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故人故乡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回忆了20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以及亲人、友人和故乡,向读者展现了风雨的片段,却没有自我的哀怨与凄凉,将国仇家恨凝于笔端,充满了豪情和亲情。

内容推荐

作者对20世纪以来的风风雨雨以及亲人、友人和故乡的回忆,浓缩到这部小书里,向读者展现了风雨的片段,却没有自我的哀怨与凄凉,倒让她将国仇家恨凝于笔端,书写出充满豪情和亲情的篇章。

父亲郁曼陀和三叔郁达夫兄弟殉国、母亲身上的日寇的弹片、祖母不为曰寇做饭竟活活饿死,这些伤心往事,化作了作者对家国的无限深情,化作了参加抗日斗争的百倍勇气。

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廖承志、夏衍等共产党人的机智、沉着、潇洒。使年轻而毫无对敌斗争经验的作者,丝毫没有惊慌、恐惧。

郭沬若,叶浅予、冯亦代、王世襄这些几十年的师长、朋友,无论顺境逆境,对文化艺术不懈追求,在作者心中塑立了一组“风雨中的雕像”。像老朋友们一样,七年的牢狱,作者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对艺术、对祖国的执著的爱。

还有富春江畔的故乡,它的每一种变化都萦绕在作者心头,不管变好还是变差。也许正是家乡山水的滋养,才使作者历经风雨而无怨无悔。

目录

自序 

爸爸,您老走在年轻人的前面了 

面临生死抉择的心路历程

——纪念父亲郁华烈士殉难五十周年 

三叔达夫

达夫叔在海外殉难的经过 

我的母亲

百岁诞辰遥寄

——致母亲

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补记 

还乡杂记

最可怀恋的地方

上海的漫画时代

忆《救亡日报》

曾经有过这样一本杂志——《耕耘》

时代的最强音

 ——1940,香港,鲁迅诞辰

记郭老和美术界的交往

他使人快乐——怀廖公 

夏公——一棵永生的树 

叶浅予倒写回忆录

听风楼上七重天

 ——忆冯亦代二哥 

王世襄与芳嘉园小院 

重读苗子北大荒来信

 ——致李辉 

 附录:黄苗子北大荒家书 

淡忘后的回忆

——读冯亚春的狱中札记以后 

附录:半步桥女监札记(节选) 冯亚春 

一段特殊生活的速写

试读章节

我的母亲

我们从小就管母亲叫娘,直到大了,老了,连我们兄弟姐妹的朋友都管她叫娘。

娘出生在清末一个没落的儒医家庭,除了跟着大舅二舅偷看《红楼梦》等小说之外,没有读过一天正经书。辛亥革命那年她十九岁,嫁给了官费留学日本刚回国的爸爸(郁华·曼陀)。两年后爸爸带着她和三叔达夫又去日本考察司法。每当她说起在日本的日子,总是显出满怀快乐的神情,那大概就是娘的启蒙黄金时代。

三叔比娘小三岁。最初他二人一句日本话也不懂,爸爸出去办事,他俩闷得无聊,有一天就大胆溜出去逛街上公园,竟然到天黑找不回家,把爸爸急得狂怒。三叔进了学校学日文,娘在家烧饭,三叔回来温课就教她学说日本话,晚上听两兄弟谈新闻国事、历史人物,讲解唐诗,慢慢她自己也学着作起五言诗,如:

帘外雨潇潇,凉风入带飘,

倚窗逢客至,不复听红箫。

这首音韵和境界都很美的诗,我想必是经过爸爸修改了的。

回国以后在北京,他们过着斤斤计算的小日子。爸爸的薪水全交给她,要分寄给在富阳的奶奶、在日本的三叔和在北京的一所医学院的二叔。我看到过三叔当时写给娘的家书,偷偷问嫂嫂多要点钱花,不许她告诉哥哥。遇到军阀打仗还要逃难。在生我以前,娘生的三个孩子都夭折了。“九·一八”事变时,爸爸是最高法院东北分院的法官,他从沈阳避开日寇的要挟,只身化装逃回北京。娘从爸爸平时讲述的道理到他这次的实际行动,掂过了民族气节的分量。P78-79

序言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最近几天,2005年的5月,在欧洲德国、法国、英国各地,在俄国莫斯科红场,都在大规模隆重纪念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节日。自然,到本书将出版的8月15日,在北京,也会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在俄罗斯,有一首歌为纪念5月8日攻克柏林庆祝胜利的节日,但是歌词中却说“这是泪水盈眶的节日。”直到六十年后的今天,在俄罗斯几乎找不到一个没有经过战火硝烟的家庭。胜利来之不易,想到战争中的岁月,想到在战争中死去的亲人,谁能不泪水盈眶呢?

在中国抗战八年,家家都有悲惨的经历。在我的故乡——富春江边的富阳,在东门外的鹳山上有一座父亲为祖母而修建的松筠别墅,1937年冬天,日军占领了富阳,司令官住进了松筠别墅。我的祖母——一位普通的吃素念佛的老太婆,因拒绝为敌人军官做饭,而宁愿出走,躲到后山下的崖边,身上只带了一包炒米,几天后终于冻饿而死!

我的母亲陈碧岑,在抗战开始“八·一三”血战之后,上海大马路先施公司遭曰寇轰炸,恰巧母亲在先施公司为救助伤兵购买纱布,不幸受伤,住院治疗后留下永久的伤疤。

我的父亲郁华(曼陀)是上海租界特区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因拒绝已占领上海的敌伪的威胁利诱,于1939年11月23日在住所门前,被敌伪特务凶手枪杀殉难。

我的三叔郁达夫,抗战中在新加坡《星洲日报》任副刊编辑并代主笔,除写作外还领导侨胞抗日组织活动。太平洋战争开始,新加坡沦陷,他与胡愈之等逃难到印尼巴耶公务岛上,化名赵廉办酒厂,在被迫任日本占领军翻译时,救助了许多华侨。后来日本宪兵发现赵廉就是著名作家郁达夫,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8月29日,将他诱出野外,活活掐死!

但是,日本政府不但对慰安妇、南京大屠杀,也包括宣布投降后杀害郁达夫的罪行没有认罪,甚至修改教科书,抹杀历史,蒙蔽后代,妄图延续历史的罪恶。

全国解放后的1952年,由毛泽东签署,人民政府追认郁华和郁达夫为烈士。

本书所辑,有今年的新作,也有五十年前的旧作,而叙述的内容却远远不只半个世纪。翻阅目录,就仿佛看到自我出生以来的历史一晃而过。我不知道此生是否还有新书出版,因为比起已陆续逝去的许多同辈好友,我已经是活得太长了。

对于任何一次伟大事件的纪念,都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历史不仅是存在于档案文件中,更多更鲜活的是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而人们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走向未来。

我小的时候,就爱听父亲母亲讲大人的故事,听得多了,就把故事构成了想像,在想像中不知不觉地模拟着自己的未来。当然历史永远不会重复,但是记忆中,故事中,美好的事物,使人感动的情景和作为,或者艰难的痛苦的遭遇,都会化成永不磨灭的因子,化成肯定或否定的教训,化成照亮未来的路的点点星光。

2005年5月12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故人故乡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郁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2974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4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28
15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