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
内容
编辑推荐

  《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是王灿明先生主持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基金项目“当前我国学龄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的终期成果。书中主要探讨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培养,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与培养,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与培养,儿童创造教育的行动纲领等内容,是今年来国内创造教育研究领域出现的一部高水平的研究专著。

内容推荐

本书分析了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状况,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和重新界定,探讨了儿童创造心理结构中诸因素的发展问题;并选取了两类特殊儿童(顽童和超常儿童),对他们创造心理的发展及创造型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探讨了儿童创造教育的科学理念和行动纲领,实践性强且通俗易懂。

目录

序/谭顶良 /1

第一章 时代呼唤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与教育/1

 第一节 研究背景/2

 第二节 对儿童创造概念的辨析/5

 第三节 儿童创造的动力基础/9

 第四节 教育偏差削弱了儿童的创造力/14

第二章 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进展/24

 第一节 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研究兴盛的背景/24

 第二节 儿童创造心理理论研究的进展/28

 第三节 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研究的进展/35

 第四节 儿童创造教育研究的进展/46

第三章 儿童创造心理的测评/51

 第一节 儿童创造心理测评亟待研究/51

 第二节 儿童创造心理的测量/53

 第三节 儿童创造心理的评价/60

第四章 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与培养/63

 第一节 创造意向是人类创造潜能的觉醒/64

 第二节 儿童创造意向的发展特征/66

 第三节 儿童创造意向培养的行动指南/71

第五章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培养/77

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是儿童创造的核心/78

 第二节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征/89

 第三节 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行动指南/96

第六章 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与培养/109

 第一节 人格是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111

 第二节 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特征/116

 第三节 儿童创造性人格培养的行动指南/121

第七章 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与培养/134

 第一节 创造性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134

 第二节 儿童创造性行为的发展特征/137

 第三节 以创造技法训练儿童的创造性行为/140

 第四节 儿童创造性行为训练的行动报告/158

 第五节 附件 发明创造课的研究和实践/170

第八章 顽童创造心理的发展与培养/175

 第一节 顽童教育的价值观透析/176

 第二节 顽童创造心理的发展特征/178

 第三节 顽童创造心理培养的行动指南/187

第九章 超常儿童的创造心理发展与培养/201

 第一节 多元视野中的超常儿童/202

 第二节 超常儿童的创造特质与早期甄别/204

 第三节 超常儿童创造心理培养的行动指南/211

第十章 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224

 第一节 心理健康制约着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225

 第二节 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230

 第三节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指南/238

第十一章 儿童创造教育的价值和行动理念/248

 第一节 心理发展是儿童创造教育的逻辑起点/249

 第二节 以儿童创造教育培植中小学的核心竞争力/252

 第三节 儿童创造教育的基本理念/261

第十二章 儿童创造教育的行动纲要(上)/271

 第一节 改革掌握性教学模式,推进创造性教学/272

 第二节 开发活动课程,释放学生创造潜能/284

 第三节 弘扬发展的主体性,倡导创新性学习/293

第十三章 儿童创造教育的行动纲要(下)/299

 第一节 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引领学生成长/299

 第二节 营造创造型班集体,鼓励儿童自主发展/316

 第三节 创新学校管理机制,为教师营造宽松的环境/322

附 录 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资料库/328

 一 研究著作/328

 二 研究论文及报告/334

结束语/345

试读章节

   营造创造型班集体

创造型班集体是一种非常活跃的、有序的、动态的有机体,也经历着一个从初建、转化、形成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促进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发展,当前必须着重认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更新文化观念,走出对创造的认识误区

来自心灵深处的消极文化观念和认识误区对教育改革的阻力是很大的。比如,科举制度遗留下来的考试文化,便是危害我国教育最深的传统遗产。尽管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近百年,“不过非常遗憾地,科举文化未因此断绝,它以学业成绩至上的方式,如幽灵一般从后门溜进了新式的‘学校’教育”。严重地扭曲了整个教育的理想,已成为许多班主任推进创造教育的无形阻力,成为创建创造型班集体的障碍。

2.开展“敏感性训练”,克服组织发展的阻力

建设创造型班集体涉及班集体的目标确立、组织结构调整、规章制度的制订等诸多方面。在创造型班集体创建过程中,人际关系会有较大变化,学习和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因为创造型学生思维新颖、独特,敢冒风险,独立性强,不唯上,不守旧,这些都会触及其他学生的价值观、生活习惯乃至利害关系。为了消除学生之间在思想情绪和行为上可能出现的抵制,可以采用“敏感性训练”(sensitivity training)。这种训练最早用于训练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经理、行政人员,受训者集中进行一至两周的专门训练,其目的在于提高全班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文技能,包括增强本身对他人情感的表达方式和敏感度;通过注意本身和别人所流露的感情,提高观察创造行为的后果并从中获取教益的能力;增强理解创造情感的能力和技巧;提高解决人事矛盾、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可以通过夏令营、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敏感性训练,但内容要有针对性,方法要活泼多样。

3.发扬班级民主,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

应该精心创设适宜学生创造心理发展的精神环境。托兰斯研究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人才成长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为此,班主任应该变革班级管理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勤温曾把领导方式分成专制型、民主型和自由放任型,认为不同类型的领导方式与士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民主型是最佳方式。因而,发扬班级民主对创造型班集体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4.强化组织诊断与治理,实现班集体的可持续发展

创造型班集体建设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出现问题、偏差不奇怪,这就要求在组织的不断诊断中来不断完善。根据行为科学的研究,组织诊断与治理通常有以几种具体方法。

(1)过程咨询:一旦创造型班集体面临重大问题,应邀请有关专家、资深班主任进行诊断,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2)调查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向全班同学和其他任课教师搜集资料,取得数据,组织讨论,提出解决办法。

(3)相互作用分析:通过观察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个体行为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学会分析团体内的交往行为,从而消除信息交流的障碍,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4)解剖麻雀:选择班集体中的一个群体(如学习小组、兴趣小组、运动队),分析“小群体”的活动状态、内外关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进而明确改进整个组织建设的思路,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5.发挥班级的链接功能,开创“绿色生态教育”

不要过分夸大创造型班集体对促进儿童创造心理生成的作用,班级再好,毕竟很小,班主任要善于将班级与大自然、大社会链接起来,开创“绿色生态教育”。其要义在于以多维系统和协调发展的观念来看待人与人、人与环境、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关系。凡是能促进学生创造心理发展的资源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源、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等,一定要善于将它们发掘出来,为我所用,为班集体建设所用。

6.及时转换角色,提高管理行为的有效性

在创造型班集体的组织发展上,班主任起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他们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及时转换角色。在广大中小学,目前仍然存在着包括官僚型、教条型、书生型、经验型等与儿童创造教育不协调的班主任类型。“官僚型”班主任把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理解为“管”与“被管”的关系,通常是板着面孔监视学生。“教条型”班主任惯于传达上级指示,机械搬用其他先进班集体建设的经验,自己不动脑筋,还听不进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书生型”班主任儒雅,有涵养,课也教得好,在班级工作中拼命抓学习,但综合能力不强,缺乏魄力,班级活动搞不出声色,班集体缺乏生气。“经验型”班主任普遍敬岗爱业,班级工作也拿得起、放得下,但他们喜欢从经验出发,而这些经验可能是先进的、正确的,也有可能是落后的甚至错误的,因为经验具有“盲目性”(列宁语)。这些班主任虽可能适应升学教育的要求,但都不利于学生创造心理的发展。创造型的班集体呼唤创造型的班主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班主任最大的快乐,就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P319-322

序言

《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是王灿明先生主持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基金项目“当前我国学龄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的终期成果。经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实际调查,作者对1999年以来国内出现的“创造教育热”进行了“冷思考”,敏感地认识到,创造教育的研究不能仅仅着眼于创造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而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创造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性联系。比较而言,对前者的研究确实很多,后者的研究还相对比较薄弱。从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看,如果我们只注重从社会发展来研究创造教育的话,还不足以认识创造教育的全部内涵,因为创造教育的对象是人,其价值与功能最终主要是通过儿童身心发展变化来实现的。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所说:“如若不研究教育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关系,不按这种关系中存在的客观规律组织与开展教育活动,那么,再美好的教育设想也不可能变成现实。”所以,关于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与教育的探讨应该是创造教育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作者将这个研究领域称为“儿童创造教育”以区别于一般所说的“创造教育”,强调“将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作为创造教育的逻辑起点”,从而集中探讨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与创造教育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是具有相当的学术敏锐性和开拓精神的。 《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共分13章,第1~3章为全书的基点,分析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状况,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和重新界定;第4~7章是重点,着重探讨了儿童创造心理结构中诸因素的发展问题;第8~10章是全书的亮点,作者选取了两类特殊儿童(顽童和超常儿童),并对他们创造心理的发展及创造型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第11~13章是落脚点,集中探讨了儿童创造教育的科学理念和行动纲领。全书以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为主线,系统阐述和论证了儿童创造心理的发展与教育的概念体系、理论框架和行动要领。  “创造心理”是该书的一个关键词。作者通过对西方百年创造心理研究的回顾,认为creativity无论是译为“创造性”,还是译为“创造力”,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次提出将 creativity直译为“创造心理”,并科学地界说了创造心理的操作性定义,有效地规避了多年来存在的创造“能力”与“人格”之争。书中对创造心理结构进行的科学论证,尤其是对儿童的创造意向、创造性行为的探讨,对顽童和超常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均体现出较强的原创性,反映出作者良好的理论建构功底。对儿童创造心理发展问题的探讨,不仅弥补了儿童发展心理学中关于创造心理研究之不足,更为创造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 “儿童创造教育”是该书的主题词。作为课题主持人,作者做了大量的实际调研和考察,召开了多次学术讨论会,并总结了协作研究学校的实验情况,分别从“教”(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教师)、“学”(创造性学习、创造性班集体)及“管”(教育评价、创造性学校管理)三个层面展开深入的论述,从而建立起一个颇具生命力的儿童创造教育体系。该书强调,儿童创造教育“绝对不是那种心血来潮的临时动议,也不是零打碎敲的局部改革,而是一种极富整体性和针对性的教育行动”,突出了儿童成长的整体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作者引用《尚书》中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提出儿童创造教育“最重要的是行动”,无论是理论研究人员,还是学校一线的校长、教师,都不应该满足于“坐而论道”,而应该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把创造教育的理念真正融会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之中。 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本书的一大特色就是作者并没有板起面孔来讲大道理,而是根据实际灵活运用理论研究、历史研究、行动研究、比较研究和质性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特别是对质性研究中的案例研究、叙事分析、深度访谈的熟练使用,对国内外一些教育热点问题的剖析,对创造教育研究成果及先锋学校办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炼,都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字的叙述不仅有很强的逻辑性、规范性,而且生动活泼、富有哲理,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总之,《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是近年来国内创造教育研究领域出现的一部高水平的研究专著,我乐于向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师范院校的师生以及有关教育心理学科研人员推荐该书。                          谭顶良                          2005年7月18日

后记

首先,我要感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南通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将本项目列为“十五”规划基金项目,感谢中共江苏省省委宣传部将本书列入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感谢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为本项目研究提供的自始至终的支持!

早在1993年,董奇教授就出版了《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填补了国内儿童创造力发展研究的空白。1999年,为了适应当时蓬勃发展的创新教育需要,张文新教授又出版了《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有趣的是,两位专家在他们的“后记”中都共同感慨研究资料“十分缺乏”。董奇教授说:“在收集、研读国内外大量的经典与最新文献之后,我深深感到在该领域中有关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系统研究十分缺乏,还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加以探索的问题。”六年以后,张文新教授说:“尽管儿童创造力发展与培养问题是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中的一个备受关注、十分活跃的领域,然而在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广泛的搜集研读之后,我们发现关于中小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专门研究成果十分缺乏,尤其是国内关于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更是少见。”又是六年过去了,如今的研究条件有了长足的进步,创造教育的研究论文及报告急剧增加,但关于创造心理尤其是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成果依然寥寥无几,甚至连国内新近出版的《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还都没有将创造心理发展列为专章,儿童创造心理发展的研究对大多数人来讲,仍然是一片神奇而陌生的领域。正因为如此,我才感到从事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即使苦点累点,也值得。

在儿童创造心理与儿童创造教育研究的道路上,我是一个幸运者,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热情援助。感谢南京师范大学笪佐领副校长邀请我参加江苏省自考教材《创造教育概论》的编写,将我领入创造教育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感谢郭亨杰、谭顶良、陈敬朴、成尚荣、周建忠、陈家颐等诸位专家在四年前对课题论证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生导师谭顶良教授为本书撰写的热情洋溢的序言。山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胡卫平教授、上海市小学创造教育研究所金礼福所长、浙江省温岭师范学校杨耕野校长等许多创造教育专家和热心的一线教师慷慨地将他们多年的研究资料馈赠于我,华东师范大学的资深学者陈桂生教授将他的行动研究专著《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寄给本人,使我尽快地把握了研究现状,缩短了研究周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朱小蔓教授充满人性关怀的情感教育理论赋予我许多课题研究的灵感,而中国发明协会中小学创造教育分会理事长、天津教育科学院院长张武升教授对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给予的充分肯定和鼓励,更坚定了我研究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决心。

此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振宇教授、陆有铨教授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岳晓东教授、东南大学李嘉曾教授(中国创造学会秘书长)先后应邀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我们又连续在江苏省通州市、如东县和上海市隆重召开了三届“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与培养研讨会”。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通州市、海门市、如皋市、启东市、太仓市、张家港市、扬州市以及上海市的部分学校(共计73所中小学)参加了协作研究。书稿完成以后,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评阅,提出了十分详尽的修改意见,责任编辑张立敏先生耐心细致地反复斟酌,精益求精。如果没有他们的广泛参与和悉心指点,本书是不可能如此高质量地完成的。

四年多来,课题组克服了许多别人无法想像的困难,先后完成了书稿6部、论文和研究报告200多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资料《心理学》、《教育学》、《中小学教育》均全文复印过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广东基础教育研究》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课题研究情况。我们的主要研究人员包括: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朱曦副教授,南通大学教科院丁锦宏、邓宏宝、施翔、张建平副教授以及朱水萍、郁美、姜永杰、季燕等老师,文学院姚馨丙教授和时金芳副教授,美术与设计学院陆晓云副教授,校团委杨建新副书记以及图书馆茅献功副研究馆员,如东县教育局刘崇国和冯晓临副局长、教科室陈震主任、教研室特级教师张建平女士、进修学校许映建主任,通州市教育局特级教师郭志明副局长、教科室秦德林主任、刘桥中学特级教师徐新民校长和南通中学特级教师徐泽州先生。2004年12月,本项目在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评审中荣获了二等奖。

在此,我谨向上述专家学者、领导、朋友和课题组所有成员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本书在写作中引用了大量的报刊、书籍及课题组研究资料,谨向相关的作者致以谢意!面对着颇具挑战性的儿童创造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本人深感才疏学浅,唯恐失误偏颇或顾此失彼,敬请有关专家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灿明

            2005年9月10日于滴水雅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儿童创造心理发展引论(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术著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灿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07134
开本 32开
页数 3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9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5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42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