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纪伯伦散文诗选/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纪伯伦是黎巴嫩最杰出的、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家,是与泰戈尔并肩的东方文学大师,代表作有《先知》、《泪与笑》、《先驱者》、《沙与沫》等。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冰心、茅盾十分推崇纪伯伦的散文诗,曾在20世纪20年代便将其作品翻译成中文。冰心曾称纪伯伦敏文诗中“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丽的文词,予我以极深的印象!”

内容推荐

世界文学名著以其优美的文字、丰富的艺术表现及所展现的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长期以来一直为广大读者所喜爱。世界文学名著的阅读,对人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与审美情趣,对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健全的人格,培养深厚的人文精神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插图本《世界文学名著宝库》虽然冠以“世界文学”,但其选目却仅为外国文学作品。本丛书的编选,参考了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所选作品多为本社积累的名家名译;为增加阅读趣味,所选作品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本册为丛书之一,选取的是著名作家纪伯伦的散文诗。

目录

序  仲跻昆/1

先知冰心译/1

船的来临/3

论 爱/8

论婚姻/10

论孩子/11

论施予/12

论饮食/14

论工作/16

论哀乐/18

论居室/19

论衣服/21

论买卖/22

论罪与罚/24

论法律/27

论自由/30

论理性与热情/32

论苦痛/33

论自知/34

论教授/35

论友谊/36

论谈话/38

论时光/39

论善恶/40

论祈祷/42

论逸乐/44

论 美/46

论宗教/48

论 死/50

言 别/51

沙与沫 冰心译/59

泪与笑 仲跻昆译/93

泪与笑——引子/95

爱情的生命/96

传 说/99

在死人城中/103

诗人的死就是生/105

美人鱼/107

灵 魂/110

笑与泪/111

梦/114

美/116

火写的字/118

废墟间/120

梦 境/122

今与昔/125

灵魂啊,求你怜悯/128

孤儿寡母/130

时世与民族/132

在美神的宝座前/134

睿智的光临/137

一个朋友的故事/139

真伪之间/142

致我的穷朋友/143

田野中的哭声/145

茅屋与宫殿之间/147

两个孩子/149

旅美派诗人/151

在日光下/154

展望未来/156

幻想女王/158

致责难者/161

情语/163

罪 犯/165

情 侣/167

幸福的家园/169

往昔之城/170

相 会/172

胸 臆/176

盲目的力量/179

两种死/181

在时光的舞台上/183

我的朋友/185

爱情的故事/187

哑巴畜生/189

和 平/191

诗人/193

我的生日/195

孩童耶稣与初生的爱情/200

情侣的心声/204

啊!风/208

情人的归来/211

死之美/215

诀别/217

安 息/218

组歌/220

花之歌/225

人之歌/226

诗人的声音/228

结 语/234

大地的神祗 仲跻昆译/235

其他篇什 仲跻昆译/261

你们有你们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264

致同胞/269

梦 幻/272

正 义/274

珍 珠/276

衣 服/277  

狐 狸/278

眼 睛/279

闪 电/280

在庙宇的台阶上/282

稻草人/283

聪明的狗/284

鹰与云雀/285

试读章节

       论 婚 姻

爱尔美差又说:夫子,婚姻怎样讲呢?

他回答说:

你们一块儿出世,也要永远合一。

在死的白翼隔绝你们的岁月的时候,你们也要合一。

不过在你们合一之中,要有间隙。

让风在你们中间舞荡。

彼此相爱,却不要做成爱的系链:

只让他在你们灵魂的沙岸中间,做一个流动的海。

彼此斟满了杯,却不要在同一杯中啜饮。

彼此递赠着面包,却不要在同一块上取食。

快乐地在一处舞唱,却仍让彼此静独,

连琴上的那些弦也是单独的,虽然他们在同一的音调中颤动。

彼此赠献你们的心,却不要互相保留。

因为只有“生命”的手,才能把持你们的心。

要站在一处,却不要太密迩:

因为殿里的柱子,也是分立在两旁,

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荫中生长。

      论 孩 子

于是一个怀中抱着孩子的妇人说:请给我们谈孩子。

他说: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想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了目标,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论 施 予

一个富人说:请给我们谈施予。

他回答说:

你把你的产业给人,那只算给了一点。

当你以身布施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施予。

因为你的财产,岂不是你存留保守着的东西,恐怕“明日”或许需要它们么?

但是“明日”,那过虑的犬,跟着香客上圣城去,却把骨头埋在无痕迹的沙土里,“明日”能把什么给它呢?

除了需要的本身之外,需要还忧惧什么呢?

当你在井泉充溢的时候愁渴,那你的渴不是更难解么?

有人有许多财产,却只把一小部分给人——他们为求名而施予,那潜藏的欲念,使他们的礼物不完美。  有人只有一点财产,却全部都给人。

这些相信生命和生命的丰富的人,他们的宝柜总不空虚。

有人喜悦地施予,那喜悦就是他们的酬报。

有人无痛地施予,那无痛就是他们的洗礼。

也有人施予了,而不觉出施予的无痛,也不寻求快乐,也不有心为善;

他们的施予,如同那边山谷里的桂花,香气浮动在空际。

因请求而施予的,固然是好,而未受请求,只因默喻而施予的,是更好了:

对于乐善好施的人,去寻求需要他帮助的人的快乐,比施予还大。

有什么东西是你必须保留的呢?

必有一天,你的一切都要交付出来;

趁现在施予吧,这施予的时机是你自己的,而不是你的后人的。

你常说:“我要施予,却只要舍给那些配受施予者。”

你果园里的树木,和牧场上的羊群,却不这样说。

他们为要生存而施予,因为保留就是毁灭。

凡是配接受白日和黑夜的人们,都配接受你施予的一切。

凡配在生命的海洋里啜饮的,都配在你的小泉里舀满他的怀。

还有什么德行比接受的勇气、信心和善意还大呢?

有谁能使人把他们的心怀敞露,把他们的狷傲揭开,使你能看出他们赤裸的价值和无惭的骄傲?

先省察你自己是否配做一个施予者,是否配做一个施予的器皿。

因为实在说,那只是生命给与生命——你以为自己是施主,其实也不过是一个证人。

你接受的人们——你们都是接受者,——不要负起报恩的重担,恐怕你要把轭加在你自己和施者的身上。

不如与施者在礼物上一同展翅飞腾;

因为过于思量你们的欠负,就是怀疑了那以慈悲的大地为母的仁心。

P10-13

序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奥斯曼帝国封建专制、腐败的统治下,黎巴嫩、叙利亚大批基督教徒因不堪忍受政治压迫、宗教歧视和经济贫穷、拮据的状况,抱着寻求自由、发财致富的梦想,纷纷涌向美洲大陆侨居;并很快在那里创办报刊,出版诗集、文集,成立文学社团,形成一个在阿拉伯近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的流派——“旅美派”。由于黎巴嫩、叙利亚在历史上统属叙利亚地区,故而“旅美派文学”又称“叙美派文学”。

旅居北美的阿拉伯文学家,1920年4月在纽约正式成立“笔会”(Rfiibitah al-Galam),公推纪伯伦(Jubran Khalil Jubrcm1883—1931)为会长,努埃曼(Mikha’il Nubaymah 1889—1988)任秘书长(亦称顾问)。笔会主要活动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期间,后因纪伯伦逝世,努埃曼归国而渐解体。

通过“笔会”,旅居于北美的阿拉伯文学家、诗人团结了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旅美派文学日渐显露出自己的特色,震动了整个阿拉伯文坛。旅美派的许多著名作家、诗人都以大量别具一格的作品,丰富了阿拉伯文学的宝库,影响了一代作家,在近现代的阿拉伯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旅美派文学的旗手、灵魂和领袖是纪伯伦。

纪伯伦出生于黎巴嫩北部风景优美的山乡贝什里。父亲是一个穷税务员,信奉天主教(马龙派)。作家童年曾在贝鲁特的希克玛学堂学习,12岁(1895年)时,随母亲和同母异父的哥哥彼得及两个妹妹离乡前往美国,居住在波士顿唐人街的贫民窟。15岁(1898年)时作家曾只身返回黎巴嫩,继续在希克玛学堂学习阿拉伯语言、文学。四年期间,他苦读阿拉伯古代大诗人穆太奈比、麦阿里、伊本·法里德和著名哲学家伊本·西拿(Ibn Sinfi 980—1037)、伊本·赫勒敦(Ibn Khadun 1332—1406)等人的作品,并同时学习法语。1903年他重返波士顿。在此前后,他的小妹妹、哥哥、母亲相继因贫病交困而死,剩下他与另一个妹妹相依为命,仅靠妹妹的缝纫手艺维持生计。纪伯伦自幼除诗文外,还喜爱绘画艺术。1905年他在波士顿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受到一个名叫玛丽·哈斯凯尔的女校校长的赞赏,两人遂结为挚友。由于玛丽·哈斯凯尔的帮助,1908年纪伯伦得以前往法国巴黎学习绘画,其间,曾受到著名雕塑大师罗丹的指点。除学习绘画外,他还抓紧时间广泛接触社会,游览了伦敦、罗马、布鲁塞尔等欧洲文化名城,并如饥似渴地阅读了但丁、伏尔泰、卢梭、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极大地开阔了眼界。其问,他受尼采的哲学思想和威廉·布莱克的文艺思想影响尤深。1910年底,纪伯伦返回波士顿;1912年定居于纽约,潜心于诗文与绘画的创作;1920年出任“笔会”会长,遂成为阿拉伯旅美派文学的领袖。1931年4月10日,纪伯伦因患肝癌不治逝世,遗体被运回祖国,葬于故乡贝什里。

纪伯伦既受到阿拉伯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他能融东西方文化于一炉,烩阿拉伯民族传统文学与欧美现代文学技巧、手法于一鼎。他多才多艺,绘画、小说、诗歌、散文无不精通,曾被罗丹誉为“20世纪的布莱克”。

纪伯伦及其主要作品在阿拉伯世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现当代阿拉伯文坛几乎没有哪位作家、诗人未曾受过其影响。实际上,纪伯伦不仅属于黎巴嫩、阿拉伯民族,也属于全世界。据统计,他的作品迄今至少被译成56种文字。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对纪伯伦说:“你是最早从东方吹来的风暴,横扫了西方,但它带给我们海岸的全是香花。”1984年10月,美国总统里根根据美国国会的决定,签署了在华盛顿建立纪伯伦纪念碑和博物馆的法令。在纪伯伦逝世50周年和诞辰100周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把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以资纪念。

纪伯伦精通阿拉伯语和英语,能用两种文字进行创作,作品甚丰。阿拉伯文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的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1908)、中篇小说《折断的翅膀》(1911),散文诗集《泪与笑》(1913)、《暴风》(1920)、《奇谈录》(1923)、《心声录》(1927),长诗《行列歌》(1918)等;英文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狂人》(1918)、《先驱》(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子耶稣》(1928)、《大地的神祗》(1931)、《彷徨者》(1932)、《先知园》(1933)等。

纪伯伦虽在早期的小说创作中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阿拉伯小说的发展,但他成就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是他的诗歌、散文,特别是散文诗。

1903至1908年期间,纪伯伦曾以“泪与笑”为总标题,在纽约《侨民报》(al-Muhajir)上发表了56篇散文诗,1913年结集出版。作者在引言中写道:“我不想用人们的欢乐将我心中的忧伤换掉;也不愿让我那发自肺腑怆然而下的泪水变成欢笑。我希望我的生活永远是泪与笑……我愿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生。我希望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与美的如饥似渴的追求。”作者含着泪水,面对现实,严肃地思考人生,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长篇哲理散文诗《先知》被认为是纪伯伦的代表作。如前所述,纪伯伦生前深受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的影响。《先知》从构思、布局直至某些内容都与尼采的谶语式的格言著作《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或《苏鲁支语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作者借被人们称为先知的哲人亚墨斯达法临别答疑的方式,对爱、婚姻、孩子、施予、饮食、工作、欢乐与悲哀、居室、衣服、买卖、罪与罚、法律、自由、理性与热情、苦痛、自知、教授、友谊、谈话、时光、善恶、祈祷、逸乐、美、宗教、死,共26个有关人生与社会诸方面的问题阐述了他的看法。如在谈及爱时,他说:“爱除自身外无施予,除自身外无接受。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彼此相爱,但不要做成爱的系链。”在谈及孩子时,他说:“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全篇从头到尾充满了新颖、精辟的比喻、格言、警句,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先知》是纪伯伦呕心沥血之作。正如许多评论家所指出的,《先知》中的先知正是作者本人。他借先知之IZl,宣扬了他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先知》一问世,就轰动了世界,至今发行量已逾七百万册,被认为是“东方赠送给西方的最好的礼物”。美国有的教堂、学校把它编排成戏剧演出。科罗拉多州立学院院长曾致函纪伯伦,要求他允许在学校钟楼的大钟上镌刻上《先知》中的一个警句:“昨日只是今日的回忆,明日只是今日的梦想。”黎巴嫩人则把他称为“我们的先知纪伯伦”。《先知》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在1927年初次读到《先知》时不禁赞叹:“那满含东方气息的超妙的哲理和流利的文词,予以我极深的印象!,,冰心所译的《先知》于1931年出版。1981年她在译本新序中,说纪伯伦的《先知》:“……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年轻人讲一些为人处事的哲理,在平静中却流露出淡淡的悲凉!书中所讲的许多事,用的是诗一般的比喻,反复的词句,却都讲了很平易入情的道理。尤其是谈婚姻、谈孩子等篇,境界高超,眼光远,很值得年轻读者仔细寻味的。”

《沙与沫》实际上是一本格言、警句组成的散文诗集。字字句句闪烁着作者思想的火花,表达了作者对文艺、爱情、人生、社会、世界……的看法。如:“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一个伤口或是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之中颂扬了我。…‘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志不忘。”“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妙语连珠,言简意赅,充满深刻的哲理。

《大地的神祗》是一部散文诗剧,开始写于1930年,完成于1931年初,出版于1932年。纪伯伦原想再写一本有关先知的书,称《先知之死》,论述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与《先知》、《先知园》构成完整一体的先知三部曲。但可惜,由于作家英年早逝,《先知之死》没有问世。《大地的神祗》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替代了原定的《先知之死》。这部作品蕴含深邃的哲理:三位神祗的对话实质上概括性地代表了人类的三种思想:神祗甲反对因陈袭旧,要求革故鼎新,他追求理想、完美,具有叛逆、革命的精神;神祗乙则安于现状,趋于保守,希望一切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要破坏旧秩序;神祗丙则崇尚爱情,认为“爱情是永存的”,“爱情必定胜利”。三位神祗代表的三种思想、精神倾向的矛盾、纠葛、斗争,实质上也反映在纪伯伦本人的一生中。

其他篇什选自纪伯伦的其他散文诗集。

纪伯伦的散文像诗,像寓言,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作家常满怀人道主义和民族主义激情,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爱憎、好恶,歌颂真善美,歌颂纯真的爱情,抒发自己对祖国、对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同时对东方社会的封建礼教和落后、愚昧诸多弊端以及“西方文明”中的虚伪、贪婪、糜烂、冷酷和种种假恶丑的现象,进行无情的抨击和辛辣的嘲讽。其作品文字优美、典雅、绚丽而又流畅、洒脱,如行云流水;能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寓意深邃、隽永,耐人寻味,沁人心脾。其散文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被称为“纪伯伦体”。

仲跻昆

2005年3月20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纪伯伦散文诗选/世界文学名著宝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黎巴嫩)纪伯伦
译者 冰心//仲跻昆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25683
开本 32开
页数 2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78.65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3
14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