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非常手腕(乱世枭雄的诡才与韬略)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列举了历代帝王在最高权利之争时所运用的策略与谋略。其间,我们读者在领略这些古代伟人斗智斗勇的精彩故事之余,还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为人处世准则。相信,大家一定会受益匪浅。

目录

前言:手腕,其实是一种执行力

刘邦:阴阳无形,绝唱千古

在历代开国皇帝中,论打仗,刘邦属于比较差的,但如果是比用人,那他绝对要数顶级高手。不过,刘邦用过的人最后许多都被他自己给杀了,所以,刘邦的用人其实是要分时间、场合和对象的,必须符合他另外一个更高更大的目标和追求。

1.像“蘑菇”一样顽强地生长 009

2.用豪侠仗义之气网罗手下 012

3.该站直的时候就不能趴下 016

4.当不了老子就先装孙子 021

5.灭人欲,存利益 026

6.狡兔死,走狗烹 031

曹操:亦邪亦正,盖世枭雄

毛泽东认为曹操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超世之杰”。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他生于太平盛世,那他的人生肯定会平淡许多,甚至难以成就非常之霸业建立非常之功勋。

1.目的明确,没有约束 039

2.凭胆识与谋略在乱世中崛起 044

3.局部利益服从大局 048

4.挟天子以令诸侯 053

5.谋略之道,攻心为上 058

6.霸行天下,称王不称帝 062

刘裕:隐藏不露,一剑封喉

一个人打跑一千人,刘裕不怕死的英雄气概绝对堪称中国历史第一人。通常英雄气太盛的人,其结局不是死于战场,便会死于小人的算计,但刘裕却从一个孤儿变为了皇帝,为什么?因为他善于隐藏自己,等你真正注意到他的时候,已经晚了。

1.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 069

2.选准明主,忠诚跟随 073

3.舍命事主,力争出人头地 078

4.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081

5.先下手为强,一招定胜负 085

慕容垂:寄生求存,羽化为王

弱小的时候先依存在他人身上,等慢慢地把对手耗尽了,自己也就强大了;当不再需要别人的时候,便取而代之。慕容垂就这样从寄人篱下衍变成了一国之君。

1.积极选择生存环境 093

2.倚靠大树躲避灾难 096

3.欲取之,先耗之,再亡之 099

4.咬住对手薄弱之处不放 101

5.优胜劣汰,顺昌逆亡 104

6.利用威慑力以势制人 110

武则天:争狠斗恶,毒霸天下

传统社会给女性的机会并不多,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其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不一样的,战胜男人超越男人,是她争狠斗恶的目的与心理基础。于是,最恶毒的女人也就同时诞生了。

1.征服世界从征服男人开始 121

2.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128

3.巾帼不让须眉,敢把皇帝拉下马 131

4.反者必杀,除恶务尽 137

5.个人生活淫乱但不乱及朝政 142

6.归还权力留取身后名 145

朱温:审时度势,变色成龙

毛泽东曾经评价说:“朱温处四战之地,与曹操略同,而狡猾过之。”一个大老粗,竟然比曹操还厉害,可见其还是有真功夫的,只是一般人看不出来或者说不解其义。

1.狡猾的背后藏智慧 153

2.擅长用演戏麻痹对手 157

3.关键时刻以变求荣 162

4.用极端的方式测试手下忠心 169

赵匡胤:温柔杀手,绵里藏刀

先设置好死局,再留出一条生路,然后由对方看着办。赵匡胤无论做什么事都喜欢拐弯抹角地做,不声不响就把事情搞定了。这只能说明一点,赵匡胤为人处世的韬略的确技高一筹,还犯不着像其他皇帝那样动粗撒野。

1.名门之家的叛逆之子 179

2.喜欢用暴力解决矛盾 183

3.有软有硬真豪杰 187

4.把水搅浑乱中摸鱼 190

5.设下死局也留出生路 197

朱元璋:刚猛治国,铁碗治人

最贫贱的出身,最刚猛的皇帝,朱元璋做人办事就一个字:狠!他以“狠”得天下,以“狠”治天下,也因“狠”失天下。有谋略的文臣、会打仗的武将都被他一个个收拾了,他一死,江山谁守得住?

1.社会最底层的斗士 209

2.以推行自己的意志为终极目标 212

3.编织天网,滴水不漏 217

4.管人管心还要管人的思想 221

5.文臣武将统统铲除 228

朱棣:能屈能伸,方圆大家

自家人夺了自家人的天下,原本属于大逆不道十恶不赦,但朱棣却使这一行径成为了“迫不得已”的壮举,而且他的皇帝也确实当得不比他侄子差,包括后人也都这么认为。朱棣的手腕与韬略显然不承认是不行的。

1.勿授人以柄 237

2.该出手时能出手 245

3.在奇人异士中寻觅高人 250

4.能伸能屈大丈夫 254

5.一朝天子一朝臣 260

雍正:做事做绝,不留后路

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却出现在了最繁荣的康乾盛世之间,这就是雍正的“杰作”。面对非议、怀疑、隐患的时候,雍正总是以超出常人想像的力度迎刃而上,用最极端的方式将对方管死、整怕、消灭。  

1.冷眼旁观,韬光养晦 271

2.清除异己穷追猛打 275

3.关门打狗机关算尽 279

4.钳制思想大搞文字狱 283

5.秘密立储,煞费苦心 289

试读章节

冷眼旁观,韬光养晦

有一个成语叫“蚌鹤相争,渔翁得利”,它告诫世人,在激烈的斗争过程中,夺得胜利果实的往往不是那些斗得你死我活的人,而是那些站在旁边冷眼相看的人。雍正是一个很会当渔翁的人,他的帝位就是通过冷眼相看、及时出击的手段夺取的。

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康熙的第四子爱觉新罗·胤稹出生,他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在康熙35个儿子中,胤稹排行第四,所以又叫皇四子。

因为子女众多,35个儿子中受册封的儿子就达20人,所以,争夺皇位的斗争十分激烈。

皇位之争起源于康熙废掉太子允扔。为什么要废掉太子允礽?事情还得从头说起。P271

康熙十三年,皇二子允礽出生。皇后赫舍里氏在生育允弄乃时难产死亡,康熙十分伤心,所以对失去母亲的允礽格外钟爱,第二年就册立他为皇太子。这一年康熙22岁,皇太子才两岁。

为了培养好皇太子允礽,康熙对他的教育竭尽了心力,生活上也特别关爱。康熙十七年(1678年),允礽出痘,此时正是平定三藩之乱的紧要时刻,但康熙为了护理太子,亲自守在床前,竟连续12天没有批阅奏章。

皇上如此关爱太子,大臣们就更加看好太子的前途,随着太子年龄的增长,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太子党”,对此,康熙很警觉。允礽生母的叔父索额图结党营私,趋奉皇太子,议论国政,密谋大事。康熙曾警告索额图说:“你们背后谋划的事,你们的所作所为,你们背后说的怨恨之言,都不能摆在桌面儿上说,你心里很清楚。”

面对太子党越来越强大的势力,康熙深感自己的皇位和生命受到威胁,他曾私下对人说:“我说不定哪天就被群人鸩杀,或者被谋害,真是日夜警惕,心神不宁。”

经过反复考虑,一向宽仁的康熙觉得不能再让太子党为所欲为了,下令将索额图处死,目的是警告太子党的人。处死索额图之后,康熙警告皇太子说:“从前索额图帮着你谋划的那些事情,P272我知道得清清楚楚,所以将索额图处死。”康熙的意思是要太子收敛起来,没想到皇太子不但不收敛,反而更加乖张。

康熙大怒,宣布废除皇太子。宣诏的时候,他一边宣读一边哭泣,宣读完之后痛得倒在地上,六天六夜都涕泣不止。

康熙废皇太子引出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抱有野心的皇子们,结党钻营,谋贪大位。于是在太子党之外,又形成皇八子集团。

从此,皇太子集团与皇八子集团之间开始了争斗。康熙看到废除皇太子后,诸子争夺储位斗争愈演愈烈,于是复立允初为皇太子。诸皇子都明白:既然皇太子第一次能被废掉,也可能第二次被废掉。于是,皇太子集团与皇八子集团之间的斗争更加激化。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并对其党羽恨之入骨、严厉惩罚,如将尚书齐世武用铁钉钉住他的五脏六腑,将他挂在墙上折磨死;将死于狱中的步军统领托合齐锉尸焚烧。

胤稹就在两个集团斗争的过程中浮出水面来,他不动声色地在皇太子集团和皇八子集团之间建立起了皇四子集团。

皇四子集团包括胤稹的十三弟允祥、十七弟允礼,以及隆科多、年羹尧等。胤稹颇有心计,他对皇太子的废立,窥测风向,暗藏心机,细心观察,不露声色;他对皇八子的允裎集团,既不附从,也不作对。与皇太子与皇八子相反的是,胤稹虔心佛法,广结善缘,巧妙地将自己隐蔽起来。他要等皇太子党和皇八子党争得鱼死网破的时候,坐收渔人之利。

胤稹的心腹戴铎知道他的心思是谋取皇位,为此,向他提出一个策略,他对胤旗说:“对皇父一定要诚孝,并适当展露才华。你不露才华,皇上瞧不上你;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华,同样会引起皇上疑忌;对兄弟要大度,和睦相待;对大臣要平和忍让,使有才能的人不忌恨你。”P273  胤稹经过考虑,决定采纳他的意见,他按照戴铎的策略,一步一步前进。

胤旗的第一招是“诚孝”皇父。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后,大病一场。胤旗人内,奏请选择太医及皇子中稍知药性者允祉、允祺、允裎和自己检视方药,服侍皇父吃药治疗。康熙帝服药后,病体逐渐痊愈。于是,康熙帝命内侍梁九功等传谕:“当初拘禁允初时,并没有一个人替他说话,只有四阿哥深知大义,多次在我面前为允礽保奏,像这样的心地和行事,才是能做大事的人。”

第二招是“友爱”兄弟。胤稹在继位之前,处理兄弟关系的主要原则是“不结党”、“不结怨”。诸兄弟之间,结党必结怨。胤稹没有参加皇太子党,也没有参加皇八子党。他表现出既诚孝皇父,也友爱兄弟的态度,使他躲避开皇父与兄弟两方面的攻击,安然无恙。

第三招是礼待大臣。胤禛在继位之前,对待大臣很讲究礼节,不管是其官位大小,都谦虚谨慎,见了面也不谈国事,一味地打哈哈;或者只跟大臣们谈佛法,让大臣们觉得自己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是一个只知道和稀泥的人。

第四招是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胤稹的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喜怒不定,二是遇事急躁。康熙就此曾经批评过他并要他改过,雍正心里很警醒,马上认真按父皇的意思办。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胤稹央求皇父说:“现在我已经三十多岁了,请您开恩将谕旨内‘喜怒不定’四字,不要记载了吧。”康熙帝同意,特地下谕:“此语不必记载!”

胤稹就是通过这种貌似谦恭,实则暗藏心机的非常规手段,在储位之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得到了康熙的信任与喜爱。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病重。《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记载: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祜、皇八子贝勒允禩、P274皇九子贝子允唐、皇十子敦郡王允涐、皇十二子贝子允构、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日: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康熙帝驾崩后,皇四子胤禛登极,是为雍正皇帝。P275

序言

手腕,是一种执行力,非常规手腕,即非常人物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执行力。本书所讲述的非常人物专指中国历史上最终成就了非常霸业的乱世枭雄。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群人,如果是在和平年代,他们可能只是一群与当时的主流社会不相适宜的人,其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都有些另类,并且拒绝融合。由于他们大多胆大好斗不怕死,所以,循规蹈矩之人都不愿与其为伍,视其为蕴祸之人。然而,有一天世道突然就乱了,旧的礼法、秩序都被打破,社会矛盾演化成暴力冲突,群雄并起,沧海横流,旌旗招展,战马长啸。于是,不明真相的俗人们看不懂了,慌了,只好停下匆忙的脚步,逃往僻静的角落,“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腾达于诸侯”。

等到天下重新又太平了,大家再来看这个世界时,却惊奇地发现,帮助他们清理这个乱七八糟局面的,正是那些他们曾经难以理解的人。这些人在经历了万千磨砺之后,明辨了历史发展潮流和方向,顺势而为,一个个运用非常手腕应对非常之世道,尽管危机四伏九死一生,但最终成为了大赢家,重整河山建立起了非常之功勋。

本书所记录的中国历史上十大乱世枭雄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虽然最后都成为了至高无上的一国之君,但君主的头衔都是他们自己想办法“打拼”来的。他们以自己特殊的手腕和方式成就了自己非常之霸业,并且以一种特殊的身份与定位将自己永远写进了中国历史的长廊之中。

本书无意对他们的历史是非功过进行评说,而只是试图从他们做人做事的“非常手腕”这一视角,去解析历史背后的真实细节,探寻个人成败兴亡之缘由。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可以知兴替。最真实的是历史,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正在于此。怎么读,何时读,什么人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与心得。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非常之人物与非常之手腕,无疑当属其中精彩之精彩部分,作者集几十年的兴趣与爱好,将之罗列呈现给读者,目的在于与大家一同分享与揣摩,至于表述是否有差误,也就只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仅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非常手腕(乱世枭雄的诡才与韬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廖晓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209788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3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9:3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