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师者(清华经管学院教授访谈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访谈录,为你提供了一个与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院的老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本书内容丰富,涉及教授们的成长历程、生活、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他们的成长历程与生活,使你看到他们“平凡”的一面,不再心存敬畏,他们的教学与科研,又使你看到他们“不平凡”的一面,不禁“高山仰止”。无论你是对这所一流大学的一流学院心怀憧憬,还是已经置身其中,抑或是有一份抹不去的情结,本书都值得阅读与珍藏。

内容推荐

清华教师大多潜心学问,为人低调。若不是我们同在一座楼里办公,能牵强地扯上一点同事关系,想必我不会在四季分明的清华园里,在无数个清晨与黄昏、午后与夜晚,叩开那一间又一间书斋,完成一次又一次刻骨铭心的交谈。教书育人的职业和清华园这个大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身上有太多的相似,而各不相同的秉性与经历,又造就了每个人的独特,就像当下这校园里随处可见的草坡,远远望去,是茵茵齐齐的绿,而走近时,点缀其中的花儿却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目录

前言

一个把家庭看得很重的经济学家/l

访经济系教授白重恩

“陈老师是我们的好家长!”/11

访国际贸易与金融系教授陈秉正

孜孜不倦的潇湘之子/18

访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教授陈国权

散淡为人的学者/23

访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陈剑

不知道生命会将你带向何方/28

访会计系教授陈晓

做个简单人/36

访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程佳惠

学者研,思者言/42

访经济系教授华如兴

最普通的幸福/48

访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黄京华

沉醉于教学一线的乐趣/52

访市场营销系教授姜旭平

像金老师这么朴实的人/55

访企业战略与政策系教授金占明

在苦难中丰富人生/60

访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蓝伯雄

西北来的雷家一啸/68

访技术经济与管理系教授雷家辅

回家的感觉/73

访经济系教授李稻葵

原原本本李子奈/85

访经济系教授李子奈

生命刚刚开始下半场/100

访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刘丽文

学问之困/107

访经济系教授宁向东

走近桑顿/114

访客座教授桑顿

用梦想书写别样年华/121

访企业战略与政策系教授王以华

从学而优则仕到仕而优则更学/129

访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永县

一个勤奋而善良的人/136

访企业战略与政策系教授魏杰

做学术有一种深层次的多彩/143

访技术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吴贵生

分享武康平老师的乐学经/148

访经济系教授武康平

在平湖里潜水的人/154

访会计系教授夏冬林

精神领域的对话/159

访会计系教授谢德仁

另一种张德/166

访人力资源与组织行为系教授张德

岁月如水、生命如金、梦的翅永张/171

访经济系教授张金水

穿牛仔裤的学者/178

访市场营销系教授赵平

永远和学生在一起/185

访国际贸易与金融系教授朱宝宪

在金色的田野里耕耘/192

访国际贸易与金融系教授朱武祥

在清华/199

访访问教授KaiReiIners

教沟通的行者/202

访访问教授ThoIms J.Broersma

(注:本书访谈录排名不分先后,以人名的汉语拼音顺序排序。)

试读章节

谈及留学国外的心得,白重恩引用了<围城>里方鸿渐说过的一句话:留学了就不怕洋鬼子了。他笑着说:“本来也没有十白,只不过你住在那里,生活在那个环境里,就会少一些隔阂。出国前我通过书本对美国有一些了解,刚到美国时我觉得没有任何东西让我感到吃惊,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你生活在那里才能真切地体会。”

相较于国内的学术界,白重恩觉得一个很大的差异是国外有一个竞争的市场,他说:“一个学者不一定要在一个地方一直工作下去,如果他在市场上受人欢迎,又觉得另外一个地方对他的发挥更有帮助,他就可以随时换个地方,这对激励有很大的作用。”白老师进一步解释说:“人在一个地方遇到一个好的领导会很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运。在国外可能领导不是那么重要,但跟同事的关系很重要,如果你在一个地方跟周围的人相处不来,又不是一个流动的环境,那么你就会很难受,所以‘流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在流动的过程中,就有一个对学者的评价问题。除了大家比较公认的标准,谁是一个好的学者,谁不是一个好的学者,主要是基于同行的评价,而并不是数一数这个人发表了多少文章,被SSCI引用多少。比如说一个人要换工作,他的新雇主就会让他提供推荐信。不同的人写推荐信的风格不一样,有的人总是把别人写得很好,有的人可能就不会写得那么好,而是很客观。可能是因为这个市场运行久了,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大家会基于过去的经验对推荐信的内容进行解读,这使得这种评价的传递比较有效。也正是由于国外的学术市场有一个比较有效的评价体制,而这种评价又直接影响一个学者的市场价值,所以很多学者即使拿到了终身教职,他的积极性还是很高。”

当我让他谈谈对国内学术环境的看法时,白重恩教授沉默并思考了足足有一分钟的时间,我以为是他有所顾虑,他却说:“这不是顾虑,我要试图说得精确一点。”

“国内有很多与国外不同的地方,这可能是市场的需求不一样。美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学术环境,做经济学的人很多,分工很窄,每个人就会做得很深:而在国内供给方还不够, 需求又很强大,所以当需求超过供给时,每个人研究的就都是大问题,而且研究的问题很多,也就不一定有时间做得很细。在国内还会出现圈地现象,在学术界大家都很重视谁第一个提出观点,所以大家都想成为第一个提观点的人,提观点时就不会那么慎重,有的人甚至提很多很多观点。而市场的需求方判断能力又有限,所以观点就鱼龙混杂,甚至会产生误导。长期来说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状况。”

白重恩教授提到的这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工作中有一部分是做媒体关系,我常常困惑于清华的教师不太喜欢向公众发出声音,当社会上就某个热点话题炒得沸沸扬扬时,清华的教师更多时候是悄无声息的,很大程度上可能跟严谨的学术态度有关,但在这样一个动辄一夜成名的时代,有时候真的替他们感到可惜。

白重恩老师也与我有同感,他说:“这是清华教师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但随着做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的需求方选择性会更强,相应的判断能力也会增强,我相信未来这种状况会有所改变。”P5-6

序言

还记得写第一篇清华人物,始于杨斌老师的提醒。当时整个北京笼罩在“非典”的阴影下,街上人车稀少,随处可见的口罩让这座一向生机勃勃的城市弥漫着白色的”恐怖”气氛。

那时刚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新环境的生涩以及对这所高等学府的敬畏还没有散去,又赶上“特殊”时期,工作难得清闲。一向思维活跃,喜欢创新的院长助理杨斌老师说:“有时间写写外教Reimers吧,他一直留守在校园里。这个时候,人们需要看到这样的东西。”

于是有了第一次与伟伦楼里师长的亲密接触。也许从那时起,这座大楼三层以上的办公室对我来说不再遥远;办公室门上那些让人望而生畏的名字对我来说不再陌生。

清华教师大多潜心学问,为人低调。若不是我们同在一座楼里办公,能牵强地扯上一点同事关系,想必我不会在四季分明的清华园里,在无数个清晨与黄昏,午后与夜晚,叩开那一间又一问书斋,完成一次又一次刻骨铭心的交谈。想起这些,心中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三十年的光阴,我会说多少话又会听多少人说话呢?无从计数。太多太多的谈话都像伸春的杨絮一样,随风散去了,无法聚拢,自然也没有丝毫的重量。而与这些清华教师的每一次交谈至今让我难忘。教书育人的职业和清华园这个大的生存环境,使得他们身上有太多的相似,而各不相同的秉性与经历,又造就了每个人的独特,就像当下这校园里随处可见的草坡,远远望去,是茵茵齐齐的绿,而走近时,点缀其中的花儿却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这本访谈录收录了我从2003年春到2006年春访谈的整整24篇作品。2006年后,热爱写作,刚刚到清华经管学院工作的牛小玢参与到了此项工作中,凭着才气与勤奋,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本书中王永县,陈秉正,武康平,王以华,黄京华,姜旭平和华如兴七位教授的访谈与写作,使本书收录的教授更为齐全,内容也更丰满。由于受书名所限,有几位是副教授和职员的教师访谈没能编入本书,虽然保证了“教授”这样一个群体的纯粹性,但还是颇感遗憾。纵然教职有别,但他们同样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那是一种自然的可以植入人心的光芒,绝非聚光灯下的光芒可以比拟……

那是一种让人可以直视,并且可以感到温暖的光芒,它从心灵深处散发,又悄然来到了我的心灵深处……

我庆幸我的心因为有了它们的驻扎而变得润泽和丰盈。

我是这样感觉的,亲爱的读者,愿你同我一样……

刘颖

清华园

2006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命运是公平的,人的一生中总有大致相等的机遇。关键是你不要仅仅等待机遇的降临,而要主动去寻找机遇,从而获得更多的机遇。——赵平

做教师,简单地说就是两个“三”:做好三件事,实现三个目标。三件事就是教书、写书和帮助学生,我这么多年做的无非就是这三件事;三个目标是建立一个学科,建设一门课程和指导一篇国家级的优秀博士论文。

——李子奈

生而为人,每个个体都是优秀的。如果说教育是一根化腐朽为神奇的魔棒,那么请让这根魔棒尽可能地施魔法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朱宝宪

人生就应该五昧俱全,什么都品尝过,才算是真正完整的人生。

——陈秉正

站在西方人的角度,中国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到中国来了解中国就更是一件很奇特的事。现在听我的这些中国学生谈他们的想法、他们的生活,谈他们怎么取得今天的成就,这实在是一种奇妙的感受,也是一个受教育的过程。当我和这么多人交谈后,我对中国人或是中国文化都有了更深的感觉。我到这儿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自己对中国文化能有更深的理解,对中国未来的领导者,尤其是学校里成长出的领导者能有更多的了解。

——约翰·桑顿

一个经济学者,应该把理性献给社会,把激情留给自己。我们在个人的生活空间,情绪可以起伏不定,可以大悲大喜,可以欣赏浪漫主义的音乐,以宣泄激情,以平复悲怨,但是在公众空间,要以一种理性的形象出现,要用理性的话语讨论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严肃的经济学者的风范。中国的经济学界需要这样的声音和风范,而非情绪化的炒作。——李稻葵

人的烦恼跟自然规律一样,有高潮也有低谷,高潮时给自己一份警醒,低谷时让自己心绪平静。换句话说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入世。——谢德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师者(清华经管学院教授访谈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颖//牛小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1195351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6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43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6: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