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家评说中国著名皇帝(图文本)
内容
编辑推荐

金戈铁马的时空流转,落日熔金的岁月沧桑,扑朔迷离的宫闱角逐,波谲云诡的政治博弈……本书由清史专家阎崇年联手陈高华、冯尔康、瞿林东、白钢、陈梧桐、胡戟等著名史学家秉承“大家写小书”的理念共同评说中国历代皇帝。

目录

前言/001

千古一帝

秦始皇赢政 柳维本/001

白手起家的平民皇帝

汉高祖刘邦 李桂海/019

雄才大略的

汉武帝刘彻 臧嵘/059

旷世奸雄

王莽 舒绍昌/059

东汉王朝的建立者

汉光武帝刘秀 赵忠文/077

北魏的改革家

魏孝文帝拓跋宏 肖黎095

功罪参半的

隋炀帝杨广 臧嵘/110

杰出的封建君主

唐太宗李世民 瞿林东/126

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 胡戟/145

从开元之治到天宝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 臧嵘/162

亡国之君的浅斟低唱

尊唐后主李煜 曹月堂/181

重文轻武的马上皇帝

宋太祖赵匡胤 顾全芳/196

英年早逝的皇帝改革家

宋神宗赵顼 顾全芳/215

错登皇位的艺术家

宋徽宗赵佶 顾全芳/231

力图改革的政治家

金世宗完颜雍 王宏志/242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铁木真 陈高华/256

有进取精神的政治家

元世祖忽必烈 白钢/274

明前期盛世的奠基者

明洪武帝朱元璋 陈梧桐/291

明前期盛世的发展者

明永乐帝朱棣 陈梧桐/310

权力巅峰上的舞者

明万历帝朱翊钧 彭勇/330

煤山孤魂

明崇祯帝朱由检 彭勇/347

清王朝的奠基者

天命汗努尔哈赤 阎崇年/362

文治武功卓著的

清崇德帝皇太极 李治亭/380

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清康熙帝玄烨 闻性真/399

除弊革新的铁腕推动者

清雍正帝胤稹 冯尔康/421

自称文治武功第一人的

清乾隆帝弘历 左步青/437

软弱的革新变法者

清光绪帝载湉 施宣圆/457

试读章节

刘邦当皇帝后,在已成事实的基础上,大封功臣为诸侯王。韩信原来是齐王,改封为楚王,建都下邳;彭越被封为梁王,建都定陶;韩王信仍为韩王,建都阳翟(后来迁都太原);吴芮原为衡山王,改封为长沙王,建都临湘(今湖南长沙);英布原为九江王,已改封为淮南王,建都于六;赵王张敖封地不变,建都襄(今河北邢台西南);臧荼的燕王封地不变,建都蓟;此外,闽粤王无诸、南粤王赵佗,他们在反秦斗争中都自立为王,刘邦也承认了他们的地位。

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了盛大的宴会,以庆祝汉朝的建立。他在宴会上,要大家认真总结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经验和教训。高起和王陵认为:“刘邦与项羽相比,刘邦作风粗暴,爱骂人,而项羽对人和蔼尊重,这是刘邦不如项羽的地方;但是刘邦对部下宽宏大量,攻下的地方都封给有功的将领,而项羽却嫉妒部下的功劳,对有功的人常常疑神疑鬼,不予重用,所以大家都逐步离开了他。”刘邦认为他们的看法不全面,没有抓住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他认为,自己在军事的策划上,比不上张良;治理国家、保证后勤的供应上,比不上萧何;率领百万大军,进行战斗上,也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不可多得的杰出人物。“我能将他们团结争取过来,各用其所长,这是打败项羽的主要原因。而项羽有一个多谋善断的范增,还不能给以信任,所以他才失败了。”显然,刘邦的看法,比高起、王陵要深刻得多。

这时,齐人娄敬从山东赶到洛阳,向刘邦建议迁都关中。刘邦让大家讨论究竟应该在何地建都,很多人因为在洛阳已经安家,都主张建都洛阳不动。只有张良支持娄敬的迁都意见。他认为关中地区比洛阳一带要富饶,而且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建都关中在政治和经济上都有利。所以刘邦接受了娄敬的意见,就迁都关中的长安。P30

六月十六日,光绪按照原计划在仁寿殿召见康有为说:“你的书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有益的。”他读过康有为的著作、奏折,得到很大的启发和鼓舞,所以一见面就从康有为的书谈起。说罢,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今日实在非变法不可啊!”

康有为滔滔不绝地阐述变法的主张,又谈了变法的许多具体措施,如变法首先要从制度上、法律上变起,开制度局,变法律,光绪听了很高兴。康有为说:“皇上既然明白,为什么久久而不行动呢?”光绪说:“你所说的都很对,我也知道,奈何上有太后,下有顽臣,我有什么办法啊!”

康有为说:“就皇上现在的权力先实行可变的事,虽然不能尽变,但可取其中重要的先变,也可救中国。当今的大臣,大都老耄守旧,不通外国情理,皇上如依靠他们去实行变法,犹如缘木求鱼啊!”

光绪很欣赏康有为的话,他接着说:“这班大臣对于西洋的东西,从来没有注意过;对世界的进步,也是从来漠不关心的。”

康有为继续大谈特谈八股制度的危害,光绪深有同感,说:“西学是有用之学,我们中国的八股是无用之学,所以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

“皇上既然知道八股之害,为什么还不废除呢?”

“可以!”康有为请光绪下旨废八股,光绪表示同意。

这次会见的时间达两个钟头,君臣推心置腹,共商变法大计。临别时。光绪再三叮咛康有为:“以后凡是有什么话,可以随时具折条陈上来!”

光绪召见康有为破除了清朝皇帝不召见四品以下小臣的成例,会见时间之长是清朝皇帝接见大臣所罕见的。P465

序言

河南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名家评说中国著名皇帝》,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就是在历代皇帝中,也不乏有作为、有影响的皇帝。

皇帝,“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人数虽少,地位却至高无上。因此,通过了解皇帝的历史和作为,就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解剖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并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是怎样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这是编写本书的宗旨。

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帝号起,至1912年清代宣统皇帝宣布“退位”止的2100多年间,至少产生了200多个皇帝,限于篇幅,我们选择了27位有代表性的皇帝加以评述。其中多数皇帝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有的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在建立新王朝之后,为了巩固刚刚取得的政权,实施了一系列稳定政局和发展经济的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也有一些皇帝,本身就是改革家。当社会转折的关键时刻或国家危难的紧急关头,有的皇帝不畏艰险,锐意进取,推动着历史车轮继续向前。因此,他们的改革业绩是伟大的、不朽的。改革是新与旧、落后与进步的一场大搏斗。在搏斗中,自然有成功和失败。然而,无论这些改革家的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改革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于我们今天从事伟大改革事业的人们来说,都会有所启迪。

只要知名度高的皇帝,就理应收录,故本书也收录了一些以“昏君”、“暴君”而闻名于史的皇帝。对于这些阻碍社会发展的皇帝,作者也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予以揭露和鞭挞,以利于今人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本书是面向广大读者的一本历史读物,因而对这些皇帝的评说均按目前通行的观点加以撰述。

借编写本书之际,我想对“戏说历史”的“皇帝热”谈点看法。

当前,“戏说历史”已经成为一种时髦,尤以影视剧最甚。为什么呢?

一些文人江郎才尽,又不愿意深入现实生活,正当他们陷入一筹莫展之时,港台腔的“戏说历史”影视剧的传入,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惊奇地发现历史是一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救谛罐彭乾严于是,他们便打着各种旗号,纷纷在历史题材里淘金。然而,他们没有历史功底,也不愿意认真学习历史知识。只想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而“戏说历史”就成为他们的致富经。作为影视剧,自然离不开人物,于是乎,他们把我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网打尽。特别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几位皇帝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不懂历史,又不研究历史,却要再现历史,不靠胡编乱造靠什么?在这些惯于商业投机的文人眼中,历史真的成了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因此,史实错误、服饰穿帮、称谓错位,甚至出现“关公战秦琼”的笑话,比比皆是。因为他们不懂历史,这些知识性错误还是可以容忍的。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他们的历史观。在为康、雍、乾三代皇帝树碑立传的电视连续剧中,他们不遗余力地宣扬“权谋文化”、“权力崇拜”,把纷纭复杂的历史演绎成宫廷政变的历史。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封建皇帝渲染无度,肆意褒贬,造成种种假象,误导观众。

上述问题的出现,自然是与创作者的思想境界、创作意旨有着直接关系。在一些影视人的眼里,什么社会责任,什么道德良知,全抛在脑后,吸引眼球、大把挣钱才是第一要义。在这种思想境界指导下,有人公开向历史学界叫板:“历史不能再现,谁也说不清楚历史到底是什么样”;我就这么编戏,“气死历史学家”!有的导演甚至公开宣扬,并用早已被文艺界抛弃的“高大全”式的创作思想来塑造汉武帝。

当然,时下帝王戏走红荧屏,是与相当多的人崇拜权势、追求金钱、崇尚奢华的心理分不开的;也与有关领导部门的不作为有关系。作为史学工作者,对上述问题的出现感到十分遗憾,也感到肩上的责任。为此,邀请2l位历史学家,把一些皇帝的真实面貌展现给广大读者,以正视听。

本书撰稿者大都是史学界名家。现在,历史学已无功利可言,尽管他们生活清贫,却依然驰骋古今,心胸豁达,气度非凡,一个个都是长寿相。而那些胡编乱造者,虽然把一部部滥戏吹得天花乱坠,一帮寄生的无聊文人又是吹喇叭,又是抬轿子,一口一个“大片”,一口一个“历史巨片”,但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最后死了。

撰写本书的历史学家,他们在繁忙的学术研究中,为了廓清历史真相,积极撰写这本历史普及读物,作为编者,我深表敬意!河南人民出版社的张前进先生,为谋划本书、查找图片做了大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肖黎

   2005年3月28日于愚闲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家评说中国著名皇帝(图文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5056855
开本 16开
页数 4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
丛书名
印张 30.5
印次 3
出版地 河南
231
16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