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鲁迅谈中国世故
内容
编辑推荐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在鲁迅,“世故”是读史、阅世之所得,是观察、体验之所获;在读者大众,则无疑是一笔巨额财富。本书分国故篇,今故篇,民性篇,世相篇,处世篇,警世篇,让你看到更真实的鲁迅:他的立身之道,他的处世智慧,他的伤痛与愤激,他的清醒与超卓。

内容推荐

中国号称五千年古国,历史悠久,“世故”也格外多。“世故”中有太多历史的蕴蓄、沉积,厚重得令人喘不过气来。鲁迅在世时,曾有人称之为“世故老人”,其中贬意,不言自明。为人“世故”,属好属坏,看把握之分寸。太“世故”固不好,太不“世故”亦未必好。于纷纭幻诡的生态世局之中,洞若观火,稳如磐石,岂非一种很高的人生智慧?从“旧营垒”中走来的鲁迅,读过太多的古书,又身历太多的变故,心中装的“世故”,实在太多;他说:“其实‘今故’是发源于‘国故’的,我曾想提出古事若干条,要可以代表古今一切玩艺儿的”,遍布于他的文字中,“国故”与“今故”,俯拾皆是。本书节录了多种鲁迅语录,让你看到更真实的鲁迅:他的立身之道,他的处世智慧,他的伤痛与愤激,他的清醒与超卓。

目录

前言 金宏达

所谓“世故”

大历史/近代

国故篇

今故篇

民性篇

世相篇

处世篇

警世篇

试读章节

1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世故”似乎也像“革命之不可不革,而亦不可太革”一样,不可不通,而亦不可太通的。

《鲁迅全集·卷四·南腔北调集·世故三昧》

    

2

我生于清朝,原是奴隶出身,不同二十五岁以内的青年,一生下来就是中华民国的主子,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鲁迅全集·卷五·花边文学·序言》

        

3

我常常说,我的文章不是涌出来的,是挤出来的。听的人往往误解为谦逊,其实是真情。我没有什么话要说,也没有什么文章要做,但有一种自害的脾气,是有时不免呐喊几声,想给人们去添点热闹。譬如一匹疲牛罢,明知不堪大用的了,但废物何妨利用呢,所以张家要我耕一弓地,可以的;李家要我挨一转磨,也可以的;赵家要我在他店前站一刻,在我背上帖出广告道:敝店备有肥牛,出售上等消毒滋养牛乳。我虽然深知道自己是怎么瘦,又是公的,并没有乳,然而想到他们为张罗生意起见,情有可原,只要出售的不是毒药,也就不说什么了。但倘若用得我太苦,是不行的,我还要自己觅草吃,要喘气的工夫;要专指我为某家的牛,将我关在他的牛牢内,也不行的,我有时也许还要给别家挨几转磨。如果连肉都要出卖,那自然更不行,理由自明,无须细说。倘遇到上述的三不行,我就跑,或者索性躺在荒山里。即使因此忽而从深刻变为浅薄,从战士化为畜生,吓我以康有为,比我以梁启超,也都满不在乎,还是我跑我的,我躺我的,决不出来再上当,因为我于“世故”实在是太深了。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续编·续编的续编·<阿Q正传>的成因》

   

4

我以为在古老的国度里,老于世故者和许多青年,在思想言行上,似乎有很远的距离,倘观以一律的眼光,结果即往往谬误。譬如中国有许多坏事,各有专名,在书籍上又偏多关于它的别名和隐语。当我编辑周刊时,所收的文稿中每有直犯这些别名和隐语的;在我,是向来避而不用。但细一查考,作者实茫无所知,因此也坦然写出;其咎却在中国的坏事的别名隐语太多,而我亦太有所知道,疑虑及避忌。看这些青年,仿佛中国的将来还有光明;但再看所谓学士大夫,却又不免令人气塞。他们的文章或者古雅,但内心真是干净者有多少。即以今年的士大夫的文言而论,章土钊呈文中的“荒学逾闲恣为无忌”,“两性衔接之机缄缔构”,“不受检制竞体忘形”,“谨愿者尽丧所守”等……可谓臻媒黩之极致了。但其实,被侮辱的青年学生们是不懂的;即使仿佛懂得,也大概不及我读过一些古文者的深切地看透作者的居心。

《鲁迅全集·卷一·坟·寡妇主义》 P3-4

序言

鲁迅在世时,曾有人称之为“世故老人”,其中贬意,不言自明。

以“世故”形容人品,多指狐疑、游移、圆滑,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须多留一心眼,思前虑后,善于应对。

其实,照字义直解,“世故”,即人世间的故实、掌故,无所谓褒贬。

鲁迅自己并不特别忌讳此词,他时而引述,时而仿用,时而申说,自然,他也不喜欢人家称他为“世故老人”。

中国号称五千年古国,历史悠久,“世故”也格外多。“世故”中有太多历史的蕴蓄、沉积,厚重得令人喘不过气来。

诚然,不可说无人不“世故”,然确可说无人无“世故”。为人“世故”,属好属坏,看把握之分寸。太“世故”固不好,太不“世故”亦未必好。于纷纭幻诡的生态世局之中,洞若观火,稳如磐石,岂非一种很高的人生智慧?

从“旧营垒”中走来的鲁迅,读过太多的古书,又身历太多的变故,心中装的“世故”,实在太多;他说:“其实‘今故’是发源于‘国故’的,我曾想提出古事若干条,要可以代表古今一切玩艺儿的”,遍布于他的文字中,“国故”与“今故”,俯拾皆是。

在鲁迅,“世故”是读史、阅世之所得,是观察、体验之所获;在读者大众,则无疑是一笔巨额财富。

坊间已有多种鲁迅语录,而这一本,提供别一个角度,由此可看到更真实的鲁迅:他的立身之道,他的处世智慧,他的伤痛与愤激,他的清醒与超卓。

鲁迅曾慨叹:“我的文章,未有阅历的人实在不见得看得懂”,我们别无他法,只有多增阅历,读了,再读。

是为记。

2006年3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鲁迅谈中国世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宏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10560
开本 32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4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5: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