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登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史话的形式,通俗、全面地反映了永登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物产资源,它既是一部可读性颇强的著述,又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部书,不但加深了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于故乡的认识,也为省内外、国内外人士了解永登打开了一扇窗口。

内容推荐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这是一块秀美的山川,这里地灵人杰,孕育了历代勤劳智慧的人民和无数杰出人物,引来了历史上无数达官显贵、墨客骚人和海内外游客。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河西走廊的门户——永登。它位于祖国版图的几何中心、黄河上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西汉在河西地区建立最早的县之一,自然、地理、历史、经济、文化条件得天独厚,是保留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比较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县域经济发展居陇右前列。被誉为玫瑰之乡、龙的故乡。

目录

千年沧桑

永登县名的由来/3

永登龙/7

燧人氏时代的永登/10

鼓的鼻祖彩陶鼓/12

史前居民及文化/14

殷周时期的属辖和居民/17

西汉长城第一塞——令居/19

西汉时期四县治/21

汉代长城的起点/23

永登建置沿革/27

丝绸之路黄金道/29

西夏重镇红城子/30

水磨沟摩崖石刻/32

明朝中后期永登教育的发展/33

明代长城的兴废/36

鲁土司家族/38

茶马互市/41

永登土司满天飞/43

清代永登驿站多/46

《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47

满城/49

往事如歌

赵充国永登屯田/53

东汉功臣马武/55

窦允在八宝川/57

秃发乌孤发祥地/58

庄浪河川里的可汗/59

李自成农民军攻占永登/61

葛衣先生与三贤楼/63

庄浪之战/64

六世达赖在连城/65

嘉庆帝的龙袍/66

林则徐两到永登/68

寄驻永登的西宁办事大臣/69

陕甘总督沈兆霖之死/71

左宗棠与永登/72

清末回民起义在永登/74

永登大地上的千古绝唱/76

李义勇救陈正魁/78

国民军与西军之战/79

悲壮的“红俘三团”/81

吴佩孚落魄青寺村/82

蒋经国永登见闻/84

于右任遗墨/86

张大千轶事/87

中共河西支部/89

牛青天血洒哈家嘴/90

抗战时期的“俄国站”/91

中国的“吉卜赛人”/93

永登起义/99

叶剑英元帅《西游杂咏·永登》/101

十世班禅到连城/103

人物春秋

马太太降王蟒/107

明朝探花黄谏/109

连城公主/111

风颠禅师小记/113

李佛与西安碑林《达摩图》/116

清代名将王进宝/121

西宁总兵张世伟/123

武臣巨擘岳钟琪/124

著名战将纪成斌/128

勤政爱民的文学家牛运震/1 29

诗人保鉴/130

将军何虎臣/132

抗日英雄马禄/133

陇上学者周应沣/137

秦腔名净袁天霖/139

国医高手关文清/141

革命烈士张振声/142

物华天宝

吐鲁沟/147

鲁土司衙门/152

红城大佛寺/155

永登境内古城多/157

永登八景/158

红市花灯/160

香炉山/1 61

青龙山/1 63

仁寿山/1 66

猪驮山/1 67

石屏山上砾哒寺/169

玫瑰花香飘万里/171

药泉碧泊虹鳟鱼/172

连城林区的食用植物/174

连城林区的珍稀动物/1 76

岔口驿马/1 78

坪城细毛羊/178

秦王川里“和尚头”/1 80

苦水烟丝/181

陇上名吃金鳟营养宴,182

糜面疙瘩烧锅子/183

羊羔披毡衫/184

备受尊崇的峨巴爷/185

社火/187

苦水下二调/1 90

木偶和皮影戏/1 90

自行车运动员的摇篮/192

还看今朝

沙田沧桑/197

《松山驿纪事》和引水入秦/199

东干渠史略/201

胡锦涛同志两到永登/203

乔石同志视察引大/205

李鹏同志情系永登/206

朱镕基同志视察引大/207

温家宝同志视察引大/209

宋平同志与引大工程/210

陇上“都江堰”——引大入泰工程/213

日新月异的永登县城/218

后记

试读章节

二人前往马家户沟采集,得恐龙化石多块和鳄鱼骨头一具,装箱运往南京中国地质调查所古脊椎动物研究室,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泰斗杨钟健主持,修复与研究,写有《甘肃享堂脊椎动物化石简报》,断定海石湾地区为丰富的古爬行动物化石产区。消息传出,引起了古动物界对海石湾的关注。1948年,中国地质调查所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又派米聚恒、刘东生奔赴海石湾,采集到恐龙的部分脊椎和肢骨化石。1955年,西北石油局民和盆地采油队再次进入海石湾,采集到部分恐龙骨骼化石。1956年,刚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出黄为龙带领的考察队来到海石湾,又采集到恐龙的部分骨骼化石。从1947年到1956年的十年间,古生物和地质工作者共四次来海石湾,采集到较完整的恐龙骨体化石,先后转运北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由杨钟健主持,对这些恐龙化石鉴定与研究,并撰写了《甘肃永登海石湾北中生代爬行类化石之发现》和《中国的新蜥脚类》两篇论文。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正式命名,便习惯地称它为“永登龙”。

关于“永登龙”化石的产生还有一段故事呢。

1.4亿年以前,如今的海石湾一带是一片浅水湖泊。那里气候温暖湿润,是恐龙繁衍生息的好地方。湖中鳄鱼出没,身材巨大的“永登龙”悠闲地在湖中寻找着食物;湖畔林木茂密,跃龙、剑龙等食肉恐龙在林中时隐时现,窥视着猎物;天上翼龙巨大的身影不时掠过湖面上空……

“永登龙”头很小,体重达四五十吨,身长二三十米,是恐龙家族中的巨人。它性情温和,不喜欢争斗。它时而在湖中,时而在绿茵茵的岸上寻找食物,它必须一刻不停地吃食物才能维持生命。

有一天,一只“永登龙”正在湖岸上啃食嫩草。突然一声凄厉的嗥叫声从不远的树林传来。它抬头望去,只见一只剑龙张着血盆大口,正在扑食一只向湖中逃窜的鳄鱼。也许这凄厉的嗥叫声打破了它的平静生活,也许这位不速之客侵犯了它的领地……它伸长脖子,愤怒地吼了一声,想把剑龙吓跑。剑龙一愣神,受伤的鳄鱼乘机逃回湖中。剑龙看到口的食物溜掉了,便恼羞成怒,发出低沉、可怕的咆哮,从它后面一跃而起,狠狠地咬了“永登龙”的尾巴一口。“永登龙”巨痛难忍,大吼一声,用它那巨大的尾巴狠命地朝剑龙打去,剑龙被打得“嗷嗷”直叫,连滚带爬地逃走了。“永登龙”拖着受伤的尾巴,蹒跚着一步一步走向湖中。

这只“永登龙”的伤口很快愈合了。它和往常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在波光粼粼的浅水中寻找着食物。有一天,它刚爬上湖岸,一种异样、不祥的感觉袭上它的心头。它本能地停下来,抬起头向四周张望。突然,一道耀眼的蓝光从湖面掠过,接着一声“轰隆”巨响,它脚下的土地裂开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大地剧烈地颤抖起来,大地震发生了!没等它反应过来,便陷入这道可怕的大裂缝中,随着大地的剧烈摇晃,裂开的地面又合拢到一起,它被永远地、深深地埋进了这无底的深渊。

从侏罗纪到白垩纪,从第三纪到第四纪……地球经历了千百万年漫长的演变过程,这只“永登龙”变成了化石。它记录下了侏罗纪恐龙时代的鼎盛,记录下了地球沧海桑田的巨变和生命进化过程的久远。

这具整整与世隔绝了1.4亿年之久的恐龙化石,直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才被我国地质工作者发现,重新见到了太阳。

1957年4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又在四川省合川县太和镇采集到一具恐龙骨架化石,1964年被运送到北京。1965年,经杨钟健及其弟子赵喜进教授,对于“永登龙”和四川合川出土的恐龙化石进行对比研究,分别装架复原,将其归类为世界最大的食草恐龙蜥脚类。将四川合川的标本命名为合川马门溪龙正型标本,这具标本已运回四川,现由四川理工学院(前四川地质学院)保存;

P8-9

序言

神奇的土地

      永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杨兴普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中国历史上先期进入文明的祁连山绵延逶迤到东南端后延伸出六条龙脉,形成她坚实的骨架;负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黄河一级支流庄浪河和二级支流大通河日夜不息流贯全境,给她不断注入鲜活的血液。远古时期,这里龙象瑞生,大通河流域发现了令世人震惊的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依山傍水的河谷地带留下了肇始中华文明的燧人氏活动的足迹;这里有迄今我国境内发现最早的青铜制品,出土的史前彩陶鼓被誉为“鼓的鼻祖”,这些已成为中华上古文明的标志。如今,这里是国家大中型企业布点的重要区域之一,是中国苦水玫瑰的原产地和全国玫瑰产量最大的地区之一,闻名于世的引大入秦工程为这里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这里既有作为中华文明创生最早地区之一的荣耀,又有现代文明发展带来的自豪。

这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一万多年曲折而漫长的历史进程,浓缩了龙种文化、燧人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陶鼓文化、长城文化、丝路文化交相融合的全部历程,演绎了燧人氏人工取火、先民制作“彩陶王”、汉武帝修筑令居塞、霍去病率骑西征、赵充国留兵屯田、隋炀帝西巡、玄奘沿庄浪河西上取经、岑参赴任、刘元鼎会盟、林则徐西行、左宗棠剿抚、茶马互市等一幕幕绝妙史剧,在这块大地上留下繁多遗迹。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景观。

这是一块秀美的山川。近百处文化遗迹、名胜景点星罗棋布,耀人眼目。庄浪河、大通河、咸水河流域出土了大量史前文化遗存,马家窑文化遗址分布密集;汉唐之际,这里数百公里通道是丝绸之路的黄金之道,东西文明交汇繁荣的影踪遗俗至今犹存。这里有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土司衙门建筑群和汉、明长城为代表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址,有“天下第一鼓”兰州太平鼓和“陇上济公”苦水李佛鎏金铜像等驰誉神州的传统人文景观,有以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及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传承着历史的智慧和灵光,闪耀着大地的富足和灵性。

这里地灵人杰,孕育了历代勤劳智慧的人民和无数杰出人物,引来了历史上无数达官显贵、墨客骚人和海内外游客。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胡锦涛、李鹏、乔石、朱镕基、温家宝也曾先后光临永登,更使这块土地光彩四溢,声名远播。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河西走廊的门户——永登。它位于祖国版图的几何中心、黄河上游,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西汉在河西地区建立最早的县之一,自然、地理、历史、经济、文化条件得天独厚,是保留中华民族古老历史文化比较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县域经济发展居陇右前列。被誉为玫瑰之乡、龙的故乡。

大力推进永登的文化事业,让外界更多地了解永登的历史文化,走进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机勃发的新永登,并让广大读者深切感受历史启迪的无穷魅力,是我们编纂《永登史话》的初衷和基本出发点。

后记

《永登史话》一书是根据甘肃史话丛书编委会的安排编纂出版的。

永登县党政领导对《永登史话》的编纂极为重视。中共永登县委书记魏志乐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兴普任主编,并亲自拟定编纂提纲,字斟句酌地审定稿件及照片:县人民政府县长李彦龙审阅了《永登史话》编纂提纲,并解决了编纂、印刷等费用;县人大副主任杨兆贵主持编纂日常事务工作,协调解决编纂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县政协副主席何应泉为本书题写了扉页书名。县政协办公室、县文化体育局、县委党史办、县文工团对本书的编纂工作予以大力支持和配合,抽调张得义、翟翔、赵小东等得力工作人员参与编纂工作。县图书馆、县档案馆亦为本书编纂工作提供了大量资料。

参与本书稿件撰写工作的有翟翔、张得义、赵智远、苏裕民、魏星斗、杨天岳、张月玲、芦临龙、王建国、祁重泰、马俊平、郁俊、孔祥禄、康永礼、杨永爱、王仁武、火泽东、杨培基、赵小东、周承武、张永萍、火勋燕、李菊莲等同志。原县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已故离休干部赵鹏翥先生,生前钟爱永登地方史志研究。留下了大量文章和资料,为本书的编纂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了提高质量,本书编辑还特意选用了著名作家李禾、赵燕翼以及兰州市总工会原副主席缪树德等人的文章。,在本书稿件编纂过程中,曾参考吸收了部分已公开发表的文章的素材、观点和资料,还选用了画册《希望的永登》部分照片。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谨向原作者、摄影者表示衷心的谢意。

甘肃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副主任张克复,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郑炳林,曾对本书的初稿进行过审阅,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甘肃文化出版社社长谢国西,副编审、文学评论家管卫中,永登一中高级教师、甘肃省历史学会理事魏星斗等同志,对此书的编写多次作具体指导。在此,谨向张克复、郑炳林、谢国西、管卫中、魏星斗等同志表示感谢。

承担本书具体编辑工作的翟翔,系永登县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曾主持《永登报》编辑工作八年,副编审,现任永登县文体局党总支书记;张得义,系永登县人,大专文化。现任县政协学习宣传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承担本书摄影工作的是县建设局原党委书记兼副局长张德胜。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史实与增强可读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凡是有争议的历史问题,一律采用史学界普遍认同的观点,个别分歧较大的争论问题,则尽可能对争论各方的观点都予以介绍。但是,从远古到现代,以15万字的篇幅和不到6个月的时间全面介绍永登的历史,显然是不现实的。加之从事具体编辑工作的人员水平有限,使本书的差错疏漏在所难免,恳切希望读者予以指正和谅解。

编者

2004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登史话/甘肃史话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兴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089705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3
出版时间 2004-07-01
首版时间 2004-07-01
印刷时间 200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5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4.24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10
14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