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来自阴间的信/玛利亚侦探社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你是想使自己的侦探水平变强,试试你抗拒恐怖的底线,又想在轻松中侦破案情,那就不要错过本书噢!金城东一的父亲金城忠男在五年前已经死了,可是他却在今天收到了父亲的来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由主人公香玲和你一起分析案情,揭开谜底。

内容推荐

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踉踉跄跄地走进了玛利亚侦探社。香玲用怀疑的眼光看着金城东一。金城东一想请侦探社帮他寻找失踪多年的父亲。他父亲原本是个大富豪,但在五年前带着巨额财产突然不知去向。几天前,东一突然收到父亲的来信,信上说:“我就是死了,也不会给你一分钱。”

年迈的父亲和500亿日元的财产到底在哪里呢?

为了爱和正义,香玲和她的小伙伴们又出发了……

目录

序幕/1

一 时隔五年的来信/5

二 意气风发的社长/16

三 大富翁的女儿/26

四 信中之谜/40

五 不能放弃的爱和正义/50

六 恼羞成怒的金城东/66

七 宝玉寺秘密/76

八 从坟墓里挖出来的罐子/88

尾声/107

导读/110

试读章节

玛利亚侦探社里,香玲,也就是佐伯香,正和星将道悠哉游哉地下着将棋。

说起将棋,两个人的水平真有天壤之别。厉害的那个是将道。大概是因为他的名字本身就含有“将棋之道”的意思吧.仅从名字这一点来看,香玲的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嗯……嗯……嗯……”香玲一直哼哼个不停。

“香玲,你快走呀!”

将道一脸的不耐烦。

“将道你催什么催呀!你不是告诉我说,将棋是一种思考的游戏吗?可我一思考,你就一个劲地说‘快点,快点’,真是的。别催了,行不行?”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香玲横眉怒目。

将道用食指推推眼镜,嘟嘟囔囔地说:“那我就自言自语呗……我赢啦!”

“咦?”

“别‘咦’了,你的‘国王’已经无处可逃,我必胜无疑啦!”

将道得意地笑了起来。突然,香玲一把抓起自己这一方的“国王”,高高地举在空中。

“扑——‘国王’终于起飞了!真厉害啊,我的‘国王’可以进行超越时空的飞行!你怎么也抓不到啦!”

 香玲兴奋地嚷着,就像一个播音员似的。

“你这个卑鄙的家伙!”将道生气地站起来追着香玲。正在这时,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

两个人停止了嬉闹,相互看了看。

过了一会儿,敲门声又响了起来。

“请,请进!”香玲别着嗓门应声道。

门被慢慢推开,露出一张陌生的中年男子的脸。(P5-7)

序言

“乐天园”养老院坐落在大海边。四月的大海像一颗巨大的宝石,晶莹璀璨,闪耀着炫目的光芒。

春天和煦的阳光倾洒在“乐天园”养老院的院子里。一位老人坐在轮椅上,呆呆地眺望着银光飞溅的大海。

老人名叫金城忠男,他已经在乐天园度过了五年的时光。

“金城先生,您冷不冷?”坐在轮椅旁边的护理员安田友纪轻声问道。

但金城老人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他依然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大海,似乎没有感觉到友纪小姐就在身边。

“如果您觉得冷的话,我送您回房间吧!”

“……”

友纪发现老人没有任何反应,又接着说:

“嗯……一年之中我最喜欢春天了。金城先生您呢?”

“……”

“春天可是万物复苏、蓬勃生长的季节啊!您说呢?”

“……”

“金城先生……您哪里不舒服吗?”

“……”

友纪慢慢地站起身来,将轮椅掉了个方向,背对着大海。

“金城先生,您这是怎么啦?最近这一个月,您的病情好像突然加重了似的……”

友纪一边推着轮椅,一边喃喃自语,还不时地叹着气。

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从他们头上飞过。

友纪循着小鸟的叫声抬起头,仰望着耀眼的天空。此刻,金城老人的嘴角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微笑。

当然,护理员安田友纪不可能注意到金城先生这个细小的表情变化。

后记

看到了吗?

关于这本书,我该说些什么呢?

这样的一种开头,好像在玩所谓幽默。但是不管怎么说,你还是想先知道故事情节吧?推理小说的核心乃是“谜”,但为什么要先读导读呢?(在这里我要跟读完作品后再读导读的人说声对不起啦!我这是一种对不认真阅读的人进行说教的方式,他们老想从导读中获知故事情节。)

也许你即使知道这部作品是推理小说,但你可能还是忍不住想去阅读导读。而且.你会轻率地认为导读不会揭开谜底。这种认识是比较浅薄的。而我希望你先从导读看起。我自己也曾考虑过,如果有写推理小说导读的机会就绝不放过。我会将嫌疑人、动机、计谋等等全都揭出来……哈哈,等着瞧吧!不过,我并不是说做就做而令人讨厌的女人,所以我在此处空一行,如果你不想阅读导读的话还来得及,赶快去欣赏这部推理小说本身吧!

怎么?你还是想先阅读这篇导读?看来你的脾气真犟。

一般人认为:“侦探小说绝对不可以先将故事结局告诉读者。”(哈哈,毕竟大家都持有这种看法呀,以下括号里的内容都是我的自言自语。)

事实上,在侦探小说文库本的导读中,嫌疑人的名字是不会出现的,动机、计谋什么的也不是尽可能地展示出来。因此侦探小说的导读一般都只会隐隐约约地透露一点点细节,不会和盘托出。(略)

欣赏推理电影时,一般人不会中途进场。与此相同,如果不愿意事先知道嫌疑人是谁以及他的计谋是什么,就最好不要先读导读(正是如此)。但是,这世界纷纭复杂,与众不同的人很多。(你被人们认为是与众不同的人吗?)知道结局后再来读作品的人,知道谁是嫌疑人后再来读推理小说的人,我认为这样一种获得快感的阅读方式也并不是不可取。有一种获得快感的阅读方式是:一边推理谁是嫌疑人一边阅读;另一种是读者在已经知道了嫌疑人是谁、结局是什么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来推测和验证作者是采用怎样一种手法,使读者陷入迷惘之中并展开故事情节的推理(稍加省略)。能够经受读者认真反复的阅读验证(一边反复阅读,一边严格地验证作者构思故事情节的手法也并不会使读者感到厌烦)——可以说,这是推理小说佳作应具备的重要条件。  在此我引用一句经典名言:“故事的迷宫——推理小说的诗学。”(创元图书馆)我想说的是,这本书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时有些难度,但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假若你选择了迷恋推理小说来度过自己的一生,那么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会读到这本书。

所谓道理就说到这儿吧。其实,即便是以导读的方式揭开嫌疑人和情节的真相,那也没什么关系;换句话说,即使先读导读,也并不影响对作品本身的欣赏。但前提是,它必须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佳作……

这部作品并不是透露了嫌疑人及其诡计,从而让读者知道结局和真相,就会对其失去阅读兴趣的文学作品。(我现在仍在反复地阅读。)也就是说,即便揭开了情节的秘密也并不影响阅读效果。而且,在我自己仅仅阅读一次就能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这种在阅读中才能领略的快感,能使人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冲击。因此,仅出于为了道出其中的隐秘这样一种肤浅的动机而解开故事情节之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恕我直言,我并不希望有人说我的导读“枯燥乏味”、“没有阅读价值”。

这本书是“玛利亚侦探社”系列中的一本,故事中作者所设置的难解之谜就像雾一般萦绕不散。开篇的序幕中,金城老人脸上浮现出的一丝淡淡的笑意,让人莫名其妙。接下来我们读到的是,五年前突然失踪的这位大富翁,分别给孩子们写信说“我就是死了也没钱给你”——这根本就不像是一个谜。然而,当作品中展现出盖上邮戳的前一天老人已经死亡这样一个事实真相时,故事情节的推理马上就进入了高潮(真难以想像)。今年初,有这样一则消息:1985年召开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被一直保存在密封箱里的一封信,历经十六年终于投递到目的地了。在此期间有一些人因各种缘故而死亡,报纸对这些情形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报道,编写了五花八门的故事情节。我认为,在这件事情上,投递信件的过程是不可能花费如此漫长的岁月的,然而写信和读信在时间上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其本身就极具故事情节上的戏剧性。

这就是这部作品中展现出的奇迹,其故事的精髓乃是“超越时间”——你瞧,在最后一章里,从坟墓中取出来的东西就足以让你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可是我觉得关于“信”的情节设置并没有什么太多巧妙。读者起先并不认为龟代所说的“金钱是最宝贵的东西,最宝贵的东西是金钱”很奇怪,但是最后,从坟墓中取出来的东西却使读者大吃一惊,就像东一、西二、间南那样——这就是作者下的圈套。

至此我们的心中已经有底了。

当我读到小说开始的第一页时,错把“护理员”读成了“律师”,这并非夸张。但是我认清了这样一个事实:老人+护理员=遗产继承纠纷=“兄弟之间和谐地生活下去”的留言。(我是否真的看清了这样一个事实呢?)带着这样一种阅读期待,当我读到最后时,终于“哦”地大吃一惊。我自己也陷入了作者巧妙地设下的圈套之中。这个圈套即成为小说的书名:《来自阴间的信》。请注意,作者告诉你的是“来自阴间”啊!

走笔至此,我愿赋诗一首——

我用爷爷的名字打赌,

真正的“嫌疑人”就是你——

川北亮司(别具一格的韵律)

这有点调侃的意味吗?是的,我可不会把话说得那么生硬和一本正经。作者到底是不是“嫌疑人”,书中煞费苦心的情节设置可见一斑。譬如香玲打开冰箱取出内装着信件的塑料文件袋的细节。对此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个细节具有怎样的意味呢?其实并没什么意味。我觉得这样的故弄玄虚最好还是少搞为妙。但是且慢,为了写作这篇导读,我又重读了这个系列的另外几本……我发现,有一本中不是有把作为重要证据的青蛙放进冰箱里的细节吗?(是这样吧,川北先生。)此外,龟代(这个名字使我忍俊不禁)的名片上印的是“吉良贵美花”,再看看这个系列的另一本里,她的名字又成了“长山美树”。作为一种系列丛书,其名字能够如此这般地重复变换,那么,作者的手法将会不断地升级。大约写到第N本时,金城老人的私生子北三也许就会作为嫌疑人出场了。在此,我决定这样称呼作者川北亮司先生——让读者陷入圈套的“连续愉快犯”。继续努力吧,使读者永远也琢磨不透你,永远也抓不到你情节构思中的破绽。

亲爱的读者,你读这本书的时候是什么日子?金城老人的告别仪式是在6月23日举行,你会有兴趣去光顾宝玉寺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来自阴间的信/玛利亚侦探社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川北亮司
译者
编者
绘者 (日)大井知美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332660
开本 32开
页数 1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84
丛书名
印张 4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180
121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