雷针--小前提演绎型灵感

150 内燃机--复合性演绎型灵感

155 人造金刚石·花生增产·氦--同类类比型灵感

158 深潜器·光的本质·锯·电脑--异类类比型灵感

163 叩诊法·听诊器·毛发再生精--比喻因果类比型灵感

167 反电子·反西格马超子--对称关系类比型灵感

170 钢筋混凝土·大气压--结构功能类比型灵感

174 二进位数学·力线--象征类比型灵感

179 六玄妙的碰撞--灵感与自由思维

180 大陆漂移说·植物生长素·特定电磁波辐射仪--非随意性直觉型灵感

185 元素周期表-石碳酸消毒液--随意性直觉型灵感

189 星云说-微波烤炉--接近联想型灵感

192 潜水船-重锤吊摆--类比联想型灵感

195 以毒攻毒--对比联想型灵感

198 卡伐利亚树的种子·土壤改良--因果联想型灵感

202 胰岛素·磁性录音机·动力学--想象型灵感

206 火箭--幻想型灵感

210 直角坐标系·轮船·苯--梦境灵感

217 七探索的通路--灵感与思维走向

218 液化氯气·冷冻机--直接发散型灵感

220  “606” ·“914”--间接发散型灵感

223 电子计算机50年--纵横发散型灵感

226 滚筒留声机·圆盘唱机--续发性思维型灵感

229 胶质炸药--个体连动发散型灵感

232 电影技术百年--群体连动发散型灵感

236 化学肥料·轴承--横向内植型灵感

239 遗传工程·泡沫技术·激光--横向外推型灵感

243 不锈钢餐具--随机横移型灵感

246 汽垫船·蓄电池·静电除尘刷--逆结构功能型灵感

250 电磁感应定律--逆动型灵感

253 昆虫自身繁殖说·相对论--否定型灵感

试读章节

灵感是主体的意识与情感活动的产物。意识对灵感思维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情感是激发灵感的推动力。费希函数·黑洞奇点——意识自发型灵感

自发型灵感属非随意性灵感,不经自我意识自觉调节,没有感知、思维、联想、想象过程,它就自动地忽然呈现出来。

法国科学家彭加勒(1854—1912)在寻求解决费希函数的时候,冥思苦想,费尽心思,用什么方法也没有解决,无可奈何,只好暂时搁置起来,搞别的研究。后来,他到外地考察,得到了令他感到意外的收获,他写道:

“我离开我从前居住的坎城。继续进行矿业学校主办的地质学术考察发现。这次旅行使我忘怀自己的数学研究。一到达康坦斯,我们要登上去别的什么地方的公共汽车。正在我的脚踏上阶梯的那一瞬间,和先前的思路毫不相关地,我忽然得到一个发现:我用来定义费希函数的变换和非欧几何中的变换完全一样。我没有证实这个思想。我坐在汽车里继续原先开始的交谈,那时没有时间去证实,但是我觉得十分确定。在我回坎城的归程中,我利用空闲之便把它证实了。”

彭加勒获得这个灵感的时候,不仅是正踏上车梯的瞬间,而且当时想的完全是别的事,况且交谈的也与费希函数毫不相关,它却无缘无故地自己冒了出来!

英国当代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彭罗斯,在1964年研究宇宙论时,也曾产生过类似的情况。当时,他一直为黑洞奇点问题所困扰。

当恒星演化到后期变成中子星时,如果这颗恒星质量很大,比如有lO颗或100颗太阳这么大,那么它的引力就极大,能把它附近的一切东西都吸进去,甚至连光也不能逃逸。光速为一极限速度,所以光都不能逃逸,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逃逸。中子星的这样一个空间一时间区域,就是黑洞。

奥本·海默和斯尼德在1936年指出,大质量恒星完全球形的坍缩会导致一个处于中心的空间一时间奇点。广义相对论的经典理论在该处失效。所有坍缩的物质都集中到这个中心点,那么这个奇点的密度就是无穷大。如果不是完全球形对称的坍缩,物质以混乱的方式到达中心区域,就不会产生无穷大的密度,或许物质会重新旋转出来。

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发现了类星体。有人猜测,类星体的中心可能就是类似黑洞的东西。有人又认为奥本·海默与斯尼德的球形对称假设,可能提供了完全误导的图像。彭罗斯也产生了研究黑洞的兴趣,他想,根据广义相对论也许有一个待证明的数学定理,可以证明空间一时间奇点是不可避免的,并因此证明黑洞的图像必须成立。只要坍缩达到类似“无归点”的条件。然而,彭罗斯没有说明“无归点”(即球形对称坍缩的无极点)的任何数学定义的判据。由此,他陷入了黑洞奇点的困境。

一天,一位同事从美国来拜访他,当他们沿街走向伦敦比尔克贝克学院时,正滔滔不绝谈论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他们的交谈在跨越人行道时停止了一瞬间,到另一边又重新开始。就在这短暂的时刻,彭罗斯脑中闪出一个灵感,但是因为恢复交谈而把它给撂在一边。他回忆道:

“当天,在我的同事离开之后,我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我记得有种古怪又难以解释的兴奋感觉。我开始把我整天在我脑袋里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想过了一遍,试图找出引起这种感觉的原因。在排除了许多不足够充分的原因后,最后想起了我跨过马路时得到的想法。这想法为我头脑中琢磨许久的问题提供答案,并使我一瞬间欣喜万分。这想法显然正是我需要的判据,后来我将之称作‘捕获面’。然后,没花很长时间我就得到了寻求中的定理证明概要。尽管如此,我花了一段时间才把该证明以完全严格的方式写出,但是我穿越街道时所得到的思想是一个关键。”(有时候我怀疑,如果那天我还经历了其他不重要的事,我也许就根本记不得捕获面的想法。

这样,彭罗斯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点的不可避免性,提出了黑洞的捕获面,以及克尔黑洞的能层概念。对引力物理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什么在没有自我调控的条件下,灵感会自动地冒出来呢?这就要弄清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它既反映物质存在,也反映精神存在;既有感性意识,也有理性意识;既有语言意识,也有非语言意识。意识将客观存在的一切物质的与精神的、感性的与理性的、语言的与非语言的信息在大脑中经过加工,内化为一个一个意识单体,依附在信息电荷载体内,储存在记忆库的脑肽细胞里。

每一个意识单体都是与一个电荷一起组成的复合体,它的电荷脉冲有时兴奋,有时抑制。当某些意识单体形成兴奋中心时,无关的意识单体就处于抑制状态。但是,这些无关论题的意识单体只是暂时中断活动,它的神经脉冲依然潜动,不定在什么时候,意识单体神经脉冲突然活跃,与相关的意识单体接通,建立起暂时的神经联系,就有可能突然自动冒出灵感来。这就是非随意性的自发自动的灵感,它是意识单体电荷脉冲相互间自由撞击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感受,即我们正在聚精会神做一件事情,忽然间毫无缘由地想起了一件别的毫不相关的事来,比如窗户没关、孩子的鞋坏了之类的事,虽然不是灵感,但是性质是相同的,即意识单体脉冲突然自动接通信号。

这种情况产生的梦境灵感,最为明显。梦是意识单体的信息电流脉冲的无序的混接。当人睡眠时,自我意识活动停止,神经兴奋中心消散,但是意识单体脉冲却依然作无序的运动,或者是白日意识活动的余波,或者是昔日意识单体的再现或重组,既可能出现荒诞离奇的组合,也可能出现富有理智的灵感。一旦灵感出现,自我意识会马上觉醒,并捕捉到它,并催人起床把它记下来。

还有一种精神病灵感。据研究者称,列夫·托尔斯泰患有歇斯底里和癫痫症,莱蒙托夫患有精神分裂症,陀斯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症。像普希金、歌德、果戈里等都有点精神异常。专家们把这称之为“精神病现象”,并认为天才的个性在创造活动中向来存在些许精神异常成分。而且他们得出结论:在天才的先辈中,毫无例外都能发现精神病的特征。天才向来都有点神经质,在天才的近亲中,肯定有精神病人。

这个结论是否武断点,可以进一步研究,不过这现象或许是有的。精神病、精神异常、神经质或常有幻觉等,多为非逻辑的自由想象,甚至是胡思乱想,这种错乱移位的思维常常生出些新颖奇特的灵感,出现正常的逻辑思维达不到的境界。这种现象在文学家、艺术家中是有的,在科学家中恐怕很少,科学灵感总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不会像文学家、艺术家的思维那么自由。精神病式的灵感同样也是意识单体神经脉冲在无序的自由碰撞中偶然出现的产物。P6-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破解灵感密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汇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400954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04.3-49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3
141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8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