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是中国历代碑帖精华中的一册。收入了唐代书法家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全文,书中还附有详细的书写要点分析,以使读者更好地掌握,智永真草的字体特点,间架结构。该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帖的面貌,要点分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有效的书法临习范本。
| 图书 |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国历代碑帖集粹)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帖是中国历代碑帖精华中的一册。收入了唐代书法家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全文,书中还附有详细的书写要点分析,以使读者更好地掌握,智永真草的字体特点,间架结构。该书印刷精美,较好地再现了原帖的面貌,要点分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有效的书法临习范本。 内容推荐 智永,生卒年不详,本姓王,名法极,历梁、陈、隋三朝,传百岁而终,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七世孙,出于王徽之一族。他早年出家为僧,后云游至浙江省吴兴县永欣寺,整整住了三十年,人称"永禅师"。在寺中,智永深居简出,每日临摹王羲之的字,从未间断。他在屋内备了几只容量为一石多的大簏子,笔头写秃后就取下丢进簏子里。后来破笔头积了十大簏,智永便在屋前筑冢埋笔,人称"退笔冢"。当时向智永求书者甚多,常常踏破门槛,于是智永用铁皮裹上门槛,称之为"铁门限"。可见智永习书之刻苦,书名远扬,是我国历史上承袭"二王"书风又有自己风格的著名书法家。 今天所传的《真草千字文》乃是晚年的永禅师见古法渐没,为了复兴书风,遂以右军书法为范本,花费数十年的时间,以当时的识字课《千文字》为内容,分真、草两体书写而成的,共写了一千多本,从中挑选最满意的八百本,分送给浙东各个寺院。《真草千字文》有"天下法书第一"之誉,墨迹只断烂了开首两行,其他都尚称完好。而其中缺的部分,也已根据"关中本"补全。所谓"关中本",是宋朝大观三年时薛嗣昌根据真迹入石而成的,又称为"陕西本",原石今存于西安碑林。该帖真草两体都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古意犹存,确实是从形神问传出了右军之风采。我们由此而上窥"二王"书法,可称是一条学书捷径。 目录 内容简介 正文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国历代碑帖集粹)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季琳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浙江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518619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51 |
| 版次 | 2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192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浙江 |
| 长 | 286 |
| 宽 | 200 |
| 高 | 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1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