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宋氏三姐妹(在1937-1945)
内容
编辑推荐

《宋氏三姐妹(在1937-1945)》由陈廷一著:“不计毁誉,务必占先”,乃是宋耀如灌输给三子三女的人生信条。践行此人生信条最彻底、最

有力者,是其三女: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

宋蔼龄是中国第一个留美女大学生;宋庆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名誉国家主席”;宋美龄是第一个三登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之中国女性,民国“第一夫人”……

内容推荐

《宋氏三姐妹(在1937-1945)》由陈廷一著:三姐妹有手足亲情,也曾有恩怨,有聚合亦有分离。“全面抗战”爆发,“共御日寇”之信念,三姐妹重新聚首。

沪淞抗战开始后,三姐妹聚首香港。并于南京汪伪政权成立之次日,共乘一机飞抵陪都重庆,携手进入抗战中枢。中共南方局主办之《新华日报》赞其“共同从事抗战建国工作,致力于奠定新中国基础,发扬中国旧有光荣”;蒋介石称“是全国的民众都喜欢的事情”;《大公报》称“无论其任务有无大小,都是团结有力的象征”;普通国民视为“举国盛事”;美国则惊呼“宋氏三姐妹坐在那里,全都在一起”。

《宋氏三姐妹(在1937-1945)》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壹 淞沪抗战

“九一八”的枪声为宋家亡母送行

淞沪之战,宋美龄支持兄长调兵参战

宋庆龄和宋霭龄携手支前

宋庆龄一救廖承志二救陈赓将军

蒋介石“杀杨儆宋”

宋庆龄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贡献

贰 兵变西安

宋美龄大闹中常会

二姐宋庆龄及时打来援助电话

端纳急飞西安救生

宋美龄前往西安抗日救夫

西安兵变和平解决

叁 上海沦陷

宋庆龄认真采纳毛泽东的建议

宋氏三姐妹大让小的故事

宋美龄以航空秘书长的头衔发挥抗日的魅力

宋霭龄转动金钱的“魔方”抗战

肆 转战香港

宋庆龄毅然接受毛主席、周副主席的建议,决定

转移香港

宋庆龄当选保卫中国同盟会主席

天未大亮,宋庆龄就赶到“保盟”总部,开始接待一

批批的捐款者

宋庆龄参与整理“保盟”仓库,汗湿了衣服,正欲洗

澡,一位华侨来访,宋庆龄“马上接见”

在连高级难民都有私人轿车的香港,宋庆龄宁可天天

以步代车,坚决不许“保盟”为她购买汽车

伍 姐妹重聚

宋氏三姐妹高调亮相香港,引轰动

宋氏三姐妹联袂访渝

三姐妹视察陆军医院

三姐妹的生动演讲

陆 皖南事变

有记者指责“保盟”偏向共党,宋庆龄用事实说明这

只是为八路军、新四军争取一份平等的待遇

宋庆龄通过多种途径的斗争,制止了蒋介石发动皖南

事变导致统一战线破裂的危机

宋庆龄平息“保盟”内部宋子文辞职的风波

柒 转战重庆

宋庆龄和宋霭龄差一点葬身于日机的轰炸

宋美龄警告戴笠说:不许在阿姐那里胡来

宋美龄策划三姐妹大团圆的遗憾

捌 霭龄抗日

“工合”主任宋霭龄

宋霭龄智斗吴浩宇

宋霭龄和她爱财的孩子们

宋霭龄敛财有术

玖 美龄外交

宋美龄受邀赴美

宋美龄登上白宫讲坛,大力宣扬中国的抗战

宋美龄的白宫答谢晚宴和访问日程进入了高潮

拾 迎接胜利

八月十五月儿圆,宋家最后的晚宴

试读章节

“九一八”的枪声为宋家亡母送行

公元1931年,民国二十年,对于宋氏家族来说,无论国事还是家事,都是苦难深重的一年。

9月18日,包藏祸心的日本关东军,采用贼喊捉贼的手段,炸毁沈阳郊外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日军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随后,日军先头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天亮即占领沈阳城。因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短短数月,东北三省的大地上飘起了太阳旗,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再说这一年的7月汛期,华东中原大地的上空又飘来一大片不祥的乌云,驱而不散,祈之不走。接下来狂风暴雨,一连下了七七四十九天,湖塘瀑溢,江河溃堤。中国有名的两条大河,先是长江告急,后是黄河决口,全国发生了大面积的水灾,可谓百年不遇之灾害。这里有史志记载:

——7月20日,苏、皖两省告急,暴雨成灾;几座名城,如南京、镇江、无锡、扬州、芜湖等尽成泽国,房顶住人,街头撑舟;南京长江水位已超过警戒线3.7米,3个区街面水深1.2米;芜湖全城汪洋,最高建筑仅见楼顶……

——7月25日,长江上游告急,湘、鄂两省暴雨成灾。灾民无法安置,有的地方已经断炊。

——7月28日,汉口江堤溃水,整个古城和数十万市民生命受到威胁。

——8月2日,暴雨连下,江汉水涨,江堤决口,汉口全镇被水吞没,死者不计其数。

——8月9日,长江水标达50.5英尺。

——8月17日,水标增达53.7英尺,创历史最高纪录。陆地即可航行50吨位的船舶。

——8月18日,河南、山东暴雨成灾,黄河水涨决口,8000万亩农田颗粒无收。

同日,浙江全省暴雨成灾。

一封封告急电报如雪花般飘落到南京政府的办公桌上,忙坏了政府的工作人员。平时“火上房不着急”的官员们绷紧了高度紧张的神经;机要室接收电报的小姐们,也一改往日的微笑,有的在偷偷抹眼泪,或许她们的家乡已变成茫茫泽国,或许那漂浮在水上的尸体是她们的一娘同胞……

经过工作人员认真核对,此次水灾面积共达8省;受灾良田达1.6亿亩;灾民达6000万人。面积之大,灾情之重,尚属民国史上空前。

此时,蒋介石正在江西大规模地“剿共”,一败再败,自不暇顾,一个劲地向宋子文要款催粮,电函混杂在水灾告急的电报中一封封发来。天灾人祸,着实令民国政府的后方看守内阁、当局财政部长宋子文牙痛上火。

有人做过统计,宋子文平均每天要收到十几封来自全国各地的告急电报,要他答复要他处理。工作人员和他一起陷入了忙乱之中,宋本人半个月吃住在办公室,没能离开一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在这众多的电报中,忽有一封来自宋子文家里的加急电报。原来他的老母倪氏,于7月23日在青岛溘然去世。

国难未平,家难又至。对宋子文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应该检讨地说,宋子文对老母有无限的内疚。在六个兄弟姐妹中,他是长子;在母亲临去青岛疗养时,他没有随同;在母亲病重告急时,他没能在身旁服侍;如今国难当头,又将是忠孝难两全。难道真应了古训了吗?宋子文心中的天平倾斜了。

P3-4

序言

2010年深秋,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纪念年。一个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一个是日本投降65周年,一个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八月十五日晚上,为庆祝这一历史性的胜利,文兄张以诚老师,小邀几个文友,在北京西站前的一家江淮风味的餐馆,品茗小饮,大家畅谈65年前的北京,更赞叹盛世北京的辉煌;谈到当年卢沟桥头憨态十足的石狮,又扯到日本小泉到靖国神社的屡屡参拜,没完没了,大家不过发一番文人的感喟。继而谈到写作,各人都有计划,唯有郭永文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你写过妹氏三姐妹》,我们都看了,畅销好读,何不再叙一部新作,题名就定——妹氏三姐妹在1937一1945》?专门就抗战中的宋氏三姐妹写一书。有的回应一下,说点子出得好,话题很快就转过去了。可是这句不经意的话,落在我的心井却是沉甸甸的,不时地泛起片片涟漪,再回头看这位个头不高,貌不惊人的小老头郭永文时,却令我高山仰止。他是一位高人、奇人,他的重大策划屡被中央电视台采用,他的国画——鹰击长空,曾被联合国安南先生收藏,并悬挂在联合国的会议大厅。我像淘金者一样的兴奋,自觉淘到了“金子”,因为“历史中有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品就永恒”——这是我一条不成文的写作法则,不然的话,我是不会轻易动笔。就是这条法则,撩起了我心中的写作欲望和创作激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2011年初终于完成了这部有爱有恨、激情四射的书。读者看后自有评说。不然我会落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恶名,这是我们文人之大忌。

宋氏家族为“四大家族”中发迹最早的家族。亦被称之为“民国第一家”。美国人还声称这是个“美丽加鲜花”的家族——宋氏三姐妹,都是上帝的造物,天生丽质,非英雄不嫁,像洛阳牡丹,各具韵色。大姐霭龄被“山西首富”孔祥熙相中,二姐庆龄被“国父”中山“摘下”,三妹美龄这朵“胸花”又别在了蒋中正的西服口袋上。如果说她们会攀缘的话,“四大家族”中当数宋家。

再者,宋家并不仅有三姐妹的荣耀,还有令世人倾慕的“宋氏三兄弟”,他们不光有“美国经济学博士”的学衔,还有耀眼的职务光环,长子宋子文是民国财政部长,后升任到行政院长,二子宋子良是民国广东银行行长,三子宋子安是香港银行行长,他们都是经济、金融界的阔佬。只不过他们的光芒被姐妹们掩盖。有言道:“蒋家天下陈家党,宋氏姐妹孔家财。”这是民国历史最生动的解释。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的积淀,才成就了宋氏三姐妹的天生端丽。三位第一夫人,她们中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三种“爱观”,铸造了她们三种迥异的个性,再加上美国求学的背景,又使她们成为了中西合璧式的人物。

诚然人们对宋家王朝的褒贬不一,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宋家亲贵虽然已是褪了色的政治人物,王朝也一去不复返了,但世人仍对宋氏三姐妹的沉浮与兴衰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

政治让三姐妹分开,又让三姐妹走到一起。

当对日抗战时,激烈的民族矛盾使三姐妹摒弃前嫌,与时代相沉浮的命运,结束“以裂土之势相争,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她们自动转战香港、转战重庆,重新走到一起。她们冒着日机随时都可能轰炸的风险,亲临前线视察,给抗日将士鼓劲;在中国抗战的后方,她们组织“工合”,创建“保卫中国同盟”和“伤员救助社”,为前方战场募集资金,做出了她们应做的贡献;她们的活动立足于国内,同时又走出国门,凭着她们渊博的知识、娴熟得胜过母语的英语和东方女性的魅力,频频游历于重庆、华盛顿、开罗之间,演讲中国抗战的真实,为祖国赢得了国际同情和支持,当然也募集了大批美金。总之。这场抗战,她们中有钱者出钱,有权者用权,用三姐妹的智慧,谱写了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的交响曲。应该说,宋氏三姐妹的人生辉煌,抑或人生价值,也是国比天大、团结抗日的辉煌。  写到此,我还应感谢郭永文大师,与其说是我的拙作,倒不如说是他画龙点睛的提示。

陈廷一

2013年3月18日于北京南城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宋氏三姐妹(在1937-1945)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廷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03134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2013251361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