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画(上下)
内容
编辑推荐

也许你不曾看到那弥漫的硝烟,它却能穿过时空冲击你的双眼;也许你不曾听到那爆炸的轰响,它却能跨越世纪震撼你的心灵。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公正、客观地再现了二战时那惊天裂地的战场,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历史无数次验证了这样的事实:一个怀有危机感,勇于自我批判的民族,才会兴盛与发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勿忘历史!

内容推荐

二战史画展现的是60年代前惊天裂地的战场,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客观、公正、形象地描绘了当年潮起潮落,气势恢弘的战争场景,使读者更加直接的目睹盗世奸雄希特勒的野心,专制魔王墨索里尼的恶行,战争狂人东条英机的狰狞。更能从中领略政治家纵横捭阖的风采,军事家气壮山河的胆识,将士们百折不挠的勇气。同时验证了邪不压正这个永恒的真理,并引发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 第三帝国的勃起/2

第二章 慕尼黑的悲剧/19

第三章 闪电战:目标华沙/36

第四章 希特勒得寸进尺/53

第五章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硝烟/64

第六章 难忘敦克尔克/80

第七章 “马其诺”神话的破灭/100

第八章 伦敦上空的雄鹰/138

第二卷

第一章 希特勒的东方梦/160

第二章 前哨丢失了大片国土/173

第三章 德军铁流滚滚东来/186

第四章 憾不动的红都/199

第五章 危急:斯大林格勒/231

第六章 城堡喋血/243

第七章 千古绝唱/250

第八章 向着胜利,前进!/271

第三卷

上篇 北非争夺战

第一章 击碎墨索里尼的梦幻/291

第二章 迫使希特勒调兵遣将/303

第三章 打破“不可战胜”的神话/324

第四章 高奏反攻的序曲/345

下篇 意大利战役

第五章 攻占西西里岛/261

第六章 “轴心国”体系的崩溃/302

第七章 将德军逐出罗马/405

下册

第四卷

第一章 漫长的战略决策路/2

第二章 大西洋壁垒/28

第三章 兵者,诡道也/38

第四章 浴血诺曼底/50

第五章 困兽犹斗/86

第六章 抢渡莱茵河/98

第七章 攻克柏林/109

第八章 希特勒之死/118

第九章 第三帝国的灭亡/125

第五卷

第一章 偷袭珍珠港/140

第二章 通向珍珠港之路/160

第三章 战火在蔓延/179

第四章 以牙还牙/193

第五章 激战珊瑚海/207

第六章 中途岛海战/218

第七章 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233

第八章 山本五十六之死/249

第九章 盟军反攻/256

第十章 胜利在望/267

第十一章 秋风扫落叶/278

第十三章 耀眼的蘑菇云/291

第六卷

第一章 国耻九一八/308

第二章 卢沟桥的枪声/322

第三章 浴血抗日寇/350

第四章 抗战多逆流/370

第五章 气壮山河/378

第六章 胜利曙光/404

试读章节

二章耀眼的蘑菇云一、“曼哈顿计划”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溘然辞世。4月13日,白宫,副总统杜鲁门左手按着《圣经》,宣誓就任总统,完成罗斯福总统未竞的事业,尽早结束太平洋战争。

当天晚上,部长们相继离开了杜鲁门的办公室,但陆军部长史汀生留了下来,他用略带迟疑的口吻说:“总统,我想同你谈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头昏脑胀的杜鲁门有些不耐烦地问:“什么问题?”

“就是目前正在进行的‘曼哈顿计划’。”

“什么,‘曼哈顿计划’?”杜鲁门大吃一惊,“我从来没有听说政府制定过这样一个计划。是作战计划?”

“不!不!罗斯福总统生前没有告诉你。这个计划,关系到生产一种威力无比强大的炸弹,它几乎可以摧毁整个地球……”

正在这时,突然有人敲门。史汀生的话戛然而止,然后不辞而别。杜鲁门满腹疑团,他不知道史汀生在搞什么名堂。直到4月25日,史汀生才又找杜鲁门详细谈了“曼哈顿计划”。

杜鲁门这才如梦初醒。同时,他又为罗斯福对这样一件大事,居然连他这个当时的副总统都瞒住了而惊讶不已。

1939年10月11日,罗斯福的科学顾问、经济学家亚历山大·萨克斯带着流亡到美国的匈牙利的著名科学家利奥·西拉德和爱德华·特勒及爱因斯坦签名的信来到罗斯福总统住处。信上,几位科学家告诉罗斯福德国人在原子研究方面的进展,同时提醒罗斯福,也许有一天,希特勒会拥有一种威力惊人的武器。对此,罗斯福表示出极大的兴趣。

“这事马上就办!”听完萨克斯的介绍,罗斯福立即吩咐军事助理沃特森准将。

然而,直到1941年夏天,华盛顿国家研究委员会才成立了铀元素小组。年底,政府才给这个小组真正的权力。此后,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局长布什向总统报告了研究进展情况,罗斯福保证,会给他们更多的人才和经费。

到1942年夏末,称为“曼哈顿区工程师”的原子弹研究工作人员已开始享有特级优先权。

富有戏剧性的是,罗斯福于1941年12月6日才最后批准了制造原子弹的计划。第二天,日本人就袭击了珍珠港。

“曼哈顿计划”的规模大得惊人。由于当时还不知道分裂铀235的三种不同方法哪种最好,只得三种方法同时进行。

这项复杂的工程,成了美国科学的熔炉。在“曼哈顿工程管理区”汇集了奥本海默等热爱新物理的美国科学家与英国原子研究计划的物理学家,以及流亡到美国的意大利、德国、匈牙利等国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简直难以想象,甚至某些部门有博士头衔的人比一般职员还多,而且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这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在顶峰时曾聘用53.9万人。

“曼哈顿计划”只开始了几个月,便有了具历史意义的重大成果。1942年12月2日,参与研究的科学家在芝加哥大学橄榄球场看台下面的一个壁球场里,成功地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受控制的连锁反应。科学家们更有了信心:要不了多久,肯定会制造出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

1942年10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荒原上建立了一个专门从事原子弹物理学方面研究的实验室,由J-R奥本海默博士出任科学总监。

这项工程耗资巨大,以至美国政府不断追加拨款,最后共耗费20多亿美元。

1945年夏,第一批代号分别为“小男孩”、“大男孩”、“胖子”的原子弹终于制造成功了。

7月16日,美国新墨西哥州亚拉摩戈多市80多公里外的开阔地,一团强光把方圆400公里内的天空照得通亮。接着,当地的新闻记者都收到一份事先准备好的新闻稿:今天清晨,亚拉摩多戈空军基地专用区一处偏僻地方的一个军火库发生爆炸,发出耀眼强光及疾劲气流,据报在西北380公里的盖洛普市也曾看到。

这其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核试验!P.291-293

序言

这是一个尘封60年的战场,这里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也许你不曾看到那弥漫的硝烟,它却能穿过时空冲击你的双眼;也许你不曾听到那爆炸的轰响,它却能跨越世纪震撼你的心灵;也许你不曾感受那搏杀的惨烈,它却能渗透躯体引发你的思考。这就是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法西斯强加于人类的、并带来了深重灾难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与邪恶的大较量。对发动侵略战争的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来说,是对世界的掠夺,对人类的摧残;对反法西斯国家来说,是为了生存、为了和平的搏杀。斯大林在1946年2月9日的演说中就指出:“反轴心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它一开始就带有反法西斯战争、解放战争的性质,它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恢复民主自由。”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为了历史的记忆,我们编写了这套丛书,以求帮助人们沿着历史的轨迹去思考、探索和寻求解决当代生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战争与和平。  这套丛书,作者在撰写的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著作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它可将你带到那天昏地暗的年代,让你目睹盗世奸雄希特勒的野心、专制魔王墨索里尼的嘴脸、战争狂人东条英机的狰狞;可将你带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你领略政治家纵横捭阖的风采、军事家气壮山河的胆识、将士们百折不挠的勇气;可将你带到那腥风血雨的战场,让你触摸生离死别的情感,体验尸横遍野的悲壮,感悟满目废墟的忧愤,引发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这套丛书,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以气势恢弘的二战为背景,站在时代的高度,审视当年的风云变幻,描绘当年的潮起潮落,述说当年的喜怒哀乐,对人物褒贬分明又不失公正,对事件发展既展示了必然的轨迹又交织着偶然的因素,可以满足当代读者追求客观、公正的需要。丛书对二战的全景采用了“白描”式的手法,使其来龙去脉清晰明了;而对重要事件和人物则采用了“工笔画”的技艺,使之生动、细腻。书中内容既有生动的情节描述,又有深邃的理性思考,同时,配以大量珍贵的图片,能让读者在图文并茂、情理交融中了解历史、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强化素质。 这套丛书,有着厚重的军人特色。战场,是军人驰骋的天地;军人,是战场跳动的音符。丛书的作者,都是有着20年以上军龄的军人,都带过兵,多数参加过实兵演习,有的还打过仗,而且从事过多年的军事理论研究,出版过多部军事题材的著作,对撰写战争题材的作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者能以军人的情愫来回味二战,以军的眼光来透视二战,以军人的思想来诠释二战,因此,对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把握更恰当、对军事术语的使用更准确、向读者燕尾服示的战争场景更真实。

历史无数次验证了这样的事实:一个怀有危机感,勇于自我批判的民族,才会兴盛与发展;我们是这样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的和平生活。但是在当今世界并不稳定、战争远未消除的时代,我们就不能不关注历史,不能不关注战争。我们必须以史为鉴,对战争的危险始终保持高度的戒备,并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后代、为人类共有的家园,营造一个和平的环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画(上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少华//周正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585516
开本 16开
页数 8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1.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152-64
丛书名
印张 2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6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