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浪子,一个精神病患者,一个衣冠楚楚的酒鬼,一个造裸体女神的人,一个波提切利式的舞者,一个不画眼珠的肖像画大师……他,就是风靡世界的、天才的、短命的意大利美男子画家——莫迪利阿尼!
| 图书 | 画布上的情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他是一个浪子,一个精神病患者,一个衣冠楚楚的酒鬼,一个造裸体女神的人,一个波提切利式的舞者,一个不画眼珠的肖像画大师……他,就是风靡世界的、天才的、短命的意大利美男子画家——莫迪利阿尼! 目录 莫迪利阿尼——人与神话(序)1 一、从里窝那到巴黎(1884年-1909年)9 二、我们俩不会道别(1910年-1911年)29 三、庞帕多尔夫人(1914年-1916年)49 四、画布上的情书(1917年-1920年)69 五、扇子,或一个折合的象征(1919年-1920年)89 六、楼梯上的陌生人(1920年)101 附录:莫迪利阿尼年表126 试读章节 一幅画如果是一个灵魂,那么这个灵魂可以自由移动,不需要栖居,不需要吃饭。如果一个人能够精简成灵魂,无疑是莫迪利阿尼的最大渴望。 莫迪利阿尼的女儿让娜写了一本书《莫迪利阿尼:人与神话》。她不能靠回忆来完成这部著作,因为她父亲36岁死于脑膜炎的时候,她才一岁零两个月;她的母亲也不能告诉她什么,因为她比莫迪利阿尼只多活了两天。让娜只有依靠阅读父亲的遗作,奔跑在画廊之间来连接一些事件。她父亲的画在舍弃空间感的同时,为她保留了时间的次序。 37岁对于天才画家来说不是一个吉利的数字,拉斐尔、劳特累克、凡·高都夭折于这个年龄。他们的画曾经给了莫迪利阿尼非常直接的影响,许多美术评论家都公认这一点。 1520年4月6日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大师拉斐尔暴病而亡,他匆匆写下遗书,要葬在罗马的圣贤祠,刻上这样的墓志铭:“这里安息着拉斐尔,他活着——大自然害怕被征服。”——拉斐尔给了莫迪利阿尼永恒的母性主题。 1901年9月9日清晨,在巴黎近郊的努伊依医院,一个显示高度酒精中毒症状,下身畸形的病人躺在病榻上,他就是法国绘画奇才劳特累克,已经永远地关闭了眼睛。——劳特累克启发了莫迪利阿尼用面部特征刻画人物内心的表现主义手法。 1890年7月凡·高在法国阿尔地区的一块麦田里开枪自杀。——凡·高和莫迪利阿尼的家族一样,有着严重的精神病遗传史,惟一挥洒不尽的激情又是他们共同的财富。 而莫迪利阿尼并没有成为自杀者,他并没有死于37岁,而是提前了一年的时间去了天国。虽然这一生厄运缠身,他却拒绝在画中具体表现酗酒、吸毒、噩梦等令人不安的主题,致使他的风格,从保守出发,一直采用温良有序的表现技法,通往他的暖色王国。他代表了残酷的现实,搅和着疾病和深刻的内心焦虑;他在黑暗中待得太久,越发渴望光明,于是在画幅里苦心经营着一种平衡、雅致的效果——一种脆弱的理想主义。这就使他看起来更像诗人兰波说的那样:“我是一个他人。”P003-004 序言 在20世纪初的世界美术史上,阿梅德奥·莫迪利阿尼并不代表神。 莫迪利阿尼虽然置身于巴黎——新印象主义、立体主义、原始艺术、野兽派的旋涡中心,但他不像毕加索、马蒂斯、勃拉克或是第一次大战后的康定斯基、克利那样,在视觉上成为绘画革命的旗手和盟主。他们走上了高高的祭坛,以架上绘画的名义开宗立派,把一个个展览会当成一部行将记载的绘画史。莫迪利阿尼游离于所有的艺术流派之外,走在巴黎街头像个的独行侠,不时向新艺术观念投去冷冷的一瞥,时髦的流派转眼就成明日黄花。他在通往焚毁之路,带着15世纪意大利的艺术精神,他像失败的战神一样,被人写入成千上万的著作中,或者把他的神奇故事搬上舞台和银幕.仿佛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肖像画大师是出于神性。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莫迪利阿尼要造裸体女神?为什么他把人的颈子画得像天鹅一样?为什么所有的人物肖像都像一家人?为什么他不是死于疾病而死于不被承认?为什么一个早天的传统画家,一再给予我们猝不及防的战栗?为什么他用暖色的。调子画出了人们那一种远离尘世的冷漠?为什么从来他就不画风景?为什么他的爱情都是那样的灼热而又是那样的短暂?——难道这就是莫迪利阿尼的魅力所在? 而时间遮蔽了我们的判断力。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画布上的情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于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625690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2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20 |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 印刷时间 | 2005-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1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2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安徽 |
| 长 | 230 |
| 宽 | 170 |
| 高 | 8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6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