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起步的地方/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是由上海百家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一套为上海市民及各地游客纵深展示上海各个城区的大型丛书。

本书为丛书之黄浦卷,包括建设成就、历史沿革、胜迹新景、今昔名人等。重点围绕黄浦区地标性建筑,展新颜、谈故旧,在新与旧、远与近、深与浅的有序比照与变幻中,灵活地展示黄浦区的嬗变历程与演变特点,阐释黄浦区人文历史的细节与特征。

内容推荐

南市是一个上海“资格”最老的城区,是上海的核心所在,自1292年上海置县以来,南市七百多年来一直是上海的老城厢。而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则在南市之北,重量级金融机构云集、商贸文化高度发达。2000年夏,南市与黄浦两区合二为一,南市北市珠联璧合,从而使新黄浦区拥有了一大批诸如南京路、外滩、豫园城隍庙等等上海市著名地标。悠久的革命传统、深厚的人文历史脉络连接着这个中心城区的楼宇街市。纵观其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起步的每一个深深浅浅的脚印。

目录

出版缘起/001

总序(熊月之)/003

前言/011

在水一方

学院路:县署之地/002

陆家浜路:南市大马路/004

十六铺:上海水门/007

汉口路:公共租界工部局/011

中山东一路:外滩源/013

南京东路:中华商业第一街/016

人民广场:昔日跑马厅/020

北京东路:生产资料街/023

西藏中路:皮件街/024

金陵东路:骑楼风情/D26

文脉绵延

老城隍庙:一副联,一辈子/030

文庙:绿洲一方/033

上海博物馆:一只鼎/036

上海美术馆:从西到东/037

申报馆·申报纸/040

新永安大楼(七重天):高高的天线/041

大光明电影院:永远争第一/044

福州路:书店一条街/046

上海音乐厅:音乐人的摇篮/049

过往烟云

摇啊摇,摇到外白渡桥/056

半淞园·一条路/058

东风饭店:昔日的上海总会/059

圣三一堂:钟楼曾是上海最高建筑/061

中国通商银行:第一家中国人办的银行/063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大楼:前身是汇丰银行/065

天津路:钱庄一条街/066

白相大世界/071

星火日夜商店:今夜不打烊/073

四川中路:中国广告业诞生地/075

南北之旅

豫园:城中精品/080

湖心亭:喝出点味来/082

黄浦公园:从门说起/084

人民公园:人民的公园/087

佛教:沉香阁/088

道教:白云观/090

伊斯兰教:小桃园清真寺/092

基督教:沐恩堂/093

天主教:董家渡天主堂/095

风云际会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浩气长存/098

南京路:五卅惨案发生地/100

四明公所:两次抗争/103

三山会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遗址/105

国际饭店:上海原点/106

和平饭店:跷脚的奇迹/109

上海华侨商店:朋友,券有哦?/111

东方饭店:工人乐园/113

上海体育俱乐部:曾经是西侨青年会/114

观光隧道:江底穿越/116

城市穿梭

从先施公司到上海时装公司/118

永安公司:万变不离其宗/120

从新新公司到食品一店/122

从大新公司到中百一店/125

一个新世界/127

培罗蒙:西装的世界/128

中央商场:乓乓响的名字/131

王开照相馆:婚照大师/132

上海老街:情景再现/135

云南路:美食天地/137

上海故事

南京路上老银楼/140

丽如银行:外滩18号/142

搭界海关/143

敬业中学:初名申江书院/148

试读章节

中山东一路33号。

我第一次把这个地址写在通讯录上,是在二十多年前。那时我是个财贸记者,用今天的术语,算是个财经记者。当时上海主管外贸的市外经贸委机关在33号里面办公。在外白渡桥脚下的这个大院里,还有一些与外国搭界的研究机构,如上海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和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后来,33号里的单位越来越多,里面搭起了不少可拆卸拼装的活动房屋,在里面办公的有外经贸委的团委,有当时上海唯一向在沪外企提供雇员的对外服务公司等。

英国领事馆这个二层建筑,建成于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楼房的台基明显较高,说是考虑这里地势较低的缘故。底层竖向中段有五扇圆拱形窗,两边房间窗户是倒圆拱形。整幢建筑外立面原采用清水砖,屋顶用中国蝴蝶瓦铺成。为典型的英国文艺复兴样式。

这栋房子距今已有131年历史,是外滩最老的建筑;而被有些资料称为“外滩第一楼”的“外滩1号”亚细亚大楼,则建成于1906年。如果要算英国领事馆从老城厢搬到这里的1849年,那还得加上24年,这就有了155年的历史。

有了外国人,才有了外滩这个名字。老外把外滩叫做“Bund”,这一词儿源于印度语,意为“东方水域的江岸”,该词为英国人17世纪学自印度,后带到中国。

上海的一位历史研究人员认为:外滩的“外”应是“外国”之“外”。在明代,老百姓把外滩叫“黄浦滩”。到1860年,咸丰皇帝开始把外国人叫“外洋围人”,“外国”这个词开始在社会上广泛使用。在19世纪末宝顺洋行登的一则广告中,就用“外滩”代替“黄浦滩”。

有了外围人的外滩,成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一个缩影。

1843年的外滩,就有大量的私人码头。后来,英国人对所有的私人码头均不承认,并用钢筋混凝土筑了一条浚浦线,从此固定了外滩的岸线。外滩先是英国人专管领地,后来美国人进入,外滩变成了公共租界。

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英国怡和洋行进驻外滩,这是在上海开分号的第一家外国公司。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英国人修建了与外滩成“丁”字形的、专供外国人休闲的“花同(Park)弄”,这就是今天南京路的前身。自从1847年英国丽和银行进驻外滩,成为进入上海的第一家外国银行之后,各国银行纷纷进入外滩。截止1949年上海解放时,外滩共有外国银行六百余家、外国商业团体四千多个。不仅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其金融市场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号称“远东的华尔街”。

百年外滩同时也有了“万围建筑博览会”之称。同样是截止到1949年上海解放时,外滩在从外白渡桥到金陵东路这1500米的地段上,共有西式大厦一百二十余座。其中既有巴洛克风格,又有罗马风格和哥特式风格;集中了英国、荷兰、挪威、俄罗斯、德国和奥地利等17种最具代表意义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

外滩源,其实也是上海这个城市近代化的起点。

走进新世纪的外滩,点睛之笔落在了“外滩源”。

“外滩源”位于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东临黄浦江,北抵苏州河,西倚四川中路,南临滇池路,占地17.06公顷,为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现存有14幢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和一批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历经岁月沧桑的中外经典建筑。

当年,英国领事馆的落成,带动了周边的开发。圆明园路、虎丘路一带成了当时上海宗教、文化、商业的重要中心之一,有新天安堂、基督教青年会、基督教女青年会和真光大楼、兰心大戏院、东方学图书馆等等。这一带的建筑也多建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之间,集中了欧洲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装饰艺术派和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外滩源”项目是黄浦江两岸新一轮开发的四个重点项目中首个实质启动的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开发工程。规划中的“外滩源”将分为四个部分:东部的绿地花园与黄浦公园连接;西部各类建筑,将错落分布在虎丘路上新建的博物馆广场周围,旁边还将配有街廊式的商业广场、高级酒店、博物院等;苏州河畔亲水地带中,将出现风格各异的小型建筑;西南面将兴建五星级宾馆、高级商业中心等。整个工程将分三期完成,一期工程预计2006年基本建成。

2002年6月,“外滩源”保护与开发的概念性规划在市政府专题会议上获得通过,定下“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要求。上海市规划局和黄浦区规划局向全球征集“外滩源地区城市设计方案”。

2003年1月9日,“外滩源保护与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2004年5月7日,上海新黄浦集团与美国洛克菲勒国际集团举行签字仪式,组建中外合作企业,共同开发上海外滩源。

那么,我们将见到一个怎样的“外滩源”?

“外滩源”项目概念设计负责人告诉我们:第一是保留历史上留下的景观精华,这是一个带着历史印记、有特色、可识别的健康城市意象。第二是增加能够满足当代生活需求的附属设施,激活“外滩源”沉睡多年的城市肌体,赋予这个历史躯壳新的生命力,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都市综合体。

在空间上,“外滩源”有三个景观层次:其一是亲水景观,将苏州河畔的水域视线打开,增强亲水性;其二是大绿地,将原英领事馆花园完全敞开,把绿地景观还给市民;其三就是对圆明同路、虎丘路所在街区的历史建筑群进行外部修整和内部更新。

“外滩源”一期项目包括中山东一路33号的公共绿地扩建、半岛酒店一期、洛克外滩源、益丰大楼改造等四大主题项目,打造一个展示海派特色的商业和都市休闲综合区。

由源头而来的是整个外滩景观的大改造。原先外滩的11条快速车道变成4快2慢的车道,另有6条车道放到地下。这样,在外滩滨水区景观面积得到大大增加的同时,在现有宽度的基础上再增加15米到18米。此外,还建设了黄浦公园、陈毅广场、外滩金融广场和气象信号台广场等四个广场,使市民和中外游客得到更大的活动空间。

P14-16

序言

近代以来,上海的城市区划不断演变,上海的地图与文化格局也不断嬗变更新。从远东第一城市到国际一线城市,这些记载着上海光荣历史的代名词正是靠各个城区的繁荣与发展来见证的。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崛起的浦东犹如一颗闪亮的明星令世界瞩目,浦东陆家嘴地区的现代化建筑群正日益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新地标。而新城区的人文空间需要在新旧比照中不断寻求合理的定位,从而为上海的城市精神增加新的元素。此外,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有着丰富多样的江南民俗文化积淀,这些珍贵的民间遗存在现代化浪潮下仍然在老城厢和周边城区多有保留,离开了它们,上海这个洋味十足的城市就没有了根基。

为了更好地感受、理解大上海的人文成就,不仅需要一张张日益细化的实用地图、一个个以上海为主题的视觉片段,更需要综合运用文字与画面,以精确的地图为基础,以精彩的地标为导引,由远而近,层层展现围绕着那些著名空间的今昔传奇与浓郁人文,呈现一幅幅足以恒久定格、又充满回味的多彩画面。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是展示上海城市文化的最佳契机。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在全球金融风暴中顽强出土,并创下它有史以来新的历史纪录:它是创办一百五十多年来第一次来到中国,落脚上海;它是第一次把主题定位于城市,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它不仅以金融、商业、经济和科研等方面的成绩及地位举世瞩目,而且还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但立足于世界之林,上海还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在城市化作为世界发展趋势不断向前的今天,世博会为我们学习、借鉴和交流各国建设城市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样,它也为上海展现的城市形象、城市魅力和城市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为此,我们策划和出版了这套《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它在众多的世博图书中,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是在编排上。它是按照上海现在的行政区域,每个区县一册。

二是在构思上。它从各区县深厚而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中,选取精华;从特色街道、教育文化、名人故居、人文景观、独特建筑、名特商业和历史遗迹等角度予以切入;并辅以图片,生动直观,进而构成了一个七彩的上海。

三是在表现上。它突出和强化了人文的元素,对此进行了全景式和多侧面的观照。尤其是作者们调动自己上海生活的积累和体会,注重开掘和展现我们熟悉的上海景物和人事中间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情怀。

丛书既展示了上海,让世界了解上海;同时,也让上海人进一步认识上海,了解上海。

就在世博会开幕前,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计划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当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它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增添了新的内涵;为上海的明天,描绘了更为美丽的图画。

可以说,中国上海世博会举办的成功度及影响力如何,我们作为文化传播机构是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的。因而,这套丛书还仅仅是个开始。为建设文化大都市,还需要我们做更多的工作,花更大的精力和心思。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和奋斗!

上海东方宣传教育服务中心

上海百家出版社

2009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起步的地方/上海世博人文地图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念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500668
开本 16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8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5.13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