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说笔记(英汉对照)/凤凰苏教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在西方文化发展和文明积淀过程中影响久远的读物,这是一套影响了欧美诸民族心灵世界和集体文明无意识的读物,这是一套可以让个体的精神世界变得无比丰富和无比强大的读物,这还是一套人人皆可阅读但充满着贵族气息的读物。

这套大型汉英双语版图书大致可以分为文学艺术类、传记类、历史类、游记散文、社会文化类等。执一册在手,当是畅快的精神旅行。

内容推荐

本书记录了几个胆大无忌的年轻人对世界及生活的认识:呈现了那个年代人们对小说创作的主人公、主题以及读者趣味导向等方面的看法。其间,作者笔触广泛,以一事引出另一事的串联式结构组织了众多的人物和故事,小说所罗织的故事素材也千奇百怪,人间万象无所不包,展示了许许多多丰富而深刻的生活意义。作者语言诙谐,表达生动,笔记在一页页增多,其中隐含的睿智和幽默也渐渐显露,引人入胜。

目录

序/3

第一章/3

第二章/41

第三章/71

第四章/95

第五章/121

第六章/153

第七章/185

第八章/207

第九章/237

第十章/269

第十一章/297

第十二章/333

译后记/356

试读章节

一天傍晚,从朋友杰弗逊家的一个管乐晚会回来后,我跟我妻子说,我打算写一本小说。听了我的想法,我妻子很高兴。她说她一直希望我写小说。她又说道:“你看,如今的这些小说都太差劲了。我相信你会写出一部真正的小说来。”(我知道,埃塞贝莎想表现出夸奖的意思;只是,她的表达有些散漫,往往使她的意思模糊了。)

不过,等我告诉她,我朋友杰弗逊将与我合作的时候,她带着一种怀疑的语气“哦”了一声;我继续跟她解释说,布朗和麦克沙纳斯也将一起合作,她说道:“哦!”语气里不是怀疑,不过有一点清楚的是,她原先对这个事情的兴趣、她觉得这件事的可行性,已经烟消云散了。

我想,在埃塞贝莎看来,我与他俩合作的成功可能性不高,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都是学士。她对学士阶层有很大偏见,她认为一个男的不会有足够的想结婚的欲望;即使有,也不具备足够的意志力。因为她认为,他们智力上有缺陷或者是自然堕落;前者不太可能帮助他人,后者则不适合写小说。

我试图使她明白我们的计划里具有的特别的优点。

“你想,”我解释道,“在一般的小说里,读者确实只能得到一个人的思想。而,在我们的小说里,将会有四个聪明人一起工作。读者只需花一本书的价钱,就能获得我们四个人的想法与意见。如果英国的读者懂得经营之道的话,就会很快来订购这本书,不然他们就要后悔了。这样的机会可是多年难遇的。”

埃塞贝莎表示同意,说也许是这样。

“此外,”我继续说道,对这件事考虑得越多,我的热情就越高,“另一方面,这项工作是一项天才的交易。我们不只是把我们日常的想法写进去。在这本小说里,我们将囊括进一本书所能承载的、我们所有的智慧与才智。写完这本小说,我们就不会再写其他书了。实际上,我们也写不出另一本了;因为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写完了。这本书将有一个可观的销路。我们将把我们理解的东西都写进这本书。”

埃塞贝莎闭紧嘴唇,嘴里似乎嘟囔了什么;接着,她大声说,这本书将会是项大工程。

我被她话里的讥讽刺伤了。我指出,现在有一大批接受过专门教育的批评家,专门受雇对作家及其作品作批判——这样的职责,在我看来,他们似乎不需要任何业余人士的帮忙。接着,我又暗示说,在火炉旁,一个搞文学的人呼吸的是更具同情的空气。

我当然明白埃塞贝莎答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她说她的意思不是指我,而且杰弗逊也足够感性(杰弗逊是专业的),不过她不赞同写这个书要牵扯进半个教区的人。(没人说过要牵扯“半个教区”,埃塞贝莎总是夸大其词。)至于让布朗和麦克沙纳斯也一起参加,她觉得很荒谬。两个只是学士学位的人懂得什么生活和人性?尤其是麦克沙纳斯,她的意见是,如果我们真的要采纳他的想法,而且能把他限定在一个话题中的话,应该只给他一页的空间。

对于麦克沙纳斯的知识水平,我妻子之所以会这样评价是有理由的。她第一次见到麦克沙纳斯的时候,他们相处得很好;她把麦克送出大门口,我俩回到画室的时候,她的第一句话是:“麦克沙纳斯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好像什么事情都懂得很多。”

P3-5

序言

在欧美诸国,普通家庭在客厅、壁炉旁或卧室等处,一般都置有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他们称谓的“家庭读物”。在中国,所谓的家庭常备读物似乎固有所指,通常为菜谱、医疗保健或旅游指南之类,但西方的家庭常备读物却主要是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书不是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纯粹为了装饰或摆设,少有开卷,仅供观瞻,而是放在床头、茶几、阳台甚至卫生间,触手可及,可以随时翻阅。出门旅行前也可以顺便带上一册,在候机候车间隙捧而读之,既打发时间,又时时受益。这样的书,父母看过可以传给孩子,孩子看完再传给自己的孩子,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文化的传承就这样在不知不觉间静悄悄地进行,伟大的文明就这样绵延于世。

令人遗憾的是,以文明悠久著称的中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却缺少和自己的民族文化地位相对应的普通家庭常备读物。走进一个个越来越宽敞明亮的中国家庭,我们能看到琳琅满目、充满了艺术感的家具,能感受到灯光营造出的朦胧诗意的氛围,却很少能看到一个书架,一个承载人类文明积淀的书架;乘飞机或火车出行,多见旅人们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地等候、聊天、打牌,亦多见时尚杂志或街头小报人手一份,却少见有人手捧一册文学艺术作品在喧嚣的环境中静静阅读。承续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在现时代表现出的对精神生活的漠视,让人生出一种巨大的遗憾和忧伤……

正是这样的感时伤怀,正是这样的遗憾和失落,正是这样一种久违了的文明意识,正是这样一种萦绕于心的担当,让我们起意策划出版这样一套充满着人文气息的“家庭书架”。

这是一套在西方文化发展和文明积淀过程中影响久远的读物,这是一套影响了欧美诸民族心灵世界和集体文明无意识的读物,这是一套可以让个体的精神世界变得无比丰富和无比强大的读物,这还是一套人人皆可阅读但充满着贵族气息的读物。

这套“家庭书架”,凝聚着人类文明中最美妙的智慧和最敏锐的灵感,一群最善于思考最长于想象的伟大作者,将神奇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进行到底,凝结成人类文明最璀璨的结晶体。

这些作品是思想的圣坛,回响着每个与之结缘的个体在文明深处徜徉徘徊时细微而悠远的脚步声;这些作品是人类语言的丰碑,文字垃圾在这里被无情地埋葬,快餐文化在这里灰飞烟灭。

这套大型汉英双语版图书大致可以分为文学艺术类、传记类、历史类、游记散文、社会文化类等。作者们虽然身份、职业不同——他们或为文学家,或为艺术家,或为政治家,但都以文辞优美著称,即使深奥难测的美学著作,如佩特的《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也因作者优美的散文笔法而让人亲近。其他如奥威尔的《政治与英语》、吉卜林的《谈谈我自己》、康拉德的《生活笔记》、罗斯金的《艺术十讲》、杰罗姆的《小说笔记》、兰姆的《兰姆书信精粹》、卢卡斯的《佛罗伦萨的漫游者》、萨克雷的《巴黎速写》、鲍斯韦尔的《伦敦日志(1762—1763)》等,皆出名家之手。这些游记或散文,不仅充满着精神感召的力量,而且因其文辞隽美,还可以作为美文来欣赏、诵读。执一册在手,当是畅快的精神旅行。

众所周知,译事沉疴业已成为当代中国知识领域难以治愈的顽疾,草率、随性、误译、漏译、跳译、畏难等等随处可见。虽然当前仍有少数译者在译事丛林中艰难爬梳并屡有优秀成果问世,但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当年傅雷先生之于《约翰·克里斯朵夫》及王道乾先生之于《情人》的译事之工了。在今天的译著中,我们看不到修辞,看不到信达雅,看不到前人遗风,我们看到的是急功近利,看到的是用电脑翻译工具草译出来的种种无厘头。这是翻译者的悲哀,是出版人的悲哀,是读者的悲哀,是文化的悲哀。

在这种恶劣的翻译环境和悲哀的心境中,我们开始了充满挑战的组译议程。组织会聚了许多大师著作的“家庭书架”的翻译出版,于我们而言,与其说是建立出版功业,毋宁说是进入了布满陷阱的出版丛林。我们规避陷阱的种种努力,都是为了给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阅读文本。

我们深知,大师著作的翻译是艰难的,用汉语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总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缺憾,甚至我们都怀疑这些思想是根本无法用另外一种语言传达的。这时候“迁就阅读”就必须成为我们出版人唯一的选择。尽管译者和我们都想“用优秀的作品来鼓舞人”,尽管译者和我们都努力地走在通往理想之塔的道路上,但在这些图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们的内心仍然深感惶恐。我们深知,为读者奉献的译文仍然存在着有待克服的种种问题。

但是我们有勇气,有足够的勇气用这种英汉对照的方式将这些文本呈现给我们的读者。一则希望读者可以在英语与汉语的比照下更深地体察语言的精微和文本的精致;一则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方便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出我们的不足,使这套丛书在今后不断的修订过程中日臻完备。

译事惟艰,出版惟艰。冀希读者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翻译事业和出版事业。丛书如存有不当之处,希望读者朋友们宽容并谅解。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

后记

作家杰罗姆,一天无意中打开一个陈旧的抽屉,发现了一本书角已然发黄的摘记本。这本摘记,记录了作者的年轻时代,他与几位朋友合计准备写一本旷世的小说,多次聚会作探讨研究,便有了这本作家整理成书的《小说笔记》。

在序言里,作者充满深情地回忆了他童年时代居住的那幢老房子,述及了他幼年即有的对奇闻怪事的喜爱,还满怀柔情忆起了那个对他疼爱有加的母亲。母亲吟唱的歌谣、儿时闪烁的记忆,时光摇曳,作者引领我们走进了他曾经拟就的关于小说的笔记。

这本笔记,记录了几个胆大无忌的年轻人对世界及生活的认识;呈现了那个年代,人们对小说创作的主人公、主题以及读者趣味导向等方面的看法。

作者先从最初筹备写一本小说写起,以闲适的语气介绍了几位他准备合作写小说的朋友。其间,作者笔触广泛,以一事引出另一事的串联式结构,让妻子、家中的女管家适时出场,并旁及生活中、旅途上遇见的人和事。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每个人都展现出了独特的性格。而,最为重要的人物,自然是参与策划小说壮举的几位年轻朋友:麦克沙纳斯、布朗和杰弗逊。

这四个年轻人,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看法都是鲜明而独树一帜的。在为小说而举行的聚会中,每个人的发言方式、对某个论题的观点都令人印象深刻。

读着《小说笔记》,你会为麦克沙纳斯胡乱给人提建议而懊恼,却又忍不住为他讲述的故事而喝彩;杰弗逊讲故事的方式别具一格,而他当初却是最不愿加入写小说队伍的一个;更有笑口常开的布朗,不论天阴天晴,都能葆有一份好心境,哪怕是去游艇上度暑,碰上了一连串阴霾的天气,被淋得浑身透湿地到来,他也是一帮人中调节气氛的开心果。

这四个年轻人为小说搜集的故事素材,千奇百怪,人间万象无所不包:从药蟑螂的典故、各种狗故事,到古灵精怪的小猫择家而栖的构思;从麦克沙纳斯那位爱出主意的阿姨,到作者给麦克讲述的一个自以为善于提建议的人,将一个有为青年害到家破人亡地步的故事;从女主人公是善是恶的抉择,到通过多方征询意见,得出多数女读者喜欢的男主人公为士兵的惊人结论……

作者的笔记在一页页增多,读者也渐渐被其中隐含的睿智、幽默所吸引。

年少的一次尝试、多年后的一次整理,回首往事、反思人生,我们每个人都会得到不少有益的启发。

时经半年多,《小说笔记》的翻译、校对工作接近了尾声。捧读百页的译稿,心间生出一份莫名的亲切感来。

在此,感谢出版社引进了这样一本好书,同时,感谢出版社的信任,将介绍此书给广大中文读者的重任托付给本人。在翻译过程中,同济大学的孙宜学老师给了我很多的指点与帮助,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为译稿的校对出了大力的李丽青。

因本人经验和知识水平所限,书中谬误之处尚有不少,恳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说笔记(英汉对照)/凤凰苏教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杰罗姆·K·杰罗姆
译者 李莉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73725
开本 16开
页数 3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4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6-08-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6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