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天遇见黑暗/紫地丁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曾经长时间地处于黑暗之中,那时他十九岁,终日穿着铠甲般的工装,和面孔如石头般坚硬的矿工穿行在一座烟尘弥漫的矿井下。他生活其中的矿区,是梵高作为传教士试图以基督的力量救赎的地方,也是作家劳伦斯和摇滚乐手鲍勃·迪伦用一生的时间逃离的地方。正因为作者源自亲身经历的体会,才有了这么一本直击人心的描写矿工生活的作品。书中作者对底层生活和底层人群的描写细致入微,读来让人感到一种生活的真实感,体会到生命的自由与丰沛。

内容推荐

本书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一位优秀作者夏榆的散文随笔集。他曾经当过矿工,有过流浪生活的经历,现为某知名媒体的文化记者。全书共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均是描写源自亲身经历的矿工生活;第四部分描写他对底层生活和底层人群的观察。作者身上有一种鲜明的“底层意识”,带给他的文字一种坚实有力、直击人心的力量。

目录

黑暗的轮转(自序)

1 黑暗的轮转

黑暗之歌

白天遇见黑暗

悲伤的耳朵

黑暗中的阅读与默诵

在黑暗中升起黎明

1966:红色风暴掠过黑色大地

2 尘世的光影

我是父亲的儿子

我生命的源头消逝了

小学同学

游走的灯

北风那个吹呀雪花那个飘

微暗的火焰

在霹雳中奔跑

3 灵魂之殇

天黑黑

4 自由的试金石

失踪的生活

我目击了美感从一个村庄的消失

自由的试金石

临终的眼:杨家营纪事

西海固的爱与疼痛

试读章节

我从居所到矿井的途中要经过俱乐部。

从俱乐部后院敞开的大铁门能看到文工团的人。空旷的场院里文工团相貌英俊的男女青年在阳光下聚在一起,有的在练声,有的在练手里的乐器,也有的在闲聊。他们三五成群,面对一堵灰色陈旧的墙壁各自站开,从他们胸腔发出来的声音高亢不断地在俱乐部上空回荡。低音提琴和高音小号制造出来的低沉和尖利的乐声交相环绕轮番盘旋。在我看来这些人气质优雅神情骄傲,他们相貌英俊服饰洁净,他们面容欢乐表情幸福。

如果我有对人生幸福的理想,文工团就是。我经常看着那些人,有时在俱乐部后院空旷的草地,有时在俱乐部前厅辉煌的舞台,看他们自由歌唱纵情表演,看他们享受阳光的照耀享受听者热情的欢呼和掌声。还有他们能自由地跟异性交往,他们恋爱,随心所欲跟喜爱的人在一起,在我看来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人生幸福的典范。

比起来我的现实则遍布黑暗。

每天我经过俱乐部,在文工团男女青年的歌乐声中,沿俱乐部后墙一条尘土弥漫的道路攀上一座山梁。我在阴暗落满尘埃的工房换上结满汗碱坚如铠甲的工装,从灯房睡眼惺忪满脸脏污的女孩子手里领取矿灯,跟那些面孔如石沉默如土的窑工走向山梁上的矿井。我坐缆车到达坑底,再由坑底穿越幽深曲折的巷道,走向劳作的工场。矿井的巷道纵横交错,蜿蜒延伸,那些在地腹中的巷道出现在地形图上的样子如同人体纵横交错的血脉。我进入得越深,离人间的生活越远,离尘世的气息越远。

劳作的工场在矿井巷道的尽头。在那里我看着窑工用锹镐或者炸药开凿着煤壁,他们在四季闷热的工场,脱去衣服,裸露着身体劳作,在矿灯的照耀下我能看到他们臂膀、胸部和腿蠕动的结实的肌肉。那些身体强健力气威猛的人,他们使那些已在尽头的道路再一寸一寸向前延展,他们开凿道路挖掘出的油亮的煤炭堆积在脚下,那些炭堆积如山后再被矿车运走。

我的工作是在一个石硐为窑工发放劳作的工具,锹、镐、缆绳和炸药等等。石硐离工场有一段距离,它的位置在一个废弃的老古塘,那是一个塌陷区。我经常能听到煤岩受到挤压扭曲而裂变的声音。谁也不知道那些巨大的煤岩什么时候会落下来。我每次走过的时候都怀着深度的侥幸之心。我祈求上天别在我经过的时候塌落。

我工作的时间包括花在路上是十六个小时。这个工作孤独,远离人群但是责任重大。那是一份年轻人不愿意干而我却充满热情的工作,原因是我闲下来的时候可以用矿灯照着看书,写字,那段时间我每天在下矿井之前都会在怀里揣上我准备阅读的书籍、我用来写字的硬壳笔记本。我用阅读和书写捱度着在地腹中的时光。那段时间我阅读过的书籍和书写过的笔记都留下了黑色的印迹。为了抵御在地腹中的孤独,克服一个人对死寂的恐惧,我用防火的沙土和皮制的门帘给自己制作了一个练习拳击的沙袋,吊挂在硐中,不工作不看书也不想写字的时候我就练习拳击,以此克服睡意的来临,避免像年老的窑工那样在困倦中昏睡。我发现那样的睡眠日久天长会让一个人变成习惯,这种习惯会从根本上瓦解一个人的活力和元气’使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废物。

看到文工团的人,我就无法满意自己活命的方式。我憎恨自己的土作,憎恨的理由是它的远离人迹和暗无天日以及无限漫长。有时候我在结束工作走出矿井的时候,坐在山坡的草地。面对血色的夕阳,我满身烟黑,面孔和手臂找不到干净的地方,那时候我远远的看着俱乐部的方向,看着文工团男女青年美丽的面影。那个方向和那些面影就是我不能企及的生活的理想。那个方向和那些美丽的面影让我感觉忧伤。

         P002-P004

序言

    黑暗的轮转(自序)

我曾经长时间地处于黑暗之中,那时我十九岁,终日穿着铠甲般的工装,和面孔如石头般坚硬的矿工穿行在一座烟尘弥漫的矿井下。我生活其中的矿区,是梵高作为传教士试图以基督的力量救赎的地方,也是作家劳伦斯和摇滚乐手鲍勃·迪伦用一生的时间逃离的地方。我一直认为梵高身处的阿尔矿区的现实就是我的现实,那里的天空布满烟尘,河流是黑色的,树木花草是黑色的,到处是岩石垒成的石屋。

那时我除了不能适应矿井的险恶,还一直不能适应矿井的黑暗。有不少工友,下窑前我们还彼此说笑,出窑时他们就被砸断双腿或夺去性命,那样的场景让我颤栗胆寒呕吐,而窑工们对这一切视若平常。经常有这种时候,我独自在深及数万米的巷道行走,跟随我的只有一盏灯,灯只能照到距离我四五米远的地方,再远就什么也看不到了。那时我需要付出艰难的努力才能克服头脑中怪异的想象,克服我的少年之心对这沉厚无边的黑暗的恐惧,我不能放任自己的心念,必须管住自己,在我到达有光的地方之前,不能胡思乱想,否则恐惧会使我崩溃。

我是无法把黑暗仅仅看作虚无的人,我觉得在那座历经沧海桑田沉积亿万年,由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衍生而成,上演过太多生死歌哭的矿井肯定蕴藏着无形的生命,在那些年久的矿井、曲折的巷道深处,黑暗只是提供了一种遮蔽,它使一些生命在其间畅行无阻,而人却浑然无觉。那时对光的需要成了我行走的动力,那时即使是偶然遇到的光亮也会让我产生一种感恩的冲动。

后来,我开始过一种自由游走的生活,我在一座日照充足的城市穿行,享受着自然光泽的照耀。这种对很多人来说过于平凡的体验却让我倍加珍惜。自由游走和我从前的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我随心所欲地在他人的城市中穿行,在喧嚣的尘世中奔走,我不断地变换居所,改变生活轨迹和生活内容。这样的生活让我感觉舒服,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开阔。我感到自己成了一泓流动的活水,我体验着自由生活自由思想自由写作的快活。这种生活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健康、舒服、丰沛。

在我作为一个自由离子奔走游动的时候,长期制约我心灵的一些东西开始松动、分离、脱落,我体验着我作为个人和这个世界的真实关系,在这种体验中,我认识的重心发生了严重的位移。当我和这个世界并置时,我是重要的,如果我不存在了,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也不存在了,就如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也如萨特所说:我写作故我存在。这样简单、浅显、朴素然而对我个人具有重要意义的认识,使我开始珍视我个人在世间漂流所获得的经历、体验,我把它看成是我所能获得的财富。

写作曾经被我看成我在黑暗中的光亮,它引领和照耀我。漂流奔走的生活使我看到写作在这个时代的虚无,也看到写作在这个时代的意义。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写作,那些文字和语词在我们手中就像是在工匠手中的沙土和砖石,它有着怎样的结构除了取决于工匠的技艺、志趣、认识之外,也取决于他的胸襟、视野、雄心和气魄,取决于他创造的信心,建树的能力。我使自己靠近写作的那个本质,靠近这种信心和能力。

写作在这时候就是我活命的方式。也是我快乐和幸福的方式。

更重要的它还是我的获救方式。经由写作我离弃黑暗,也通过写作我得以真实、切近地触摸到我的灵魂的存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天遇见黑暗/紫地丁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46696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6-04-01
首版时间 2006-04-01
印刷时间 2006-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4:16:44