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复活节岛的秘密/旅行与探险经典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浩瀚的太平洋东南角,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即“世界中心“——复活节岛。岛的地面上,到处横躺竖卧着巨型石像,一般的重四五吨,最大的重达五十吨;岛的地层下,挖有许多秘密洞穴,珍藏着奇形怪状的小型石雕等稀世之宝。这些石雕像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又渊源于何时呢?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时代,岛民如何能够搬运、竖立这些庞然大物呢?……你想一探那里的奥秘吗,那就跟作者来吧!

目录

译者前记

第一章 去天涯海角考察/1

第二章 位于世界中心的复活节海岛/17

第三章 在火山形成的隧道里/49

第四章 复活节岛巨像之迷/81

第五章 长耳人的秘密/115

第六章 用迷信破除迷信/163

第七章 与护洞哑神相遇/209

第八章 进入复活节岛的秘密洞穴/241

第九章 在地下世界的“神鬼”中间/283

第十章 高及云端的古城遗址/349

第十一章 我对阿古——阿古的看法/381

后记/399

试读章节

迄今为止,在太平洋中确实存在的岛屿上,这些就是已被确定的最古老的人类遗迹。这些遗迹表明,在波利尼西亚渚岛有人居住及北欧海盗航海去冰岛前,南美洲古老的民族业已开始在太平洋探险,并且在一些岛屿上取得了立足之地。这些岛屿和探险家乐园之间的距离,竞有冰岛距挪威那么遥远。他们在那儿捕鱼、种植本地棉花,在居住过的地方留下了许多遗迹。后来,他们舍弃了这些缺水的荒岛,不知去向了。

自古以来,就有一股汹涌澎湃的洋流,从加拉帕戈斯群岛无所阻挡地滚滚向前,其宽度相当于亚马孙河的一百倍,其速度比亚马孙河的河水快得多。因此,只需几个星期,这股洋流便会浩浩荡荡地进入南太平洋诸岛之间。

海图上,就在这股洋流的中部,标着一个不能确定的小点,旁边画上一个问号。这是陆地吗?我们曾乘坐“康提基”号木筏从这个标着小点的地方通过,发现这里只有涡流。但是,南面很远处,在这股洋流最南端各支流分开的地方,又有一个小点,旁边标着它的名字:复活节岛。我以前并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打算去的正是这誉地方。我一直在纳闷,那些古时候的人是怎么到达那个偏远的地方的?现在,我已改变了思路,我所考虑的问题是:我该怎样到达那里?P5

从前这里一定是个堡垒林立、防备森严的村庄。高高的村庄边缘有一堵围墙,外有一条宽而深的壕沟,挡住了从南边山梁上来人的去路。人们不辞劳苦地把几十万块坚硬的玄武岩石从山谷底搬运上来,筑成台地,房舍就建筑在台地之上。这样,即使在拉帕依蒂狂暴的雷雨袭击下,这些房舍也不会被冲进万丈深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料奇妙地砌合在一起,根本不用灰泥合缝。到处都有排水沟穿墙而过,一块块突出的长石恰好形成阶梯,把台地互相连接起来。莫朗戈尤塔共有八十多块台地,整座复杂的建筑物高一百六十英尺,宽一千三百英尺,这是迄今为止在整个波利尼西亚发现的连成一片的建筑物。据比尔估算,当时仅住在莫朗戈尤塔的居民比今天全岛总人数二百七十八人还要多。

这些房子遗留下来的除了瓦砾和工具外,还有方形石炉、水井和贮藏塔罗的地窖。过去,当地住所是椭圆形棚舍。建造的方法是:先将柔软的长条树枝插入地中,将枝条上部弯起来,顶端扎起来,屋顶上再盖以芦苇、干草,活像个尖顶的干草垛。这种棚舍不禁使人联想起复活节岛。这些山顶上的居民在山村里找不到建造巨大圣殿的空地,而这种圣殿在其他岛屿的古老建筑物中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于是,莫朗戈尤塔人使用了一种现在整个太平洋地区还无人知道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高台后的岩石上开凿了一些不大的穹型神龛,里边建起微型圣殿。圣殿的平地上,一排排、一方方的石质棱柱像棋子那样排列在边缘。当然啦,在那些袖珍圣殿前无法举行仪式,但可以在那恢恢苍穹之下,日月为伴的金字塔建筑物的平台卜举行。P375

序言

托尔·海尔达尔是当代杰出的人类学家和海上探险家。从上个世纪40年代起,他组织、领导了几次海上远征,获得成功,轰动了国际学术界。他根据几次远征所撰写的书,被译成几十国文字,畅销全世界,颇受读者欢迎。

海尔达尔是挪威入,生于1914年,早年就爱好自然科学,后入挪威奥斯陆大学,专攻动物学和地理学。1937年,二十三岁的海尔达尔,偕同新婚不久、志同道合的妻子到波利尼西亚群岛进行野外调查,并在法图黑伐岛与岛民一起生活了一年多。从那时起,他对人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7年,他仿制了一艘原始的木筏“康提基”号,亲自驾驶远征,航行一百零一天,航程四千三百海里,从秘鲁的卡亚俄直达波利尼西亚的拉罗亚,雄辩地证明波利尼西亚人完全可能来自古代秘鲁。这一划时代的观点在第十次太平洋科学代表大会上获得公认,海尔达尔从此闻名于世。1953年,他在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证明南美印第安人早在欧洲人之前就到达该岛。1955~1956年;他又领导挪威考察队远征复活节岛和东太平洋,再次获得重大的考古发现,对波利尼西亚人来自古代秘鲁的理论又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证据。1969年和1970年,他模仿古埃及及王墓壁画上描绘的式样,制造了芦苇船“太阳号”,自摩洛哥的萨菲港出发,两次远征,终于横跨大西洋,直达巴巴多斯,证明地中海的古代文化可黪通过这种途径传播到美洲。1977-1978年,他又乘苏美尔型的芦苇船_底格里斯”号,从沙特阿拉伯河出发,进入波斯湾,经过霍尔木兹海峡,测达阿曼湾,驶入阿拉伯海,然后回首向西,安抵红海的吉布提,充分净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河谷这三大古代文明地区之间的海上联疆。本书就是海尔达尔考察复活节岛的忠实记录。

复活节岛位于太平洋东南角,属智利,面积只有一百一十七平方公零r人口仅一千四百人。但是,岛上到处有巨型石像,还有一些岛民珍津的稀世之宝,包括至今尚未破译的象形文字书板。因此,多少年来,复活节岛一直吸引着各国探险家和考古学家进行多方面的研究,被称为太平洋之“谜”。海尔达尔通过长期的观察发掘,调查研究,终于提出“了以第一手资料为坚实基础的独特见解,初步揭示出太平洋之谜的谜底。

本书除了对复活节岛居民的奇特生活习惯、风俗、迷信和传奇般的历史作了翔实的记载外,着重描述了作者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地下秘密洞穴,抢救出包括象形文字书板在内的许多稀世文物。本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读者的眼界,而且对那些研究和有兴趣于古代文化、民族起源、艺术、史地的人文学家和读者,也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托尔。海尔达尔为了追求科学真理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更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有志于献身科学的读者。

 王荣兴 董元骥

  

 李乃坤 李成领

后记

本书叙述了我们这支考察队的历险生涯,叙述了来自异国的考察者的奇怪经历,他们前来考察世界上某些最偏僻岛屿的古代历史。虽然生活在那里的人给我们提出了与现状有关系的令人迷惑的新问题,但是相当多的有关其过去的问题却得到了解决,新发现的事实对已知的关于东太平洋早期历史的史料作了补充。

作者除了对那些为了解考察队的活动而必须知道的材料进行描述外,并不想用科学方面的细节加重读者的负担。美洲研究学院和人类学实验室将就我们的考察发现出版专著,以飨学者。然而,对此感兴趣的一般读者将提出下列问题:我们的出土文物对复活节岛已知的历史作了多少补充?这些出土文物对人类在周围辽阔海域的早期航海情况,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以往的推测?

1.在波利尼西亚无数岛屿中,复活节岛占据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整个太平洋上任何一个可以居住的小岛相比,它远离亚洲,而十分靠近南美洲。这独特的位置对于研究太平洋早期迁徙情况的人来说,不管其迁徙路线和迁徙始源的理论如何,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假定,第一批来太平洋进行探险的人是从亚洲出发,那么这个遥远的岛屿,一定是最后才被人发现,因而人类在该岛居住的时间也一定是最短。另一方面,如果航海者来自南美,复活节岛则离出发地点最近,是人们最先到达的地方,因此它在整个波利尼西亚中应拥有最古老的文化。

直到我们的碳样获得分析以前,复活节岛文化的一切年代测定都是基于个人理论上的推断,而不是根据考古发现。迄今为止,碳素测定表明:波利尼西亚的任何社会历史都不会早于公元800年。事实上,研究太平洋的学者早就一致认为:波利尼西亚作为整体来看,是世界上人类最后定居的主要地区。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岛屿直到公元500年左右才被发现。根据这种从西往东迁徙的推断,大家一直认为:当地人们首先到达、占据了离亚洲最近的诸岛。而复活节岛最早也得在公元14世纪后才可能有人定居。根据许多人的意见,定居时间是在公元1500年或公元1600年,距公元1722年欧洲人来到复活节岛的时间不算太久。人类在该岛定居的时期如此短暂,所以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在一个贫瘠的荒岛上形成冲积地层。由于上述先入之见,谁也不曾试图在此发掘。

如果像我那样改变以上的推测,假定属于另一种文化的古代南美人,先于当今岛上居民进入太平洋,那么时间顺序就要颠倒过来,复活节岛不是最后,而是最早被人发现、居住。这种假设通过实际发掘业已得到证实。直到今天,我们还未弄清来自海外的航海家登上复活节岛的确切年代。由于现在能应用“碳素14”测定法,我们确实知道,公元380年(可能比这个时间早或晚一百年),复活节岛上已进行有组织的劳作。如果复活节岛是最后被发现的话,这种情况只能比上面估计的年代晚一千年才发生。这表明首批航海者开始在波利尼西亚海域诸岛建立殖民地时,这个距南美最近、距亚洲最远的小岛上已经有人定居。

2.一般认为,现在岛上居民的祖先很晚才到复活节岛,我们并没有发现同这种看法相矛盾的证据。我们所发现的是,他们到达复活节岛时,受到了岛上另一个种族的接待,这或许是我们最重要的发现。考古活动发现了一个清晰的地下土层,土层说明,现在岛上的人登上该岛的时间相当晚,与此同时,该岛正经历着一个动乱和衰落的时期。在这之前,存在过两个泾渭分明的文化时期。同以往的设想相反,复活节岛的历史并不是一个单一文化突然繁荣起来的短暂历史,而是三个曾经得到发展的文化体系,并在完全崩毁前互相交替的历史。

3.在整个太平洋上无数新拓居的岛屿中,惟独复活节岛居民擅长高度专业化的石工建筑技术。另外,此项石工技术在其他方面具有古代秘鲁建筑的典型特点。如果发现复活节岛的人来自秘鲁的话,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这一卓越技术传人该岛的历史会同当地最早定居者的历史一样悠久。而这种与秘鲁建筑艺术惊人相似之处,一直使这样一些人不能自圆其说,他们认为:最先到达复活节岛的人来自与秘鲁相反的方向,而在那里却并不存在类似的石工建筑艺术。所以,到目前为止,有人提出如下看法:这种奇特的石工建筑形式是复活节岛最近时期的、达到顶峰的成就,它并未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是逐渐独立发展起来的。但这种假想经受不住考古发现的检验。考古发掘证明:这种典型的秘鲁式石工建筑艺术,具有复活节岛首批定居者的特点,而随后的两个历史时期,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建造了完全不同于先前的、较低劣的建筑结构。

4.关于复活节岛的雕像,与上面相同的推论几乎被人普遍接受,雕像具有纯粹的当地风格,这就加强了这种共同的论点:当地人独立创造了雕像,它们经历着不断的演变,但并未受古代秘鲁种类繁多的类似雕像的影响。我们所进行的实地考察证明,这种推论证据不足。各种不同类型的早期雕像,有些是我们发掘出来的,有些是在重建的圣殿墙垣中发现的。这些雕像的发现,推翻了关于当地风格及式样一致的现有的看法。两座毫无办法解释的石像样品表明,与本岛或整个太平洋上的任何石像相比,它们更像蒂亚瓦纳科印加前的独特雕像。到目前为止,人们熟悉的复活节岛半身雕像退居为本岛的次要成果,因为它们仅属于第二历史时期。所以把它跟外部地区的成果进行比较是得不出任何结果的。但在这两座石像的基石下发现了无人知晓的、与第一历史时期有关系的过渡石刻。这些重要的原型是第一历史时期的定居者雕刻的,也是他们才把高度专业化的石工建筑形式引进本岛。

5.有时人们提出下列这种理论,即最先定居复活节岛的是来自马克萨斯群岛的雕像制作者。为了检验这种理论的价值,我们的考察队对确定年代先后的根据进行了研究。马克萨斯群岛两个巨大雕像基座下取得的炭样表明:希瓦奥阿的石头巨像大约是在公元1300年竖立起来的,而努库希瓦的石像则晚了二百年。这些马克萨斯群岛的石像与秘鲁古老的印加雕像相反,它们历史太短,不可能是复活节岛巨像的原型。另一方面,第二历史时期巨像的名声很可能于公元1300年左右从复活节岛传布到希瓦奥阿。这种联系或许可以说明,希瓦奥阿的波利尼西亚人是如何于后来进行回访的,因为流传下来的可靠证据说明,马克萨斯群岛的希瓦奥阿港口是波利尼西亚好战的航海者的老家。他们征服了复活节岛,并于欧洲人来到前的那个世纪开创了本岛的第三历史时期。不管怎样,碳素测定表明:具有古代南美特点的石像传到波利尼西亚最东面边缘地区的年代顺序,反过来又证明复活节岛处在航线的开端地位。

6.前后一致的复活节岛传统一再有力地说明:波伊克半岛上的科·特·阿瓦·奥·艾科是人工修建的防御阵地,是由与当今岛上居民不同种族的长耳人建造的。科学曾摒弃这种传说,认为这块洼地纯粹是自然形成的。然而发掘工作证明,当地人的传说是正确的。这块洼地于公元400年左右,由人们精心改建成巧妙的防御阵地。战壕底部并没有发现任何表明发生过早期战争的东西。所以,波伊克上的艾科沟就像拉帕依蒂的帕雷一样,很可能是个避难处,是由一个谨慎、勤劳、惧怕昔日的敌人会跟踪追击的民族所修造的。我们所做的碳素测定表明,整个壕沟约于公元1670年燃起一场熊熊烈火。那时,由于多少个世纪的风化作用,战壕低洼部分已被填平。当地的传说坚持认为:巨大的柴堆是十一个世纪前点燃的。根据研究太平洋诸岛情况的学者估计,波利尼西亚人一个世代平均为二十五年,那么,这个日期应为公元1680年,跟我们用碳素测定的日期仅差十年。

7.现在复活节居民的家谱表明:某些人是惟一幸存下来的男性长耳人的直系后裔,我们对那些流传于其后裔中的、关于第二历史时期雕像的制作技巧的传说,进行了各种试验,有关这些巨像的雕刻、运输、竖立等许多重要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8.最近几十年间,植物学家根据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证明:航海者于欧洲人来到前已把秘鲁的红薯、棉花、葫芦运往波利尼西亚诸岛。首批欧洲人登陆时,复活节岛的农业主要是大量种植一种叫做“库马拉”的秘鲁薯类。在秘鲁的托图拉芦苇中,也发现了与遗传学上有联系的证据。这种芦苇栽种在所有火山口湖中,以用做盖房、造船、编织席子和草帽及其他编织物的主要原料。从岛上刻到岩石上的图像、房顶绘画和雕刻中,也发现了装有桅杆和船帆的托图拉芦苇船图像。我们由于受到口头传说的启发,把两种芦苇船都在海上进行试验。紧紧绑扎在一起的托图拉芦苇捆,其强度和浮力可与任何坚实的木料相媲美,大小芦苇船可以像木船那样任意建造,并能横渡任何海洋。

9.在奥朗戈和维纳普,我们对太阳进行的观测及所获得的发现表明,第一历史时期的建筑师们,像古代秘鲁人那样,对太阳怀有切都作为崇拜祖先的残留形式而保存至今。上世纪末传教士传人基督教,并把当地人家里象征性的宗教图像清除时,对祖先的崇拜有所增加。虽然比当地居民更虔诚的基督徒几乎无处可找,但是,隐蔽起来的洞穴深处却使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复活节岛人,在巨大雕像的阴影下,默默地怀念着岛上的聪慧、信奉异教的祖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复活节岛的秘密/旅行与探险经典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挪威)托尔·海尔达尔
译者 王荣兴//董元骥//李乃坤//李成领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97536671729
开本 32开
页数 4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6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33.45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1
151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