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早而文化精神积淀尚不深厚的高校。一九二八年,在当时省府所在地安庆市始建,旧中国时局动荡,学校历经曲折。一九五八年于合肥重建招生后,学校才逐步走向正轨。重建安大不仅是物质文化形态上的,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重建。经过近五十年来的努力,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发展,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在安徽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亦逐步积累和形成自身的文化传统。
| 图书 | 安徽大学校史溯源 |
| 内容 | 编辑推荐 安徽大学是一所建校历史较早而文化精神积淀尚不深厚的高校。一九二八年,在当时省府所在地安庆市始建,旧中国时局动荡,学校历经曲折。一九五八年于合肥重建招生后,学校才逐步走向正轨。重建安大不仅是物质文化形态上的,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重建。经过近五十年来的努力,尤其是近十年来的发展,学校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在安徽最具影响的大学之一,亦逐步积累和形成自身的文化传统。 目录 序(黄德宽) 前 言 一 维新运动败而复兴,安徽求是大学堂的诞生 二 安徽求是大学堂易名,安徽高等学堂的兴衰 三 省立法政学堂、私立江淮大学、省立大学和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的昙花一现 省立法政专门学堂的创立 辛亥革命后的私立江淮大学、省立大学和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四 安徽省立安徽大学的创办、发展和自动解散 “六二”惨案后,安徽省立安徽大学逐步创办起来 省立安徽大学规模初具,日军大举侵略中国,安徽沦陷,安徽大学自动解散 省立安大的校长、教授、毕业生数、院系变化和课程设置 发生在省立安大师生中的反蒋、爱国活动 五 安徽省立安徽学院在抗战烽火中产生,为国立安徽大学的建立准备了三年生源 从临时政治学院到省立安徽学院 安徽学院的规模、毕业生数和几个事件 六 国立安徽大学的复校和在院系调整中消失 安大复校规模、接受安徽学院转学生、临时大学学生和复员青年军 安大的内部组织、教师和行政人员的比例、推动学校运转的十个委员会 五彩缤纷的国立安徽大学、学生自治会的成立和解放初期安大建制的消失 附 录 一 省立安徽大学毕业校友名录 二 安徽学院毕业校友名录 三 国立安徽大学毕业校友名录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安徽大学校史溯源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张珊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安徽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1052800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98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00 |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36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G649.285.4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6.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安徽 |
| 长 | 239 |
| 宽 | 169 |
| 高 | 7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