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事典(2006)
内容
编辑推荐

凡国家大事,无不牵动民生民意;凡百姓生活,无不关系国情国运。《中国事典》以百姓的眼光观察天下大事,以国事的承重关注百姓生活。《中国事典》 A篇的主题是“国家大事与百姓息息相关”;B篇的主题则是“百姓生活也都是国家大事”。本书没有秘闻,没有奇谈,也不做“××大事件”之类的排行。一切平铺直叙,真真切切,让读者在热闹的喧嚣过后享受回味和思考的快感。

内容推荐

一年之中,究竟有多少国家大事牵动百姓生活?又有多少百姓生活关系国情国运?本书以百姓眼光观察国家大事;以国事承重关注百姓生活。

A篇主题:国家大事与百姓息息相关。从科学发展观到节约型社会,从先进性教育到取消农业税,从审计风暴到神六升空,从房地产涨价到松花江污染……无不需要百姓关注。

B篇主题:百姓生活也都是国家大事。从火车票打折到规范物业收费,从油价上涨到油荒,从巴金辞世到年轻人过劳死,从高清电视之争到上调个税起征点,从教育乱收费到“高考移民”现象……动辄牵动总理情怀。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着之可追。”《中国事典(2006)》把一年来的纷扰梳理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对经历者是珍藏册,对后来者是教科书,对研究者是文献库,对年轻人是知识源,对老年人是回忆录。

其他都可忘却!唯此值得典藏!

目录

A篇国家大事与百姓息息相关

时事政治

重大事件/3

【“十一五”规划】/3

【科学发展观】/8

【节约型社会】/14

【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17

【户籍改革】/23

【和谐社会】/28

【反分裂国家法】/33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37

【台湾三党大陆行】/43

重要事件/47

【改革共识】/47

【三个干部培训学院】/48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48

【反腐败】/49

【深圳特区改革】/49

【审计风暴】/50

【非传统安全威胁】/51

【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52

【香港政改】/53

【解放军裁军】/53

财经科技

重大事件/57

【银行改革】/57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争】/64

【“神六”升空】/70

【人民币升值】/75

【全国经济普查】/81

【青藏铁路全线铺通】/86

【企业跨国并购】/91

【股市千点危机】/97

【股权分置改革】/102

【《公司法》和《证券法》修订】/107

【房地产泡沫】/112

【自主创新】/118

重要事件/122

【数字电视】/122

【3G手机】/123

【珠穆朗玛峰新高程】/123

【南极科考队首次登顶南极冰盖】/124

【取消农业税】/124

社会文化

重大事件/129

【医疗改革】/129

【文化体制改革】/134

【官煤勾结】/侣9

【关注艾滋病】/144

【故宫80年】/149

【公务员报考热】/155

【重振国学】/161

【职业教育】/166

【东学西渐】/172

重要事件/178

【奥运福娃】/178

【食品安全】/179

【陈丹青辞职】/179

【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180

【13亿人口日】/181

【卸任国家领导人出书】/181

【“80后”登上历史舞台】/182

【松花江重大污染事故】/183

国际关系

重大事件/187

【世界中国热】/187

【全方位夕卜交】/193

【六方会谈】/199

【日本行径与中日关系】_/204

【中国公民海外安全】/209

【多哈谈判】/213

【首届东亚峰会】/219

【联合国改革】/224

重要事件/231

【中法文化年】/231

【金正日访华】/232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232

【万隆会议50周年】/233

【沙特国王首次访华】/234

【美国副国务9即佐利克演讲】/234

B篇百姓生活也都是国家大事

家居出行

重大事件/239

【EO级地板】/239

【家具“零关税”】/243

【集成家居】/246

【火车票打折】/249

【84城市限小】/252

【汽车自主品牌】/256

【油荒】/258

【奥拓撞人案】/262

【楼市“国八条”】/266

重要事件/269

【家具说明书】/269

【瓷砖3G标准】/270

【水龙头执行国标】/2'70

【火车第六次提速】/271

【民营航空公司首航】/271

【三大车展】/272

【二手车销售结束垄断】/273

【奔驰国产】/274

【杜宝良万元罚单事件】/274

【汽车维修有法可依】/275

【集资建房】/275

【温州炒房团】/2'76

【二手房个税】/276

【拘捕欠费业主】/277

【物业收费管理办法】/278

【团退】/278

【期房禁转】/279

【经济适用房定向销售】/280

【地王事件】/280

【房贷利率上调】/281

体育健康

重大事件/285

【劳模姚明】/285

【OBAl0年】/288

【足球掌门换人】/291

【丁俊晖崛起斯诺克】/294

【乒乓辉煌】/299

【食品安全】/302

【过劳死】/306

【性观念变迁】/311

【药品降价】/315

【校园心理健康】/318

重要事件/322

【天价医药费】/322

【海蒂中国行】/323

【汉方】/323

【杀人小果冻】/324

【刘翔捧得劳伦斯】/324

【围棋翻身】/325

【“7+2”探险】/326

时尚消费

重大事件/329

【时装周】/329

【奢侈品中国热】/332

【VOGUE.】/336

【新奢侈主义】/340

【上调个税起征点】/343

【64位PG】/346

【“国货”维修难】/349

【平板电视成主流】/352

重要事件/357

【世界小姐】/357

【中国风尚大典】/357

【女性信用卡】/358

【秀水街闭市】/359

【家电限噪】/359

【直销立法】/360

【严禁天价月饼】/361

【IPTV】/361

【日系手机淡出中国】/362

【手机电视剧】/362

娱乐休闲

重大事件/367

【超级女声】/367

【大长今现象】/370

【网络造星】/373

【网民过亿】/376

【全民博客】/379

【黄金周寒潮】/382

【规范出境游】/385

重要事件/388

【众星陨落】/388

【中国艾美影后何琳】/388

【章子怡跻身好莱坞】/389

【禁假唱条例】/390'

【贺岁片大PK】/390

【帕瓦罗蒂告别演唱会】/391

【封杀BT】/391

【网络著作权保护】/392

【健康网游】/392

【中国女游客马国受辱】/393

【赴台旅游】/393

【香港迪士尼】/394

【爱尔兰英国首发团】/395

【世界文化遗产门票集体涨价】/396

雅俗艺术

重大事件/399

【巴金辞世】/399

【艺术品升温】/402

【伪书事件】/405

【李敖神州旅】/408

【郑和下西洋600年】/411

【千手观音】/414

【超现实小说】/417

【红学论战】/421

【相声振兴运动】/424

【电影百年】/428

重要事件/431

【毕加索原作中国展】/431

【抢救家书】/431

【国学复兴】/432

【端午节之争】/433

【最常见的100个别字】/433

【启功逝世】/435

教育就业

重大事件/439

【EMBA学费涨价】/439

【李开复跳槽】/444

【百度造富】/448

【教科书改革】/451

【公务员报考】/454

【“博导”下岗】/458

【职业教育】/461

【幽灵监工】/466

【复旦百年】/470

【教育乱收费】/474

重要事件/477

【考试作弊】/477

【研究生全面收费喊停】/477

【台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478

【中国就业促进会】/478

【国家助学奖学金】/479

【农业大学百年庆】/480

【高校评估】/480

【高校婚育新规】/481

【高分复读】/482

【”高考移民”现象】/482

试读章节

  户籍改革

主题文章

2006年2月25日,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在向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报告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时表示,要进一步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放宽城市户口迁移限制。

作为新年以来第一位部级高官对户籍制度改革公开表态,杜青林的这番话无疑会激起人们对户籍改革的很多想象。但现实是,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除了河南省激进的一元化户籍改革无果而终之外,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在最近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浙江省奉化市规定,凡在城镇内拥有合法固定住所且有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非城镇户口公民,都可自愿申办城镇户口,其直系亲属也享受这一政策。

饶现刚10年前来到奉化市经营油漆生意,多年来尽管他的装束、语言和奉化本地居民已没什么两样,但由于户口还在河南农村,他10岁的儿子上小学必须多付3000多元的借读费。如今,他不用付这笔钱了。

像饶现刚这样从外地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在全国其他省市也有不少。这是各地进行户籍改革而给“饶现刚们”带来的福音。

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户政处透露,目前,安徽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户籍改革,进一步放宽引进人才户口迁移管理限制,全面实行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人员登记户口的政策。此外,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户籍改革力度也比较大。

公安部一直十分重视户籍改革,按照严格控制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的指导思想,在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1997年,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从农村到小城镇务工或者兴办第二、三产业的人员,小城镇的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聘用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小城镇购买了商品房或者有合法自建房的居民以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可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在为期两年的全国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中,各地公安机关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选择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财政有盈余、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备、在当地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小城镇作为试点。两年中,公安机关共在382个小城镇办理小城镇户口544031人。

试点工作结束后,各地公安机关结合实际,深入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湖北省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范围由原来的15个试点镇扩大到200个中心镇和25个与周边省份毗邻的重点镇,并明确规定取消“农转非”指标控制办法,改由各地根据小城镇发展规划及综合承受能力办理。贵州省取消了办理小城镇户口必须在所在小城镇实际居住满两年的条件限制。

1998年7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解决了新生婴儿随父落户、夫妻分居、老人投靠子女以及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房、合法稳定的职业或者生活来源,已居住一定年限并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可准予在该城市落户等几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此政策的出台,表明长期铁板一块的户籍制度打开了几道缺口。

从1998年下半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积极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认真解决户口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仅一年的时间,黑龙江省公安机关为近12万人办理了落户手续,其中学龄前儿童投靠父亲落户1.6万人;云南省公安机关为2.3万人办理了落户手续,其中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落户6160人。

此外,为了解决户口管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1998年6~8月,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开展了“户口送温暖”活动,一批突出的户口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据江苏、北京等19个省(区、市)公安厅局不完全统计,共解决各类户口问题50余万件。仅江苏省就办理外省因结婚迁入妇女落户2.5万人,补办出生登记9.6万人,办理城郊地区新建住宅楼居民落户2.1万户、5.6万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2004年3月30日,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对办理小城镇常住户口的人员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

随后,浙江省湖州市打开了户籍“变法”的大门。2004年8月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公布了7条户口全面放开准人标准,在直系亲属投靠、外来投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外来务工人群户籍管理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据悉,到2005年10月1日,全国所有的镇和县级市市区将取消“农转非”指标,把蓝印户口、地方城镇居民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等统一登记为城镇常住户口,凡在当地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尽管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但对我国是农业大国这一国情应有充分认识,也不能低估户籍放开可能会给城市管理造成更大的压力,乃至影响城市的稳定。然而,人类毕竟进入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世纪,户籍改革成为市场化进程的大势所趋,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据介绍,下一步,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总的思路是:实行公民在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形成由户口登记、迁移为基础,居民户口簿、公民身份证两种证件和常住、暂住两种户口组成的管理制度,建立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为基础的科学完备的户籍法规体系,逐步形成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公安部有关人士透露,今后全面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将从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严密户口登记,强化户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户籍登记制度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认定及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也与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因此,要严格按照户籍管理各项法律规定,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人户一致为原则,在城乡全面建立、健全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人、变更更正七项户口登记制度,坚决纠正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公民依法申报登记户口设置各种限制条件的错误做法。

第二,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力争“十五”期间打破城乡分割的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管理结构,废除由二元户口管理结构衍生的户口“农转非”计划管理政策及蓝印户口、自理口粮户口、地方城镇户口、农场商品粮户口等多种户口形式,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在人口统计上,实行以居住地划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如实反映公民的居住状况和城市化水平。

第三,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确定的推进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引导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鉴于我国目前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还较为悬殊,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差别还存在的现状,首先要全面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整个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积累经验。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及综合承受能力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人口发展规划,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保持人口的适度机械增长,对其周边地区和卫星城镇,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以吸纳城区人口和本市农村人口为重点,促进其人口规模的形成和逐渐扩展。

第四,要加快户籍管理立法步伐。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简称《条例》)中的部分内容已与新的刑法、刑事诉讼法相抵触,现行的户口迁移政策和《暂住证申领办法》等部分规章早已突破了《条例》中的有关内容。对此,要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法》立法调研工作,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抓紧做好草案的起草、修改和报批工作,力争使其早日出台。

第五,加快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建设步伐,提高户籍管理科技含量。截至2005年年底,全国已有37667个派出所建成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全国已建成市级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地级以上城市有229个,建成县(市)级人口信息系统的县(市)有951个。与此同时,公安部完成了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百城联网工程”。至目前,全国已有227个地级以上城市可通过公安专网查询人口信息数据。通过积极运用人口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人口信息统计数据的共享,并尽快建立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以更好地适应户籍管理社会化服务的需要。……P23-25

序言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近现代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时期。在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们“摸着石头”跨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涓涓的河、平静的河、湍急的河、汹涌的河。每一次过河,每一次胜利抵达,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千万人的大胆探索,千万人的群体思考,积累着文明的成果,具有非常宝贵的价值。《中国事典》 就是希望以立此存照的形式,留住历史过程中群体实践和思考的记忆。我们相信,精彩的事实记载、忠实的时代记录,终会成为宝贵的历史档案。这对经历者是珍藏册,对后来者是教科书,对研究者是文献库,对年轻人是知识源,对老年人是回忆录。

凡国家大事,无不牵动民生民意;凡百姓生活,无不关系国情国运。《中国事典》以百姓的眼光观察天下大事,以国事的承重关注百姓生活。《中国事典》 A篇的主题是“国家大事与百姓息息相关”;B篇的主题则是“百姓生活也都是国家大事”。

《中国事典》 计划每年出版一部,反映近一年来在中国所发生的大事、要事及其相关的背景、人物和文献资料。所谓大事、要事,一是对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产生重要和深远影响;二是在当时引起很大的社会关注;三是与广大百姓密切相关。

客观世界是复杂的,任何现实的或历史的事件都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人们了解历史事件必须通过一定的认识工具和传媒,认识事件总是基于特定的观察角度,而且对事件做出判断也总是受到认识条件和主观立场的限制,所以对任何事件的描述和记录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客观”。我们承认人的主观认识总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相对性,但是尽可能准确地描述事件的真实状况,反映当时人们对事件的一般认识,是《中国事典》 力求要达到的目标。由于 《中国事典》 所记载的是最近一年中所发生的事情,所以它既不是最近的新闻,也不是过往的历史。因为有些事件可能正在延续,还没有结局;对有的事件可能尚未有认识定论,人们仍然众说纷纭。这给编者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也是一个饶有兴趣的挑战,激励我们做一种尽可能贴近的全景追踪,就像是影随其身的投射或者时空隧道中的回响。

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采用(转引或摘编)正式媒体所做的报道和所发表的文章中的有关内容,必要时配以评论。对重大的事件或者有不同认识的事件,编入了背景材料、相关人物介绍以及推荐阅读文献等内容,供希望更全面地了解和更准确地判断事件的读者参考。

我们在编写《中国事典》 的过程中,总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我们深感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转折年代。在这样的年代,短短一年或者几年中所发生的事件可能标志着一个重大的历史变迁,会给未来的中国以深远的影响。国家的巨变、社会的巨变、百姓生活的巨变,就在这一年年发生的时事中实现。记录下中国这个伟大时代所经历的件件往事,就像是在为这段最辉煌的编年史写下伏笔。

当然,我们自己并无作史的奢望,《中国事典》只是一部百姓体验录,反映最普通的民众所能够感受到的时事。没有秘闻,没有奇谈,也不做“××大事件”之类的排行。一切平铺直叙,真真切切。这样也许反倒是一种更尊重读者因而更能给读者带来阅读快乐的风格——让读者在热闹的喧嚣过后享受回味和思考的快感:纷繁世界,万物竞艳,要想精彩永驻,只有让它留在人们宁静的记忆中,留在百姓众口相传的历史上。这就是 《中国事典》 存在的理由。

金 碚    

2006年4月2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事典(2006)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076112
开本 16开
页数 4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38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70.5
丛书名
印张 3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1
18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