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夕阳下的舰队(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评判)
内容
编辑推荐

600年前,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奇迹,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谜——为什么一个刑余之人会被皇帝任命下西洋?他的航海究竟是怎样的波澜壮阔,最远又到了哪里?为什么东方千年的航海传统突然达到辉煌的高峰,又突然结束?……本书把这次有遗憾与惋惜,有骄傲与荣耀,有哀叹与失望,有豪情与辉煌的远航呈现给你。

内容推荐

中华大地以西的茫茫远方,是否就是梦想的天堂?在大洋尽头那个庞大的梦想容器中,郑和的舰队在寻找什么?六百年前,郑和的足迹究竟延伸到了哪里?非洲?澳洲?还是美洲?郑和是否是第一个实现环球航行的人?郑和声势浩大的远航并没有带来地理大发现,当郑和的船只在南京龙江船厂提前谢幕的时候,中国以闭关自守的形象远离了海洋,远离了世界历史舞台,这将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目录

消失的海平线(代序)

第一章船长之死

 1.魂归大海/1

 2.风从古里来/8

 3.两个灵魂的偶遇/12

 4.生命在海上终结/23

第二章停滞的帝国

 1.乞丐的处世之道/32

 2.一笔丰厚的遗产/40

 3.以稳定的名义/48

 4.禁海,海禁/54

 5.一个农夫和他的田园/62

第三章 明成祖的醉翁之意

 1.皇宫着火了/67

 2.皇帝的隐忧/77

 3.天子守边/83

 4.南方的陷阱/91

 5.士兵与海盗/97

 6.贸易这块蛋糕/103

 7.远方有宝贝/110

第四章大明皇帝的天真

 1.征服/118

 2.皇帝的雅好/124

 3.甜蜜的负担/131

 4.从历史中走来的郑和/138

 5.站在前人的肩膀上/143

第五章天朝的旗帜

 1.旅途的插曲/149

 2.希望在悲伤地前进156

 3.巧妙的示威/162

 4.纷乱的历史记忆/167

第六章万片珊瑚驾海来

 1.有朋自海外来/173

 2.比远方更远/180

 3.帝国的黄金时代/186

第七章一场充满玄机的大火

 1.方士的预言/193

 2.没有预感的死亡/199

 3.脆弱的理想/205

第八章夕阳下的舰队

 1.在缅怀里忧伤/211

 2.晚年的一缕阳光/218

 3.即将远行/224

 4.没有等来的春天/230

 5.支离破碎的历史/236

第九章中国发现世界?

 1.上帝韵目光/244

 2.振动来自英国/251

 3.危险的假设/257

第十章怅望千秋

 1.一次极大的倒退/263

 2.不可承受之重/269

 3.残酷的分水岭/275

试读章节

郑和数下西洋,“赍银七百余万,费十载,尚剩百余万归”。十数年间,六百万两白银——相当于明朝中叶两年的岁支,除了铺在西征的路途中,还变成了无数供奉于皇宫的奇珍异宝,以及大量流进官宦家庭的胡椒与苏木。郑和所带回的这些深受上流社会欢迎的香料数量之多,根本无法短时间内出手。明宣宗只得将这些番货作为俸禄强行配给文武百官。行在户部奏:“京司文武官俸米折钞,请给与胡椒、苏木,胡椒每斤准钞一百贯,苏木每斤准钞五十贯,南北二京官,各于南北京库支给,从之。”这些香料竟然一直用到成化七年(1471),持续近半个世纪之久。其价格也已大幅渭坡——郑和下西洋前后胡椒价格的变化比例大致相当于郑和下西洋前后南京官营手工业匠户的变化,一个聪明的商人不可能把自己的钞票变成贬值的积压商品。

郑和不是一个好的商人,朱棣也不需要一个商人,他需要的是一个执行命令的忠实下属。他需要郑和为他带回一批又一批的朝贡使者。由于朱元璋在执政中后期实行海禁政策,明朝与海外诸国的关系已经趋于冷淡。喜欢热闹场面的朱棣也许是觉得过分寂寞了,他上台伊始就废除了父亲的淘禁政策,而且对朝贡贸易放宽了限制。

朱棣认为,别人千里迢迢赶来,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愿望,这种愿望甚至可能是对朝廷不利的。在面对日本贡使携带作为违禁品的兵器时,明成祖表现出了空前的容忍:“外夷修贡,履险蹈危,所费实多。有所赍以助资斧,亦人情,岂可概拘以禁令?至其兵器,亦准时值市之,毋阻向化。”

对于利用朝贡之便进行私人贸易的,朱棣也大开方便之门,免征其税。当政府官员请求对借朝贡之机进行私人贸易的马哈没奇征收税款时,朱棣并不采纳,他说:“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大体多矣。”为了吸引更多的朝贡者,朱棣甚至降格以求,即使征收商税也是象征性的,他并不看重税收的利益。这与汉代通过对外贸易充实国库的做法大相径庭。P108-109

序言

传说古希腊一座高峻的山上,擅长思考的古希腊人用硬朗的希腊文刻下了大思想家修昔底德的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如此意味深长的举措向我们表明:人是一种难以真正认清的动物,这种动物太善于朝云暮雨,反反复复。普通人已是如此,遑论那些影响了历史和时代的英雄?

英雄对历史和时代的影响往往是长久的,潜在的,它像一篇结构严谨的小说中的一段伏笔,其影响与作用很可能若隐若现地贯穿于所有的章节,这篇小说才会看上去很美,很跌宕。本书所打量的郑和无疑就是这样的英雄之一,尽管他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已魂归天堂,但他的影响还在。对一部令人悸动不安的明史而言,他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与异数之一。他属于他的时代,也属于我们共有的历史。

21世纪和新千年到来之际,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做了一个影响全世界的千年人物排行榜,这一百个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入选人物中,中国人只有六个,他们分别是纵横亚欧大陆的忽必烈,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毛泽东,南宋哲学家朱熹,宋代画家范宽,《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而排在这五位英雄或大师之前的第一人,则是明代航海家郑和——他的名声显然无法和忽必烈、毛泽东、朱熹和曹雪芹相提并论。

对过于注重现实和物质的当代中国人来讲,郑和离他们似乎真的有些遥远了,尽管这位中国大航海时代的领军人物率领那只庞大的舰队第一次远涉重洋距今不过六百年(往事如云烟的历史,六百年并不算太久)。就在郑和已经隐退为初中历史课本上的寥寥几行乏善可陈的说明文字时,西方史学家们却再一次发现了他的重要——有学者甚至宣称,郑和不仅到达过关洲,还到达过澳洲。

破落的世家子弟,去势的太监,明成祖的亲信,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的总指挥,客死他乡的船长……在郑和身上,矛盾而又神奇地集合了这样一些身份,因此看起来他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还要复杂,还要传奇——他是一个复杂的传奇人物。他受命进行的七次下西洋行动,既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回光返照,更是对海洋文明抱着疑惧心态的中国王朝的极大偶然试探。在他生前,那支带着最先进的武器和最精美的瓷器与丝绸的舰队的每一次远行,都以声势浩大的气度宣示着一个叫作大明的帝国的繁荣和强大,宣示着古老中国在航海技术上对西方的遥遥领先;在他身后,当他精心绘制的航海图被一个叫刘大夏的高级官员当作不祥之物付之一炬,当他的衣冠冢渐渐因被人遗忘而芳草萋萋,海岸线长达上万公里的中国终于迎来了它长达数个世纪之久的停滞与内敛。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郑和更像一道标记,一道历史的标记,他的存在有利于我们把那段纷乱的,同时也是迷茫的历史看得稍微清楚一些。

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五百年的时候,西方许多学者想起了郑和。东西方文化在互联网上彼此直接沟通和碰撞的时候,《纽约时报》发表了长篇专文探讨郑和,学者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中国持续发展了郑和时代的开放政策和航海探险,那么,今天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这注定只是个伪问题,因为历史是不容假设的,就像包括郑和在内的所有世人的人生都是现场直播而无法彩排一样。如果一定要追问这样的假设,那么近五百年来的中国历史已经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远离了开放时代,同时也就是远离了自信和宽容的时代,谁先认可海洋文明,谁就先掌握了历史的先机。

的确,郑和没能像比他晚得多的哥伦布、麦哲伦这些欧洲航海家那样发现新的商机和新的领地,更没有能力和机遇把他的豪气干云的航海上升到影响帝国观念的层面,他只是一个受命远行的船长,像一位称职的职业经理人在打理别人的公司。郑和的悲剧在于,他如同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包括他亲爱的皇帝陛下——一样,既不可能相信地圆说而进行环球航海,也不可能把只算政治账的政治航海拓展到商业和市场的领域。他的舰队是那样高大威猛,但也因高大威猛而远离了人间烟火。

与西方相比,注重儒家精神的中国人血液里缺少冒险的因子,郑和的舰队几乎都是在当时已知的航线和海域内谨慎地前行,而他的同行哥伦布、麦哲伦则开辟了前人未曾有过的航线,他们的眼睛第一次看到了地球另一端的事物,他们用自己的母语为那些经行的土地和陌生的动植物命名、注册,直到这些陌生的事物都成为他们和他们的同胞生活的一部分。

一言以蔽之,以哥伦布和麦哲伦为代表的西方大航海时代,有太多以郑和为代表的中国大航海时代所阙如的东西:比如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发现,比如对财富和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比如对人的价值的认知……而这些东西对欧洲从黑暗的中世纪一步步走向近代文明的曙光无疑有着深刻而内在的关联。

历史终结的地方,生活在继续。当今天的中国以一种开放的态势面对世界时,反思郑和和以他为象征的中国大航海,我们也许将会从这些历史的蛛丝马迹中轰然洞见那个消失了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心跳与疾病,怅望和欢乐,可能与现实…… 聂作平2005年4月2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夕阳下的舰队(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评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聂作平//李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597316
开本 其他
页数 2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105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6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