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藏游健康快乐完美手册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条横过天空的铁路,将一块神秘的净土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2006年7月1目,青藏铁路开通,许多人到国庆节黄金周时已是按捺不住,带着好奇的目光,期待着走进雪域高原,人称“世界第三极”的神秘圣地。

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雪山、圣湖,还有藏传佛教以及那个高原民族的神秘,令人神往,吸引着无数旅游者奔向这块神秘的净土。

本书主要介绍了西藏旅游方方面面的知识外,还重点帮助人们解除西藏旅游的最大心结——高原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由从医5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医学专家编写的科普图书。本书除了介绍西藏旅游方方面面的知识外,还重点帮助人们解除西藏旅游的最大心结——高原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包括高原反应的对策、眼睛的保护、皮肤的护理等。

一书在手,如同有个医师陪同入藏,让西藏游更加健康、平安、快乐!

目录

一、游西藏的N个理由/1

(一)神秘的宗教信仰/1

(二)悠久的历史渊源/2

(三)美仑美奂的自然风光/4

(四)感受“天路”沿途美景/4

(五)质朴无华、热情好客的民风/7

二、何时游西藏/8

三、进藏准备/9

(一)费用/9

(二)最基本的装备/11

(三)必要的装备/13

(四)边境证/21

(五)购买保险/23

(六)熟识西藏的风俗及禁忌/26

四、行在西藏/31

(一)乘飞机进藏/31

(二)陆路进藏/46

(三)西藏的搭车/49

(四)西藏租车/56

(五)西藏自驾车/58

(六)西藏骑自行车/64

(七)举世无双的”天路”之谜/65

(八)高原列车有什么特色/69

(九)”天路”之旅的感受/70

五、住在西藏/72

(一)青藏线的沿途住宿/72

(二)拉萨住宿/74

(三)其他区域的住宿/77

(四)帐蓬、睡袋和防潮垫/78

(五)洗澡/80

六、吃在西藏/84

(一)基本原则/84

(二)藏民饮食/84

(三)藏式饮料/85

(四)藏餐/87

(五)藏餐菜肴/88

七、购在西藏/99

(一)带足人民币/99

(二)“砍价”/99

(三)特色商品/100

(四)藏药/101

八、游在西藏/104

(一)必游之地/104

(二)西藏旅游经典路线及安排/106

(三)西藏传统节日/112

九、高原反应/116

(一)高原病/117

(二)青藏高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26

(三)除高原反应外,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及防治措施/127

试读章节

2.飞行中的四大“杀手”

“经济舱综合征”近来在国内外已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各类官司不断。而据有关专家估计,下一轮受到全球热切关注的将是机舱内各式疾病的传播感染问题,不论坐经济舱还是坐商务舱的旅客都会受到威胁。所谓“经济舱综合征”是指在经济舱,旅客只能长时间坐在座位上,造成腿部血栓,血栓进入心脏血管引起心肌梗死。而各式疾病的传播感染是指在机舱空气质量差、湿度低的环境下各式疾病极易传播感染。它是继经济舱综合征、飞行事故之后的第三大飞行杀手。飞行时间过长,高空电离辐射致癌则是排行第四的杀手。

(1)第一杀手:经济舱综合征

据有关部门的资料,在英国每年因“经济舱综合征”死亡的人数为300~20000人;每年抵达悉尼机场的旅客中,约有400例“经济舱综合征”发生;在日本东京国际机场,过去8年中有25人死于此征,每年机场诊所的医师都要治疗100~150名出现血凝块的乘客;在美国,“经济舱综合征”每年已影响到近200万人的健康。

上述数字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英国上议院曾通过决议,要求航空公司关注这个问题,欧盟的一个委员会要求增大飞机座位的前后距离,澳大利亚航空公司交通部部长约翰·安德森已要求调查小组尽快就“经济舱综合征”拿出一份报告来。2005年2月,世界上许多航空公司和医学工作者相聚于澳大利亚,专门开会研究“经济舱综合征”问题。

“经济舱综合征”的危险性在于乘客不易察觉,以为只是腿部麻木而已,当他们下飞机后出现症状时,已来不及抢救。还有一些患者的病症是在几天甚至10天后才发作。

研究“经济舱综合征”的专家指出,原本以为最容易患上“经济舱综合征”的是老人、正服用避孕药片的妇女、体重过重和刚做过手术的人等,但是现在看来任何一名经济舱乘客都有可能受到“经济舱综合征”的袭击,身体健康者也不例外。

那么如何预防“经济舱综合征”呢?

第一,在机上多喝水和不含乙醇的饮料,少喝酒。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院心脏科医师弗里德称,很多人坐飞机时心情会有点忧虑,这种忧虑很容易令他们不思吃、不思喝和不思动,连上厕所都显得慵懒。弗里德建议至少要吃点东西,喝点饮料。因为机舱空气干燥,若不及时补充水分,除容易虚脱外,也很容易形成血栓。但是水可多喝,东西却不能多吃,吃得过饱会促使体内血液流入消化系统。

日本研究人员对此观点也表示赞同。他们发现在机舱环境中,食物和饮品能令身体氧水平提高21%,输往脑部的氧更增加48%。人在饮食后体内血量增加,有助于保持血液循环通畅,减少脚部血栓形成。

第二,在长途飞行中尽量多活动,即使不便离开座位,也要尽量活动一下脚趾,促进血液流通。荷兰科学家近日表示,有迹象显示,飞行8小时以下对健康不会构成威胁,但15个小时以上就得留心了,尤其是容易生成血栓的人士。英国心脏基金会建议,旅行时间超过2个小时的旅客,在出发前就应做些运动,如游泳或跑步;飞行途中最好能按照航空小姐或机上播放的录像带的指导,在座位上做保健操,或者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动走动,即使坐着时也要做些脚部运动,每小时活动腿脚四五分钟,以保持血液流通。坐累了可以选择“单边臀部悬空”的坐法,两侧臀部交替悬空,减少压力。另外,尽量选择靠走道的座位,便于舒展腿脚。

该基金会称,假如乘客最近刚做过手术,或发生过深层静脉血栓,需要找医师穿上支托式长裤,才好去坐飞机。至于下机时小脚肿痛者,切记马上就医。

第三,穿长筒袜能防止“经济舱综合征”。新西兰外科医师约翰。斯卡尔经过长达18个月的研究发现,如果在乘坐飞机时穿着弹性长袜并进行适当的运动,血栓形成的风险将会大大降低。

第四,银杏叶、阿司匹林可治“经济舱综合征”。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药用植物研究中心的化学病理博士戴维。曼特勒近日表示,中国的传统药用植物银杏树叶有助于减少“经济舱综合征”的发病率。也有医师建议,旅客在飞机起飞前数小时,服一片阿司匹林,可以减缓病情,因为这种药物有助于稀释血液,防止血栓形成。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加大座位之间的距离,但是不少航空公司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意减少载客量。但已有一家英国航空公司专门在其拥有的波音747飞机的机舱内,移走了300个座位,取而代之的是一条长度为130米的环行跑道,供乘客活动之用。

(2)第二杀手:飞行事故

协和客机失事、海湾空难、新航班机出了跑道……一连串的空难惨剧令人胆战心惊。

但专家指出,搭乘飞机其实比陆上交通工具更为安全,即使遇上意外,只要采取几项简单的安全措施,在意外中幸存的概率通常也很高。

①学会使用防烟、防毒面具。吸入浓烟是乘客可能遇到的危险之一。1999年某机场一架航空客机侧翻起火,有15名乘客是因为吸入浓烟及燃油蒸汽致死或受伤。若他们能使用防烟、防毒面具便可挽回性命。一旦遇上火灾,防烟、防毒面具便可让旅客安全呼吸至少15分钟。

②不在飞机上吸烟。专家们说,虽然大部分航空公司为确保乘客安全及健康,一直禁止在机舱内吸烟。但有些自私的乘客仍会在洗手间内吸烟,这种行为实际是在制造危险。被弃置在洗手间内垃圾桶里的烟头更可能是火灾的源头,它可以烧着垃圾桶内的任何纸张。

③衣着适当。假如穿着的衣物不当,即使并非受火灾或烟雾威胁,乘客也可能在利用疏散滑梯脱险时受到摩擦产生外伤。专家建议应穿着以天然纤维,如棉布、羊毛、粗斜棉布和皮革制造的衣物,合成纤维衣物不适合。

另外,衣物不应过小,应遮盖住整个身体以做好保护,换言之,短裙和短裤并非适宜的选择。也不应穿高跟鞋,因为一旦需要疏散,而座位之间的通道被行李、玻璃碎片等阻塞时,高跟鞋可能会造成伤害,还是穿一般皮鞋、皮靴或网球鞋好。

④安全带必用。大部分航空公司的机舱服务员都会提醒乘客在旅途中宽松地系上安全带,但往往只有少数乘客遵守指令,大多甘愿冒牛命危险。多少次乘客之所以受伤,有时甚至死亡,就是因为飞机突然遇上湍流,但又没有系上安全带,结果被抛离座椅。湍流是飞机仪器预测不到的气流变化。

⑤怀抱婴儿。需要提醒各位家长,安全带对婴儿篮、椅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假如安全带的指示灯亮起,家长应赶快紧抱婴儿,并系上婴儿用的安全带,否则婴儿可能在遇上气流时被抛离篮、椅。

⑥查看座位。旅客应提早到机场,要求一个靠近通道的座位,以便一旦遇上紧急情况,可以增加及早疏散的机会。上机后要留意座位与紧急出口相距多远。倘若你想更加保险,可以要求坐到一个靠近飞机尾部的座位,一般认为尾部范围较为安全。

⑦查问班机上有无电除颤器。假如有乘客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这部仪器便可挽救生命。据澳洲航空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每年多达1 000人在商用客机上死于心脏停止跳动。电除颤器可重新启动心跳,许多航空公司均在飞机上安装了这部仪器。假如你拟定的航线有几家航空公司可以选择,便应查看哪一家航空公司班机上设有这部仪器。

⑧直飞更好。由于大部分的意外均发生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期间,若能直飞至目的地,则应选择不用转机的班机,以减少起降次数。

⑨戴好氧气面具。在紧急情况下,须戴好氧气面具。如果大人与小孩子同行,又只有一个氧气面具,大人应先戴上确保清醒,以便协助随行小孩。

P34-38

序言

一条横过天空的铁路,将一块神秘的净土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2006年7月1目,青藏铁路开通,许多人到国庆节黄金周时已是按捺不住,带着好奇的目光,期待着走进雪域高原,人称“世界第三极”的神秘圣地。

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雪山、圣湖,还有藏传佛教以及那个高原民族的神秘,令人神往,吸引着无数旅游者奔向这块神秘的净土。

可是,高原地区空气中的氧含量较低,常常令神往者望而却步,欲去不能。科学家把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大气压力比平原地区少40%左右,气压降低,空气密度减少,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相应减少,平均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5%,这种缺氧现象对人体的影响是很明显的。轻者产生高原反应,重者罹患高原病,严重时发生高原肺水肿,更重者则致人死亡。

但是,200万的西藏同胞,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了几千年,他们健康、快乐地劳动、工作起居,就像我们一样。这证明高原地区绝非不可到达的地方,它应该是人类生存的一块乐土。

如果有人告诉您,高原反应一点都不可怕,只要睡一觉就没事了,您千万别信。如果还有人告诉您,高原反应特可怕,天天胸闷头痛,生不如死,您也千万别信。

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但这并不说明不适应高原,如果能够正确地呵护自己,一般2~4天后上述症状都会好转或消失。比较科学的说法是,高原反应一般从到达高原后2小时到第7天这段时间内随时都会发生。

因此,不要因为自己在拉萨玩了3天都没有任何反应而放松警惕,也不要因为刚刚下飞机从贡嘎机场到拉萨市区就头痛而担心。初到高原时一定不要剧烈运动,最好当天能卧床休息,否则,有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来适应高原反应了。

我们常常在布达拉宫或大昭寺看见旅行者拿着硕大的氧气袋,一边吸氧一边游览。吸氧的确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这些症状就会重新出现,从而延缓你自身适应高原的时间。如果高原反应不很严重的话,最好不要吸氧,这样可以更快适应高原环境,一般情况下,高原反应会不治自愈,如果动辄吸氧则很容易形成氧气依赖。

初次进藏要避免过度疲劳,饮食起居要有规律。最好不要饮酒和吸烟,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使体内保持充分的水分。多吃糖类等易消化的食品会有助于适应高原。另外,酥油茶是个宝,如果喜欢喝的话,那么高原反应比别人消失得更快些,因为酥油茶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以及其他微量元素,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提高适应高原的能力。

初到高原的头几天,不要频繁洗浴,以免受凉引起感冒。感冒常常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而急性高原肺水肿在缺氧状态下不易痊愈,未经治疗的高原肺水肿死亡率为40%。

必须注意的是,如果进入高原后,反应的症状愈来愈重,特别是静息时也十分明显,应该立即吸氧并到医院就诊。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大量事例证明,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树立坚强的自信心,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反之,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紧张会加大脑组织的耗氧量,从而使身体不适加剧,使自愈时间延长。

秦惠基

2007年8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藏游健康快乐完美手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秦惠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114650
开本 16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8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9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