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抗日战争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荣维木编写的《抗日战争史话》是近代政治史系列丛书之一,以通俗的语言,全面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抗日的历史画卷。具体内容涉及中日历史关系、日本的局部侵华与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日军的罪行、中国的抗战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复兴等。

本书适合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内容推荐

  《抗日战争史话》是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专家撰写的一部抗战通俗史话,详细叙述了中华民族抗击日寇侵略的历史过程。作者荣维木思路清晰,紧扣中日历史关系、日本的局部侵华与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日军的罪行、中国的抗战与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复兴等关键要点,全面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抗战的历史画卷。

作者文笔流畅、史料翔实,是一部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优秀著作。

《抗日战争史话》是近代政治史系列丛书之一。

目录

一 近代中日两国的基本关系1

 1 清廷的没落与日本的崛起1

 2 日本出兵台湾4

 3 日本的大陆政策6

 4 甲午战争与台湾军民的抗日斗争10

二 九一八事变与中国的局部抵抗14

 1 柳条湖事件与东北沦陷14

 2 伪满洲国的成立与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19

 3 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23

 4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与局部抵抗27

三 中国的抗战准备与西安事变33

 1 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转换33

 2 中国的抗日军事准备36

 3 中国的抗日经济准备40

 4 西安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2

四 卢沟桥事变与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46

 1 卢沟桥事变46

 2 八一三事变48

 3 国共两党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51

 4 持久战方针与国共两党的战略分工55

五 阻敌于前、制敌于后59

 1 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59

 2 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 74

 3 国共两党的对日情报战88

 4 两个战场的变化对中国抗日全局的影响96

六 侵略者的加害罪行100

 1 日军的屠杀罪行100

 2 日军的性暴力犯罪106

 3 细菌战与化学战111

 4 日军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115

七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融合123

 1 德意日三国同盟的建立123

 2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同盟的建立127

 3 中国抗日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133

 4 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与盟国的支援138

八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50

 1 敌后战场的反攻作战150

 2 抗战后期的正面战场154

 4 日本投降与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68

九 抗日战争是中国复兴的枢纽173

 1 走向现代民族国家之路173

 2 沿海工业内迁与工业化传动176

 3 社会文化的变迁181

 4 进步力量主导了中国未来走向185

试读章节

清廷的没落与日本的崛起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在隋唐时期就建立了密切关系。从徐福东渡的传说,到日本至今仍沿用的汉字,都说明中国曾经对日本发生过巨大影响。在华夷秩序影响下,中日两国的发展走向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那时,欧美一些国家如英国、法国、荷兰、美国,基本完成了近代工业化历程,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扩张,以寻求更多的殖民地原料市场与商品贸易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同处东亚地区的中国和日本难免受到西方列强的威胁,维持两千年之久的华夷秩序必将解体。

1840年,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英国的炮艇叩响了中国的大门。当时主政中国的清廷,未能抵挡英国的坚船利炮,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武器窳劣固然是中国失败的一个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开始走向没落的封建帝国,无论它如何努力,都难以抗拒新兴的资本主义主宰世界的潮流。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口岸。不久,美国、法国、比利时、瑞典等西方列强效仿英国,也先后威逼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和中国一样,日本也很快遭到了西方列强的入侵。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驶抵日本江户湾的浦贺港,通告日本幕府,要求日本开港通商。由于佩里率领的舰船是黑色的,该事件在日本被称为“黑船事件”。事件的结局与鸦片战争一样,日本幕府最终只能屈服。1854年,日美签订了《和好条约》,通过这一条约,日本被迫开港,美国在日本享有最惠国待遇。此后,英、法、俄、荷等西方列强步美国后尘,逼迫日本政府与它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本开始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然而,面临着相似的命运,当时的中日两国的统治者却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两国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先说中国。中国是世界上封建制度形成最早且封建制度最完善的国家。在历史上,中国创造过许多人类文明,并以此导引过人类的进步。但是,也正是由于封建制度的完善,使得资本主义很难在它的内部成长。最终,鸦片战争中止了中国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如何适应新的世界,对于一贯闭关锁国、以天朝自居的中国来说,是严重的考验。然而,尽管当时中国已经有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哲,但遗憾的是,主政中国的清王朝仍然抱残守缺,不肯从制度上革旧布新。在此状态下,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洋务运动”,最终未能使得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从此,中国从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封建国家,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不断地割地赔款,不断地经济侵袭,使中国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成为任列强瓜分强食的俎肉。

再说日本。同样遭到列强侵略的日本,选择了与中国不同的应对之策。“黑船事件”对日本国内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震动。与中国不同的是,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日本并没有过多地考虑“师夷长技以制夷”,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对西方何以会“船坚炮利”产生兴趣,并对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开始探讨如何对日本进行改革。几乎与中国“洋务运动”同时,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成立后,宣布废除幕府制,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新的中央政权。此后,明治政府开始对内政、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逐渐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此后,明治政府制订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目标,而把“脱亚入欧”作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国策。明治维新后,日本在短短的几十年内积累了前所未有的国力。但岛国的条件限制了日本的发展,于是,日本开始效仿西方列强,对外扩张的野心日益膨胀。

P1-4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抗日战争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荣维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35077
开本 32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2-07-01
首版时间 2012-07-01
印刷时间 2012-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06
丛书名 近代政治史系列
印张 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4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8: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