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汉璀璨(汉武时代五十年)/重读司马迁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冯立鳌著的《天汉璀璨(汉武时代五十年)》以当代人的视角,深入到历史政治的演进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以及政治学、心理学、军事学、文化学的理论观点审视历史政治,分析许多具体的人物关系,心理变化,认识和发掘史迁不朽之作中具有当代意义的历史智慧和文化内涵。论著以史引论,寓论于史,在历史事实的展现中阐发着对社会和人生种种问题的思考与看法。论著所用资料完全忠实于《史记》文本,在许多必要的地方,尤其是对司马迁同代人物的分析取材上参考了《汉书》和《资治通鉴》。全书对纷繁庞杂的征引资料,采取了内在融化、直白叙述、免去引注的方式,方便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冯立鳌著的《天汉璀璨(汉武时代五十年)》讲诉的是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间,汉武帝刘彻在位为君,他为先辈的无为政治陪程送终,又以大气磅礴、无所畏惧的勇气开创了一个变化、求进、发奋作为的新时代。《天汉璀璨(汉武时代五十年)》对汉武时代的政治文化做出了系统梳理和深刻反思,解读了该时期民族疆域的拓展、思想意识的形成和政治规范的确认等历史过程,展现了一大批文武英俊的个人业绩及其思想心性,并努力从中体悟社会政治运动中的许多共通性现象。

目录

【君主篇】

 刘彻:重塑汉政的一代雄主

招致才俊,力兴儒学

率性为政,壮大“中朝”

藩邦起衅,兵讨闽越

逐次推进,归并南越

大兴兵革,北讨匈奴

开疆西域,征服朝鲜

以术驭臣,阴鸷为君

耗空国库,多方筹财

追求生长,痴迷仙道

受惑巫蛊,诛杀亲族

改辙易政,选嗣择臣

【臣僚篇(上)】

 田蚡:仗势骄横的外戚丞相

 汲黯:不趋时势的戆直君子

崇尚无为,与时相违

敢说真话,直言犯君

心志坚定,气节高亢

 公孙弘:看风使舵的布衣丞相

策论得宠,老年为官

揣测君意,曲学阿世

外宽内忌,阴陷同僚

善终相位,皇家赏识

 朱买臣:书中乐找黄金屋

苦中作乐,读书致宠

一朝得志,酬报恩怨

怨报同僚,败人自毁

 张汤:运用苛法编织起怨仇的罗网

攀附权贵,官路畅通

顺承君意,上下讨巧

精于吏治,推行苛法

阴诈多奸,积怨自毙

 主父偃:在快意人生中乐奏挽歌

半生厄困,上书得宠

横行暴施,逆情丧生

 卜式:捐家产以助战的忧国楷模

 倪宽:在力行所学中彰显儒术的力量

【将军篇】

 卫青:抗击匈奴的不败将军

七征匈奴,屡建大功

卑小自我,善待部属

蛇化为龙,不变其纹

 霍去病:皇恩最重的作战冠军

六击匈奴,连创战绩

含气敢任,皇恩助功

功成认父,光耀家族

 李广:命运不济的抗虏名将

艺博猛虎,不惧强敌

爱护士卒,治军独特

人生数奇,命运不佳

虎子豹孙,重蹈窘命

 李陵:出海被困的未济蛟龙

负气受命,轻旅北征

以寡敢众,恶战惊魂

受降误名,抱恨终生

 李广利:因宠受任的庸常将军

两击大宛,重挫得马

三征匈奴,屡负重任

困中降敌,屈死北疆

【臣僚篇(下)】

 司马相如:以赋谏政的风流才子

身在朝廷,以赋为重

设局佯贵,美缘自得

建功西南,以赋谏君

 东方朔:避世于朝的滑稽大师

诙谐为趣,调笑取宠

持正谏君,自艾小用

放浪言行,游戏人生

 张骞:开辟“丝路”的探险外交家

两出西域,探险外交

文化拓荒,惠遗后世

司马迁:把屈辱的生命燃烧成辉煌的烈焰

 苏武:气贯长虹的千秋名使

使命受累,求死报国

威难屈节,苦不易志

世情寥落,坚贞永在

荣享终世,名留千秋

【事件篇】

 文士主战,兵靖东南

 谋战马邑,首击匈奴

 仇人廷辩,窦婴屈死

 东越馀善,狂妄自毁

 老相吕嘉,奸顽败越

 乌孙昆莫,老年聘婚

 纪后主齐,促成荒唐

 淮南反叛,久谋不发

 太子“反叛”,冤案惊天

 因功成罪,马通谋反

 本篇结语

 关于汉武时代的议论

附:

 图表1:汉武五十四年内政大事

 图表2:汉武五十四年对外大事

 图表3:汉武帝刘彻的后嗣状况

 图表4:汉武五十四年丞相与御史大夫职任状况

 图表5:汉武时期匈奴单于世系承继及对汉大事

后记

试读章节

汲黯,字长孺,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人,在刘彻做太子时,他为乘马先驱的太子洗马,前141年刘彻即位,他为朝中专管皇帝收发传达的谒者,其后相继为中大夫、东海太守,主爵都尉、右内史。前121年因小罪被免后引归田园,三年后又被启用为淮阳太守,前112年卒于淮阳。

 汲黯是跟随刘彻最早的朝臣,但他多年在朝中和地方上轮换任职,未得高升三公之列,最终老逝关外,这大多是由他不合时势的耿直之性所致。

崇尚无为,与时相违

汲黯初为谒者时,今浙江、福建一带的藩邦闽越和瓯越相攻打,他受命前往探看,到了中途会稽郡界就回来,向刘彻汇报说:“东越部族内的人相互攻战,他们的习俗就是这样,不值得烦劳天子使者。”不久河内郡(今河北省南端,山西省东南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至千余家,他又受命前往视察,回来向刘彻汇报说:“民间不慎失火,毗连的房屋被烧,不值得担忧。我经过河南郡(今河南省西北大部分),当地之民受水旱之灾毁伤万余家,有的甚至父子相食,我持节发放了河南仓储的谷米,赈济了贫民。现归还符节,请处我矫命之罪。”刘彻觉得他做得很对,就免了他假托皇命的罪责,并调任他为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县令。汲黯大概耻于做此小官,遂托病辞归家乡。刘彻听到此事,就召他回朝任为中大夫。

谒者的职责是传达皇帝之命,汲黯两次奉命视察,都未按刘彻的指令办事,看来是一位不称职的谒者,故被调离此任。他的赈灾救民是在朝廷不知灾情的情况下临事补救的惠民利国措施,以皇帝名义实施又广布皇恩于民间,刘彻所以原谅了他的矫命之罪;让他出任大县荥阳之令,体现了额外地宽容与厚待。汲黯所以以任县令为耻,是因为他心底里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真的有什么不妥,归还符节时向君请罪,本来只是他一种客气地表示,既然君主真的认为自己犯有罪错,且以调职外迁作安排,那他干脆找借口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他是以辞归行为表示了对刘彻调任安排的不满,直到被召为秩比二千石的中大夫,才中止了他与朝廷的不合作态度。由这些行为可以清楚地看出,汲黯是一位看重黎民、胸有主张的人物,也可看出他不善苟合的耿直秉性。

汲黯的祖父、父亲均为卿大夫,他受父亲保举,在刘启执政时就任职。世代在朝的家境影响与自己的亲身经历,一定使他在内心接受和认可了前朝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他罔顾新朝廷施政方针的变化,宁愿按照既成的理念去考虑问题和对待事情,认为对东越部族纠纷的插手、对河内火灾事件的过问,都不属朝廷分内的事务,因而不顾君命之遣而中途放弃;在他看来,一个县令的着力作为最终只能沦落为繁政扰民,不具多少可以作为的意义,因而他如弃弊履般地抛弃此职,甘归田园。这一切均反映着他那挥之不去的既成理念。

汲黯在中大夫的职位上喜欢直言极谏,且对君主不留情面。如刘彻下诏招贤良文学之士,在朝中说自己想效法尧舜,兴旺汉朝。汲黯就谏言说:“陛下内心欲望太多而对外施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尧虞舜的政治呢!”刘彻气得变了脸色,怒而罢朝。无为政治主张无欲无求,而视执政者的应有追求为多欲,汲黯的谏言正好表现着他对无为政治的迷恋,反映了他与当朝主政者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别,这样的事情自然不止一次。他也常当面驳回上司的主张,与意见不合的同僚不能耐心谈话。这类事情使他难于久留朝中,不久即被外迁为东海郡(今山东省南部毗连江苏省邳州以东至海滨一带)太守。

汲黯治理东海郡时运用了清静无为的方式,他选择郡丞和能干的书吏,把郡中事务都委托给他们,自己只是督促要求大的方面,不过问琐碎细节。汲黯在东海经常生病,自己躺在寝室里不出门,然而一年多后,东海郡被治理得极好,人们交口称赞。刘彻听到后,召他回朝任掌管列侯封爵事务的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东海治理的成功表明了无为政治对社会生活仍有极大的适应性,主政的刘彻对此并没有如此深刻地认识,将这仅仅看作汲黯的才能与功劳,因而将其提升为九卿;但汲黯一定从东海之治的亲身实践中更加坚定了对无为政治的崇尚,他回朝任职后仍然力行清静之术;办事也只看大的原则,反对拘泥于文法条令,这使他与朝中君臣们的关系又逐渐处在了紧张状态。

当时朝廷正在兴兵征讨匈奴,并招抚四夷,汲黯想减省朝廷事务,常乘刘彻空闲时向他讲要和亲,不要兴兵的意见,惹得刘彻很不高兴。刘彻大兴儒术,尊崇儒生公孙弘,汲黯则常诋毁儒学,当面指责公孙弘等人一味以智巧掩饰内心的欺诈,迎合主上,取悦君主。张汤受命改进刑律法令,被任为廷尉,汲黯多次当着刘彻的面质问和指责张汤说:“你身为正卿,上不能承继先帝的功业,下不能抑制天下人之邪心,也不能安国富民和减少犯罪,却构解法律,陷人于罪,以此来行事就功,竟然把高皇帝所定的简明律令乱改一通!你这样做会断绝子孙的!”他时常与张汤议论事情,对方推究法律条文的深刻性,讲究细节,言辞动听;他则严肃亢直,坚守宏大原则,不能屈服对方,愤而骂道:“难怪人们说刀笔吏不可以做公卿,果然是这样。如果按张汤说的办,将使天下人重足而立,侧目而视。”主张无为治世的汲黯对推行严苛之法的张汤自然不会有丝毫好感,在他看来,这种严刑峻法必然使天下人叠足不敢迈步,斜着眼晴不敢正眼看人,而这样的社会正是极大的不正常。

刘彻的朝廷曾大兴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同时又重用法术之士以整肃上下,促进集权专制,表现了一种儒法兼取的政治取向。汲黯曾说刘彻“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正反映着其内法外儒的用政特征。可惜汲黯看到了一些表象,远不能认清问题的实质,他站在前朝无为政治的立场上评价眼前现政治,指责同僚,劝谏君主,幻想回归到清静无为的治政方式上来,结果只能加深他与朝中君臣的裂痕,使自己走入孤立无助的境地。

果然,汲黯越是诋毁公孙弘和张汤,刘彻越是看重他们。不仅这两人忌恨汲黯,就连刘彻也对其内心不悦,想借故惩罚他。丞相公孙弘乘机对刘彻说:“右内史的辖界内有许多贵族皇亲,不好治理,非朝中重臣不能当此任,请调汲黯担任此职。”刘彻采纳此议,立即将汲黯调为右内史,掌治关中畿辅之地,他从此离开朝廷,再也没有回朝任职,实际是被朝中反对势力排挤了出去。

P65-67

后记

司马迁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学习和研究中国历史的必读书。一部《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帝晚年,其记述略古详今,对秦皇及其以后的历史描述尤为备细。本书系对司马迁所述国史的“当代史”部分进行重读,叙述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约130多年间中国政治演变的基本轨迹,并试图做出应有分析反思,以揭示司马迁笔下中国社会政治形态的特点和历史演进的规律。本部《天汉璀璨——汉武时代五十年》,对公元前141年至前87年汉武帝刘彻执政五十多年间的重要政治活动作了全面审视,按君主篇、臣僚篇(上、下)、将军篇、事件篇的结构,对诸多人物和事件作了综合剖析,揭示了社会政治许多规律性现象。

司马迁主要是以众多人物活动为载体来记录了历史运动的轨迹,他在叙史上打破编年体而首创纪传体,这不仅是叙史形式的变化,也体现着司马迁以人为中心的历史观。事实上,历史活动应该有人的完整映像,应该有不同人性、纷繁人情和各式人生的掺杂表演。按照司马迁的历史理念及其方法,本书系各论著选取了许多有影响的人物来提挈政治发展的脉络,既对人物所涉政治事件做出了系统详尽的分析,也对各类人物的完整心性做出体认。应该说,对人物性格与命运之复杂关系的体悟,是被当代史论学鉴忽视了的方面,本书系在此做了开拓性工作,具体说来,对于特定的政治人物,书中的分析触及到了全部资料所涉的思想、性格、心理、谋略、事业及人生轨迹等许多方面。多方位的分析意在强化人物的立体感,并揭示各种政治活动的复杂成因。这更合于司马迁的史学理念,能使当代读者能得到许多不同人生的启悟。

本书系在体系的建构上把对历史的宏观把握与微观解剖相结合,每部论著均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式构建分析框架,作为史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同时把具体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中去认识,而对人物的认识又以其全部史载的具体活动为据;论著通过对具体活动的剖析完成对人物的全面认识,又通过对历史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来揭示历史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进而认识中国社会政治的一般特征。 

“社会是单向引长的线,人人都来自昨天;记住往昔的经历与得失,我们才会走得更端、更远。”人类社会的无限延续,使昨天的历史与今天的现实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说来,历史孕育着现实、包含着现实:现实映照着历史,包含着历史。历史与现实的这种贯通性使任何有意义的历史反观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同时也使任何有意义的历史反观必然带有现实的考量。《重读司马迁》以当代人的视角,深入到历史政治的演进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以及政治学、心理学、军事学、文化学的理论观点审视历史政治,分析许多具体的人物关系,心理变化,认识和发掘史迁不朽之作中具有当代意义的历史智慧和文化内涵。论著以史引论,寓论于史,在历史事实的展现中阐发着对社会和人生种种问题的思考与看法。史实的叙述在书中只是作为议论的引子,而由此引发的种种思考和理性的归结才是全书的重点。“文章千秋事,得失寸心知。”作者以敬畏之心对待历史人物,分析叙述未敢轻率,力求下笔慎重,书中认识和观点上的任何错失完全由作者本人负责。阅读此书的朋友在观点上如有不同看法,可将宝贵意见发至邮箱(skfla@126.com),欢迎做进一步交流切磋。

该书系各论著所用资料完全忠实于《史记》文本,参考使用的是王利器先生主编的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全四册《史记注译》,在许多必要的地方,尤其是对司马迁同代人物的分析取材上参考了《汉书》和《资治通鉴》。全书对纷繁庞杂的征引资料,采取了内在融化、直白叙述、免去引注的方式,希望能方便阅读。本人所在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为撰著提供了很多帮助,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领导和朋友给予了热情鼓励,杨春霞女士做了许多文字处理工作,中联华文(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樊景良先生、中联学林文化发展中心张金良经理及其同事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推动了论著的出版,中国文史出版社的几位编辑朋友为该书系的问世做出了辛勤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13年10月25日于广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汉璀璨(汉武时代五十年)/重读司马迁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冯立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46191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7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
CIP核字 2013310550
中图分类号 K234.109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7 19: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