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唐代翰林学时群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成功实践了从系列化个案研究着手,通过剖析唐代翰林,这一特殊文人的参政生活和文学创作,最终把握了这类具中国历史典型意义的“政治型知识分子”所真实存在过的文化心态及其相应的文化世态。该书资料翔实,考订精审,视野宏阔,识见超卓,是一部在求实中创新的富有学术价值的优秀专著。
图书 | 唐翰林学士传论(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对唐代翰林学时群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成功实践了从系列化个案研究着手,通过剖析唐代翰林,这一特殊文人的参政生活和文学创作,最终把握了这类具中国历史典型意义的“政治型知识分子”所真实存在过的文化心态及其相应的文化世态。该书资料翔实,考订精审,视野宏阔,识见超卓,是一部在求实中创新的富有学术价值的优秀专著。 内容推荐 本书开拓了一个新的学术空间。上编重点考察翰林学士任职期间的表现,包括参预政治、草拟诏诰,以及任职时的生活状况、心态,及与其他文士的文学交往,不仅提供了有关唐代翰林学士的丰富史料,而且对翰林学士的政治职能、文学活动等整体状况作了深入的考察与中肯的阐述。下编为自玄宗朝至敬宗朝七十多位翰林学士的传记,注意不与两《唐书》传记重复,对史料较详者进行拾遗补阙,对史料较少者详为之论,纠正了过去史书中的诸多误载,弥补了史传的缺失,更注意从具体史料中提炼出值得思考的历史文化研究课题。总之,本书资料翔实,考订精审,视野宏阔,识见超卓,是一部在求实中创新的富有学术价值的优秀专著。 目录 上 编 唐翰林学士史料研究割记 唐代翰林与文学 李白任翰林学士辨 从白居易研究中的一个误点谈起 唐翰林侍讲侍读学士考论 唐翰林学士记事辨误 《蒙求》流传与作者新考 岑仲勉《补僖昭哀三朝翰林学士记》正补 《翰学三书》编纂小记 下 编 玄宗朝翰林学士传 吕向 刘光谦 张珀 张渐 窦华 裴士淹 肃宗朝翰林学士传 董晋 于可封 苏源明 赵昂 潘炎 代宗朝翰林学士传 常衮 柳伉 张涉 李翰 于益、于肃 德宗、顺宗朝翰林学士传 张周 姜公辅 赵宗儒 归崇敬 陆贽 吴通微 吴通玄 顾少连 奚陟 吉中孚 韦执谊 梁肃 韦绶 郑纲 郑馀庆 卫次公 李程 张聿 王涯 李建 凌准 王叔文 宪宗朝翰林学士传 李吉甫 裴珀 李绛 崔群 白居易 卫次公 钱徽 韦弘景 独孤郁 萧倪 刘从周 徐晦 令狐楚 郭求 王涯 张仲素 段文昌 沈传师 杜元颖 李肇 穆宗、敬宗朝翰林学士传 李德裕 李绅 庾敬林 韦处厚 路随 柳公权 元稹 高钱 蒋防 韦表微 庞严 崔郾 高重 唐翰林学士年表(玄宗一敬宗朝)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唐翰林学士传论(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傅璇琮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辽海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114208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47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500 |
出版时间 | 2005-12-01 |
首版时间 | 2005-12-01 |
印刷时间 | 2005-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7=42 |
丛书名 | |
印张 | 20.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辽宁 |
长 | 215 |
宽 | 160 |
高 | 3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