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近年来由清华大学和海内外学者撰写的科技史研究论文和部分访谈、回忆,从不同视角揭示了清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背景下的成长发展及其对中国科技进步所做的贡献。内容可供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科技史的专家学者参考,同时也是关心清华和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广大读者的理想读物。
| 图书 | 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近年来由清华大学和海内外学者撰写的科技史研究论文和部分访谈、回忆,从不同视角揭示了清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背景下的成长发展及其对中国科技进步所做的贡献。内容可供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科技史的专家学者参考,同时也是关心清华和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广大读者的理想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了近年来由清华大学和海内外学者撰写的科技史研究论文和部分访谈、回忆,从不同视角揭示了清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背景下的成长发展及其对中国科技进步所做的贡献。内容可供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科技史的专家学者参考,同时也是关心清华和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广大读者的理想读物。 目录 清华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代序)/刘 兵 史料·研究 中国科学社与清华/杨舰 刘丹鹤 二三十年代清华物理系教学记略/虞昊 清华大学工学院的创建/陈超群 杨舰 吴有训与康普顿效应/郭奕玲 N.维纳在清华大学与中国最早计算机研究/魏宏森 华敦德在清华大学/黄延复 熊大缜与中国第一张红外照片/虞昊 梅贻琦对中国高等工程技术教育的贡献/孙希磊 汤佩松和王竹溪关于植物细胞水分关系的合作 研究及其启示/刘寄星 清华大学聘华罗庚为数学系主任始末/郭金海 袁向东 陈寅恪先生的科学史研究/刘广定 清华国学院时期梁启超构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 解析/姚雅 欣高策 梁思成与清代《工程做法则例》研究/戴吾三 周培源与相对论:清华时期的学习与研究/胡大年 张子高与中国古代化学史研究/王祖陶 刘仙洲与中国古代机械工程发明史研究/游战洪 戴吾三 抗日战争时期的清华大学农研所/阎万英 从半导体教研组到微电子学研究所/戴吾三 叶金菊 论清华大学创建核研院的战略目标与技术思想/游战洪 回忆·访谈 协助清华创始航空工程研究经过/冯·卡门 回顾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 /徐利治口述 郭金海 袁向东访问整理 我的父亲周培源与清华大学/周如玲 清华与中国第一枚火箭/潘先觉 一项被埋没了的重大发明/汪广仁 回顾留苏经历和清华半导体专业的创建 /李志坚口述 戴吾三 叶金菊 刘华整理 《科学技术史讲义》编著前后 汪广仁 其他 国际交流和学术繁荣——清华初期科学教育史的 启示/高达声 从中国工程发明史编辑委员会到科技史暨古文献 研究所/高碹 新时期科技史教学与研究在清华/刘元亮 后记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杨舰//戴吾三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12014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0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30 |
| 出版时间 | 2006-01-01 |
| 首版时间 | 2006-01-01 |
| 印刷时间 | 2006-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644-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26.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5 |
| 高 | 16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3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