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科学地阐释了地理环境对雪域文化的强烈影响与作用,深刻论述了改革开放,虚心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并且使之本土化。另外,本书在对雪域文化发展脉络的梳理、雪域文化内涵的历史演进、藏传佛教在雪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一些具体问题的阐释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富有新意。本书不但能深化学术界对于藏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与认识,对于正在雪域高原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图书 | 雪域文化与新世纪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科学地阐释了地理环境对雪域文化的强烈影响与作用,深刻论述了改革开放,虚心学习外来先进文化并且使之本土化。另外,本书在对雪域文化发展脉络的梳理、雪域文化内涵的历史演进、藏传佛教在雪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一些具体问题的阐释上,也颇下了一番功夫,富有新意。本书不但能深化学术界对于藏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与认识,对于正在雪域高原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录 序言 导语 第一章 悠远的文明(?~公元7世纪) 一、古代文明的曙光 二、象雄——古老的北方草原文化 三、雅隆文化的兴起 第二章 吐蕃的辉煌(公元7世纪~公元9世纪) 一、新文化时代呼之欲出 二、吐蕃——雪域文化形成的黄金时代 三、继承、创新与积淀,雪域文化的初步形成 第三章 纷乱的痛楚(公元9世纪~公元10世纪) 一、从巅峰到谷底 二、开放与封闭的文化冲突 三、纷乱,留下近百年的历史空白 第四章 整合的旋律(公元10世纪中叶~12世纪末叶) 一、从逆境中站起来的古格王朝 二、文化整合的契机 三、百家争鸣——由分裂而制造的文化自由空间 四、分裂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五、中世纪的宗教氛围 六、宗教的繁荣与科技的贫乏 七、难以突破的封闭空间 八、佛教教义与传统文化整合 九、政教合一——宗教的胜利 十、成就背后的遗憾 第五章 宗教的顶峰(公元12世纪~公元16世纪中叶) 一、权威的推动力 二、“国教”的光环 三、宗教氛围下的价值观 四、文化的主流 五、走入误区 六、宗喀巴的“宗教改革” 七、文化构建的完善 八、宗教文化导向的结果 第六章 孤寂的高原(公元16世纪末叶~20世纪中叶) 一、缺少亮点的岁月 二、落伍的痛楚 三、失衡的繁荣 四、世界的发展 五、“嘛呢堆”现象 六、孤寂韵原因 第七章 前进的步履(公元20世纪中叶~公元20世纪末叶) 一、历史的跨越 二、报春的雷霆 三、巨大的成就 四、严峻的现实 五、新文化的“嵌入” 第八章 新世纪的晨钟(公元21世纪~未来) 一、亟待更正的观念 二、发展的代价 三、文化的演进犹如一条河流 四、继承、发展与创新 五、历史的重任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雪域文化与新世纪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罗布江村//蒋永志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四川民族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092550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11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50 |
| 出版时间 | 2001-12-01 |
| 首版时间 | 2001-12-01 |
| 印刷时间 | 2001-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K281.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1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四川 |
| 长 | 203 |
| 宽 | 140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