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蝴蝶梦/中国书籍编译馆
内容
编辑推荐

《蝴蝶梦/中国书籍编译馆》是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最负盛名、影响最大的作品,构思别具一格,情节扣人心弦,文笔优美清新,人物形象鲜明,为她赢得了极高的文学声誉。小说运用情景交融等手法,设置贯穿始终的悬念,渲染怀乡情结和阴森诡异的气氛,以第一人称讲述了古老庄园里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女主角“我”与德温特先生相爱并结婚,两人回到曼德利庄园定居。然而,丽贝卡——德温特已逝的前妻的阴影无处不在,还有阴沉可怕的女管家、神秘的海滨小屋、化装舞会上的意外、种种繁文缛节和清规戒律……这一切都令“我”感到压抑、痛苦而迷惑。一次海湾搁浅事故中,人们打捞起一条沉船,谜团终于悉数解开……

内容推荐

达夫妮·杜穆里埃编著的《蝴蝶梦/中国书籍编译馆》出版于1938年,是一部超凡的小说。神秘和压抑的气氛呼之欲出,诡异迷人。《蝴蝶梦/中国书籍编译馆》中选择了恰当的叙事视角,向读者展示了她在这方面卓越的技巧和能力。同时,这也是这部作品大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一位通俗作家能够像杜穆里埃这样成功地打破文学门类的限制……她让自己的作品既达到通俗小说可疑的标准,又满足纯文学严格的要求,做到这一点的小说家寥寥无几。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试读章节

昔日的车道,现在的羊肠小路向前延伸,时而东、时而西,蜿蜒曲折。有时我以为它消失了,但是它或者又在一棵倒在地上的树下出现,或者在冬雨冲出的泥泞水沟边挣扎着露出头来。我从未觉得车道是这么长,那距离想必是如同那些树木一样成倍增加。这路似乎是一条迷途,一片遮天蔽日的荒林,根本不是通向房子。突然间,我看到了宅子,门前的通路被一大簇恣意生长的灌木覆盖了。我站在那里,心怦怦直跳,泪眼婆娑,带来一阵异样的痛楚。

这就是曼德里,我们的曼德里,隐僻静谧一如既往,灰色的石头在梦境般的月光照耀下闪闪发亮。竖棂的窗户反射出绿草地和屋前平台。整座宅子如同一颗掌上明珠,时光的流逝不能使完美对称的墙壁以及这宅院本身的美有丝毫逊色。

游廊缓缓而下,通向草坪,而草坪一直向大海延伸。我转过身,能够看到月光下那银白色平静的海面,如同风平浪静的湖水。没有波浪会让这梦幻一般的海水粼粼荡漾,也没有云彩被西风吹来,掩饰这凄清而苍白的夜空。我再一次转向宅子,虽然它屹然挺立,神圣不可侵犯,仿佛我们昨天才刚刚离开,然而,看得出来,花园也和树林一样遵循了丛林法则。石楠花有五十英尺高,和蕨类扭曲缠绕,并和许多无名的灌木杂乱交配。这些可怜的杂交植物紧紧地依傍在石楠花的根部,似乎意识到自己出身的卑贱。一棵丁香和铜榉纠缠在一起,而那永远与优雅为敌的常春藤,则不怀好意地将它的卷须更紧地缠绕着这对伙伴,将它们变成俘虏。常春藤在这个失乐园里总是地位高高,长长的茎蔓爬过草坪,很快就要侵占宅子本身了。还有另外一种植物,原来是生长在林中的杂交植物,它的种子很久以前曾散落在大树下,很快就被遗忘了,如今,和常春藤并驾齐驱,像大黄草似的,把自己丑陋的身子挺向曾经盛开过水仙花的柔软的草地。

荨麻随处可见,它们可以算是入侵大军的先头部队。它们覆盖着游廊,横七竖八地爬满了小径,粗俗细长的身子正好斜靠在屋子的窗棂上。它们是些很大意的步哨,在好些地方,它们的队伍被大黄草攻破,就焦头烂额、没精打采地伸着躯干,成为野兔出没的场所。我离开车道,向游廊走去。荨麻对我,一个梦中人完全不构成阻碍。我梦幻神迷地前进,什么也拦不住我的脚步。

月光能使人产生奇异的幻觉,甚至对梦中人也是如此。我站在那里,默然伫立,断定这个宅子不是一个空洞的躯壳,而是一个有生命的、在呼吸着的活物,一如过往。

窗户里透出光线,夜风中窗帷在微微拂动。藏书室的大门半开着,那是我们出去时忘了随手带上。我的手绢依然留在桌子上,在一瓶秋玫瑰的旁边。

藏书室里依然能见证我们的存在。一小堆标有“待归还”记号的图书;丢在一旁的《泰晤士报》;烟灰缸里的半截烟蒂;斜倚在椅子上的座垫,上面还有我们当初枕过的痕迹;壁炉里炭火的余烬还在晨光中苟延残喘;而杰斯珀,爱犬杰斯珀,就躺在地板上,眼睛里充满灵性,肥大的下巴耷拉着,~听见主人的脚步声,尾巴就吧嗒吧嗒摇个不停。

我一直没注意到,月亮已被一朵乌云遮住了,有一阵子乌云徘徊不去,像一只黑手遮住了脸庞。突然间,幻觉消失了,窗户里的灯光也随之熄灭。我眼前的屋子最终又成了荒凉的没有灵魂的空壳,毫无人气,大墙依然虎视眈眈,却不再有关于往事的细声碎语。

宅子如同一个墓地,我们的恐惧和苦难都掩埋在它的废墟之中。这一切再也不能死而复生。我在醒着的时候想到曼德里庄园,从不觉得难过。如果我曾经在那儿无忧无虑地生活,说不定我还会就事论事地回忆起那儿美好的一切:夏目的玫瑰园,黎明时鸟儿的喃呢,栗树下的茶点,还有来自草坪下面的阵阵涛声。

我会想起绽放的丁香,还有“幸福谷”。它们都是永恒的,也不会消失。这些回忆都是不会令人感到伤感的。云彩遮住月亮的脸庞时,我在梦里作出了判断,如同大多数梦中人一样,我知道自己在做梦。事实上,我是躺在一个几百英里外的陌生地,短暂的几秒钟后就会醒来,发现自己睡在小小的空荡荡的旅馆卧室里,为小屋里缺乏意境而觉释然。我会叹口气,伸个懒腰,转过身子,睁开眼,茫然地看着那耀眼的太阳和冷漠素洁的天空,这和梦中温柔的月光多么不同!白昼在我们面前横亘着,既漫长又平静,充满某种珍贵的静谧感,这种感觉是我们不曾体会过的。我们不会再谈论曼德里庄园,我也不愿叙述我的梦境,因为曼德里庄园不再为我们所有,曼德里庄园不复存在了!

P2-3

序言

达芙妮·杜穆里埃(1907—1989)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生前是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1969年被授予大英帝国贵妇勋章。她一生创作了十七部长篇小说以及几十种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蝴蝶梦》《牙买加旅店》是其代表作,并使她声名鹊起。

达芙妮·杜穆里埃的一生很富有传奇色彩。她出生于文学世家,她的祖父乔治·杜穆里埃是小说家和插图画家,她的父亲杰拉尔德?杜穆里埃爵士是著名的戏剧演员,因此她从小就深受文学和戏剧的熏陶。她的父亲有三个女儿,达夫妮是第二个女儿。而达夫妮希望自己是个儿子,以满足父亲的期望。终其一生,她自视为男性,使自己的女性生活隐含了压抑着的冲突,不过她隐藏了这种感情,只在文字中显示自己的内心冲突。

达芙妮厌恶城市生活,长期住在英国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尔郡,康沃尔郡的生活方式保留了很多维多利亚时代的特征,也是写作哥特式小说的最好土壤。她的小说多以当地的社会习俗与风土人情为主题或背景,故有“康沃尔小说”之称。可以说,哥特式小说的艺术风格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民风乡俗,是理解、诠释达芙妮“康沃尔小说”的关键。

《蝴蝶梦》原名《丽贝卡》,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1938年由维克多戈兰茨公司(Victor Gollancz Ltd)首次出版,2003年由维拉戈出版社(vwagoPress)出版。书中成功地塑造了—个颇富神秘色彩的女性丽贝卡的形象,此人于小说开始时已去世,却音容宛在,并能时时处处通过其忠仆丹弗斯太太、情夫费弗尔等继续控制曼德里庄园,直至最后将这个庄园烧毁。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耐人寻味,人物描写浓淡相宜,读来悬念重重,引人入胜。小说中的男—位女性,即以故事叙述者身份出现的第一人称“我”,虽是喜怒哀乐俱全的活人,实际上却处处起着烘托丽贝卡的作用。作者通过1音景交融的手法,比较成功地渲染了缠绵悱恻的怀乡忆旧气氛和阴森压抑的绝望恐怖气氛,使本书成为—部畅销不衰的浪漫主义小说。

透过《蝴蝶梦》,读者能看到善与恶的共存。小说的主人公“我”——新的德温特夫人,作为妥协的善良人,与作为“恶”的化身的丽贝卡之间时时刻刻处于无声的对峙中。 “我”从刚入曼德里庄园时的平凡怯懦,到后来的迷失被动,以及重拾自我,逐渐适应了作为迈克斯的妻子、曼德里庄园女主人这样的角色。而丽贝卡———个“天使与魔鬼”交融、斗志旺盛、心机重重、不甘受控、道德败坏的“坏”女人,她身上展现出来的究其是魔鬼特质还是抗争精神,在今天这个时代看来,很值得探讨。

通过《蝴蝶梦》,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的矛盾心理。她虽然没有正面描写丽贝卡,却通过其他人的视角以及女主人公“我”的种种猜测与想象,塑造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女性形象——丽贝卡。丽贝卡不仅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权主义者,同时还是有着男性化性格特征的女性,她对男性怀有矛盾的情感,既羡慕男性的优势地位,竭力模仿男性行为,又因自己身为女性而对男性的优势地位有着强烈的不满情绪。作者通过丽贝卡表现出了自己的矛盾心理,一方面,反抗传统道德束缚对作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经过种种思想斗争,作者还是通过“我”透露出自己认同传统给予女性的社会角色,最终回归于家庭,寻求和睦家庭所带来的温暖,这是作者的最终选择。

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评论家福斯特在评论达芙妮·杜穆里埃的小说时说过: “英国的小说家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像杜穆里埃这样打破通俗小说与纯文学的界限,让自己的作品同时满足这两种文学的共同要求。”的确,从杜穆里埃的作品中,通俗小说家可以看到“和众”也有“曲寡”的深刻性,纯文学小说家能够看到“曲寡”完全可以“和众”的现实性。

此次翻译依据的是2003年由英国维拉戈出版社(Vwago Press)出版的英文原版著作。本书已有若干种中文译本,此次翻译参考了林智玲、程德的译本(2006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力求再现原书清新流畅、简洁明快的写作风格,尽量达到原作的完整再现。译文力求通过女性的视角来解读作者的意图,传达原作在塑造女性角色时所使用的文学象征手法,尽量体现人物的身份和态度。另外,译文充分阐释原文中的语言符号本身的意义以及词语的声音象征(如格律、音韵等),妥善处理文字在形象性、抒情性、含蓄性等方面的表达,尽量体现文学语言的幽默感、讽刺性、象征性、韵律感等。

当你阅读这部作品或观看相关影片之后,一定不会忘记那座富有神秘色彩的曼德里庄园,以及在故事开头就已死去却又时时处处摄人心魄的女主角丽贝卡。

书评(媒体评论)

没有一位通俗作家能够像杜穆里埃这样成功地打破文学门类的限制……她让自己的作品既达到通俗小说可疑的标准,又满足纯文学严格的要求,做到这一点的小说家寥寥无几。

——英国作家、评论家玛格丽特·福斯特

达芙妮-杜穆里埃在《蝴蝶梦》中选择了恰当的叙事视角,向读者展示了她在这方面卓越的技巧和能力。同时,这也是这部作品大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芒种》

出版于1 938年的《蝴蝶梦》是一部超凡的小说。……神秘和压抑的气氛呼之欲出,诡异迷人。

——USATOday

达芙妮-杜穆里埃的一生是奇妙的——自由自在,可钦可爱,勇敢而且独立自主。她的作品写来一气呵成,令人钦佩。

——冯亦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蝴蝶梦/中国书籍编译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达夫妮·杜穆里埃
译者 汪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47421
开本 16开
页数 3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5-06-01
首版时间 2015-06-01
印刷时间 201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2015022927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2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9: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