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静宁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话的形式,通俗、全面地反映了静宁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物产资源,它既是一部可读性颇强的著述,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部书,不但加深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故乡的认识,也为省内外、国内外人士了解静宁打开了一扇窗口。

内容推荐

静宁地处甘肃省东部,东靠六盘山,西依华家岭。距兰州200公里,距宝中铁路50公里,312国道线横穿腹地,素有“陇口要地”之称。现有46.6万人,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铅、锌、铁等十余种,且贮量丰富。

静宁是“人文始祖”伏羲的降生地,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也是红军长征会师的革命圣地。

目录

千年沧桑

静宁历史沿革/3

成纪县故址/1 1

德顺军与陇干县/15

南使城与静边寨/18

静宁战事记略/20

文物古迹/30

山川形胜

五台山/61

九龙山/63

文屏山/65

仙人峡/66

葫芦河/69

东峡水库/70

成纪文化城/73

往事悠悠

亦乐园与王藤/77

毛泽东宿营界石铺/79

红军楼的故事/82

巫仰光长征路上的“家”/84

于右任静宁访舅亲/86

回汉团结如一家/89

地下共产党在静宁/92

胡耀邦在静宁/95

民俗风情

神话传说/101

花儿歌谣/108

静宁社火/112

剪纸刺绣/122

婚嫁礼仪/132

丧葬习俗/144

农耕习俗/155

民居习俗/162

饮食习俗/166

服饰习俗/181

人物春秋

飞将军李广/1 91

隗嚣起兵成纪/195

李翕与《西狭颂》/1 97

西凉王李禹/200

诗仙李白/202

防御史曲珍/205

抗金名将/206

漕运总督慕天颜/219

受庆龙二三事/226

“公车上书”的举人王曜南/228

兴学重教的王尔全/229

白石弟子赵西岩/232

李世军事略/236

皮影收藏家马德昌/242

从放羊娃到司令员/246

哀牢山上一青松/249

黄土地上的歌/251

后记

试读章节

后来,周武王伐纣而取胜,放逐戎人回到泾水、洛河一带。到了周穆王时,西戎不服朝贡,遂两次率大军西征犬戎,最后一次讨伐战斗中,捕获五位犬戎王。又得四只白鹿,四只白狼。周穆王后来把这次征服的大量的犬戎俘虏都逐放到平凉、六盘山一带。懿王是穆王的孙子,他在位时,王室已经衰败,各地的戎狄人相互间进行战争,他们“暴虐中国,中国被其害”(《汉书·匈奴传》)。由于国力衰弱,四夷“荒服不朝”,于是他命虢公率领六师讨伐平凉一带的戎人,获得马匹千余。

西周厉王、宣王、幽王时期(公元前877年至公元前771年),与西戎的战争几乎年年发生,他们“灭犬丘大骆之族”、“讨西戎”、 “破西戎”、 “伐太原戎”。由于对西戎的一次次的军事征伐,激怒了各地戎人,他们纷纷联合起来,反抗征伐,举行保卫领地、捍卫生命的战斗。于是造成了宣王六年(公元前822年)“诛西戎”的战争中,大夫秦仲被西戎人杀死的悲剧。

西戎在百年的战争中锻炼了自己的民族,他们越来越坚强,军事实力也越来越强大。到周穆王的二百余年后,即周幽王时,为“避犬戎难”,逼迫“东徙洛邑”。最后周幽王终被西戎人怒杀于陕西骊山之下。这一时期,西戎发展很快,泾、渭两水流域的葫芦河、清水河、成纪水河谷,都为犬戎所据。

《史记》和《汉书》等史书都有大量的关于西戎族生活于关陇地区的记载, “(秦文公)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于是渭首有狄、猕、邦、冀之戎(狄,狄道;邦,即上邦县,冀,即冀县)。泾北有义渠之戎(义渠,县,属北地郡也),洛川有大荔之戎(洛川即洛水;大荔,古戎国,秦获之,改日临晋,今同州城是也),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扬拒、泉皋之戎。颍首以西有蛮氏之戎”。

戎王派遣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祖先是晋国人,逃亡到戎地,但仍能说晋国的语言。戎王听说秦穆公很贤能,因此派遣由余来观察秦国。穆公向他展示华美的宫殿建筑和聚藏的钱粮珍宝。由余说: “这些东西,如果是教鬼神完成的,就太过劳动鬼神,如果是教民众完成的,就是劳苦了百姓。”穆公很惊讶由余的回答……

宋夏静宁之战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知渭州曹玮在陇山外拓建“山外四寨”,其一便是静边寨。静边寨本是唐代的南使城。沦没蕃人手中,讹日“南市城”。收复后真宗皇帝期望西北边境能从此和平安静下来,就诏赐了“静边”这个名字。后来曹玮指使刘沪经营静边,并以此为基地向南逐渐收复结公寨(庄浪南湖)和水洛,打通了秦渭交通线。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韩琦建德顺军(军城故址在今隆德县城),以静边寨属之。

宋人曾公亮的《武经总要》说,静边寨“西控捺龙川、天麻川戎马来路”。《宋史·地理志》记载:“东至德顺军七十里,西至第十七堡三十里,南至威戎堡三十里,北至隆德寨五十里。”按《静宁州志》,天麻川是指细巷谭店到城川靳寺的川区,抛龙川是祁川乡至张家小河的川区。静边寨就在今城川乡靳寺村和鲍家嘴村附近。

静边寨除控制西戎来路外,还有两个优势。其一是地处“秦渭之扼”,是连结天水和平凉即丝绸之路东南二道的要卡,其二是它的前身是唐陇右牧所属的南使城,且有开展茶马互市、经管军马、置办榷场、进行边贸的理想条件,所以,它就成为宋夏争夺的重要目标。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十月,西夏军进攻静边寨,宋军击毙西夏骁将统军使仁多咬丁(或作仁多嵬丁)取得大捷。《宋史》记载了这一事件,从中可以窥知战斗的大致情形。

先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宋夏和议未成。到元丰七年初,夏人发兵围攻李宪于兰州,最终未能攻下而退去。四月,夏又以叶悖麻为都统军,咩讹埋为副统军攻安寨堡,以二夏酋败死告终。六月,夏又以仁多咬丁为都统军,领军偷袭德顺军,德顺军巡检王友战死。夏人旨在剽掠和复仇,因此不守而去。

P21-22

序言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中共静宁县委书记 李雪峰

2000年冬,我来静宁主持县委工作。在此之前,我对静宁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静宁的文化教育非常突出,名优特产享誉全国。当我和静宁人民朝夕相处时,我强烈地感受到静宁最突出的还是淳朴厚道、扎实苦干的静宁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成为静宁今天发展的支撑。

悠久的历史,凝结着静宁人民千百年来艰苦卓绝的努力,负载着静宁人民生生不息的奋斗传统。静宁的历史,就是静宁人民前仆后继的创业史;静宁的历史,也是静宁人民重教兴学、革故鼎新的文明史。早在7800年前,静宁就有人类采集、狩猎的活动。并开始了农作物的种植。在距今7000年-5000年间,静宁先民们过着定居的农牧兼营的生活,开始驯养家畜,开始制陶、制革、纺织、编制及加工石骨器。战国时期,静宁属秦国管辖,秦长城经过今县境西北。西汉初,这里置成纪、阿阳二县。唐贞观年间,县境北部成为南使管辖的牧地。宋以来,这里曾设过“茶马互市”的榷场,也是“戎马驰驱”的战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静宁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静宁的面貌日新月异,经济建设成就日益显著。尤其是进入21世纪,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第三产业异常活跃,社会事业蓬勃兴旺,城乡群众安居乐业,静宁人民开始向小康迈进。

古之源,今之流。鉴古创新,拓展未来。由省委省政府领导、省新闻出版局和甘肃文化出版社策划组织的甘肃史话丛书近期即将出版,《静宁史话》入编其列,实可喜可贺。它的出版发行,对宣传静宁、提高静宁知名度具有积极意义,对激发广大群众热爱静宁、建设静宁、振兴静宁将发挥重要作用。值此,我代表中共静宁县委、静宁县人民政府对为此书出版给予悉心关怀的省上领导和各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为此书编纂付出艰辛努力的各位同志表示诚挚的谢意!

后记

静宁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人们,无论是生长还是曾经旅居于此的人们,无不对这里怀着深深的眷恋与思念之情。无论是故道风情还是边塞风烟,无论是沧桑岁月还是如花季节,静宁都以其特有的魅力,引发了多少人的联想与遐思。自古来,静宁人或耕或读、或工或商,骨子里透出的都是一种敦厚淳朴、积极向上的气息。

《易》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十年前,我与知三君就草拟了《静宁史话》纲目,因种种原因搁浅。时至今日,借助甘肃史话丛书编纂出版的东风,我与知三、必成、晓宏诸君共商纲目,把静宁历史长河中的珠宝采撷整理,编排付梓,以慰前人,以激来者。

在编纂过程中,我们查阅了《静宁县志》(1993年版)、《静宁文史资料》(1—4)、《静宁党史资料》(1—2)及有关书籍资料,并对其中有些篇章予以采用或删改,依编辑体例规定,未能一一署名,敬请各位作者谅解。

《静宁史话》的编辑出版,是在静宁县志第五届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在省新闻出版局、甘肃文化出版社的指导下开展的。县委书记李雪峰在百忙之中审阅编目、撰写序言;县政府张正县长,陈玉梅、李雪云、景笙芳副县长都给予了热切关怀和悉心帮助;县志办公室副编审吕安宁、编辑武瑛、景永学同志校阅了部分书稿,编辑韩建福、静宁一中学生雍伟烈整理了部分照片,王丽卿打印了部分稿件;静宁二中一级语文教师程东管、县委党校讲师吴川会分别完成了“往事悠悠”、“山川形胜”部分资料的收集和编写;兰州时代彩印中心编排打印了全部书稿;省志办正地级巡视员张克复、甘肃文化出版社副编审管卫中、我的叔父张春贤为该书编纂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经验不足,错误疏漏之处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

张占社

2004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静宁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占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89736
开本 32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4-07-01
首版时间 2004-07-01
印刷时间 200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2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09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0:5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