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儒释道智慧故事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儒家智慧,洞悉生命的玄奥,是修身养性的金科玉律,修齐治平一路通达顺畅;儒家智慧,体悟人性的复杂,是儒君雅士的行为准则,为人处世一生圆融潇洒。品读儒家经典故事,心怀忠孝仁义之道使人生坦荡通达;启迪迷茫浑噩心智,自强不息宠辱不惊使事业生机蓬勃。

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

内容推荐

  儒家所阐述的许多人生智慧人生哲理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普遍性价值。本书通过选取经典的儒家故事,以修身做人、处世智慧.正视心欲、直面名利、谦孝美德等篇章淋漓阐释儒家的博大智慧。目的就是通过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给广大读者以生动形象的智慧启迪和人生感悟,使我们从儒家智慧的海洋中,撷取到最宝贵的明珠.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做上品人是人生的必修课

德才之辨: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器量决定人生格局

智慧是勇气的底色

气节与信念助你屹立天地之间

纵有千金难买一颗宽厚无私的心灵

一草一木皆生命悯物之心需长存

涵养人格魅力的极致:养浩然正气

何谓顶天立地大丈夫

凡圣只在一念问

第二章 将人做到圆满处

诚信 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底线

忍耐 人生的延长线 

难得糊涂 大智若愚者如是说

有一种人生境界叫做弯曲 

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

一场人性的噩梦:迁怒于人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特立独行 脱颖于芸芸众生

君子与汉子的人生选择

第三章 悠游于芸芸众生的智慧

凡事须有“度 谨防“过犹不及”

济人需济急时无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以直抱怨”宽容的最佳诠释

与人相处的黄金律: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与君子同行光明磊落 与小人共事则如履薄冰

幸福在成人之美之后姗姗而来

得理何妨也饶人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变通 走出人生困境的锦囊妙计

第四章 心是快乐的根

宽容是绽放在他人心头的馨香一瓣

面子:中国人的自我角色期待

从容面对人生 快乐自然盈心 

心中无欲 自能于天地间傲然挺立

君子以自强不息处世

反省:清洗心灵后花园

舍得之间体味人生真谛

在生命的呼吸间活出今天的精彩

第五章 面对世间名利 当以宠辱不惊之心处之

“利”是人生的核心 

君子只取阳光下的财富

不义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因小利而忘命 成大事而惜身 

舍生取义 活出人生极致

卸掉心灵上的包袱:虚名

面对世间名利 当以宠辱不惊

不堪一击的友情:以利相交

第六章 人不孝其亲 不如禽与兽

人不孝其亲 不如禽与兽

精神养老:只愿儿女“常回家看看”

游必有方:离家创业者尽孝之道

面对父母生日的喜与忧

尽孝道的最佳处方:父母唯其疾之忧 

面对父母的过错:敬而不违 劳而不怨

第七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

识人的大忌:以貌取人

最难揣摩是人心

一寸秋波泄露千般心事

从众:识人须摒弃的不良心理

不以一时之荣辱取人

巧言令色者少有仁德

第八章 君子讷于言 而敏于行

真正的智者是言语的讷者 行动的敏者

言多必失须把住嘴巴的“关”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失人与失言

以柔克刚的说话之道

化解尴尬之道:顾左右而言他

美言入心三冬暖

第九章 人生难得一知己

友谊需要必要的生长空间

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

规劝朋友不可则止

面对朋友的品质 当择其善者而从之

朋友不在多 有益为上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十章 对上与对下的智慧

一本万利的领导哲学:感情投资 

知人善任 则人人皆可为我所用

居上位 心胸须如海般博大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官需要烧好“三把火”

“在其位谋其政”的领导哲学

孔子的责任观:先之劳之

所谓怀才不遇 皆因自己不是“珍珠”

第十一章 以持之以恒心 求经世致用学问

学以致用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能力

君子之学必好问

人之为学 举一隅当以三隅反

谦冲而自牧的为学之道

持之以恒得大学问

学问的至境:知道自己“不知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功夫老始成

第十二章 人生天地间 当诗意栖居

不同的人生选择 不同的人生滋味

历千万劫而后成器

面对人生荣辱的秘密武器:平常心

人生需要战战兢兢地走过

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待无时思有时

生命各有各的快乐

音乐:心灵生活的“圣经”

可与不可的人生原则

智者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

孔子的人生价值观

因果律中的人生玄机

生命是燃烧还是腐朽 由你自己决定

后 记

试读章节

德才之辨: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智慧点金石

中国素有重视德行的传统。儒家经典《周礼》中有“敏德以为行本”之说。《诗经》里也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比喻对道德高尚、光明正大者的敬仰、仿效。《论语》中孔子也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即使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好的资质,只要骄傲吝啬,他其余的一切也都不值一提了。

这其中,才能资质属于才的方面,骄傲吝啬属于德的方面。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才高八斗而德行不好,那么也是不值得一提的,只有德才兼备才是完美的人。如果二者不可兼得时,德是熊掌,才是鱼。圣人一定会是舍鱼而取熊

由此可见,孔子人生哲学的重心在道德品行的养成。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以道德作为基础,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正如西莱·福格所说,决定一个人价值和前途的不是聪敏的头脑和过人的才华,而是正直的品德。品德就是力量,它比“知识就是力量”更为准确。

故事苑:曲径通幽

德与才一直是考察人才时必须考虑的两个方面,二者孰轻孰重?下面这个故事会提供一个值得深思的答案。

有一位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敬重。老锁匠的年纪渐渐大了,为了不让自己的技艺失传,他决定为自己物色一个接班人。最后老锁匠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其中一个人。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东西。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验。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分别放在两个房间里,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又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也不解,都来询问老锁匠,他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人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老锁匠的话确实耐人寻味,他把道德作为权衡徒弟的最终标准,所以二徒弟虽比大徒弟才能差,但最终因为品德优秀而被师傅选为接班人。可见德才兼备的人最为珍贵,而两者失衡时,品德就要重于才能了。

弦外有音

古称才德兼备的人为才子。德与才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在总结历史上用人治国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靠才来发挥,才靠德来统帅,二者相辅相成,同样重要。只有德才兼备,才为贤者。

就具体某个人来看,德才的发展可能会出现不平衡。有些人德比较好,但才能差些:有些人虽然有才,但德却稍逊一筹。德才相比,更应注意德。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 “良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因为一个能力非常强、智商非常高的人,如果品质败坏、野心很大,那他造成的危害就会非常大,甚至会达到祸国殃民的程度。

反之,一个人如果有德行,能力虽然差了点,但他只要虚心好学,提高自己,就会逐渐进步,弥补才学上的不足。总之,在世界上自如行走,而不至于误入歧途的人,大多懂得德才兼备的道理。

器量决定人生格局

智慧点金石

孟子第一次见梁襄王后,评价说:“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远远地看他没有君主的样子,近处观察,发现他没有一点谦虚之德,也没有一点恐惧戒慎之心,可见其器量之狭小。器量,在古代的本义是指器物的容量,引申用以比喻人的度量。蔡邕《郭泰碑》上有“器量弘深,姿度广大”之说。古人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器量”。它是为人之道,也是为官之道:是处世哲学,又是政治哲学。古之圣明之君、贤达之臣、聪慧之士,无不以“器量弘深”为人生箴言,且往往从中受益无穷,而一些不知韬晦、器量狭小之人,也往往因不能容人容事,不能善终。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个器量大的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带领人民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二十七年。当时曼德拉已不再年轻,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年轻犯人一样对待他。

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他的任务是将采石场大石块砸碎成石料,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还做采石灰的工作。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守他的看守就有三人。他们对他并不友好,总是找各种理由虐待他。

二十七年的监狱生活并没有打倒曼德拉,他坚强地斗争到底,获得了自由。1991年,他被选为南非的总统,曼德拉在他的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总统就职仪式开始时,曼德拉起身致欢迎词。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三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然后他把这三人介绍给了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那些残酷虐待了他二十七年的白人看守汗颜得无地自容,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三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人们在那一刻平静了。

事后,曼德拉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苦难。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

他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这就是器量,这就是胸怀。

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像天空、像大海,也可以像湖泊、像池塘。大胸怀成就人生的大规模,而小胸怀只能囿于方寸之地。

弦外有音

器量,是一种不需投资便能得到的精神高级滋补品;是一种保持身心健康、具有永久疗效的“维生素”;是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清醒剂;是一种使人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智慧和定力。器量,鄙视的是斤斤计较、蝇营狗苟和鼠目寸光的行为,崇尚的是磊落坦荡、无私无畏和志存高远的品格;失去的是不平、烦恼和怨十艮,得到的是友情、快乐和幸福;抛弃的是狭隘、偏激、小气和毫无意义的你争我夺,得到的是宽广、博大、舒畅和融洽的人际关系。

大海之所以纳百川,是因为它渊深;山岳之所以高万仞,是因为它博大。做人,就应该有山海一样的器量,有宽宏大量的美德。

P2-5

序言

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激情飞扬、活力四射的年代,它承受着战乱的阵痛,也孕育着新时代的萌芽。在这个时代里,有思想的狂欢,也有生命的自由伸展,一切都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肆意生长。

就在这自由的土壤中,有一种思想浸润着雨露阳光,露出它尖尖一角。也许它的发轫者也没有料到,这尖尖一角竟伴随着一个国家走过了几千年的岁月,几经风霜雪雨,终成参天大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与命运。这就是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

原始儒家思想上承周代文化的社会哲学理想,为世人奉献了四书五经等诸多经典。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汉代时,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从而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发展到宋代,儒学又出现了一个高峰,即程朱理学。直到近代,儒家思想的地位一直很稳固,无人能将其撼动。五四时一声“打倒孔家店”,将中国古典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打倒在地,这是儒学最狼狈的时候。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学复苏,出现了当代以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为代表的“新儒家”。儒学顽强的生命力不得不令人感叹。

为何会出现如此局面?这当从儒学本身以及它与其他各家的比较中寻找答案。对于儒佛道三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济世救人。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日: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有钱则购,无钱则望;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

儒学的精髓是积极入世。跟道家学派的师法自然相比,它少了一份潇洒脱俗,多了一份入世的使命感;少了一份消极避世,多了一份积极进取。跟佛教的清静无为相比,少了一份来世报应,多了一份今生责任;少了一份普度众生,多了一份责己修身。因此,儒家有烦恼:修身不完善,有志难施展……但更多的是乐趣:修身之乐,施展抱负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乐,而这些,正是其他学派永远无法企及的。这些正是儒学思想魅力不减、源远流长的内在原因。

儒家思想最主要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思想。历代儒家人物提出了大量关于国家与社会的治道、政道、为政之道等政治智慧。二是人学思想。儒学中蕴涵了非常丰富的有关为人处世、人生哲理等人生智慧思慧。特别是其中儒学提出了关于为什么要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做人等为人的道理。可以说,儒家所阐发的做人思想揭示了人为何存在、怎样存在等涉及到的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古人云:“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虽然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古代中国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存在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儒家的人学思想无疑有需要舍弃的地方,但由儒家所阐述的许多人生智慧、人生哲理在当代仍具有普遍性价值。因此这些有价值的东西理应为世人所共享。本书的目的就是撩开儒家思想神秘的面纱,正如两千五百多年前一样,给最多数的人以有益的启示,使世人皆能从中撷取智慧的浪花,无论社会地位高低,无论贫富贵贱。

南宋大儒朱熹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孔孟等原始儒家思想就如同渠水之源,正因其以一种流动的姿态存于世间,所以能兼收并蓄,源远流长。在此,仅以虔诚之心,从其中取清水一瓢,以飨读者。

编著者

2O07年12月

后记

一本著作的完成需要许多人的默默贡献,闪耀的是集体的智慧。其中铭刻着许多艰辛的付出,凝结着许多辛勤的劳动和汗水。

本书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和作者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以下参与本书编写的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欧阳勇富、廉勇、欧红梅、周珊、张艳红、赵一、赵红瑾、齐红霞、齐艳杰、陆晓飞、赵广娜、王非庶、王杰、张保文、李亚莉、何瑞欣、杜莉萍、李卫平、梁素娟、许庆元、姚迪雷、毛定娟、王巧、杨婧、张艳芬、许长荣、王爱民、李琳、李伟楠、王鹏、罗华杰、武敬敏、阎妍妍。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和参考了大量的文献和作品,从中得到了不少启悟,也汲取了其中的智慧菁华,谨向各位专家、学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因为有了大家的努力,才有了本书的诞生。凡被本书选用的材料,我们都将按出版法有关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但因为有的作者通信地址不详,尚未取得联系。敬请您见到本书后及时函告您的详细信息,我们会尽快办理相关事宜。

由于编写和出版时间仓促,以及编者水平所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指正,特驰惠意。

书评(媒体评论)

对于儒释道三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有个生动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日常用品,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救世。儒家店必须光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儒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儒释道智慧故事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海英//张保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15726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9: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