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哲学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基本上是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二分法的理论框架之中展开的,同时也出现了超越自由二分法的种种尝试。本文选以编者对自由概念、形而上学的自由概念与政治哲学的自由概念之关系的认识为指导,组织、编选了其中十五篇代表性的文献,所有的文章都是首次译成中文发表,而贯穿全书的主线就是编者对于第三种自由概念的形成理路及其可能前景的批判性了解。
| 图书 | 第三种自由/当代实践哲学译丛 |
| 内容 | 编辑推荐 西方政治哲学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基本上是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二分法的理论框架之中展开的,同时也出现了超越自由二分法的种种尝试。本文选以编者对自由概念、形而上学的自由概念与政治哲学的自由概念之关系的认识为指导,组织、编选了其中十五篇代表性的文献,所有的文章都是首次译成中文发表,而贯穿全书的主线就是编者对于第三种自由概念的形成理路及其可能前景的批判性了解。 内容推荐 西方政治哲学过去三十余年的发展基本上是在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二分法的理论框架之中展开的,同时也出现了超越自由二分法的种种尝试。本文选以编者对自由概念、形而上学的自由概念与政治哲学的自由概念之关系的认识为指导,组织、编选了其中十五篇代表性的文献,所有的文章都是首次译成中文发表,而贯穿全书的主线就是编者对于第三种自由概念的形成理路及其可能前景的批判性了解。 目录 总序 自由与怨恨(彼得·斯特劳森)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杰拉尔德·麦卡勒姆) 麦卡勒姆与两种自由概念(汤姆·鲍德温) 意志自由与人的概念(哈里·法兰克福特) 政治自由的悖论(昆廷·斯金纳) 第三种自由概念(昆廷·斯金纳) 消极自由:自由主义的与共和主义的(菲利普·佩迪特) 反权力的自由(菲利普·佩迪特) 民主与积极自由(弗兰克-米歇尔曼) 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约翰·格雷) “Freedom”与“Liberty”是孪生子吗(汉娜·皮特金) 两种自由在美国(朱迪思·史克拉) 圣茹斯特的幻觉(伯纳德·威廉姆斯) 从自由到自由权:一种政治价值的建构(伯纳德·威廉姆斯) 现代世界中的自由模式(阿尔布莱希特·韦尔默) 附录: 论第三种自由概念(应奇) 致谢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第三种自由/当代实践哲学译丛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应奇//刘训练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024341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475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50 |
| 出版时间 | 2006-03-01 |
| 首版时间 | 2006-03-01 |
| 印刷时间 | 2006-03-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62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D08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30.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0 |
| 宽 | 150 |
| 高 | 2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