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舍评说七十年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的都是曾与老舍有过亲密接触的著名作家对老舍的纪念性和回忆性文章,表达了对已故亡人的思念之感和尊敬之情。

目录

心中的太平湖——代前言/金宏达 1

自述

小型的复活(自传之一章)/老舍 3

忆念

“我爱咱们的国啊,可是谁爱我呢?”

——怀念老舍同志/巴金 11

怀念老舍先生/曹禺 17

老舍和孩子们/冰心 22

我所认识的老舍/阳翰笙 27

老舍永在/臧克家 32  

忆老舍/楼适夷 46

我记忆中的朋友老舍先生/桑子中 52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季羡林 57

记忆中的老舍先生/邓友梅 62

老舍先生/汪曾祺 69

寻踪

少年时期的老舍/刘澄清 77

老舍在北京师范学校/郝长海 81

老舍的从教生涯/曾广灿 92

老舍在英国(节录)/[美]宁恩承 96

重访老舍在山东的旧居/胡絮青 103

忆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何兮 113

老舍在武汉、重庆/萧伯青 120

老舍在美国/乔志高 135

归国途中遇老舍/叶君健 143

老舍在北京/黄裳 147

钩沉

我与老舍/罗莘田 153

记老舍师四十八年前给我写的序文/徐中玉 157

论老舍/李刘 162

民国三十三年春奉贺舍予兄创作廿周年/郭沫若 168

我与老舍与酒/台静农 169

老舍——在美国生活的时期/[日]石垣绫子夏垣翔译 173

老舍先生和他的两出戏/于是之 179

四重意识:老舍五六十年代/石兴泽 191

争鸣

我论老舍/王行之 205

是“驼峰”而非“滑坡”——评《我论老舍》/李润新 218

《骆驼祥子》求疵谈/文民生 230

与刘民生先生论《骆驼祥子》/李兆麟 233

评老舍《猫城记》/李长之 236

应该怎样评价老舍的《猫城记》/陈震文 243

老舍与西洋——从《猫城记》谈起/[日]日下恒夫 256

带笑的葬歌——谈围绕《茶馆》争议的几个问题/冉忆桥 265

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傅光明 276

论列

老舍对现代文学的贡献——《老舍选集》序/王瑶 301

认识老舍(节选)/樊骏 309

老舍创作论/[美]夏志清庄信正译 333

老舍——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节选)/赵园 350

试论老舍的宗教情结/张桂兴 361

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关纪新 381

老舍小说的性别意识/李玲 392

老舍的幽默艺术特征/王晓琴 408

附录

老舍生平大事年表/张桂兴 415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北京东城道兹府丰盛胡同有一座小院。走进这座小院,就觉得特别安静、异常豁亮。这院子似乎经常布满阳光。院里有两棵不大的柿子树(现在大概已经很大了),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的。按季更换,都长得很精神,很滋润,叶子很绿,花开得很旺。这些花都是老舍先生和夫人胡絮青亲自莳弄的。天气晴和,他们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老舍先生曾说:“花在人养。”老舍先生爱花,真是到了爱花成性的地步,不是可有可无的了。汤显祖曾说他的词曲“俊得江山助”。老舍先生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俊得花枝助”。叶浅予曾用白描为老舍先生画像,四面都是花,老舍先生坐在百花丛中的藤椅里,微仰着头,意态悠远。这张画不是写实,意思恰好。P69

客人被让进了北屋当中的客厅,老舍先生就从西边的一问屋子走出来。这是老舍先生的书房兼卧室。里面陈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榻。老舍先生腰不好,习惯睡硬床。老舍先生是文雅的、彬彬有礼的。他的握手是轻轻的,但是很亲切。茶已经沏出色了,老舍先生执壶为客人倒茶。据我的印象,老舍先生总是自己给客人倒茶的。

老舍先生爱喝茶,喝得很勤,而且很酽。他曾告诉我,到莫斯科去开会,旅馆里倒是为他特备了一只暖壶。可是他沏了茶,刚喝了几口,一转眼,服务员就给倒了。“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是一天到晚喝茶的!”

有时候,老舍先生正在工作,请客人稍候,你也不会觉得闷得慌。你可以看看花。如果是夏天,就可以闻到一阵一阵香白杏的甜香味儿。一大盘香白杏放在条案上,那是专门为了闻香而摆设的。你还可以站起来看看西壁上挂的画。

老舍先生藏画甚富,大都是精品。所藏齐白石的画可谓“绝品”。壁上所挂的画是时常更换的。挂的时间较久的,是白石老人应老舍点题而画的四幅屏。其中一幅是很多人在文章里提到过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如何画?白石老人只画了一脉活泼的流泉,两旁是乌黑的石崖,画的下端画了几只摆尾的蝌蚪。画刚刚裱起来时,我上老舍先生家去,老舍先生对白石老人的设想赞叹不止。

老舍先生极其爱重齐白石,谈起来时总是充满感情。我所知P70道的一点白石老人的逸事,大都是从老舍先生那里听来的。老舍先生谈这四幅里原来点的题有一句是苏曼殊的诗(是哪一句我忘记了),要求画卷心的芭蕉。老人踌躇了很久,终于没有应命,因为他想不起芭蕉的心是左旋还是右旋的了,不能胡画。老舍先生说:“老人是认真的。”老舍先生谈起过,有一次要拍齐白石的画的电影,想要他拿出几张得意的画来,老人说:“没有!”后来由他的学生再三说服动员,他才从画案的隙缝中取出一卷(他是木匠出身,他的画案有他自制的“消息”),外面裹着好几层报纸,写着四个大字:“此是废纸。”打开一看,都是惊人的杰作——就是后来纪录片里所拍摄的。白石老人家里人口很多,每天煮饭的米都是老人亲自量,用一个香烟罐头。“一下、两下、三下……行了!”——“再添一点,再添一点!”——“吃那么多呀!”有人曾提出把老人接出来住,这么大岁数了,不要再操心这样的家庭琐事了。老舍先生知道了,给拦了,说:“别!他这么着惯了。不叫他干这些,他就活不成了。”老舍先生的意见表现了他对人的理解,对一个人生活习惯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对白石老人真正的关怀。

老舍先生很好客,每天下午,来访的客人不断。作家,画家,戏曲、曲艺演员……老舍先生都是以礼相待,谈得很投机。

每年,老舍先生要把市文联的同人约到家里聚两次。一次是菊花开的时候,赏菊。一次是他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P71三。酒菜丰盛,而有特点。酒是“敞开供应”,汾酒、竹叶青、伏特卡,愿意喝什么喝什么,能喝多少喝多少。有一次很郑重地拿出一瓶葡萄酒,说是毛主席送来的,让大家都喝一点。菜是老舍先生亲自掂配的。老舍先生有意叫大家尝尝地道的北京风味。我记得有次有一瓷钵芝麻酱炖黄花鱼。这道菜我从未吃过,以后也再没有吃过。老舍家的芥末墩是我吃过的最好的芥末墩!有一年,他特意订了两大盒“盒子菜”。直径三尺许的朱红扁圆漆盒,里面分开若干格,装的不过是火腿、腊鸭、小肚、口条之类的切片,但都很精致。熬白菜端上来了,老舍先生举起筷子:“来来来!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老舍先生对他下面的干部很了解,也很爱护。当时市文联的干部不多,老舍先生对每个人都相当清楚。他不看干部的档案,也从不找人“个别谈话”,只是从平常的谈吐中就了解一个人的水平和才气,那是比看档案要准确得多的。老舍先生爱才,对有才华的青年,常常在各种场合称道,“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而且所用的语言在有些人听起来是有点过甚其词,不留余地的。老舍先生不是那种惯说模棱两可、含糊其词、温吞水一样的官话的人。我在市文联几年,始终感到领导我们的是一位作家。他和我们的关系是前辈与后辈的关系,不是上下级关系。老舍先生这样“作家领导”的作风在市文联留下很好的影响,大家都平等相处,开诚布公,说话很少顾虑,都有点书生气、书卷气。他的这种领导风格,正是我们今天很多文化单位的领导所缺少的。

老舍先生是市文联的主席,自然也要处理一些“公务”,看文件,开会,做报告(也是由别人起草的)……但是作为一个北京市的文化工作的负责人,他常常想着一些别人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问题。

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时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做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这是一个喜P72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做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

北京有一座智化寺,寺里的和尚做法事和别的庙里的不一样,演奏音乐。他们演奏的乐调不同凡响,很古。所用乐谱别人不能识,记谱的符号不是工尺,而是一些奇奇怪怪的笔道。乐器倒也和现在常见的差不多,但主要的乐器却是管。据说这是唐代的“燕乐”。解放后,寺里的和尚多半已经各谋生计了,但还能集拢在一起。老舍先生把他们请来,演奏了一次。音乐界的同志对这堂活着的古乐都很感兴趣。老舍先生为此也感到很兴奋。

《当皮箱》和“燕乐”的下文如何,我就不知道了。

老舍先生是历届北京市人民代表。当人民代表就要替人民说话。以前人民代表大会的文件汇编是把代表提案都印出来的。有一年老舍先生的提案是:希望政府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那一年北京芝麻酱缺货。老舍先生说:“北京人夏天离不开芝麻酱!”不久,北京的油盐店里有芝麻酱卖了,北京人又吃上了香喷喷的P73麻酱面。

老舍是属于全国人民的,首先是属于北京人的。

1954年,我调离北京市文联,以后就很少上老舍先生家里去了。听说他有时还提到我。

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日P74

后记

本书系《中国现代作家评说丛书》之一,要遵照既定体例来编选,尽管编者做了最大努力,希望能多选入一些篇目,但其结果只能是挂一漏万,不可能照顾到方方面面。特别是有些篇幅较长的论文,恕不能选入本书,殷切地希望这些论文的作者海涵。

另,本书所选入的各篇文章,均尽最大努力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并征得同意,但尚有少部分无法联系,敬请告知联系地址,以奉寄样书及稿酬,不胜感谢。

2005年5月于漳州师范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舍评说七十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桂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209801
开本 16开
页数 4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