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逐日英雄施正荣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记录了有着中国的“太阳王”之美誉的施正荣的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和创业历程。这些打动人心的小故事、小细节,从中体悟出的人生哲理,以及他对技术和管理的不懈追求,都将为后来者提供动力和方向上的指引,每一个怀着梦想、内心充满奋斗和创业激情、渴望成功的人都将从中受益。

内容推荐

他是拥有十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的科学家。他是第一位入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他是衣着朴素、举止儒雅的中国新首富。他缔造了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之一——无锡尚德。他就是今天中国的“太阳王”——施正荣。

本书全程记录了施正荣的人生经历和创业历程,讲述了他从—个穷书生变为23亿美元身价的中国首富的不凡经历,首次解密无锡尚德快速成长的财富神话和成功之道。

目录

总序 梦想年代/XII

作者序 书生铸剑/XV

第一章 “逐日”神话:当代“夸父”缔造财富传奇

财富“黑马”:“太阳王”成首富/2

超越者:施正荣打造“尚德速度”/3

无锡模式:施正荣制造的一张名片/5

胸怀天下:全球环保英雄/6

第二章 酸甜记忆:聪明少年初长成

 贫穷的磨难/10

孪生兄弟两家姓/10

死神曾与他擦肩而过/11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3

 14年寒窗苦/14

在教室窗外偷听的小孩/14

神童:跳级的学生/16

竞选班长/17

终圆大学梦/18

 象牙塔里的幸运儿/19

背井离乡/19

大学里的“拼命三郎”/20

志在深造/21

 心心相印:与大家闺秀喜结良缘/22

初遇名门小姐/23

第一次约会/23

不被外人看好的恋情/24

有情人终成眷属/25

第三章 留学生涯:历经迂回曲折

 公派澳大利亚留学/28

辞职出国的念头/28

终圆出国梦/30

 初来乍到,费尽周折/31

初识悉尼:前景难测/31

事与愿违:重新择校/34

艰辛生活:麦当劳兼职/35

异国他乡:电话传情/36

 夫妻相聚澳大利亚/37

辛苦打工:为了和妻子团聚/37

别后喜相逢/39

 破茧成蝶:澳大利亚的“洋博士”/39

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40

进军博士/41

半路“杀进”新能源/42

 锋芒初露/44

第四章 筚路蓝缕:破釜沉舟归国创业

 抉择时刻:做“洋博士”还是“海归”/48

一颗不安分的心/48

曾想开超市或饭馆/49

老乡探路/50

 现代后羿:为”太阳”而生/52

举家回国:踏上漫漫创业征程/52

在中国的“外国人”/54

风险重重:融资未果/55

男儿气魄:不达目的誓不休/56

 尚德横空出世/57

绝处逢生,落户无锡/57

考察“洋博士”/58

一场令人惊讶的谈判/60

吃“百家饭”/60

第五章 创业伊始:身陷生死考验

 举步维艰:设备投产/66

精打细算:施正荣是好管家/66

事必躬亲:上阵安装调试设备/67

 出师不利:险象环生/69

首战亏损:刚起步又跌入低谷/69

雪上加霜:内乱接踵而至/70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72

入不敷出:只拿1/4工资/72

清洁工大闹办公室/73

第二条生产线的“难产”/74

第六章 扭亏为盈:从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迈进

 苦练修为:创卓越竞争力/78

技术先行:深思熟虑的选择/78

质量第一:一年拿下系列国际认证/79

以十当一:打造凝聚力/80

 海外“圈地运动”/80

头发变白:只为打开市场/81

抓住商机:征服”太阳能之都”/82

先统治世界,再征服中国/83

 破釜沉舟扩生产/84

第二条15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上马/84

赢得时间就是赢得市场/85

杀入世界十强/86

第七章 阳光绚烂:施正荣走进暖春

 “野心”:向国际市场进发/90

飞速发展的太阳能市场/90

施正荣的德国畅想曲/92

 插曲:李延人与施正荣的“四年之痒”/94

不得不说的李延人/94

“本土”和”海归”的较量/95

李延人的离去/96

创业伙伴变竞争对手/97

 惊喜:多年汗水喜获肯定/98

总理的肯定和期望/98

步步为营:产能再次扩张/99

胆大:25年“零维护”的保证/102

亮相:国际大会上的明星/103

第八章 上市:一位中国首富的诞生

 尚德上市五部曲/106

国有股退出内幕/106

百万电力解囊相助/108

风险投资商同舟共济/110

换汤不换药:从“送股”到”换股”/111

将“对赌”进行到底/112

 艰难抉择:“绣球”该抛给谁/113

瞄准新加坡证券交易所/113

转战香港证券交易所/115

相中美国纳斯达克/116

 施正荣与纽交所的“啼笑姻缘”/118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118

纽交所“挖墙脚”/119

被纽交所“俘获”/121

上市路演:首席财务官张怡受伤/123

“喧宾夺主”:永恒的留影/126

股价飙升:中国首富的诞生/127

 踏上新征程:上市只是起点/128

最大的愿望:好好过个年/128

让每个投资者都有钱赚/128

警示:上市的负面影响/129

第九章 挑战:施正荣笑傲江湖

 人在江湖:挑战无处不在/132

明争暗斗:光伏业遍地开花/132

人宜远虑:欧洲不是久留之地/133

光伏市场“崇洋媚外”/134

德、美市场新变化/134

跑得太快的弊端/136

 天威英利vs无锡尚德:No.1花落谁家?/138

如出一辙的神话/138

天威誓与尚德一比高/140

“硅”兔赛跑/14l

下游之战一触即发/142

 日本京瓷和无锡尚德的对垒/143

技术较量:最好Vs最适用/143

阳光产业:黑暗时代的较量/144

第十章 梦想:誓做“太阳王”

 光芒四射:他把阳光洒遍全国/147

迈进人民大会堂/148

两个月内两度走进《新闻联播》/149

为奥运“增光添热”/150

 东征西战:抢老外的”面包”/151

牵手美国MEMC/151

收购日本MSK公司/153

进军北美市场——成立无锡尚德美国子公司/156

 全面出击:国外国内两不误/156

纽交所唯一的中国企业家顾问/157

主攻上海并网发电/158

携手合作,进军珠三角/160

好事连连,国外受宠/161

 拥硅者为王/162

“夹层”的滋味不好受/163

一个坏打火机换来10年合同/165

合作并专注/167

决胜国内硅源争夺战/168

 霸气:快人一步赢天下/169

不愁订单愁料少/169

中国光伏业的“大佬”/171

未来不是梦:世界光伏领头羊/172

第十一章 尚德的成功之道

 天时:环境与政策/176

国际环境带来的机遇/176

中国电荒带来的商机/177

《可再生能源法》带来的曙光/178

光伏成为绿色建筑的主角/179

 地利:成就无锡模式/181

一段令人心酸的记忆/182

“异类VC”和“经典VC”/184

无锡的一张名片/185

 人和:尚德的企业文化建设/187

人本文化:崇仁尚德,以人为本/187

人才战略:打造豪华舰队/189

团队意识:老外也疯狂/193

激励良方:营造尊重氛围/194

诚信理念:大胜靠德/195

 成功秘籍:施正荣论道/196

三大法宝:技术、战略、合作/197

技术领导力:五年一个撒手锏/199

品牌力:六年磨一剑/200

成长力:三个关心/20l

四海论道:相信“中国制造”/204

第十二章 好人好运:真实施正荣

 真纯本色:纯朴施正荣/208

“请叫我施博士”/208

财富只是副产品/209

给年轻人的建议/210

首富的人生答卷/211

 吉人天相:幸运施正荣/213

理财观念:源自爷爷/213

分享意识:自小得来/213

大智大慧:来自妻子/214

 感恩图报:真情施正荣/215

给藏民送去光明/215

千里救女孩/217

与《电影之歌》的相遇/218

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219

 绿色理念:环保战士施正荣/221

“有机狂人”查尔斯的启发/221

与戈尔的友情/224

环保行动:从小事做起/225

 众人眼中的施正荣/226

政府官员眼中的施正荣/227

媒体眼中的施正荣/228

同事眼中的施正荣/231

家人眼中的施正荣/234

附录 尚德编年史/237

试读章节

贫穷的磨难

1959~1961年,在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的灾害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三年。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一提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亲历过的中国人都会回忆起那个饥饿的年代。

施正荣恰恰就出生在那个年代。贫穷,是那个年代的人经历过的最大的磨难。都说磨难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而这种磨难,也许就是施正荣人生最初的一笔财富。

孪生兄弟两家姓

1963年2月,在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江苏省扬中农村,一户姓陈的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这原本是天大的喜事,可是片刻的惊喜之后带给父母更多的是忧愁——拿什么养活这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那时候,陈家和很多中国农村家庭一样,吃不饱,穿不暖。养大一个孩子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两个孩子。而此前,陈家已经有了一个女孩,这个贫穷的家庭一下子又添了两个孩子,无疑,这是个很沉重的负担。陈家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那么无助与无奈。

凑巧的是,和陈家相距不太远的施家,在同一天生下了一个女孩。可不幸的是,这个女孩一生下来就没气了。

施家的外婆和陈家的奶奶是老相识,两个人在一起拉家常时施家外婆就有了这样一个提议:你看,你家一下生了两个,家里这么困难,这么多孩子是养不活的,要不就给施家一个吧。

陈家奶奶想想也是,就回家跟家里商量。在那样的年代,家里人出于无奈,也就默许了。就这样,施家把双胞胎中的弟弟抱走了。

这个孩子虽然是被抱养的,但施家人在他身上寄托了传宗接代的希望,视若珍宝。爷爷还为这个长孙取名正荣,希望他能振兴家业,荣耀祖宗。

这个被从亲生父母身边抱走的孩子,就是现在的施正荣。从此,施正荣跟他的同胞哥哥,一个姓陈,一个姓施。

虽然很小就被抱到了施家,但因为两家离得不远,施正荣五六岁时就大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到十岁就很清楚了。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跑回原来的家,也从来没有埋怨自己的亲生父母。在那个年代,很多事情都是迫于无奈。幼小的施正荣或许不会明白这样的大道理,但是他从小就很懂事。

如今,可以说已经功成名就的他,不仅对自己的身世没有怨悔,而且对陈家、施家都充满感激之情。“养父母对我非常好,甚至超过对他们的亲生儿女。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不管家里有多拮据,养父母都全力支持我的学业。没有他们,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施正荣感恩地说。

死神曾与他擦肩而过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已经叱咤商界的施正荣,在一岁半的时候还差点被死神夺去了生命。

20世纪60年代,中国曾经大规模地发生过流行性乙型脑炎。这是一种容易在儿童中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很快,镇上好多孩子都染了病。当然,施正荣也没能幸免。得病后的小正荣不停地哭,并且全身抽搐。

虽然流行性乙型脑炎在现在看来不算什么大病,但是那个时期医疗卫生条件十分落后,孩子一旦传染上这种病,几乎相当于被宣判了死刑。

小正荣不停地抽搐,全家人都吓坏了,抱着他连夜赶到医院。当一家人来到医院时,发现几乎所有的病房都住满了患这种病的孩子。大人心急如焚,孩子饱受病痛的折磨,大人和孩子哭成一片,场面十分凄凉。

因为当时医院并不知道如何治愈这种病,医生只是给施正荣打了一针。可是小正荣还是不停地哭,抽搐的症状并没有缓解。施母心疼地抱着一岁半的小正荣,一点办法也没有。

施母在医院陪了小正荣整整三天三夜,不曾合一眼。到了第四天上午,疲倦的施母正在打盹儿,突然小正荣不哭了,施母就猛然醒来。看到已经不哭的孩子,施母非常高兴地对医生说:“医生,你看,他已经不哭了,是不是已经好了?”然而,医生却告诉施母一个几近让她疯狂的结论:“孩子没希望了,他已经不会哭了。”

施母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她苦苦地哀求医生,求他救救孩子。然而,医生此刻除了安慰施母外,再也没有别的办法。当时的医疗条件就是这样,据说在施正荣住院的两天时间里,就有近30个孩子相继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家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可悲痛归悲痛,大家还是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等死。突然,爷爷想起了自己的一位老中医朋友,此人在附近还算小有名气。看到快要不行的孙子,爷爷也只有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找他的朋友了。

听爷爷这么一说,母亲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草,立刻要爷爷带她去。爷爷带着母亲一路小跑地去找这位老中医。来到这位中医家后,爷爷和母亲都含着泪不停地恳求他救救孩子。老中医说,自己一定会尽全力救治孩子,但自己对治愈孩子的病并没有什么把握。

施家的人后来听说,当时接受老中医治疗的一共有12个孩子,只有施正荣从死神手中逃脱。

他大难不死活了下来,已属奇迹,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大家都啧啧称奇,有人说他“逢凶化吉,必定是神仙下凡”,有人说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直到今天,乡亲们还跟他开玩笑,说他如果小时候没有得过乙型脑炎,说不定今天就成不了科学家呢!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从施正荣被抱到施家后,施母又生了三个孩子,加上施正荣,家里共有兄弟姐妹四个孩子,生活负担比较重。施正荣的父亲在生产队干活,一天只能挣两毛钱。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要养活一大家子人,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生计,也为了能养活几个孩子,父亲除了在生产队干活外,还在镇上的一个竹器加工厂里拿回一些竹条来编暖壶壳,编好后再送回工厂,来领取一定的报酬。

小正荣每次都是静静地坐在父亲旁边看他编暖壶壳。聪明的施正荣看了几次后,竟然学会了。

这天,施正荣把弟弟妹妹都哄睡之后,看到父母在地里干活还没回来,他就决定自己开始编暖壶壳了。锋利的竹条在他稚嫩的小手间绕来绕去。不一会儿,小手就被划出一道道口子,手指也磨起了泡。但倔犟的小正荣强忍着疼痛,继续编。

当父母回来看到这一景象时,心疼不已。母亲告诉他不要编了,手都磨出泡来了。可是,倔犟的小正荣还是坚持编完了第一个暖壶壳。他兴奋极了,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孩子,那种兴奋是不言而喻的。

从此以后,施正荣每天都编暖壶壳。一个星期后,他已经是个熟练工了。他从一开始一天编小半个,后来渐渐竟然一天能编12个,这样的速度连大人都赶不上了。每个暖壶壳可以卖5分钱,这样算来,施正荣一天就可以赚到6毛钱,是父亲收入的两倍多,因此给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就这样,施正荣一直坚持编了6年的暖壶壳。

现在说起这些经历,施正荣轻描淡写地说:“因为我在家是老大嘛,老大一般都比较有责任感,是吧?在农村,我们那一代人,老大可能下了课还要帮父母干干活,帮父母分点忧,很小就要很懂事地负起责任来。”  P10-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逐日英雄施正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辛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612379
开本 16开
页数 2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26.6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