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考古三峡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考古学家汤惠生先生在三峡库区的考古笔记。记述了作者在三峡库区考古的重要经历和见闻,以通俗幽默的文笔,写神秘的考古工作与地方风俗,读来饶有趣味,书中饱含了作者的悲悯之心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注。通过本书,你会更加了解三峡,了解三峡考古,以及三峡的考古人。

内容推荐

本书是著名考古学家汤惠生先生在三峡库区的考古笔记。记述了作者在三峡库区考古的重要经历和见闻,以通俗幽默的文笔,写神秘的考古工作与地方风俗,读来饶有趣味,书中饱含了作者的悲悯之心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注。本书是作为对老三峡的纪念。老三峡已经不在了,它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博物馆。每个人心中的三峡都是三峡的一部分,应该将其陈列在老三峡这个精神文化的博物馆里。

目录

一、夜发清溪向三峡

二、初识万州

三、陈家坝

四、搬家,搬家,再搬家

五、汉墓与宋城

六、大地嘴的日子

七、技工与民工

八、老吾老,幼吾幼

九、武陵镇

十、烟雨三峡

十一、竹枝三峡

十二、远古三峡

十三、巴人三峡

十四、三峡的巴文化

十五、盗宝与挖宝

十六、胡家坝

十七、蜀汉江陵千树橘

十八、蜀道难

十九、汉墓与汉赋

二十、瓦屋仄石磴

二十一、碎颅

二十二、开颅

二十三、仙子启琴声

二十四、地下与天上

后记

试读章节

发掘过程中如同一个工地一样,两家可以随时随地相互了解对方都发掘出些什么东西。我们羡慕他们有地层有陶片,他们羡慕我们有墓葬有完整器物。

我们是来自全国最西北的队伍,福建队则是来自全国最东南的队伍,在中部重庆相遇,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福建队的领队是林公务,他有着丰富的田野经验与精湛的发掘技术。在他的带领下,福建队的探方做得极为漂亮,比我们要高出一筹。当然,同样作为省队,我们不便公开表态,但私下里我鼓励大家“偷艺”,因为一埂之隔的工地偷看起来太方便了,所谓“不忍不为之”。我对大家说,鉴于省队的荣誉和自尊心,公开场合我们不说,但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与福建队之间的差距,我们必须承认比人家差;我们来此除工作外,还有一个任务,即学习与锻炼。我有幸开始就碰到林公务,他不仅是考古上的一把好手,同时在日常交往中也是一个好人,极易相处,包括他们的副领队陈兆善。从他们身上我的确获益匪浅。

工地结束前我们两支队伍聚餐一次,在这次聚会中我们占尽了便宜。我们队是清一色的男性(唯一的女性任晓燕会餐时已返回青海),而福建队则有三名妙龄女子,我想这也是我们队的小伙子勤于偷艺的主要原因;其次是会餐时近10斤白酒全让我们喝了。在这次聚会上,福建队在喝酒方面表现出的谦让风范令人感动,后来成为三峡考古工地传颂一时的佳话。只是我们喝完酒后回驻地时,原来走得很顺的田埂突然变窄了,如同踩钢丝一般晃了回去。我们两个队的驻地相距得也不远,有一次下雨打雷,我们两家被同一雷电所击中。他们损失的是院子里的半颗青冈树与一部电视机,我们则损失了两支灯泡和原来对峡江雷电的无知与无畏。

上河坝与我们打交道的组长是崔成林。他比我大3岁,是个退伍军人,原来在某部队特务连服役。他为人忠厚,具备农村少有的正直、宽容、体谅和义气。他不仅帮我们协讽所有工作上的事,而且还在生活上帮我们赶场挑担。从江边到我们驻地约两公里,他可以挑着近200斤的担子一口气到驻地,我们队中再争强好胜的小伙子对此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P19

序言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国家文物局于当年6月组织全国文物考古专家赶赴库区调查。2000年6月,经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审批,正式将1087处文物点列入保护计划,其中地下文物点723处(湖北省217处,重庆市506处),规划发掘面积187万平方米,勘探面积1600万平方米;地面文物点共364处(湖北省118处,重庆市246处),并为此拨款10亿元,力保这千余处文物在2009年三峡大坝全部建成前抢救、保护完毕。

在这场抢救三峡库区文物工程中,全国三分之一有文物保护资质的单位、大专院校110多家的文物考古科技工作者和师生共6200多人次,先后参加进来。三峡库区成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考古工地。

——摘自王凤竹:《厚重的峡江历史文化》

后记

三峡的冬天很难见到太阳,不过一旦太阳出来,如浴温汤,忽逢久违了的暖意,那将是一个极为动人的日子。看着傍晚的太阳悄然无息地滑向西山,在碰到山梁的一霎那,砉然作响,顿时霞光万丈,一天便在这金碧辉煌中结束。到现在为止,在三峡前后一共搞了六年的发掘,六年无论如何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数字,所谓六道轮回、六根清净、六丁六甲、六亲不认、六连高升、六六大顺、六神无主、六一儿童节、六十退休,等等,无论好坏,都是。我的三峡考古生涯结束在即,但有着专业恋旧癖好的思想与感情却长时间地羁留徘徊于三峡的山水之间,不忍遽尔离去。爱慕虚荣的我自忖不会霞光万丈,但努力使之铿然有声。

我原来没想着要写这么一本书,因为此前我写过同样类型的一本小册子,叫《经历原始》,是我在青藏高原从事考古19年的纪念。我觉得这种书有一本足矣,写多了有自传之嫌。但2005年大坝二期水位涨到135米之后,眼望着三峡完全变了模样时,我觉得有必要写这么一本书,而且是非常之有必要,作为对老三峡的纪念。老三峡已经不在了,它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它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博物馆。每个人心中的三峡都是三峡的一部分,应该将其陈列在老三峡这个精神文化的博物馆里。以供后人们再来翻检以前的三峡时,尽管是刍荛之微,但至少从陈列品的角度上,每个人心中的三峡应与郦道元的“三峡”和唐代竹枝词中的“三峡”都有着同样的资料价值。弗洛伊德在他的客厅里一直摆放着一只古希腊的长颈瓶,这是一个象征,他说他是一个人类心灵的考古学家,挖掘的是人类的内心世界。我在三峡已经发掘了许多古代的物质文化,但我更希望像弗洛伊德一样,发掘这个地区的精神文化,更想建立起一个三峡精神文化博物馆。因为三峡人文精神之于中国文化,正如同希腊神话精神之于欧洲文化;三峡诗词之于中国文学,就如同希腊神话之于欧洲文学。其次,三峡文物保护这样一个跨世纪的巨大工程,定然会有很多专业方面的著作和文章问世,不过学者们这些卷帙浩繁的考古三峡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影响力恐怕抵不上林俊杰的一曲温柔《江南》,所以考古通俗化也是我们考古人的一项任务。一方面,学问需越来越专精;另一方面,还须推广考古,因为我们的任务就是解释过去,就是让普通人们懂得过去。

考古学的科学性在其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传统考古学要求考古学家要像机器一样精准与客观,完全排除主观与自我。正是因为丧失了“自我”,考古学离“人”越来越远。“我思故我在”,在这里把笛卡尔的话理解成一种治学态度可能更合适。多一些自我不会影响考古学的科学性,反倒会拉近过去与现在的距离,拉近科学或学科与人的距离,会更有利于考古的普及与通俗化。

从2004年11月1日开始到12月15日,这本书我整整写了45天。开始每天都是按大约5千字的计划进行,但20多天之后,便黔驴技穷了,最后的1万多字也整整写了20多天。用45天的时间来总结6年的积累,无论如何做不到全面与细致;不仅如此,肯定会有很多的谬误。不过这也正是我的初衷,不想有太多的雕琢,这毕竟只是一个速写。虽然粗糙,但会更真实。我只希望这本书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些三峡、三峡考古以及三峡的考古人。在三峡的六年考古生涯中,从专业角度来讲,收获并不是很大,无非接触了一些原来不太熟悉的考古材料而已。主要收获在考古之外,譬如这部小册子。我手里正在撰写两部关于三峡地区考古发掘的学术专著,前后一共需要5~7年时间,若按重量计算的话,两部书当在8斤左右,真可谓“掷地有声”,但决不会有霞光。而且我从未奢望通读它们的读者在全国范围内超出50人——如同我以前的学术著作一样。如果我的这种自我学术评价无意中伤害了某些考古同行们的感情的话,请原谅,我们应该有勇气正视这一现状;同时我们还应该想开一点,也许其他如地质、机械、数理化等学科的专业书籍可能连30名读者都达不到。据说霍金的《时间简史》和列维·斯特劳斯的《图腾制度》的销售量逾百万册,什么时候我们的考古书籍,无论任何一本的销售量若能在百万册以上的话,那便是我们所期待的考古学的黄金时代。

汤惠生

2004年12月20日

于万州武陵瓦屋发掘工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考古三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汤惠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57598
开本 24开
页数 1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72.63-53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1
17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