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生美德--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
内容
编辑推荐

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它不仅需要得到大学生个体的自我确认,更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

本书注重从当代大学生中发掘正面的典型案例,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进一步知荣明耻。本书的作者大部分是政治思想教育第一线的资深教师,也有部分年轻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对大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和热望,论述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评析了社会上大学生的典型案例和事例,撰写了大学生成才的心路历程。值得大学生们一读,也希望得到大学生朋友的喜欢。

内容推荐

这部《人生美德——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是我校师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心得体会,它注重从当代大学生中发掘正面的典型案例,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进一步知荣明耻。

目录

第一章 热爱祖国报效人民

一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案例深层透视

二 弘扬爱国主义培育民族精神

三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与非理性民族主义

第二章 祖国需要我的志向

一 大学生支教西部案例深层透视

二 燃烧心灵之烛、奉献西部的支教情结

三 积极支教奉献西部的伦理之光

四 社会震撼与时代回响的呼唤

第三章 祖国荣誉高于一切

一 大学生爱国主义案例深层透视

二 为国增光是大学生的神圣职责

三 为国增光的心理内驱力:爱国情怀

四 为国增光的社会效应

第四章 雷锋精神 回归校园

一 大学生学雷锋案例深层透视

二 “善”的启示与穿越时空的道德人格

三 英雄模仿心理与心理价值

四 社会呼唤与社会共振

第五章 无偿献血奉献社会

一 大学生无偿献血和骨髓案例深层透视

二 大学生的道德本能与认识鸿沟

三 大学生的心理承诺与感性挣脱

四 公民责任与社会赞誉

第六章 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一 大学生崇尚科学案例深层透视

二 培养科学人格增强伦理底蕴

三 弘扬科学精神崇尚人文科学

四 社会认同与社会效应

第七章 弘扬科学科普社区

一 大学生科普案例深层透视

二 奉献精神——科普到社区伦理审视

三 济世心理与社会发展

四 胸怀天下与回馈社会

第八章 弘扬科学反对愚昧

一 当代大学生迷信现象案例深层透视

二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伦理之悟

三 反对迷信的心理解读

四 反对迷信的社会认同与效应

第九章 服务公益体验快乐

一 大学生公益劳动案例深层透视

二 打扫寝室的伦理启示

三 劳动意识与公益心理

四 社会公德与民众赞同

第十章 弘扬志愿展示素质

一 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案例深层透视

二 无偿家教的伦理底线与道德理性

三 追求奉献心态与实现心灵寄托

四 志愿者的社会认同与社会评价

第十一章 关爱弱势体现人文

一 大学生关怀弱势人群案例深层透视

二 恻隐之心与关怀心态

三 伦理追求与人文情怀

四 社会期望与社会共鸣

第十二章 眷顾亲情修炼孝心

一 大学生孝顺父母案例深层透视

二 感恩是心灵美的自然流露

三 修炼孝心是家庭伦理的主要精义

四 敬老爱幼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五 遵纪守法是法制和德性的基本要求

第十三章 关爱老人倾注爱心

一 大学生敬老爱老案例深层透视

二 敬老的传统伦理与道德呼唤

三 自我心理本能与现实心灵脉动

四 不和谐音与社会主流回归

五 法律准绳与提倡知法守法

第十四章 尊师重教向师人格

一 大学生尊师重教案例深层透视

二 向师心理与师生互助

三 尊师德性与师德风范

四 社会环境与校园风尚

第十五章 校园伦理和睦寝室

一 大学生寝室和睦案例深层透视

二 和睦伦理与共处原则

三 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诊断

四 相容人格与宽容心态

五 社会文化与生存风尚

第十六章 诚信学习学术道德

一 大学生诚实求知案例深层透视

二 学德风范与学术真实

三 探索精神与求真心态

四 社会风气与舆论评析

第十七章 择业伦理境界升华

一 大学生择业伦理案例深层透视

二 道德标准与伦理自律

三 心理准备与心理机制

四 市场呼唤与社会接纳

五 遵法择业与理性运作

第十八章 拾金不昧归还失主

一 大学生拾金不昧案例深层透视

二 心灵撞击与心理释然

三 慎独心态与伦理机制

四 社会舆论与社会交换

五 法律内涵与法律效应

第十九章 遵纪守法讲究德性

一 大学生遵纪守法案例深层透视

二 大学生遵纪守法的伦理底线

三 正义诉求与心灵呼唤

四 以身作则与社会效应

第二十章 见义勇为 匡扶正义

一 大学生见义勇为案例深层透视

二 激情撞击与伦理解析

三 心灵冲动与心理满足

四 社会舆论与社会评价

五 法律内涵与法律效应

第二十一章 珍惜动物关爱生命

一 大学生爱护动物案例深层透视

二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 注重生物多样性与提倡爱护动物

四 强化行为规范与形成社会风尚 

第二十二章 自强不息励志奋进

一 大学生自强不息案例深层透视

二 自强人格精神对心灵的冲击与震撼

三 艰苦奋斗在当今时代的道德价值

四 社会鼓励支持形成制度保障

第二十三章 敬业精神刻苦钻研

一 大学生刻苦敬业案例深层透视

二 德性追求与执着卓越

三 崇尚科学与奋发求知

四 致力创新与回报社会

试读章节

2.非理性民族王义

民族精神教育另一个要避免的陷阱——某种意义上讲是更危险的陷阱,是避免滑向非理性的民族主义,特别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要避免民族主义走火入魔,从而真正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中国的民主富强结合起来。

有句老话: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民族主义中的确存在着可能的非理性因素,民族主义者容易在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的同时,产生孤立主义、对抗意识和保守排外的思想倾向。大学生年轻热情、血气方刚,比较容易为非理性、狂热的情绪左右,从爱国出发,而走向爱国的反面。作为一个有着长期半殖民地经历的传统国家,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处于国际社会的边缘地位,被剥削、被压迫。外国势力的长期压迫、现代化进程的挫折情绪、抗拒全球化的封闭心态,都可能是导致民族主义过头,走向非理性和情绪化的原因。从被压迫民族的排外情绪到极端民族主义,这条路是很通畅的。

非理性民族主义首要的病征是狂热,并带有民粹主义特点甚至暴力倾向。非理性民族主义是一种廉价的精神麻醉剂,年轻人往往能够在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口号的过程中体验到虚幻的“伟大”和“英勇”。

非理性民族主义的第二个病征是狭隘。对自己民族的优秀部分强调过了头、对自己的民族热爱过了头,会导致狭隘的优越感,这种夜郎自大的民族主义就有被人利用为反对改革开放的武器的危险性。所以,民族精神教育,在传承中华文明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乐于接纳人类普世价值,不应该狭隘地抱残守缺,而应当敞开胸怀吸纳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使自己强盛起来,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P21

序言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明确了当代我国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我们划清了是非、荣辱和美丑的标准和界限。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当代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扬荣抑耻,规矩分明,做道德之事,拒耻辱之行,扬社会正气,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事关重大。

“耻辱”范畴有其特定的道德本质内涵,孔子认为“行已有耻”、“知耻近乎勇”。孟子也主张“人不可以无耻”,都是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其荣辱观。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道德和价值观念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现代社会也给予人们道德选择更多的宽容,但宽容并不意味着主次不分,赏罚不明。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个别荣辱不分、是非颠倒的道德行为,甚至出现少数以荣为耻、以耻为荣违背道德准则的现象,侵蚀了我们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造成了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混乱,破坏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它不仅需要得到大学生个体的自我确认,更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大学生的道德的行为,是出于内心高尚的道德观念,这种行为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褒奖,同样,对于那些违背社会公德的大学生,社会也应该加以批判和制裁。也只有如此,才能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去做高尚的事;也只有如此,“荣”才能得以发扬,“耻”才能得以抑止。“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大“八荣八耻”的宣传教育力度,而且要在示范作用方面下大功夫,使得人们更加知荣明耻、扬荣抑耻,使社会更加规矩分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落到实处,社会风气得以扭转。

这部《人生美德——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是我校师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心得体会,它注重从当代大学生中发掘正面的典型案例,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作用,引导当代大学生进一步知荣明耻。本书的作者大部分是政治思想教育第一线的资深教师,也有部分年轻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工作在高校第一线,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对大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倾注着自己的心血和热望,论述了自己的见解和心得,评析了社会上大学生的典型案例和事例,撰写了大学生成才的心路历程。值得大学生们一读,也希望得到大学生朋友的喜欢。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展开,这既反映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度认同,也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呼唤。为了更好地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需要思想教育和先进示范并举,做到内外兼修,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做出努力。

刘永章

2006年6月lO日于上海财经大学

后记

为了学习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示,我们在《珍惜人生——当代大学生伦理案例评析》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其姊妹篇《人生美德——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前者注重从反面评析大学生的伦理问题,后者则注重从正面解析大学生的伦理问题。这一系列皆由知名专家、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策划并任学术顾问。

撰写的作者,大部分长期从事大学生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他们工作在高校第一线,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对大学生比较了解,他们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他们注重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上,在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各个学科的不同层面进行评析和分析,这对于大学生学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指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书各章撰写分工如下:

第一章:章益国;第二章:范静;第三章:窦莉梅;第四章:陶国富、曹艺;第五章:陶国富、徐瑁、曹迪飞;第六章:张蕾;第七章:速继明;第八章:毛茅;第九章:王微宇;第十章:周巧;第十一章:苏治;第十二章:杨钉(耿志敏指导);第十三章:章妍;第十四章:钱革;第十五章:陶国富、瞿小敏、顾乙羽;第十六章:李本芳;第十七章:张蕾;第十八章:钱革;第十九章:苏治、李本芳;第二十章:郝云;第二十一章:董必荣;第二十二章:范静、潘澍原、王彦、蒋敏颖;第二十三章:高菊红。

在全书大纲的撰写过程中,我们召开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座谈会,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大纲。在撰写过程中,我们学习和借鉴了当代大学生研究中颇有价值的有关最新资料,所参考资料较多,不都一一注明出处,在此,向有关作者谨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全书由陶国富、徐大建撰写大纲和负责统稿。

本书具有信息量大、调查数据多、分析层面全的特点,它可以作为当代大学生伦理行为的学术著作,也可以作为大学生“八荣八耻”素质教育的必备读本,也能作为当代青年问题研究的重要资料。相信它对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由于时间较紧,水平所限,书中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也真诚希望当代大学生朋友喜欢这本专门为你们所写的书。

编者

2006年6月10日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生美德--当代大学生荣辱观之理论思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陶国富//徐大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5060401
开本 32开
页数 5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1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4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11
148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