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圣地(全彩插图珍藏本)/发现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123幅气势恢弘的旷世之作,从埃及到中东,映现世界文明起源地的过去与现在。跟随《圣经》中先民们跋涉的路线,走入荒凉而寂静的大漠,重温一个个传说中神迹显示的地方和人类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在这片孕育古老文明的神秘之地,时光,仿佛也被施加了魔咒,即使今天看来,那些面孔深邃沧桑、在艰难中度日的人们,壮丽奇美的石头建筑,流溢着东方情调的嘈杂集市以及天工造化、突越想像力的大自然奇景,依旧与19世纪大师罗伯茨笔下的画面毫无二致,带着某些不死的神圣与尊严。

内容推荐

本书根据罗伯茨亲自记录的旅行日志,按照先后的时间顺序,将他走过的路线分为3个独立部分,在地图中以3种不同的颜色标明。派特拉、耶路撒冷和巴尔贝克分别是3段行程的重点,耶路撒冷的重要性在于其在宗教上的特殊地位以及多元性民族、文化所产生的独特魅力,其余两者则是由于其遥远的历史和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本书不但摘录了罗伯茨的部分旅行日志,同时还对每幅画作中的建筑遗址作出了相应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的介绍,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罗伯茨所表现的主题。

目录

导言/12

大卫·罗伯茨生平/6

首卷/从苏伊士至耶路撒冷

抵达苏伊士/22

苏伊士/24

沙漠中的阿拉伯人/26

摩西泉/28

通往西奈山之路/30

金贝尔·盖拉伯的神庙/32

露营在塞博山脚下/34

攀登西奈山麓/36

圣加德兰修道院/38

登上西奈山顶/40

以利亚的礼拜堂/42

西奈山顶/44

圣加德兰修道院和露营地的平原/46

圣加德兰修道院的高墙/48

耶稣变容教堂/50

圣加德兰修道院的僧侣/54

摩西石/56

亚喀巴湾,该亚岛/58

亚喀巴要塞/62

接近派特拉/64

何珥山/66

派特拉入口/68

在派特拉发生的阿拉伯人会议/70

派特拉/72

艾尔哈森/74

哈森,宝藏/76

凿出的城市/78

艾迪尔/80

山谷的最东处/82

一座凯旋门的遗迹/84

派特拉,向南看/86

通向派特拉的峡谷/88

卫城和库撒法伦/90

墓碑/92

何珥山,亚伦之墓/94

亚拉巴河谷的营地/96

萨穆拉废墟/98

希布伦/100

贝特日贝林/102

力口沙/104

亚实基伦/106

阿仕杜德/108

从北面看过去的迦发/110

从南面看过去的迦发/112

拉姆拉,古老的亚利马太/114

罗德,古吕大/116

中卷/耶路撒冷及至约旦河的朝圣

耶路撒冷城堡/120

耶路撒冷城堡的入口/122

金门/124

奥马尔清真寺/126

圣墓教堂/130

恩膏石/132

帝王谷的入口/134

从通往伯大尼的道路上看耶路撒冷/136

伯大尼/138

下到约旦河谷/140

朝圣者们的营地/142

在约旦河中受洗/144

耶利哥附近的营地/146

圣塞伯伊周围的荒野/148

从因垓地高地看过去的死海/150

圣塞伯伊修道院/152

圣塞伯伊修道院的礼拜堂/154

伯利恒 /156

基督降生教堂/158

基督降生地/160

从橄榄山看过去的耶路撒冷/162

撒迦利亚之墓1164

圣詹姆斯之墓1166

押沙龙柱/168

西罗亚涌泉/170

西罗亚池/172

约伯泉/174

从城市西侧看耶路撒冷/176

从城市南侧看耶路撒冷/178

圣海伦娜礼拜堂/180

耶稣受难地/182

圣墓神殿/184

圣墓教堂的克索利肯/186

毕士大池/188

从城市北侧看耶路撒冷/190

大马士革门/192

下卷/从耶路撒冷到巴尔贝克

纳布卢斯风景/196

纳布卢斯,古示剑/198

纳布卢斯的雅各泉/200

纳布卢斯的约瑟墓/202

塞巴斯蒂安,古撒马利亚/204

施洗约翰教堂的废墟/206

杰宁,古耶斯列/208

大博尔山/210

拿撒勒/212

天使报喜教堂/214

天使报喜神殿/216

拿撒勒的泰拉圣地修道院/218

圣母泉/220

加利利的迦拿/222

迦拿泉/224

古加利利湖/226

提贝里亚斯湖,赫蒙山方向的景色/228

提贝里亚斯,朝黎巴嫩望去/230

从城墙处眺望的提贝里亚斯/232

从海上看圣让德阿科尔/234

从陆地方向看圣让德阿科尔/236

向卡梅尔山看过去的海法/238

一座爱奥尼亚式神殿的废墟/240

白朗角/242

从地峡看过去的提尔/244

提尔港/246

提尔概览/248

撒勒法/250

朝向黎巴嫩的西顿/252

从南方看过去的西顿/254

西顿要塞/256

西顿/258

抵达巴尔贝克/260

巴尔贝克,古代太阳之城/262

巴尔贝克神殿/264

巴尔贝克圆形神殿/266

巴克斯神殿的东柱廊1268

巴克斯神殿大门/270

试读章节

沙漠中的阿拉伯人1839年2月11日至12日

2月11日的清晨,罗伯茨在处理了和阿拉伯同行者之间棘手的误会之后,开始向圣地进发。误会的缘由是罗伯茨发现骆驼所负行李中很大一部分粮食不见了,他推测这些粮食可能被送往沿路碰到的部落,让他们种田去了,因为前些年的收成实在太差了。

出了苏伊士,骑了几个小时的马之后,旅队在下午遇到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这场风暴十分猛烈,以至于旅队被迫搭起帐篷寻求庇护。

风暴过后的天空十分美丽,和沙尘暴形成了鲜明对比。路沿着海岸向前方延伸,远处,壮丽的山脉高耸入云。据推测,这里就是传说中红海海水裂开让摩西和以色列人通过,并在追兵经过时合拢自勺地方。他们接下去的旅程波澜不惊,罗伯茨得以安静地欣赏沿途的风景。

在随行的阿拉伯人中,最引人注意的莫过于一个名叫贝萨拉的本尼·萨伊德部落人。贝萨拉天生头脑灵活,他陪同罗伯茨走完直到亚喀巴的路。他的样子十分有趣,主要是因为他的穿戴几乎和向导如出一辙,像所有沙漠中的阿拉伯人一样,穿一件大衬衫或工作服,用一根皮带系在腰间,外面再罩上一件厚重的羊毛斗篷。他赤裸着腿,脚上只穿一双便鞋。阿拉伯人普通的头饰是由粗线或布条系着的粗布,贝萨拉所戴的穆斯林头巾表明他在部落中处于较高等的地位。这套简单但却不同寻常的实用装束,一定要再配上把宽刃弯刀和老式的大口径短枪才算齐备。摩西泉1839年2月12日

2月12日的下午,旅队到达所谓的摩西泉——一组仅用几棵零落的棕榈树做为标记的新鲜泉水。《圣经》里说,以色列人在奇迹般通过红海抵达海岸后就来到这里。

泉水的数目根据季节不同不断发生变化,最少的时候只有7眼,最多的时候则有15眼。水的高度和流量也有很大的不同,有时,泉水会溢出来形成小溪,有时,水又少得只是土壤里的一片湿迹。泉水居然可以直接饮用,但是咸得很难喝,只有被沙漠热浪烤坏的人才愿意喝它。

在绿洲不远处,几块断壁残垣告诉人们这里曾有一座小山村,阿拉伯语中称这里为伊云·穆萨。这是方圆几里之内惟一的淡水源,也是苏伊士湾地区惟一可供种植的地方。

从罗伯茨的旅行日志中,我们可以发现,那个晚上尽管贝都因人围在篝火旁边的景象美丽并且浪漫,但是在骑骆驼穿越32公里沙漠之后,罗伯茨已经累得画不出任何东西了。P.26-27

序言

大卫·罗伯茨根据圣地之旅所创作的版画集自1842年陆续问世之后,很快就在欧洲引起一阵不小的轰动。当时,距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已相当遥远,但神秘而富庶的“东方”在西方民众心中依然是一个敏感而让人浮想联翩的字眼,劫掠和占有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相信《马可·波罗游记》及《一千零一夜》等书中所描述的奇珍异果、醇香美酒以及仆婢成群的国王、富丽堂皇的庭园并非完全出自作者内心虚幻的想象。19世纪东方学的出现与探险文学的风行,标志着西方人对东方的好奇与向往已不再仅仅限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渐渐走入文化和精神的范畴,并一点一滴沉淀于社会文明基层之中。对未知大陆的地表知识、古老民族与悠久文明的探寻,成为人们更加关注的兴趣中心。

罗伯茨圣地之旅的源起不能不说是出于这种文化潮流的熏陶,而且,众所周知,当时英国出现了理查德·弗朗西斯一波顿、查尔斯·道堤等一批具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探险家,对东方的探索和认识远远走在其他西方国家前面。罗伯茨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对探险有着莫大的热情,而罗伯茨本身也具有成为优秀探险家所必须的素质。他从小就表现出对神秘事物的强烈好奇心,不安于做一个老实本份的油漆匠或剧院布景师,而是对“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一类的故事充满向往。当他长大成人之后,他又发自内心地对那些古老的、正在消逝的事物与文化产生了狂热。罗伯茨经常借着在欧洲各地游历的机会,临摹当地的著名遗迹。罗伯茨走入圣地之后,被中东地区绝美的异域风情感染、震撼的情绪不时流露于他的日志之中,还有当接近纳巴特人在岩石中凿刻出的城市——派特拉时,罗伯茨急不可耐地离开营地爬上山顶,只为了能够提早看派特拉一眼,而在著名的古城遗址巴尔贝克,他又不顾热病的危险,一直坚持为那些古老的建筑构件绘图,并认真记录尺寸。

西方社会对基督教起源地的热切关注是罗伯茨尝试圣地之旅的另一个原因。他沿着摩西当年带领犹太人离开埃及所走的旧迹,沿途考察摩西泉、西奈山、何珥山、加利利、伯利恒、耶路撒冷等一连串《圣经》中具有见证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他的考察成果是细致而丰富的,并不局限于与基督教相关的遗迹,也广泛涉及了中东地区的古文明、当地伊斯兰文化对基督教建筑及城市造成的历史影响,甚至还包括对当地风物人情的刻画。

勿庸置疑,罗伯茨圣地之旅的创作充分展示了他丰沛的艺术才华和表现力。在此之前,他的《西班牙的生动素描》等作品就已颇受欢迎,即使是鉴赏力并不高超的人也可以轻易地辩认出充满了他那种重视细节、冷静庄重的独特画风。他在绘画界声望颇高,拥有为数不少上流社会的私人主顾,在结束圣地之旅归国后,又凭一幅描绘巴尔贝克遗址神殿大门的画作入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正式会员。罗伯茨逝世之后,人们对他的喜爱仍一如既往地持续着,不少收藏家以收购罗伯茨的画作为荣。直到现在,在罗伯茨曾经描绘过的地方,比如埃及等地,大大小小的旅游纪念品商店仍然热衷于出售用他的作品翻印的各种装饰画和明信片,他的作品早已成为这些文明圣地的标志性记录。在圣地旅行期间创作的这些作品无疑是这位艺术家一生成就的巅峰,它们从未因时间的流逝和艺术品味周期性的变化而失掉光芒。

本书根据罗伯茨亲自记录的旅行日志,按照先后的时间顺序,将他走过的路线分为3个独立部分,在地图中以3种不同的颜色标明。派特拉、耶路撒冷和巴尔贝克分别是3段行程的重点,耶路撒冷的重要性在于其在宗教上的特殊地位以及多元性民族、文化所产生的独特魅力,其余两者则是由于其遥远的历史和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所有这一切都曾极大地激起罗伯茨的创作热情。罗伯茨一路上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坏天气、一道接一道的关卡盘查、物资匮乏,甚至还有抢劫和威胁,当然也曾接受当地热心人的帮助。为了更好地说明罗伯茨在旅途中的切身感受,本书不但摘录了罗伯茨的部分旅行日志,同时还对每幅画作中的建筑遗址作出了相应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的介绍,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罗伯茨所表现的主题。  罗伯茨刚返回英国时,未能立即为这些作品找到合适的出版商,而1842年由弗朗西斯·格雷厄姆·摩姆出版之后,出版工作又陆陆续续地持续了8年。一位名叫路易斯·格的比利时制版师成为罗伯茨的合作者,以他的素描为基础制成了这些细致丰满的版画。也许是由于出版时间拖得太久,一些版画上标注的时间出现了错误,这种错误在本书中被认真地加以修正。

罗伯茨的这些版画逼真地展示了世界重要文明起源地的沧桑和凄凉,宏伟与颓丧。时至今日,在这些地方,人们大多仍过着和罗伯茨在19世纪所描画下来的同样的生活,可以想象,时间在这个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停滞了,几千年来也许都是这样。人们衣着长袍,面孔深邃沧桑,在艰辛中度日。同样没有变化的还有宏伟的建筑,荒芜的沙漠山地,充满东方情调的嘈杂市场,所有这些你今天前往仍然历历在目,但惟有罗伯茨以他的天才之笔,为这一切添加了不死的尊严与神圣,并使之成为不朽。为了使读者更深刻地体会这种感受,本书还特别根据版画所描绘的场景,一一配合以近期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没有任何注释,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在这个世界上最具神秘魅力的地方做一番神游。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让这些图片自己来讲述这个精彩动人的故事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圣地(全彩插图珍藏本)/发现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和
译者
编者
绘者 (英)大卫·罗伯茨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29269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5
出版时间 2005-12-01
首版时间 2005-12-01
印刷时间 2005-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绘画雕塑
图书小类
重量 0.7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23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7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