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点燃创新之火--创造力开发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既涉及创新教育的基础知识,又十分注意其实际应用;既汇集了国内外创新教育的主要成果,又包含着作者的创见;既有鲜明的理论观点,又有丰富的实例资料。适合大中专及以上学校的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广大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点燃劳动者的创新之火,特别是点燃大学生的创新之火,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本书既涉及创新教育的基础知识,又十分注意其实际应用;既汇集了国内外创新教育的主要成果,又包含着作者的创见;既有鲜明的理论观点,又有丰富的实例资料。写法上既安排模块,又独成体系;编排上既用实例开头,又显生动活泼;形式上既深入浅出,又与读者互动。

本书适合大中专及以上学校的学生、企事业单位员工等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讲 学子创新正当时——创新概述/1

第二讲 决胜未来的选择——创造力开发/23

第三讲 让创意在大脑中闪现——创意思维/52

第四讲 扬起创新的风帆——创新智能的奥秘/76

第五讲 开启智慧之门——不同凡响的创新思维/111

第六讲 人格是这样铸成的——创新人格因素/154

第七讲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何搞好一流的教育/184

第八讲 送你一把金钥匙——创造原理与方法/214

第九讲 给你一支金手杖——创造方法与应用/247

第十讲 走向成功的道路——创业/284

第十一讲 创新的硕果——创效/310

第十二讲 心动不如行动——创新能力应用/340

主要参考文献/368

后记/369

试读章节

 (一)开发创造力的科学:创造学

1.创造学是研究创新活动的规律、开发人的创新潜能的综合性科学

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人类创新活动史,就是人类永无止境地改造世界,也改造自身,不断获得进步和自由的历史。但是,人们长期以来,崇拜、褒奖、歌颂和羡慕的,只是创新的成果和成果给大家带来的利益和财富。人们很少真正了解创新活动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创造学的诞生终于让人类理智地跨出了这一误区,创新学通过对历史大量创造事实的研究,探寻创新活动的规律,用这些规律促进各种形式的创新。创造学的普及,还将一般人原来认为十分神秘的创新思维,为每个有志于创新的人所掌握。

2.创造学是一门软科学性质的新兴学科

创造学并不是研究人类在科学、技术、艺术及别的领域的原理、技术、结构、方法。例如,它不研究激光发生器的构造、原理,却可以用创造技法中的组合法开发出激光的众多新用途;它不去研究爱迪生留声机唱片纹路的深浅宽窄,却可以用创新思维的类比联想思维,在技术问题尚无人着手去解决之前,大胆设想用激光代替金属唱针,提出激光唱机的发明构思。再如创造学对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的研究,是着眼于爱因斯坦相对论是怎样创立的?他的思维路径是什么?他的实验是怎样设计出来的?爱因斯坦又是怎样提出广义相对论的?……创造学之所以研究惊动世界的相对论是怎样从爱因斯坦的大脑中诞生的,为的是揭示其中的规律,使人们了解创新思维的方法,帮助更多的人,更多的普普通通的人,用创造学的原理和方法,敲开原以为很神秘的创新之门。所以,创造学本身不是以具体物质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以许多不同的物质系统及其运动形态的创新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使创造学成为一切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及其他领域创新的有力武器,具有普遍的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3.创造学的目标是开发创造力

研究和学习创造学的目的,是开发创造主体的创造力,提高人的创造水平。因此,学习创造学,既要获得创造学知识,又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提高创新素质,投身创新活动,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但远不是人才资源强国。而人力与人才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创新力。创造学对我国多达2000多万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门值得重视的学科。学习创造学,开发创新力应作为一项战略措施纳入教育之中。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开发创新能力。P8-9

序言

——创造使世界飘荡着诗意

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与其他生灵共享的自然界,另一个是人类创造的文明世界。创造,使人类这一平凡的物种在严酷的生存竞争中战胜所有的对手,缔造了辉煌的文明。我们今天享受的一切文明,都是前人创造的成果。在某种意义上,文明与创造是同义词。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后来消亡的文明,发现消亡的原因无一例外是由于它们不再具有创造的活力,无法应对环境的变迁和外部的挑战。人们十分赞赏古希腊创立自然哲学的先贤和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巨匠,他们涉猎的领域千差万别,为人治学风格迥异,然而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创造才能。近代科学诞生之后,深刻改变人类宇宙观念与生存方式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杰出的创造性想像和独辟蹊径的探索。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核心。

教育是人类最伟大的创造。由于教育,人类个体可以分享漫长岁月里人类整体获得的经验与知识。然而,我们经常忽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学校总是以过去的知识告诉人们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而这种知识与未来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距。前人探索与创造的成果构成了教材的主要内容,这些成果受到当时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水平的制约,而在成书的时候,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最新的成就无法纳入其中。当学生在校园里学习这些成果的时候,世界又发生了变化,人们永远无法得到完全满足未来需求的知识。如果没有创造,知识只能帮助人们重复过去的道理,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创造力使知识活化,赋予知识灵魂,它是人类过去的经验与未来命运之间的桥梁。

科学真正的价值在于丰富人类的知识,帮助人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新知识不是演绎出来的,它是创造的产物。实际问题从来不会重复,人类经常面临以往从未出现过的难题,唯有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解决它们。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以知识为载体,塑造人格、培育创造才能的历程。创造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气质,它令世界充满生机,飘荡着诗意。

由夏昌祥教授和鲁克成教授主编的((点燃创新之火》一书是一部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形势发展的创新教育教市才;是一部内容丰富实用、形式生动活泼的创新科普读物。由于《点燃创新之火》一书具有注意启蒙性、强调模块性、重视开发性、深化教育性、突出应用性等鲜明特点,因此,该书必然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普及性、实用性和推广性,对全国开展创新教育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点燃创新之火》一书的普遍使用,无论对学习该书的学习者,还是对使用该书开展创新教育的单位或学校,甚至对使用该书开展创新教育的地区都将在激发学习者创新热情,提高学习者创新技能,创造单位、学校优美和谐的创新环境,推动学习者多出创新成果,提高学校办学品位等方面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愿《点燃创新之火》一书能为更多的读者和单位、学校带来更多的收获!

张开逊

2005.6.20

后记

本书在35所院校的38位热心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这是多所高职高专院校联手开展“强化创新教育,促进学生就业”研究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也是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为推动全国创新教育广泛开展所做的微薄贡献,更是多所高职高专院校为促进我国高职教育尽快办成教育部部长周济院士所期望的“世界最先进的高职教育”目标所进行的初步努力。诚愿我们的探索能够开花结果!由于时问紧、任务急,加之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由夏昌祥负责全书的整体结构设计、内容编写构思和最终修改定稿。鲁克成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补充和完善,并完成了全书的统稿工作。具体分工为:夏昌祥、齐福荣、胡惠君负责第一讲,苏志刚、李忱、黄根隆负责第二讲,赵文亮、侯元、王栅负责第三讲,张亚杭、介晓磊、杨金华负责第四讲,董刚、陈建民、陈玉华、聂曲负责第五讲,温景文、马必学、蔡昌荣负责第六讲,高林、高忠武、杨莉惠负责第七讲,鲁克成、王志勇、陈传伟负责第八讲,胡晟、侯元、李友清负责第九讲,李玉红、周延波、刘勇负责第十讲,罗志、张方明、李迈强、杨永锋负责第十一讲,万金保、杨国祥、李兴旺负责第十二讲。

本书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主席李进担任主审。我们对包括李进主席在内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编写本书的一切人士一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点燃创新之火--创造力开发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昌祥//鲁克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30161512
开本 16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305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