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三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丛书的一种,全书分五个部分介绍了在第三届老舍散文奖当中获奖以及入围的优秀散文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代表了我国散文创作的最高水平。在时下越来越流行“文化快餐”的环境里,读到一篇好散文,就让人感到某种幸运,而能读到汇集如此众多的优秀之作的一本散文集,不啻是一次难得的精神的盛宴!

内容推荐

以老舍命名的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是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发起成立,其主要工作是:通过设立“老舍文学奖”表彰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文艺人才;向海内外热衷于中华文艺事业的各界人士及团体募集资金,用于推动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本书是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丛书的一种,全书分五个部分介绍了在第三届老舍散文奖当中获奖以及入围的优秀散文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代表了我国散文创作的最高水平。

目录

       获奖作品

你的老去如此寂然/安 然

荒丘/林彦

感悟天坛/张守仁

在民俗里蹲着的村庄/李雪峰

青春的未名湖/崔道怡

世间最美丽的眼睛/金翠华

忆秦娥/肖复兴

扇嘴巴子的故事/李钢林

西风胡杨/潘岳

走不远的文人——闲话王禹傅从政/赵锋利

       入围作品:忆君心似西江水

映照/浇 洁

母亲来电/郑连根

我的父亲母亲/今夏

致父亲的灵魂/梅雁

父亲的华屋情结/李登建

外婆这样的女人/罗伟章

魂归自然/冯俊科

“大酱园”里的作家们/严欣久

汪曾祺与杨毓珉/段燕勤

白求恩,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杨牧之

阿扎的羊皮袄/阿拉旦·淖尔

乡村生命感悟/余继聪

大河里的小事/张 于

初做县太爷/肖建国

挖野菜/季红真

能不能在传说中找到你的名字/杨献平

朝花偶拾——厕所轶事/戴学锋

白菜花/黎晶

       入围作品:山水留痕点画间

我们的遗址/谭岩

足下的北京/王培洁

烟袋斜街/林会敏

四季歌/张弛

北京江南,两处春天各不同/千岁兰

故乡在北京/于泽俊

踏歌西水峪/麻其勇

残存在老城的那一点记忆/王升山

大师从这里走来/阎 纲

低吟西域/郭雪波

地母仁厚/石舒清

魂牵梦绕梅里雪山/刘进元

多情的雁荡山/藏 学

赵州看桥/张成起

夜宿长江源头/红孩

乡村的一些多彩词汇/李 汀

山水留痕点画间/杨卫东

      入围作品:只是当时已惘然

只是当时已惘然——我的财富阅历/张曼菱

做个平民有多难——我的财富观/韩小蕙

我们这代人的性启蒙和性教育/程 青

死者与天堂/毛志成

大梦谁先觉/伍立杨

诗意地爱着/于燕青

慈悲心(外二篇)/阎 冰

活着/常跃强

一样花开为底迟/戴红梅

人的内心世界/周大新

歌唱与抵达/王静远

你不应该沉默/胡念邦

大美京音/赵大年

读史有感/孙德全

鳄鱼的眼泪/徐康

“孝”是一个无底洞/吴学先

美国上空的遐想/于大清

     入围作品:马鸣萧萧别梦寒

马鸣萧萧别梦寒/陈福廷

驴行/李青松

鸟的家/胡松涛

试读章节

               四

不是亲眼所见,我断是不敢相信,一具血肉丰满的肉体会被岁月烟火整成这副样子。一副躯壳。一具木乃伊。

我蹲跪在外祖母面前,外祖母坐在一张发红的竹靠椅上,屁股下是颜色暖昧的青布棉毡,脏旧得已经分不清年月。阳历八月的暑热,正肆无忌惮地侵袭着外祖母的村庄。舅舅家那条同样不出屋的老狗,软怠地趴在屋门口,正热得扯长了脖子,舌头一伸一缩哈哈喘着粗气。屋前不远处池塘边的野树上,知了有一声没一声地叫唤得像要断气。午觉的村民,空调或者电风扇呼呼地响着;不午觉的,则坐在屋巷的通风口上纳凉。暑热涂炭生灵,拿外祖母却是没有办法的。我小心牵起她的衣角数了数,三件,单衣,偏襟盘扣的。我摸摸她的手,凉的,居然是。

我心里一酸,微微一叹,放下,放下温度全无的一双老手、爪子。这双手给过我们多少温暖啊。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全是这双手抱大的。

这双接纳又送出过蓬勃生机的手,怎么就可以毫无生机了?怎么可以呢?

              五

我犯了一个大错。我忘了眼前这具形容枯槁,状如朽木的肉体还有清醒的神智——我这一放一叹竟是伤着了她。以她心思的细密,她一定敏感地捕捉到了这叹息声里的悲悯——近些年来她最担心的正是这来自亲人的悲悯。她并不晓得也不承认自己的老,但别人的一个眼神,就足以提醒她的老,她不要这个!

我悲伤地看见外祖母黄豆大的眼窝窝里,闪过了点点泪花。

生命力随自然运行,并不畏惧枯萎,如果躯体和灵魂同步老去的话。若是不能呢?若是枯萎的躯体盛不下丰满的灵魂,那种无处安放的受挤压的痛,与谁言说?怎么言说?

难怪大画家吴冠中在一次访谈节目中,痛彻心扉地谈及“人老心不老”的生命大痛。想想,眼见枯骨衰败零落,骸骨无存,雄心犹在,那是多么的悲壮痛楚。这样的悲楚于生命本身,原是无解药的。刻骨铭心啊,总是有太多的生之痛,我们于天地间找不到解药。

在大自然的铁律面前,我们不得不低头承认人的渺小。再伟大的灵魂,终了也斗不过那座肉造的居所。没人找得到永远的居所。冰冷的石头造的屋子,居然比温润的血肉造的屋子在大地上待得更久。

我扭过头去,看外祖母左边的狗,看她右边长长的杉木条子。就是不看她。就是装作没看到她那浊重的泪花。狗已经透够了凉,已经睡着了。杉木条子很粗糙,上面有很多的小木刺,我想象自己的手捏着它会被扎伤。

P2-3

序言

立足北京、面向全国的老舍散文奖评选了三届,我作为评委也参与了三届。总体的感觉是,参评作品的题材丰富多彩,写法也多种多样,而且每届都有新人浮出水面,每届都有力作联袂显现。这种评选基础的葆有“厚度”与评选结果的卓具“高度”,使得老舍奖已成为了全国散文类作品评奖的一个名副其实的名牌奖项。

第三届老舍散文奖参评作品,依然是丰富得让人难以取舍,精彩得叫人难分伯仲。因为评委们各有推重,评奖经过了两轮投票,才评选出最终获奖的10篇作品。评选结果出来之后,评委们依然意犹未尽,说一些获奖作品的可贵,说一些未获奖作品的可惜,这让大家觉得入围的作品以其各施所长已经构成了精彩纷呈的群体亮相,获奖与不获奖都不那么重要了。曾在近期连续参加了三次散文类作品评奖的著名散文专家林非很有感慨地说道:参加了数次散文评奖,以老舍散文奖水平为最高。这应该是实话,而不是客套。

事实上,此次获奖的作品中就有一些属于近年散文写作中难得的佳作力构。即如林彦的《荒丘》,李钢林的《扇嘴巴子的故事》,安然的《你的老去如此寂然》,肖复兴的《忆秦娥》等。《荒丘》一作,从南陂一座小荒山上的一个墓坑说起,叙说了这个埋了上千个中国人和9个日本兵的奇特墓坑的历史沧桑;让人揪心的是中国人对这“裸出的伤痕”快要遗忘了,而日本兵的后人还惦记着为他佃的侵略者先人立碑,而这碑在日本人交了修缮费之后,竟然由中国的工匠们给立起来了。“荒丘上草木凄然,”这“凄然”着实让人心痛,令人惊醒。《扇嘴巴子的故事》,由被迫当了皇协军的常隆基因常挨日本人的嘴巴子,暗中刺杀了日军中将南木石隆的经过,从一个最日常化又最个人化的角度,讲述了在刀枪背后的民族龃龉与另一种抗日。作品从人们常常忽略了的事象生发开来,写出了一个中国底层兵士面对人格践踏的奋然反抗。如果说这两篇作品是反省历史的遗忘的话,那么,《你的老去如此寂然》,则是自责亲情的淡化。给了自己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无尽关爱的外祖母,因年老体衰,已形同“一副躯壳,一具木乃伊”;看着“形容枯槁,犹如朽木”的外祖母,我“心里一酸,微微一叹”,而正是这“叹息声的悲悯”,引来了外祖母眼窝里的“点点泪花”,更引起我的种种回想与省思,从而领悟到“我,就是外祖母的意义之一”。“我”与外祖母,就这样内在地系联着。《忆秦娥》由发生在邻居家的故事,讲述了“文革”对普通平民的人生的改写。作者好似不动声色,但历史沧桑中的人情翻覆,命运更变,都由细小的情节缓缓倾泄出来,让人为之感慨,为之唏嘘。

这种在视角上别具手眼和写法上自出机杼的作品,在参评和获奖的作品中为数相当不少。像张守仁的《感悟天坛》,在说古道今之中写出了历史的天坛与现实的人们的精神勾连,崔道怡的《青春的未名湖》,则由淡淡的恋情写出了未名湖与个人成长之间的隐秘关联。在他们笔下,天坛也罢,未名湖也罢,既是静的,也是动的,既是公共的,也是个人的,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同样的意味,相似的意趣,还表现在王升山的《残存在老城里的一点回忆》,赵大年的《大美京音》,李雪峰的《在民俗里蹲着的村庄》,潘岳的《西风胡杨》,刘进元的《魂牵梦绕梅里雪山》,李青松的《驴行》等作品里,它们无论是写城、写村、写树、写山、写景、写物,都缘情体物,心裁独出,那隐含在细节里的感悟与包裹在感悟里的情思,或让你动情,或让你动心,或让你惆伥,或让你思忖,都在一种情感与精神的撞击中留下各自的深沉回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评奖,黎晶的《白菜花》因作者北京文联党组副书记的特殊身份,评奖之前就主动退出,这本身就应证了本次评奖的相对公平。但为不给读者留下遗憾,本书也将《白菜花》一并收入。

在目下越来越流行“文化快餐”的环境里,读到一篇好散文,就让人感到某种幸运,而能读到汇集如此众多的优秀之作的一本散文集,不啻是一次难得的精神的盛宴。  为此,我们应该感谢书中的散文作者,感谢主办评奖活动的老舍文学奖基金会和《北京文学》编辑部,感谢出版者台海出版社。

                         白 烨

                  2006年5月22日晚于北京朝内

书评(媒体评论)

《你的老去如此寂然》林非

回忆外祖母年轻时清秀的面貌和温柔的性情之后,就挥洒着生动的笔触,描摹出她目前干枯与呆滞的躯体。当作者感悟到这具枯槁的躯体中,还存在着清醒的神智时,又产生出“骸骨无存”而“雄心犹在”的悲凉痛楚之感,更具体而微地想到了老人的现在,正就是自己的将来,靓丽的红颜,顷刻间就衰朽了,这样仓促和劳累的一生,“有意义吗?”“能甘心吗,我们?”作者在询问自己,同样也在询问读者,多么自然地生发出散文此种文体善于向读者交心和切磋的功能。作者自己的回答是,得“顽强地活下去”,这正是意义之所在。

《在民俗里蹲着的村庄》白烨

此文以有关民俗的三件事:留给鸟儿的“老鸹柿”、村人公用的“药罐”、当牲口对待的“让太阳歇歇”,写出了豫西农村的淳朴民风和温暖人性,其间也透射出作者自己的深切乡思与浓厚乡情。作品以事说理,以理传情,在满含泥土气息的叙事中,托出了蕴涵于日常民俗之中的农人特有的情趣与意趣,给人以真中见善,善中见美的阅读感受和精神愉悦。

《荒丘》雷达

此文突出特点是,将历史与现实,将外表的变与精神上某些痼疾的不变贯通起来,直到这座坟在市场化时代仍然变着法儿存在,于是,在利益和尊严面前,又一次拷问着民族的良知。这篇散文没有受近几年肤浅的情绪化的排日态度的影响,而是理智的看待围绕这座坟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心理。这就走向深化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三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黎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414953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6 17: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