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是一部促人警世、微言大义的人生哲言小品集,被称为“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格言书”,是明代文人陈继儒所著。书中几乎每一句话都可视为铭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警世醒世,富含人生真味。言辞简洁,优美隽永。大多是总结了坎坷人生的多种经验,教人如何避开锋芒,如何免遭灾祸,如何以礼待人,如何规范行止,以及生活的方法、处世的良策等。内容教育性强,劝人勤学,导人向善,立正直之品行,树清廉之威望。
图书 |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百部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是是一部促人警世、微言大义的人生哲言小品集,被称为“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格言书”,是明代文人陈继儒所著。书中几乎每一句话都可视为铭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警世醒世,富含人生真味。言辞简洁,优美隽永。大多是总结了坎坷人生的多种经验,教人如何避开锋芒,如何免遭灾祸,如何以礼待人,如何规范行止,以及生活的方法、处世的良策等。内容教育性强,劝人勤学,导人向善,立正直之品行,树清廉之威望。 内容推荐 《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明末松江(今上海松江县)花亭人。自幼聪颖,好为文章,志向高雅,一生著述颇多。《小窗幽记》内容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陈说利害、指点迷津,以言醒世,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品德、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性情。《小窗幽记》所选格言妙语、小品片句,或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或情趣盎然,读来津津有味。 目录 做人必清醒 做事要明白 守节声色场 安志纷闹中 真出于诚 诚由于真 背后无人诋 久交不生厌 天意实难违 正心修我身 观人观事见本质 不可小测君子心 相反可相成 相得必益彰 用情深处孤独 任性切勿放肆 真廉无名 大巧无术 说话心口一致 做事名符其实 适时可发 拔苗不长 若要得享福 必先会救祸 世人指摘处 多从爱护处见 世间万物皆有度 无度胜事亦苦海 轻财以聚人 律己以服人 知迷则醒 知难不难 患难见真情 烈火试真金 良心静里见 真情苦中来 宁为随世之庸 勿为欺世之杰 习忙可销福 得谤可销名 人多有嗜节 当以德消之 万善一念始 万恶一念结 梦里不能主张 泉下安得分明 不知了了是了了 若知了了便不了 畅开心扉 欢乐无忧 居堪傍恶邻 会可容损友 君子小人 五更检点 以理听言 以道窒欲 先达后近 交友道也 形骸非亲 大地亦幻 寂而常惺 惺而常寂 智少愈完 智多愈散 从多入少 从有入无 脱厌如释重 带恋如担枷 看透名利生死关 方是人生大休闲 多欲无慷慨 多言无笃实 佳思侠情一往来 书能下酒云可赠 美人迟暮名将老 四大皆空苦不到 饮酒高歌不放肆 大庭卖弄假矜持 人生得足 未老得闲 心性本不束 肉身是桎梏 业障起心动 祸至因贪念 挨骂不还口 便是得便宜 宁无忧于心 不有乐于身 会心之语不解 无稽之言不听 柳密拨得开 雨急不折腰 悉利害之情 忘利害之虑 空被空迷 静为静缚 贫不能无志 死不可无补 穷交能长 利交必伤 当为情死 不为情怨 缩不尽相思地 补不完离恨天 可魂系梦萦 不失魂落魄 醉卧美人旁 欲念不曾动 慈悲筏济人 恩爱梯接人 花柳深藏 雨云不入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小玉和西施 飞烟与尘弥 杨柳凝别恨 阳关诉离肠 绿绮情弹无知音 画眉深浅谁与看 豆蔻不消心上恨 丁香空结雨中愁 情人说痴话 痴情是真情 顾影自怜无用 心动不如行动 化石而立 千古情魂 良缘易合 知己难投 鸟沾红雨 不任娇啼 饮罢相思水 方识相思情 多情成恋 薄命可嗟 情之所至 风伴月容 听得春花秋月话 识得如云似水心 边陲封疆缩地 中庭歌舞犹喧 人应通古今 士要知廉耻 宁以风霜自挟 毋为鱼鸟亲人 无位之公卿 有爵之乞丐 失足一恨 悔之千古 圣贤托日月 天地现风雷 不因怨而失愿 不因财而伤才 身不束心 名不束人 待人余恩 处事余智 既要拿得起 又能放得下 认假也识真 卖巧还藏拙 量晴较雨 弄月嘲风 弃俗得仙 舍仙得道 修心养性可立命 人情练达天意通 达人离险境 俗子沉苦海 浮名梦中蝶 幻而本非真 只有百折不回 才可万变不穷 实地着脚 实处立基 兢兢业业心思 潇潇洒洒趣味 无事时提防 有事时镇定 穷通未遇局已定 老疾未到关已破 秋叶难辞枝 野鸟犹恋巢 刚不胜柔 偏不融圆 声应气求之夫 风行水上文章 以学问摄躁 以德性融偏 居官有山林气 野处有理国才 少言语以当贵 多著述以当富 须负刚肠 当坚苦志 清贫自乐 美色成空 烦恼场空空 营求念绝绝 斜阳树下谈禅 深雪堂中论人 宁为真士夫 不为假道学 觑破兴衰得失灭 阅尽荣枯心肠冷 名山不乏侣 好景有奸诗 一技天下 吃遍南北 才士不妨泛驾 诤臣岂合模棱 宁为薄幸狂夫 不作厚颜君子 看尽人间鬼 才作北风图 至音不合众听 至宝不同众好 梦中说真话 或可是真人 胸无火炎冰兢 时有月到风来 草舍才子登玉堂 蓬门佳人造金屋 传话者轻 好议者浅 不留昨日之非 不执今日之是 应沉潜平实 勿哗众取宠 尘心减时 道念方生 恩爱富贵时 自思反省曰 得闲有书读 世间享清福 古人是非分明 今人真伪难辨 已情不可纵 人情不可拂 天不禁人闲 人自不肯闲 浮云有常情 流水意厚深 贫士立德 闹场静心 心生一切 心灭一切 才鬼胜于顽仙 芳魂毒于虐祟 自悟了了 自得休休 简淡出豪杰 忠孝成神仙 招客应断尘世缘浇花不做修道障 一言灵天下 百世光景新 人生一世有三乐 佛书佳客山水游 眼无成见读书多 胸无渣滓处世圆 不作营求 自无得失 勿无事而忧 勿对景不乐 出世者入世 入世者出世 诗禅酒画皆有意 真意只存吾心底 愁云观棋酌酒 乐来种竹浇花 了心看清本来面 出世堪破无常理 天地万物适者存 适才养性可得真 熏德用好香 消忧有好酒 破除烦恼木鱼声 见澈性灵优钵影 太闲生恶业 太清类俗情 灵丹一粒 点化俗情 妖治成骷髅 功名是梦蝶 独坐禅房 心静神清 才人多放正敛之 正人多板趣通之 闻人善则疑 闻人恶则信 能脱俗便是奇 不合污便是清 尽心利济 天地皆容 读史莫怕有错词 闲居要能忍俗汉 明窗净几一息顷 名山胜景一登时 闲得一刻好快活 心中无事能行乐 兴来醉倒落花前机息忘怀磐石上 意亦甚适 梦亦同趣 业净成慧眼 无物到茅庵 一粒沙中有世界 一朵花中有天堂 山泽未必有异士 异士未必在山泽 可爱之人可怜 可恶之人可惜 澄辩不急 归劝勿逼 比上不足时 比下可有余 求俭求贤 安贫乐道 唤醒梦中之梦 窥见身外之身 打透生死关 参破名利场 一笔写出 便是作手 隐逸无荣辱 道义无炎凉 经书是方法 佛性为本身 勿闻谤而怒 勿见誉而喜 人胜我无害 我胜人非福 闭门是深山 读书为净土 自心一尘不染 才见圣人胸襟 成名穷苦日 败事得志时 让利又逃名 才是真君子 求福速祸至 安祸速福至 读书不可拘旧 学理不要盲从 但识琴中趣 何劳弦上音 假戏假作 真戏真作 一言济人 功德无量 闲要有余日 读书无余时 运笔之先 胸有成竹 云霞青松作我伴 一壶浊酒清谈心 耳目宽时天地窄 争务短时日月长 闲居家中 神游外物 徒号书橱 终非名饮 美酒一饮题花落 清爽快意在天堂 妙于天成 坏于人造 清闲无事 坐卧随心 烦恼和种 蝎蹈空花 休便休去 了时无了 简傲谄谀不谓谦 苟薄不可谓明大 试读章节 《做人必清醒 做事要明白》 [原文] 饮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 [译文] 饮了中山人狄希酿造的酒,可以一醉千日,今日世人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好名的人醉于朝廷官位,好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豪富的人则醉于声色犬马。如何才能获得一剂清凉之药,使人人服下得到清醒呢? [赏析] 谈到酒,我不由地为之叹服,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纵然有“酒是色媒儿”、“酒是穿肠毒药”等毁誉,但也有“酒逢知已千杯少”的助兴作用,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催化作用,以及“一醉解千愁”的解忧功能。即便是嗜酒之人开怀畅饮,酩酊大醉,也还有醒来的时候。但世间却有一种比酒更能让人沉醉的东西,它不仅能醉人心魂,而且会使人愈饮愈渴,愈渴愈饮,以致于沉湎于其中,终生不醒,这就是人人向往却又望而生畏的“名利声色”。 醉酒之人,通常稍过片刻便可清醒,即使是醉酒过度,只要给他灌下“醒酒汤”就能使他清醒。然而在声色名利中沉醉的人,又怎么能唤醒他呢?唯有淡泊名利,才能感受和领略生命的真实存在,才能感悟到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幸福。因为获得人生幸福的根本条件就是保持自己身心的清醒。 《守节声色场 安志纷闹中》 [原文] 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译文] 淡泊清静的操守,必须在声色富贵的场所中才试得出真相来;镇静安定的志节,必须在纷纷扰扰的闹境里才验得出真功夫。 [赏析] 世事纷纭,变幻无常。尤其是当今这个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的花花世界诱惑人意念和心志的东西实在太多,身处尘世中的人们,能不为之动摇的又有几个?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只有经历了繁华纷纭的考验,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才能经受得住糖衣炮弹的攻击和声色犬马的诱惑,才能真正得到心灵的淡泊与宁静。在纷乱的环境中保持内心的安定在乱事中不慌不忙、泰然处之,这就是所谓的镇定自若。能镇定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方向,才能成就大事业。 《真出于诚 诚由于真》 [原文]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译文] 给予他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好的名声,不如逃避名声来得自适。故意违背常情以自命清高,不如坦直地做人来得真实。 [赏析] “市恩”就是给人恩惠、好处以讨好别人。市恩都是有目的的,或者是有利益在驱使的,或者是安抚对方,希望对方能有所回报的,说白了就像做买卖,有付出就必定要有回报。一旦恩情打上了买卖的烙印,就成了赤裸裸的交易了,所以说,与其市恩邀取名誉,不如真诚地报答别人来得厚道。 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生在世,谁不想拥有鲜花和掌声,都想获得好的名声,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贫图名声,就会为声名所累,使名声无形中成了一种束缚。与其循规蹈矩、战战兢兢,倒不如逃避名声来得惬意。 凡是不出于诚意的表现,就是“矫揉造作”,简单地说,就是不“直节”。具体来说,无论是“市恩”,还是“要誉”,都是“矫情”,只会使人为声名所累,甚至会鸡飞蛋打,身败名裂。因此,只要踏实做人,诚实待人,就会无愧于天地而立足于世。 《背后无人诋 久交不生厌》 [原文]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让人当面赞誉自己,不如让人不在背后毁谤自己;令人产生初交之喜,不如令人久交不厌。 [赏析] “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人前勿论他人是非,闲来静思己过”。这些都是说不要当面说人坏话,讲人不是。但也有“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这也告诉我们:要让他人当面赞美并不困难,但要他人在背后不批评自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别人当面的赞誉并不代表自己人生的成功,背后没有诋毁且有赞誉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P1-3 序言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集。作者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陈继儒自幼颖异,博学多通,尤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二十几岁时,绝意科举,隐居于小昆山,后筑室东佘山,闭门著述。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陈继儒一生涉猎甚广,著述宏富,有《陈眉公全集》传世。 《小窗幽记》内容涵盖了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诸多人生话题,或陈说利害,指点迷津以言醒世;或肯定情爱,颂扬忠贞,赞美人世间一切真情实感;或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倡导读书,劝勉人们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学识和良好的性情;或提倡淡泊名利,严于操守,多做善事;或描述隐居生活,赞美田园生涯,宣扬朴素为美;或状物写景,以景悟情,回归自然;或强调静心,体味物韵,提升人生的境界;或评述奇人异物,阐言美文奇书,推崇高人奇士;或描绘物、景的和谐绮丽,赞美阳刚和阴柔之美。 《小窗幽记》所选格言妙语、小品片句,或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或情趣盎然,读来津津有味。 编者 2008年8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小窗幽记/中华国学百部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明)陈继儒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628227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3 |
出版时间 | 2008-08-01 |
首版时间 | 2008-08-01 |
印刷时间 | 200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0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5 |
丛书名 | |
印张 | 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39 |
宽 | 156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