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普洱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阐述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普洱茶源流析解和科学研究,包括普洱茶的栽培、茶叶加工制作、茶叶品质鉴别、鉴赏和选购贮藏、保管、收藏及药用保健功能;普洱茶茶艺、茶道,包括冲泡品饮艺术和茶道精神;普洱茶的历史民族文化、交通贸易文化等。贯穿其中的重点是构成普洱茶最本质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

内容推荐

中国的博大,云南普洱茶的深厚,在共同分享隽永陈香的普洱茶中。让普洱茶从历史的岁月里走出来,展现它的真实性,就是这本书所要奉献的。

茶,普洱茶,只是一饼珍贵的茶;普洱茶,或者是……您认为呢?让我们品藏之后再由分说……

目录

前言

1 普洱茶源流析解

中国的茶

普洱茶的最早栽种、应用和传播

普洱茶树的形态特征、品种及分类

普洱茶与中国传统茶叶的分类辨析

普洱茶与中国西南产茶区及名茶

从中国历史名茶看普洱茶

普洱茶与六大茶类的不同加工制作及特点

2 普洱茶科学研究的重大发现

普洱茶概念的新突破

普洱茶所属茶类的新诠释

颠覆世界茶叶原产地的普洱茶

云南目前发现尚遗存的野生茶树群落和最早驯化

种植的古茶树

普洱茶理化研究的新突破 

3 普洱茶历史文化探源

普洱茶的历史渊源与得名

世界古茶主人一云南少数民族是普洱茶的开创者

历史上的普洱茶区探源一六大茶山的过去和现在

武侯兴茶与早期云南民族种茶的发展

古茶贸易与普洱茶文化的传播

4 自然与人文交汇的奇观一茶马古道

六大茶山古道

在普洱寻找茶马古道

滇藏茶马古道历史考察

5 普洱茶的栽培和茶叶加工制作

茶树的生长环境与栽培

普洱茶树的特性和适生条件

论普洱茶的加工制作

6 普洱茶叶品质鉴别

不同茶叶的色、香、味、形及形成

茶叶鉴定的内容和各类茶的质量鉴定方法

普洱茶的质量鉴定

7 普洱茶的鉴赏和选购

普洱茶的鉴赏

普洱茶的选购

普洱茶的特点和花色品种认识

8 普洱茶的贮藏、保管和收藏价值

茶叶不良变化的原因和基本保存方法

普洱茶的仓储

个人或家庭贮藏普洱茶

普洱茶的收藏价值

从2005年茶市看茶叶产业的未来

收藏春茶

9 普洱茶药用和健身功能

茶的药用功效

茶叶的理化分析和药理功能

普洱茶较其他茶的突出功效

10 普洱茶的冲泡品饮

茶在中国的饮用及饮茶方法的演变

普洱茶的泡饮

11 普洱茶的品饮艺术

中国茶的品饮艺术

普洱茶的品饮艺术

12 深遂的普洱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的概念

茶艺中的文化

茶道

普洱茶茶道精神

禅道中的普洱茶

13 饮茶风俗与云南民族茶文化

饮茶风俗的文化内涵

各民族不同的茶饮

云南民族茶文化

试读章节

从中国历史名茶看普洱茶

名茶是指有一定知名度的好茶,通常具有优异的色香味、独特的外形和优异的品质。名茶的形成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或一定的人文地理条件,例如有风景名胜、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或生态环境。除外界因素外,栽种的茶树品种优良,管理较好,有一定的采摘标准,制茶工艺独特等也是重要因素,再加上制茶工艺师的创造性发挥,使得我国历代名茶层出不穷。

名山、名寺出名茶,名种、名树生名茶,名人、名家创名茶,名水、名泉衬名茶,名师、名技评名茶。历代贡茶制度产生的种种贡茶,属于历史名茶,各产茶地区,历史上曾生产的品质优异的好茶,尤其是获得文人雅士好评的,也属于历史名茶。

很多名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长久不衰的名茶,既要有独特而优异的品质风格,还要有社会消费者的公认。中国的名茶从唐代始便已有文献记载,其间经历了宋、元、明、清而至今,我国历代名茶品目虽多达数百上千种,但长久不衰,至今仍有一定产量和市场的不过百余种,有些名茶只在某一历史阶段中知名一时而已。

唐宋时期名茶主要有下面几种。顾渚紫笋:又名顾渚茶、紫笋茶,产于湖州(现浙江长兴)。阳羡茶:同紫笋茶,又名义兴紫笋,产于常州(现江苏宜兴)。蒙顶茶:产于四川蒙山顶(现四川雅安)。普洱茶:又称普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集散地在普洱县。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洞庭山茶:产于江苏苏州。武夷茶:产于福建武夷山。方山露芽:又名方山生芽,产于福州。

明清时期名茶主要有下面几种。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武夷山。天目山茶:产于杭州天目山。黄山毛峰:产于安徽歙县黄山,属烘青绿茶。祁门工夫红茶:产于安徽祁门一带,属工夫红茶。婺源绿茶:产于江西婺源,属炒青眉茶。普洱茶:又称普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集散地在普洱县。六安瓜片:产于安徽六安,属单片形细嫩绿茶。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苏州太湖洞庭山,属炒青细嫩绿茶。太平猴魁:产于安徽太平,属细嫩绿茶。紫阳毛尖:产于陕西紫阳,属针形细嫩绿茶。老竹大方:产于安徽歙县,属扁芽形炒青细嫩绿茶。信阳毛尖:产于河南信阳,属针形细嫩绿茶。君山银针:产于湖南岳阳君山,属针形黄芽茶。安溪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一带,属著名乌龙茶。屯溪绿茶:产于安徽休宁一带,属优质炒青眉茶。庐山云雾:产于江西庐山,属细嫩绿茶。南山白毛茶:产于广西横县南山,属炒青细嫩绿茶。凤凰水仙:产于广东潮安,属乌龙茶。闽北水仙:产于福建建阳和建瓯,属乌龙茶。莫干黄芽:产于浙江余杭,属细嫩绿茶。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属细嫩蒸青绿茶。温州黄汤:产于浙江温州平阳,属黄茶。九曲红梅:产于浙江杭州,属细嫩工夫红茶。

中国现代名茶有数百种之多,根据其历史分析,有下列三种情况:一部分属传统名茶,如西湖龙井、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六安瓜片、屯溪针眉、老竹大方、桂平西山茶、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苍梧六堡茶、政和白毫银针、白牡丹、安溪铁观音、凤凰水仙、闽北水仙、武夷岩茶、祁门红茶等。另一部分是恢复历史名茶,也就是说历史上曾有过这类名茶,后来未能持续生产或已经失传的,经过研究创新,恢复原有的茶名。如休宁松罗、涌溪火青、敬亭绿雪、九华毛峰、龟山岩绿、蒙顶甘露、仙人掌茶、天池茗毫、贵定云雾、青城雪芽、蒙顶黄芽、阳羡雪芽、鹿苑毛尖、霍山黄芽、顾渚紫笋、径山茶、雁荡毛峰、日铸雪芽、金奖惠明、金华举岩等。还有一部分是属于新创名茶,如婺源茗眉、南京雨花茶、无锡毫茶、毛山青峰、天柱剑毫、岳西翠兰、齐山翠眉、望府银毫、临海蟠毫、千岛玉叶、遂昌银猴、都匀毛尖、高桥云峰、金水翠峰、永川秀芽、上饶白眉、湄江翠片、安化松针、遵义毛峰、文君绿茶、峨嵋毛峰、雪芽、雪青、仙台大白、早白尖红茶、黄金桂、秦巴雾毫、汉水银梭、八仙云雾、南糯白毫、午子仙毫等。

近年来,全国各茶区十分重视名茶的开发研究,新创名茶层出不穷,加之全国各地名茶评比活动,诸如评比会、展评会、博览会、品尝会等,更促进了名茶生产的发展。

从以上历代名茶看,中国名茶虽多,但从唐宋时期至今始终作为传统名茶保留下来的并不多,自宋代以来云南普洱茶就与顾渚紫笋、阳羡茶、蒙顶茶、龙井茶、武夷茶以及稍后的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庐山云雾、恩施玉露、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等并驾齐驱,历经了一千多年始终名列中国历史传统名茶榜首。

P9-11

序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作为国饮的茶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茶文化研究应用于文化产业的建没已越来越体现出巨大价值并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从而要求我们的研究领域也要不断拓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将教学、科研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并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弘扬中国茶文化的任务。

普洱茶作为中国绿色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同中国其他名优茶产品一样正迅速发展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又一重大经济和文化亮点,与此相应的普洱茶文化方面的研究同样也在发展,虽起步晚,但也有很深的积累。在全国,包括台湾、香港地区虽对普洱茶的研究已相当丰富,但至目前为止,仍有许多方面仍需继续深入,如普洱茶与中国其他茶在茶科学方面和历史文化背景方面的比较研究,尤其云南民族文化对普洱茶影响方面的研究,几乎还属空白。

当前,普洱茶及茶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加大文化内涵的支撑,否则难以实现这一经济现象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和软着陆。云南普洱茶及茶文化产业的文化根本在哪里呢?就是云南历史、民族文化,只有不断丰富和加深其中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使普洱茶成为中国及云南真正又一特色品牌,才能有普洱茶及中国茶文化产业走向全国和全世界的大发展。

本书阐述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普洱茶源流析解和i科学研究(包括普洱茶的栽培、茶叶加工制作、茶叶品质鉴别、鉴赏和选购贮藏、保管、收藏及药用保健功能);普洱茶茶艺、茶道(包括冲泡品饮艺术和茶道精神);普洱茶的历史民族文化、交通贸易文化等。贯穿其中的重点是构成普洱茶最本质的文化特征和文化内涵。将普洱茶与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加以研究依然是我们今后仍将继续研究的重点。

本书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对普洱茶进行科学而客观的研究,一是应将普洱茶放在云南的特殊人文地理环境和不同时期历史环境中加以研究;二是必须将普洱茶文化放在中国茶文化与云南茶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流中去研究;三是必须将普洱茶文化与其他茶文化在比较学研究中,找出普洱茶文化的特征和云南民族文化对普洱茶文化的根本影响等,这样才能真正去认识普洱茶、发展普洱茶和弘扬普洱茶文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云南世博文化教育交流培训中心王志清主任、云南省茶业商会丁启样秘书长、昆明一壶春茶叶公司总经理沈健和国家劳动部门及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昆明发行站等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参阅了茶文化学家邓时海、陈椽、黄桂枢、魏德明、庄晚芳、廖义荣、周红杰等学者的一些研究的成果,尤其是大量参阅了国家劳动部组织编写的有关教材,有的加以引用,虽未能一一注释,只有在此向这些辛勤耕耘的学者们致予衷心的敬意和感谢。此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了一些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提高了书稿的质量,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于昆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普洱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滇濮茶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435039
开本 32开
页数 2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1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图书小类
重量 0.3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S272.5
丛书名
印张 7.7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10
14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8: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