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卷/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哲理是隽永诱人的,哲学给人的感觉却是枯燥艰涩的。在这本书中哲学亲切地和我们融合在一起,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像一首乐曲,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化枯燥艰涩的知识为隽永诱人的哲理,传达出哲人的睿智,洋溢着哲思的温馨。

目录

1/卷一

29/卷二

43/卷三

71/卷四

99/卷五

l25/卷六

149/卷七

175/卷八

202/卷九

试读章节

卷一1

真正的哲学,就是一种献身。2

要相信自己的经验、理智与良心的道德,不要因袭成规。因为在历史中,我们只能吸收其具有永恒性的灵感与智慧,而不是其积累的材料间、形式上的贯通或对比的解释。3

生命本身的存在确实是一种冒险。除非说我们紧跟着一时的欲望,只知寻求一时的满足,而不知有其他。否则人只要具有一种属于整体性永恒理想之可能,那么你就要从事生命的冒险工作。像彻底的孤独和禁欲、彻底的和谐与永恒,以及真理、宗教、生命等,均属此类。4

假如我不能终生奉献于哲学的研究,那么差不多我是永远没有办法真实而确凿地,去认识哲学之真相。5

假如人根本不会觉得自身有所缺失,并去改善自己,那么一切宗教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6

“神”的存在,即在于使人专一、永恒,并追求生命于永不失败之途。7

所谓哲学生活,也无非是当我们一旦安静下来,面对宇宙而活着时,在那一刹那便出现了澄清、单纯而无限的世界,并使我们在这里不再思考其他事物,而只思考一与神圣有关的可能罢了。8

假如我们认为我们果真已懂了一件事物,那很可能只是因为我们将此事物中的某一个因素,或数个因素给遗漏了。9

真正的明晰,就是整体与第一原理,或结构与方法。P1-5

序言

导 读

《九卷》的开显

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教授

石朝颖博士

(1)山丘的季节,已穿上深秋的衣裳。秋天的阳明山总是给人一种爽朗的问候,也使我们的生理时钟,转变得更舒畅,也许这就是我爱上秋季的原因吧!

(2)当我动笔写这篇导读时,看看窗外那片山丘的林园,在秋天的阳光下,好像每一片叶子都知道是自己的季节。这似乎给我“开显”出这样一种启示:自然似乎有其本来就如是的生成之道,也许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只有人类才会担心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吧?

(3)如果说,史作柽的《三月的哲思》给人有在春天思索情爱时的困惑。那么他的这本《九卷》也将带给读者一种秋天里,对人生哲思时的“开显”……

(4)诚如史作柽在本书中所言:“真理只有一个,但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到达那里……”

(5)就像我们要爬上喜马拉雅山一样,到达山顶的路有许多条,但每个想爬到山顶的人,还是必须凭自己的探险到达那里。

(6)史作柽的这本《九卷》,第一次出版于1976年10月,也就是在他那本著名的《三月的哲思》出版后的隔年出版的,算算也已经过了二十三年了。

(7)我自己也随着第一次阅读这本《九卷》的青少年,而进入到不惑之年的年轮里。我为了再版重印这本书,也迫使自己再次地阅读它。也许是由于人生阅历的增长,我是更加爱上这本《九卷》中的哲学智慧(Sophia)了,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言的那样:“当人一旦爱上了智慧之后,他就很难有机会和可能,去爱智慧以外的其他任何事物了。”

(8)不错!对我来说,生活中只有在自觉的那一刻,才产生有智慧的意义;否则,我们大多数的日子里。不是浑浑噩噩地过生活,就是糊里糊涂地陷溺在生活的狭小圈套里……

(9)我以为人生如果有所谓的悲剧的话,就是我们时常太轻易地替生命找到许多合理化的借口,就这样地使自己成为生命的妥协者。等到我们发现这个“陷阱”时,人生已过大半了。我们似乎再也没有勇气去“颠覆”我们已建构成型的生活模式!就这样,我们可能会假装没看见般地一直生活到老、死。可是当我们临终时,我们可能才会在“业镜”前,看见自己就这样虚度一生,然后我们可能会悔不当初,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重来一次。这就是我所谓的悲剧!

(10)史作柽在本书中“开显”了这样一种生命观:“所谓生命,就是永远是新的……而永远新的生命,便是无时无刻不在加深,无时无刻不在增广。相反地,人只要一天感到自满自足了,那么他的生命便立刻停止,再也不会有所前进了。这便是一种死的生命,便是非生命……”

(11)这使我联想到一位印度的智者说过的一句话:“有些人三十岁就死了,可是七十岁才被埋葬。”这也就无怪乎,在远古的《尚书》中有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警训。同样在古老又现代的《易经》中,不是也说:“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又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2)这些既古老又现代的智慧,不正是一种人生意义的“开显”吗?所以史作柽在其《九卷》中的卷七中要说:“人只要停滞在一事一物之上,那就是再辨也弄不清了。相反地,如果人能够上下设想而通达之,就再也没有耿耿于怀之莫辨之事了。而人之所谓通达,并非通达于人世间,而是其心上达于上天的意思。”

(13)身为一位哲学家的史作柽,他自己如何来界定所谓的哲学家呢?他在本书的卷九中说:“所谓哲学家,即按照自己之所知所有,并有能力再将那古老的真理,活生生地重新加以复述的人。真理只有一种,但是人却必须按照他所处的时代,重新加以表达才行,否则真理在这一时代中,便是落空的存在了。同样地,假如我们把过去的人所表达过的真理,当做是现在的真理来加以讨论,而不去设法寻求重新表达,那么我们就不能了解人能弘道,而非道能弘人的道理了。因为真理一旦被表达之后便成了死的东西,相反地,它却只有从活生生之人的存在中,重新复活。而一个能将真理从死亡中救活过来的人,其实就是那种在自身上,按照他所处之时代的方式,历尽一切实实在在的存在过程,而重新将真理寻获的人。”

(14)总之,不管你是正遭逢到人生意义失落的青年人,或者你是已深陷在现实生活困境里的中年人,史作柽的这本《九卷》都将为你“开显”一扇智慧之窗,让你更看清自己,也更能了解别人。如此一来我们才有可能有一种比较能自立又自强的生活方式。这样我们也才能比较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大风大浪的挑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卷/诗人思想者史作柽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作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090206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0: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