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琳·默兰,作为印象派画家马奈及其同时代画家的模特,也许是19世纪最著名的面孔和身体。美国艺术史学者、女性主义者琳达·诺克林曾经发问: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为什么艺术史上未能出现足以和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塞尚、毕加索、马蒂斯等相提并论的女性?受此启发,本书作者以默兰为研究对象,企图从马奈等画家的作品中解读出历史事件,揭示出默兰这个女同性恋画家被世人蔑视的凄凉一生。
| 图书 | 化名奥林匹亚(一段女人寻找女人的旅程)/艺术文库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维多琳·默兰,作为印象派画家马奈及其同时代画家的模特,也许是19世纪最著名的面孔和身体。美国艺术史学者、女性主义者琳达·诺克林曾经发问: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为什么艺术史上未能出现足以和米开朗琪罗、伦勃朗、塞尚、毕加索、马蒂斯等相提并论的女性?受此启发,本书作者以默兰为研究对象,企图从马奈等画家的作品中解读出历史事件,揭示出默兰这个女同性恋画家被世人蔑视的凄凉一生。 内容推荐 马奈名作《奥林匹亚》中,那裸露而毫不羞涩地直视观众的模特儿是谁?地为什么出现在多位同代画家的作品中?又以什么样的角色、身份出现?在这部艺术史研究专著中,作者以高潮迭起的悬疑情节,向读者抽丝剥茧地揭露了在性别化、阶级化社会中,一个女同性恋画家被蔑视的凄凉一生。而本书的主客观交错的写作方式更是对学术正统的叛逆,是作者本人更大的冒险之旅。 目录 1 邂逅的始末 /1 2 妈妈告诉我…… /15 3 那就是维多琳 /33 4 在美国 /101 5 尾声 /131 译名对照表 /143 试读章节 “你知道吗?”我插嘴说道,“我喜欢你的著作,尤其是它的谦逊——知识与谦卑——可惜你本人真的很自大。” “我亲爱的——尤妮斯?你的名字叫尤妮斯不是吗?——你必须极为自信才能在著作上谦卑。” 我无法确定从什么时候开始质疑奥林匹亚,并对她得到的待遇感到不耐,不过我却听得见狂乱舞动着的手杖和雨伞,感受到这张画在评论者之间所产生的热度与愤怒,气愤压缩了艺术天才的风格评论和他们那可怜的模特儿。我想大约就在我遇见琳达的同时,我读到了一篇登在《村声》(Village Voice)上的文章《历史的下个伟大时刻是她们的》。文中,维维安·戈尼克(Vivian Gornick)写道:“这个国家的妇女,此刻正聚集在一起为公民暴动而挥汗……(她们的)精力……陷阱般地潜伏着,像个不停生长的恶瘤,而其核心只有绝望、热度、深渊和无言……(她们)被剥夺了说‘我’的权利,而拥有那权利将意味许多事情。这份了解……构成了现今女性主义的潮流。今天有成千上万的妇女感受到这一点,明天则会有上百万的妇女感受得到。” 我所知道的下一件事就是我把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t)的《性政治》(sexual Politics)丢到房间的另一头去,质疑着:“怎么可能是真的?这种妇女式的沉默,这种强制而来的无能见度?教授还说我想法太多,这又是什么鬼呢?” 接着就是1970年的8月26日,有一场为庆祝宪法第九条修正案所举行的游行,此修正案确立了妇女的投票权。我和朋友玛西娅(Marcia)参加了游行。我们来到第五大道和五十九街的交会口。当我们逐步接近那里,眼睛所见皆令人感到无法呼吸。妇女们无所不在——数以万计的妇女。玛西娅捉着我的臂膀,说了一句奇怪的话:“我母亲会怎么想呢?”在这样的时刻,我不会想到我的母亲,我从不把母亲当作女人。 大道上呈现如此一番景象:女人充塞在每个角落,赶走了汽车、喇叭声和男人。我们彼此注视。带着惊奇与喜悦,我们在那宽广的大道上交谈、欢笑和哭泣。我们充满自信地引诱那些在边线外的迟疑者。她们掉落于我们在那天所形成的巨流中,所有不同身形、大小、年龄的女人对彼此发出惊叹。 我们也彼此交换各种传单和印刷品:“加入妇女的国家组织!”“来参加红丝袜会议”“……纽约种族女性主义者”“……女性主义者!”而我们真的做到了。我们在教堂、学校教室和图书馆里聚会。然后在彼此家中聚会。我们在社区之间组织起来,每10到12人成为一个单位。我们每星期见面谈心。我们吐露连自己都不清楚的秘密。任何事都毫无限制。我们谈论性和高潮、野心、婚姻、同性恋、我们的父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其他家庭成员。对家庭、爱人和老师的愤怒令人难以置信。或许此举算得上是我们生命中的头一回:我们把在自己身上的激愤转向世界。 倾听,不被打断的谈话,使我们了解到自己是多么聪明,是如此被压抑。对我们中间多数人而言,这样的谈话——启发了自觉——是我们第一次听到彼此漫谈与分析兼具地谈论自己的生活。 P10-11 书评(媒体评论) 当代女性艺术中所浮现的最富原创性的女性艺术著作。 ——露西·利帕德(Lucy Lippard) 《女性书评》(Women"s Review of Books) 我们可以把《化名奥林睡亚》当作一个坎特伯雷故事:一个在朝圣途中讲述的生命故事。作者利普顿实验性的尝试揭示了主角的真实生活,更在反映作者自己的童年及境遇中燃起了女性主义运动的火花,令人为之目眩。 ——理查德-埃德(Richard Eder)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如同精彩的侦探小说般刺激……利普顿打破陈规,她那女性主义式的触角极为清新有趣。 ——《出版人周刊》(Pudishers Weekly) 寻常的学术研究转化成冒险故事……非凡的尝试塑造了一种反学院派的作品。 ——《美国艺术》(Art in America)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化名奥林匹亚(一段女人寻找女人的旅程)/艺术文库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美)尤妮斯·利普顿 |
| 译者 | 陈品秀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54801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14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85 |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 首版时间 | 2005-08-01 |
| 印刷时间 | 2005-08-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0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J05 |
| 丛书名 | |
| 印张 | 4.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广西 |
| 长 | 210 |
| 宽 | 147 |
| 高 | 10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7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