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领袖香港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由新华社香港分社高级记者权威评点香港精英,以曾荫权为首的新一届内阁宣誓就职后应时应势之作,书中介绍了香港16位特区政商名人的成长历史、家庭背景和政治倾向。图文并茂,评述结合,是有趣味、有份量、有深度之权威佳作。读后使你对香港的见识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对立志成才的有识之士亦有启迪。

内容推荐

维多利亚海湾闪烁着耀眼的星斑,政坛精英、司法大员、工商巨擘、政团领袖……

首部介绍香港特区政商名人的权威作品。文图并茂,评述结合,揭示为官、从商、做人的成功之道,彰显亲情、友情和爱情。全书洋溢着自强不息、勇于打拼的香港精神。

书中16位政商名人为本书挥笔题签,并慷慨提供百余幅珍贵照片。

目录

曾荫权——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唐英年——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

李国章——香港特区教育统筹局局长

何志平——香港特区民政市务局局长

马时亨——香港特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梁振英——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

陈智思——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成员

王芴鸣——香港青年协会总干事

冯国经——香港大珠三角商务委员会主席

黄英豪——香港青年法律工作者协会会长

许智明——香港国际投资总商会会长

蒋丽莉——香港总商会常务副主席

林天福——香港贸易发展局总裁

叶剑波——香港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

曾智雄——香港青年联会主席

李君豪——香港证券商协会会副主席

试读章节

曾荫权

专访 用心务实为香港

访  您获得中央政府的任命之时,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答  首先要感谢各位选委和香港市民的信任,感谢中央政府的真持!我深知责任重大,在本届余下的两年任期里,我会做好行政长官的工作,不会辜负中央政府的重托。

能够当选行政长官,我感到自豪。我来自香港一个寻常百姓家,与香港大多数的子弟一样,我曾经是香港一个平凡的学生、为生活而奔波的推销员,后来又成为市民的公仆。如果不是香港回归祖国,实现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如果没有中央政府和香港市民的鞭策和信任,我不可能在特区担当核心的职位。

命运对我十分眷顾,我由推销行当转职到政府,由推销药品到弘扬一套管治理念,其中我与大多数香港人的成长经过一样,遇到过挫折,遭受过嘲讽和怀疑,但我坚持我的良知和原则,经历了40年来香港的风雨。

40年前,香港由渔村逐步演变为商港,当年我不过是一个孤单的推销员,但今天我有机会在另一个层面服务香港市民,我深信我以后不会再孤单,因为我是香港人的子弟,因为我服务的祖国,今天拥有强盛的实力和信守契约的诚意。我相信国家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香港,我也希望香港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中华民族的一份才智和心力。

访  这是您第一次参加选举,是您毕生最重大的决定,也是您个人事业上的另一个转折点。您可否谈谈此次参选的感受?

答  三个星期紧密的竞选过程,是我一生前所未有的经历,我感受殊深。在竞选过程中,除了选委们对我真挚的支持外,我在各地区与街坊父老恳切交谈,切身体会到选举牵动的期盼和市民的鼓励。选举过后,我还在思索多次亲身接触市民的经历,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我面对选举委员会委员的质询,回答每一句话,都战战兢兢,皆因片言只语,都会化成选举承诺,必须在未来两年落实。

我到社区和市民实地接触,又是另一番感受。二十多年前,我曾当过沙田政务专员,体验地区工作。记得当年我在沙田发起过龙舟竞渡的地区节日活动,今年,在我的人生面临转变的时候,又正值端午佳节。我看见香港这艘龙舟,一直力争上游,有时是潜龙待发,有时是飞龙在天,我有幸一直是龙舟上的无数健儿之一,并且期待与香港市民一起继续努力。

以前我以行政长官候选人的身份到社区接触社会不同人士。抱着“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情,走入社区。老百姓热情地跑出来和我握手,主动和我谈话,一声”我支持你”,对我实是温情点滴,尽在心头。走在社区,仿佛回到家中,回到风雨同舟的旧时岁月。

我深知当行政长官的前路艰难,如果没有香港各阶层市民和中央政府的支持,我将会一无所有;如果没有市民来提点,我将会迷失方向。

我记得在淘大花园访问时,有个十多岁的年轻人跟我打招呼,想跑过来和我握手,但我身旁的摄影师举机拍照时,她就害羞地跑开了。后来这个年轻人写信给我,说她其实很支持我,抱怨自己胆怯,还说希望日后再有机会见到我。

就在和她的瞬间接触中,我深觉人间有情,我深信在广大市民的支持下,我不会孤独。我和这个年轻人萍水相逢,我相信她不单是支持我个人,而是支持特区政府,支持我们的公务员,支持一个共同的希望,就是一个美好的明天。P3-5

序言

辉映香江的星光

不少内地人士将香港形容为一本非常深奥的书,不易读懂读通,这话不无道理。不过,如果多了解一些香港成功人士的故事,倒不失为进入香港这本深奥之书的一条可行途径。回望来港工作十多年的经历,结交香港各界的朋友,可以说是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许多成功人士的创业历程,不仅是我脑海中不断累积的生动难忘的记忆,更是我了解并加深认识香港的一把钥匙。

翻开《领袖香港》这本书,16位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差不多都是熟人,其中多位还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他们每一位都有一个香港的故事。新任行政长官曾荫权,无疑是他们的杰出代表。他出生于寻常百姓家,由一个平凡的学生、为生活而奔波的推销员,一次一次奋斗,一步一步攀登,终于达致香港特区最高领导人的巅峰。这一成功的经历,实际上折射出了香港由一个寂寂无闻的小渔村,演变成举世知名国际大都会的成功故事。这里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多少老一代的香港人,身无分文,白手起家,发挥聪明才智,历尽千辛万苦,创造了今天的辉煌业绩,构成了香港最迷人、最容易引人激动的历史画卷。从这里,我们既可以看见香港精英人士的成就之“果”,又能够感受到他们达致成功的途径之“因”。

香港一直是一个华人社会,虽然直接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但作为主流的,始终是华夏文化。正像香港的繁荣离不开国家的发展一样,香港精神,也是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母体,是中华文化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其一脉相承的,何尝不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类的古训。

昨天的奋斗,是今天的历史。香港的历史中,融入了代代传承的励治精神,这是香港长盛不衰的力量之源,也是香港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今天的香港,面临着经济转型和重新创业的严峻挑战,许多人并没有感到气馁和失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期待并相信,香港的年轻一代会继承和发扬香港精神,再次演绎“一国两制”下香港新的成功故事,铸造更大的辉煌!

我和本书作者李大宏十几年前就熟悉,他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勤奋踏实的。他到港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深入到香港社会的方方面面,采写了大量有价值、有影响的报道。书中他与16位香港政商界名人的对话以及他对这些人物的刻画,反映了他对香港社会独到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和扎实的积累。看到年轻一辈新闻工作者的成长和进步,作为一个已奋斗四十个年头的传媒人,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是为序。

张国良

2005年8月于香港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文汇报董事长兼社长)

后记

差不多正好是在来港丽年半的一天,同是从事编辑、记者职业的夫人对我说“你采访过的香港人士数以百计,每个人都是一个香港故事,为什么不为他们出本书呢?”

经她提起,一幕幕难忘的经历,不禁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过去两年多里,香港发生的非典疫情和一系列重大事态,为我深入认识香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新华社近年的新闻业务改革,以及分社社长薛永兴出色的组织和领导,为香港报道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舞台。在完成值班终审发稿的本职工作之余,我尽可能走出去采访不同方面的人,从政府官员、立法会议员到商人,从大学校长到理发师,从政团领袖到专家学者,从医护人员到社工,从行政长官到大学生等。每次采访,分别由分社同事王小川、王海燕、吴晓初、王成云等同去拍照,和文字形成互动。

有了以上这些基础,经过一番“策划”,我决定在本书里“还原感性”——选择16位政商界名人,实录与他们的真情对话,再现他们给我的最深印象和感受,以便带着读者走近他们,走进真实的香港。ll岁的儿子暑假从学校回来,一展电脑特长,兴致勃勃地帮我把几百张照片,从电子邮箱、照相机记忆卡和U盘中挑选出来,然后分别按不同人物整理、编号,以便配在书中,好让读者领略这些香港精英的风采。

借本书出版的机会,我对接受访问的各位人士和朋友,致以特别的谢意。他们花了宝贵的时间,通过坦诚和真挚的交谈,引导我认识香港,并使我有机会和本书读者一起,感受自强不息的香港精神,重温非凡深刻的回归里程,展望“港人治港”的美好未来,体味奋发有为的人生启示,分享他们做人、为官、营商的成功之道,了解他们的亲情、爱情和内心世界。

香港特区行政会议新闻秘书黄重雅小姐以及政府新闻处罗志康先生、邓美娴小姐、梁文滔先生、麦丽云小姐等,为我的采访提供了很多方便,并为本书提供了有关人物的照片。我在此并向他们深表谢意。

最后,我还要感谢香港文汇报张国良社长对本书所提出的重要意见,以及在序言中给予我的鼓励和期望;感谢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金利来集团主席曾宪梓博士为本书题字,以及16位香港政商界领袖的亲笔题签。

作者

2005年8月于香港

书评(媒体评论)

书中的每个人都有一个香港故事。他们的精神——这也是香港的本质,在这些篇章中闪闪发光;他们的适应能力,毅力和无可压抑的创造力,跃然纸上。

——著名时事评论员、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 

    

16位不同背景和身份的人,合力描绘出一幅香港的图画。这幅画使人耳目一新,真实但不流于平淡单调,且极富于个人色彩和人情味。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领袖香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大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72245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65.8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9: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