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上下)(精)/典藏中华文化
内容
编辑推荐

杨力教授独立完成的《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丛书》是我国首部论著体形式,首部集文化、科学、文学为一体,首部囊括文、史、哲、医、自然科学成一套的大型综合文化巨著。

《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是这套丛书的第二部,共170万字,分上、下册。全书对中国华夏科学作了深刻的阐述,展示了中国五千年传统科学不朽的魅力和独特的探索规律。全书内容丰硕、论述独特,遍涉谋略、思维、智慧、辨术、军事、名著、经济、建筑、方法导论、多种自然科学、医学、生命科学……各章阐发皆很有启迪性,是一部论述以东方特色探索自然规律的集大成著。这套书既是一部极有珍藏价值的学术精品,又是一部雅俗共赏、读者面极广的大众书籍。

内容推荐

中国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文化古国,在这片壮丽的国土上曾经诞生了改变人类命运的四大发明,也曾经出现了第一个飞向宇宙而献身的人。还出现了相当精确的天文仪,地震仪……尤其历代灿如繁星的科学典籍,都表明了华夏这个智慧的民族从来就是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民族。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华夏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积累了具有独特探索规律和东方色彩的华夏科学。

本书作者通过华夏科学的研究,得出结论:探索科学的途经,并非只有以西方为优势的实验的、分析的和局部的一种,以《周易》为代表的全息的、综合的、整体的东方方法,同样是探索自然科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几千年实践证实,这两种方法只能互补并重,而不是取代,也取代不了。如同中医和西医一样,是谁也取代不了谁的。中西医的并重和互补证实了这一真理。本书通过华夏科学的探索有力地回答了这一真理。同时也提出了对科学的概念应该重新估价的反思。即在实验室里能够重复的只能是狭义的科学,广义的科学概念应该是:科学是实践的结晶,凡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都可总结为理论,升华为科学。

笔者通过《周易》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还发现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运动的元规律,即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阴阳的运动,这对研究自然科学具有重大启示意义。也是本书的重要价值之一。

本书共分15卷,30篇,171章,主要包括科学·创新卷、谋略·智慧卷、辨术家·辨术卷、意识·思维卷、建筑·经济卷、兵家·军事卷、甲骨文·启示卷、科学家·名著卷、易理·启示卷、哲学·科学卷、生命·科学卷、气功·科学卷、预测·科学卷、医学·预测卷、运气·科学卷,共十五卷。

全书以系统论述和专题探讨相结合的形式,对中国五千年实践的华夏科学进行了纵深的论述,总结了以《易经》方法论和东方思维模式为特色的、以全息的、综合的、整体的途径探讨自然科学的规律,具有很高的开拓价值。是一部以东方思维及方法论为特色的探索自然科学规律的集大成著。

全书观点新颖,引人人胜,不仅对广大的科学工作有开拓意义,而且对广大的各行业、各阶层人民大众都有启发价值。不愧是一部珍贵的实用的科学论著。

目录

总目录

上 册

第一卷科学·创新卷

第二卷谋略·智慧卷

第三卷辨术家·辨术卷

第四卷意识·思维卷

第五卷建筑·经济卷

第六卷兵家·军事卷

第七卷 甲骨文·启示卷

第八卷科学家·名著卷

第九卷易理·启示卷

第十卷哲学·科学卷

下 册

第十一卷生命·科学卷

第十二卷气功·科学卷

第十三卷预测·科学卷

第十四卷医学·预测卷

第十五卷运气·科学卷

试读章节

      第五节 中国历代重大政治阳谋及阴谋

 

中国历史上政治阳谋和政治阴谋叠出。其中,阳谋是指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的,能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能使生产发展、社会繁荣,能息战火、安邦宁民的谋略;而阴谋则是那些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导致国家分裂、民族不和、影响生产发展,引起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的诡计。

本节仅各举十余例,然亦可见一斑。

一、中国历代重大政治阳谋

1.周灭商之计——“翦商”

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美里八年,受尽屈辱。为接受纣王的考查,甚至咽下了被杀儿子的肉羹。放回后,以周文王为首,周武王、周公、吕尚、散宜生、闳夭组成的政治集团,为蒙蔽纣王而采取了“翦商”策略,即表面上频频向纣王纳贡,暗地里蚕食商土。周文王、周武王不断兼并周边诸侯,扩大国土,增强实力,最后达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史纪》)的状况。商纣王被周文王的臣服和纳贡所蒙蔽,终于把畏周强盛的视线转移到了惧东夷的干扰上。周武王等就趁商纣的主力在征服东夷的战线上,联合八百诸侯形成强大的联盟,终于以牧野之战一举灭了商,建立了西周,中国从此步入了封建社会。

按: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翦商之计,开了表面臣服,暗中图谋的先河,对后世政治谋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勾践灭吴——假为奴,真磨剑

战国时期,越国被吴王夫差灭国后,越王勾践听了范蠡的计谋,屈尊去替吴王养马当差,忍辱石室3年。甚至为表白诚心,竟在吴王病时去尝他的大便。当被放回后,便采用了范蠡“十年生聚,十年磨剑”的计谋,卧薪尝胆,终于逐渐强盛起来,最后灭了吴国,雪了国耻。也应了伍子胥:“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的所料。

按:

越王勾践采用范螽“十年生聚,十年磨剑”的谋略终于复了国,对后世奋发复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秦国并天下的重要谋略——“远交近攻”

战国时期,秦昭王当政时,范睢分析了秦国与邻国的形势后提出了著名的“远交近攻”谋略。秦昭王照此原则用扶弱抑强的方法争取中间势力,最后集中力量消灭最远最强_前国家,为秦国的大一统,也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按:

范睢的远交近攻使秦国完成了一统中国的大业,并且也为中国古代的政治谋略产生了影响。  4.据理力谏——李斯《谏逐客书》

战国时期,秦国秦王政为宫廷叛乱之故,竟把非秦国人的贤才一律驱逐出境。包括李斯那样的杰才也被驱逐。半路上的李斯向秦王政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蓁王政被李斯的谏言所启悟后广纳贤良。从此,秦国人才济济,为秦国的强大起到了重大作用。

按:

李斯的《谏逐客书》,其实是一篇请君纳贤书,不但改变了秦国对贤士的态度,而且也为后代树立了进贤纳才乃立国之本的典范。

序言

  我国著名作家杨力教授,经过数十年呕心沥血,在科技书的撰写取得了辉煌成就之后,又在文化、科学、文学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

杨力教授独立完成的《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丛书》是我国首部论著体形式,首部集文化、科学、文学为一体,首部囊括文、史、哲、医、自然科学成一套的大型综合文化巨著。全书把中国五千年以来灿烂的传统文化作了纵深的阐述,展示了中华民族瑰丽的文明智慧和辉煌的文化历程。全套丛书共分三部:《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共550万字。

三部书皆内容博大、论述精深,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是一部难得的传世之作。

全书文笔优美,引人入胜,有较强的可读性。尤其观点新颖,创见性强,对各阶层读者都极有启示。因此,这套书既是一部极有珍藏价值的学术精品,又是一部雅俗共赏、读者面极广的大众书籍。该书的出版,必将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

《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是这套丛书的第一部,共250万字,分上、下两册。全书对中国炎黄文化作了精湛的阐述,展示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瑰丽的历史画卷。该书以系统论述和专题探讨的形式,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典籍、人物、哲学、思想、宗教、艺术、文字……皆作了纵深的阐述,该书包括11卷,22篇,136章。

《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是这套丛书的第二部,共170万字,分上、下册。全书对中国华夏科学作了深刻的阐述,展示了中国五千年传统科学不朽的魅力和独特的探索规律。全书内容丰硕、论述独特,遍涉谋略、思维、智慧、辨术、军事、名著、经济、建筑、方法导论、多种自然科学、医学、生命科学……各章阐发皆很有启迪性,是一部论述以东方特色探索自然规律的集大成著。全书有15卷,30篇,171章。

《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是这套丛书的第三部,共132万字,分上、下册。全书对中国古典文学作了精辟的阐述。展示了中国五千年古典文学瑰玉的艺术风采。全书内容丰富,论述精采。中国古典诗、词、赋、散文,凡经典之处无不列入赏析,撷选入内。全书文笔优美,写作新颖,历代名家的艺术特色都作了精湛的评析,全书共11卷,86章。

全书写作新颖、风格独特,对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学素质将有深远的意义。

以上三部巨著,洋洋550多万字,文图并茂(共500幅图)内容博大,气势恢宏,集中体现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堪谓东方文化的集大成著。尤其全书文化、科学、文学皆出自一个作者之笔,充分展示了融汇贯通、纵横千里的优势,更有观止之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上下)(精)/典藏中华文化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420300
开本 32开
页数 206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676
出版时间 1999-07-01
首版时间 1999-07-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图书小类
重量 2.1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228
丛书名
印张 69
印次 3
出版地 北京
210
155
10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4: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